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考成績和中考成績不斷公布,各種考試喜訊也不斷傳來,最顯眼的就是高分非常多。原本考生考取高分理應高興,可是排名一比較,卻又讓失望。
比如,河南高考,滿分750,600分以上的考生超過4萬名。原本600分以上就算高分,可以進入一個理想的大學,可現在,許多600分以上的考生很可能進入不了985、211之類的名校,只能上一個普通的大學。
比如,北京中考,滿分580分,超過570分的竟有1400多人。這真的打破了人們對考試的原有觀念,居然有如此多的學生幾乎可以得到滿分。
許多人紛紛感嘆,高分越來越多,考試分數發生了通貨膨脹,分數越來越不值錢了。以前,高考分數能上700分的人少之又少,現在700分以上變得稀鬆平常。中高考分數可謂是暴漲了很多。有人戲稱,500分喜提大專,600分喜提一本。雖然有些調侃,也透露著一些無奈。
那麼,高考和中考分數為什麼暴漲呢?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有兩點:
1、考試難度不斷降低
近些年來,中小學學習負擔過重的問題日益突出,國家也不斷出臺各種減負令,這就導致了考試難度不斷降低。
首先,教材本身的難度就在降低。特別是在數理化方面,一些較難理解的知識點被清理出了教材。這樣學生學習起來負擔減少了,但是,考試內容也隨之簡單了。以前的考試中,會有一些難題,可能只有少數人做出來。現在的考試,學生只要認真學過,所有的題都是似曾相識,很多人都可以做正確。
2、學習資料豐富,學生見多識廣
以前的學生,可供學習的資料非常有限,所見識到的考題也非常有限。這自然導致學生在考試中就會遇到一些沒有見過題型,即使能做出來,也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
現在不一樣了,學生的學習資料非常豐富。學生在考試之前,可能做過過幾百份試卷,各種題型都瞭然於心。這樣,考場之上,學生見到的每道題都是熟悉的,做起來也就不費吹灰之力。
這也就是說,學生對於考試準備得已經充分的不能理充分,考試對學生基本沒有了什麼挑戰的難度,自然高分也就隨之出現。
學生考高分,自然是所有人都願意看到的。學生高興,家長高興,學校高興,可是這真的是一件好事嗎?我看未必。我覺得有兩點弊端。
1、考試無法選拔真正的人才
中考和高考是選拔性考試,它的作用就是,篩選出一部分適合進一步學習的人,淘汰掉一批不適合再學習的人。那麼,在高分普遍的情況下,中高考就失去了選拔人才的意義。
有人說,無論高分還是低分,都是按排名錄取,那麼高分低分沒啥差別。這話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沒有考慮到更深層次的問題。那就是,中高考沒有真正評測出高分學生們的真實水平,也就無法判定學生真實的學習能力。
舉個簡單例子,如果中考考小學的知識,可能很多人都考滿分。但滿分和滿分的學習能相同嗎?如果考初中的內容,那分數的差別就來了。道理很簡單,低難度的考試,考查不出高水平學生的真實實力。
因此,如果考試進一步增加難度,有些人的能力就不足以考得高分,而真正有能力的學生,依然能考出高分。能與他人拉開差距的高分,才是有價值的高分,才能作為錄取的依據。
2、降低學生追求有難度知識的動力
如果考試難度降低了,難題不會考試中出現,那麼學生就會喪失追求高難知識,解決難題的動力。因為學生只要把常規知識掌握,做題時認真仔細,就可以獲得高分,何必費勁去做那些花很長時間才能做出來的,考試又不考的難題呢?
因此,我對中高考高分的通脹產生一些隱憂。因為真正能在科技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人才是需要天賦的,而不是僅僅靠的是認真努力。而當下的考試局面,學生缺乏向更高更難更深知識追求的動力,又無法在中高考中脫穎而出,那將來誰來承擔起我國科技發展的重大責任呢?這樣,不是在扼殺那些有天賦的優秀人才嗎?
對此,你有何看法?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