子曰:「道①之②以政③,齊④之以刑,民免⑤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⑥。」
①道:同「導」,引導。 ②之:指代下句的「民」,指老百姓。 ③政:政法,法制命令。 ④齊:整齊,約束。 ⑤免:避免犯罪,免於受刑。 ⑥格:改正。
【譯文】
孔子說:「用法制禁令去引導老百姓,用刑罰來約束他們,老百姓雖然能避免犯罪,但卻沒有羞恥之心;
如果用道德來教化他們,用禮來約束他們,老百姓不僅會有廉恥之心,而且人心也會歸服了。」
【故事連結】
有一段時間,晉國的小偷非常多。
人們總是提心弔膽的生活。
一天,一位大臣向國君推薦一個名叫郄雄的人。
只要他仔細看一看對方的眉目眼神,就可以分辨出對方是不是小偷。
晉國的國君便派他每天上街視察。結果郄雄每天都能抓到幾十個小偷。
沒有多久,晉國丟東西的情況就少多了。
晉國的趙文子聽說了此事後,若有所思地對國君說:
「要我說呀,國君您想依靠察看相貌的辦法捉小偷的話,小偷是捉不完的。而且郄雄也不會有好下場的。」
晉國國君不相信地搖搖頭。
不久,幾個小偷聚在一起,商量對策。
他們說:「弄得我們走投無路的,就是那個郄雄。」
於是這幾個小偷把郄雄綁走殺了。
晉國的國君知道這個消息,大吃一驚,立即派人召來趙文子,說:
「果然像你所說的那樣,郄雄死了。依你看用什麼辦法捉小偷好呢?」
趙文子見國君著急的樣子,便回答說:
「國君想根除小偷,不如推舉賢明的人擔任官吏。對地位高的人,要教導他們嚴明廉潔;對地位低下的人,要感化他們的品行。老百姓一旦懂得了恥辱,也就不會去做小偷了。」
晉國的國君決定按照趙文子說的辦法試一試,就推舉賢明的隋會主持國事,小偷們聽到這個消息,一部分改過自新,一部分逃到秦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