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周天子沒有預料到周朝的弱小呢?是愚蠢還是不得不為

2020-12-19 國內歷史挖掘

為什麼周天子沒有預料到周朝的弱小呢?是愚蠢還是不得不為

現在許多人談到周朝都會說是周天子的分封制毀了他們自己,分封制這種制度一直被認為是一種愚蠢的制度,自己把國土分給諸侯,然後諸侯強大以後又反過來攻打自己,這不是自討苦吃嗎?但其實,大家都對分封制本身有了錯誤的解讀,真實的分封制的內容並不是這樣。下面小編就來講一講分封制到底是怎麼回事?

首先我們來看看當時的局勢圖以及分封制:

下圖是分封完成後的各諸侯國:

我們先來講一講為什麼西周要建立起分封制。西周原本就只是一個小國,並且是商朝的附屬國,因為不滿商朝的殘暴統治,這才發起反抗,最終打敗了商朝,成為了一個天下承認的國家。但是西周畢竟只是一個小國而且還和商朝進行了戰爭,所以本國實力還沒有很強。

而天下還有很多地方,或是商朝遺民佔領,或是一些別的勢力佔領,而這時候的西周也沒有能力去一一消滅,達到一統。尤其是很多土地,都是無主的狀態,一直不去理會也是很不合理的,萬一被對手拿去豈不是損失慘重,所以為了合理利用這些土地,西周想出了分封的辦法。所謂分封就是由周天子派出諸侯去管理這些地方,讓原本不服自己治理的國家忠於周天子的管理。這樣下來,原本一些沒有被馴服的地方,慢慢也就變成了周朝的子民了。所以說,分封制不僅沒有讓周朝變弱,反而變強了。因此,可以這樣說,周天子所分封的這些諸侯國成為了周天子統治天下的有力保障。要是沒有了這些諸侯國的支持,可能西周早就像商朝一樣被推翻了。至於後來周朝的衰敗,其實跟分封制本身沒有關係,制度本身沒有錯誤,真正的原因其實是周朝自己統治者的無能造成的。

而且在春秋時期,這些諸侯國還給了西周極大的幫助,當時楚國想要攻打西周,而隸屬同盟國的晉朝、齊國則幫助西周一起攻打楚國,這才讓西周繼續統治了天下幾百年。不誇張的說,當時要是沒有這些諸侯國的幫助,西周早就覆滅了。至於後來周朝勢弱,也不能怪齊國、晉國等諸侯國,畢竟每個國家都要發展,不能一直保護一個弱小沒有希望的國家,不然本國也會滅亡。就像英國一樣,剛開始被稱為日不落帝國,極致輝煌,許多國家都來依附英國,但是後來英國實力下降,不能再保護這些國家了,這些國家又去尋找新的庇護傘了,那就是美國。這跟西周的形勢是一樣的,只有強者才會受到大家的依賴。

總而言之,分封制其實就是周天子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而建立的一套制度,是由當時的形勢和自身的實力決定的。要是他能有強大的實力早就會像後來的秦朝一樣實行天下一統了,所以沒有辦法才採取了這種間接統治的辦法,這在當時也是十分先進的辦法了。我們再換一個角度思考,那就是西周如果沒有實行分封制,又會變得怎麼樣呢?答案不言而喻,必將滅亡,而且是很快就會滅亡。因為大量的土地周朝沒有辦法打理,就會荒廢,淺的來說會浪費資源,深的來說就是給了競爭對手極大的資源,畢竟如果你不拿這些土地,有的是人去拿。拿了土地,國家就會變的強盛,誰又會放棄這種好處呢?所以說,周天子當時採用的分封制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自己潛在的威脅。至於怪罪於分封制本身這個制度是不正確的想法,因為這些制度實行起來都要根據實際情況實行,不能固步自封,畢竟時代不同,情況不同,當然對策也就應該不同,這樣才會成功。好了,今天小編就講到這裡,如果你有什麼想法歡迎來跟小編繼續探討哦!

相關焦點

  • 秦國滅周之後,周朝最後一任天子周赧王是何待遇?
    秦朝統一全國的時候,已經沒有周天子了。周朝最後一任天子周赧(nǎn)王,在公元前256年,也就是秦昭襄王時期就已經掛了,談不上什麼待遇。
  • 作為周朝的末代天子,周赧王最後的結局,究竟有多窩囊?
    周赧王是周朝的最後一個天子,要知道它的結局有多窩囊,看看他的這個諡號「赧」就知道了。周赧王本名姬延,赧在歷史上是不能作為一個天子的諡號的。赧(讀nan),意思是因羞愧而臉紅,取這個名字實際上就是愧對祖先的意思。
  • 為什麼周朝有近800年的江山?
    周朝自公元前1046年由周武王姬發創建起,自此於公元前256年秦滅周結束,經歷791年。是中國奴隸社會集大成者和封建社會的開端,是社會制度轉變的重要時期。周朝為什麼會有近800年的江山,而歷史上其他朝代為什麼不行呢?
  • 為何周平王東遷以後,感覺周朝就大不如從前了?連天子都淪為傀儡
    稍微了解周朝這段歷史的同學大概都會有一種很明顯的感覺,自從周平王東遷以後,感覺周朝從此就進入了衰落期,不僅國力不如從前,就連歷代周天子也成為傀儡,難道僅僅遷一個都就把周朝給遷跨了?下面我來簡單分析一下為什麼會造成這種情況,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周平王遷都,是周王室衰落的結果,不是周王室衰落的原因。
  • 周朝八百年的國祚是怎麼來的,為什麼後世無法超越它呢?
    蒙學經典《三字經》在介紹周朝歷史時如是寫到。確實如此,周朝是延續時間最為久長的朝代。無論對比前代商王朝的500多年,還是對比後代宋朝的319年,唐朝的289年,亦或是明代的276年,周朝都是當之無愧的第一。除了商朝的國祚和周朝還比較接近,後代大一統王朝的國祚,其佼佼者連周朝的一半都比不上。那麼,周朝的「長壽秘訣」,又有哪些呢?
  • 為什麼周武王和姜太公都沒想到,不斷的分封會讓周越來越弱小呢?
    為什麼周武王和姜太公都沒想到,不斷的分封會讓周越來越弱小呢?其實說一句實話,要想理解這種思想,我們是不可能了,為什麼?肯定不是,你一個小孩子抓著一隻螞蚱,本來把他當做朋友,把他當做夥伴,結果這個孩子把那螞蚱串在牙籤兒上面串起來,這是善良的還是邪惡的?輔以這種明顯錯誤的思想,孔子只要稍微和其他的事人打打交道,就明白這件事情,孔子也有機會,孔子曾經當過魯國的大幅專門執掌祭祀,做到了魯國這個國家,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樣子,孔子也是懂得人性的,但是他為什麼會說出這句話呢?
  • 周朝的末代天子,周赧王的一生到底有多憋屈?
    周赧王是周王朝最後一個周天子,這個在位時間長達59年的周天子,實際上從繼位開始就是一個悲劇,因為他一繼位就只是一個沒有土地只有王的頭銜的憋屈周天子。齊國和楚國結盟試圖對抗強大的秦國,只不過張儀入楚,說動了楚懷王背齊親秦,楚國為楚懷王的朝齊暮秦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楚國由此衰落,只能休養生息以自保,但畢竟是老牌強國,其實力還是很強大的,戰國七雄的格局已經形成,他們不斷發動兼併戰爭,爭奪土地和資源。而周王室夾在中間瑟瑟發抖,時刻防備著諸侯國來找事。
  • 作為周朝最後一個周天子,周赧王的一生究竟有多憋屈?
    周赧王是周王朝最後一個周天子,這個在位時間長達59年的周天子,實際上從繼位開始就是一個悲劇,因為他一繼位就只是一個沒有土地只有王的頭銜的憋屈周天子。 剛開始寄居在東周國,後來被趕到了西周國,打個仗還要借錢買糧餉和兵器,還不上錢就躲到宮中的一個高臺上,產生了個債臺高築的成語故事,也真的是夠窩囊的了,但即便如此,周赧王還是硬生生撐了59年,確實是超長待機了。
  • 同為落難天子,為什麼周赧王沒人關注,而漢獻帝卻如此搶手?
    在漢末到三國鼎立這段時期,在歷史課本上重點描寫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故事,講述了這位梟雄如何從一個校尉晉升為魏王的故事。曹操迎落難的漢獻帝於許縣,並且在許縣設立都城,並以漢獻帝名義對袁術等諸侯進行討伐,發展壯大自己的勢力範圍。
  • 末代天子周赧王的窩囊人生,被秦人趕出王宮,被債主逼上高臺
    歷史上的周赧王是周朝最後一位君主,在位五十九年,為歷代周朝歷代天子之最。不過對於周赧王來說,長壽並不算什麼好事兒,因為活得越久,自己所受的屈辱就越多。沒辦法,誰叫他生錯了時代呢?周赧王在位的時期,已經是戰國後期。此時的天下早已經不再是周朝的天下,所謂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儼然已經成為了一句空話。
  • 夏商之君稱作帝,周朝天子稱為王,而後世為皇帝
    夏朝君主於古籍中被稱為後、夏後、夏后氏,亦有稱之為帝者,因為當時對最高統治者沒有有一個統一的名稱,好多人平民都沒有名字。商朝君主大多都稱帝。如帝甲,帝乙,帝武丁,帝太康,帝辛(即商紂王,本名「受」同「紂」諧音,因為他的殘暴統治,因為周朝國主都稱王,周朝就稱他「殷紂王」)。
  • 和周朝最後一位周天子有關
    今天的社會裡,我們說一個人欠了很多錢,沒有能力進行償還,會說其「債臺高築」。那麼這個「債臺」是個什麼東西呢?為何欠債了要築起一座臺子呢?這就得講一講周朝最後一位周天子周赧王的故事了。周赧王的「奇思妙想」,令自己身處尷尬境地周赧王是周代最後一位天子,也是在位時間最長的一個,長達59年。但是,這也就意味著他經受屈辱的時間也是非常久的。但周赧王弱勢歸弱勢,他在生命的最後階段裡,也還有過主動伐秦之舉。
  • 周朝歷經八百多年 為什麼沒有出現真正的農民起義?
    在中國歷史上,除了周代,以後的個王朝幾乎都是短命王朝,連周朝立國時間一半都沒有哪個朝代達到,而且不管是因為什麼滅國,這其中都穿插著大量的農民起義,甚至很多王朝直接滅亡於農民起義。而整個周朝統治時期,從來沒有過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發生過,這其中到底是為什麼呢?
  • 戰國七雄為何沒人敢動周王室,東周國和西周國又是怎麼回事呢
    周朝自周武王滅商建立,到最後被秦所滅,歷時長達800年。周朝所建立的禮法制度早已刻入到所有人的骨子裡,影響著人們的一言一行。周王室代表的是天子,而所有的諸侯都是他的臣民,臣民不得冒犯天子,否則就是大不敬,這是人們根深蒂固的思想認知。所以,縱然周王室逐漸失去了對諸侯的控制力,但在名義上依然是他們不可逾越的鴻溝。
  • 周朝的先祖不知道生父是誰?周朝的國號原來是是這般意思
    大家都知道周朝是我國歷史上最長的朝代了,可是大家有沒有想到過,為什麼周朝會取國號叫周呢?為什麼不用其它字或者君王的姓氏來作為國號呢?大家有沒有發現,在遠古時期,但凡一個名人都有一個神秘的身世傳說,你看伏羲 黃帝還有姬棄,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而這就是當時母系社會的特徵。而在姬棄為起點往前的都是母系社會,往後的都是父系社會。從姬棄之後呢,開始實行傳子制度。
  • 晉國的內亂為何導致周朝衰弱?又為什麼說其改變了歷史進程呢?
    晉國的內亂對周朝的發展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從而完全暴露了周王朝內部的矛盾,改變了歷史進程。西周的宗法制度面臨著一個非常核心的問題,就是大宗與小宗之間的矛盾,雖然同為大小宗的兄弟,但是幾代之後,彼此血緣關係疏遠,最終引發內部矛盾,而這種危機就在晉國上演了。
  • 周朝末代天子有多窩囊?八十多歲被債主堵門,躲在高臺上偷偷哭泣
    周朝第41位天子姬延,慎靚王姬定之子,慎靚王於六年(前315年)登基。自從周平王由鎬京(今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遷都洛邑(今河南省洛陽市)以來,周王朝的國勢便日漸衰微,王室直轄領地不斷縮小,最後只剩下洛邑及其周圍的三四十座城邑,人口僅三萬餘人,不足以與一個中等的諸侯國相匹敵。
  • 周朝為什麼會滅亡?春秋戰國只是催化劑,這才是真正原因
    關於周朝的滅亡,通常的印象還是停留在春秋戰國時期,畢竟是春秋戰國的亂世導致了秦國的不斷崛起和周朝的不斷衰落,最終在公元前256年,由秦軍攻入雒邑滅亡周朝。 不過歷史的現實可沒有這麼簡單,實際上在周朝的滅亡過程當中,春秋戰國的亂世只是一針催化劑,秦國的進攻則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 周朝之所以能夠走過八百年,是因為它處在一個制度變革的時期
    商朝王室的後裔仍然在諸侯國中生活在君主面前,而不是在周朝的臣子面前。天子變了,規矩自然也要變,周朝的分封制就這樣出來了。商周之交,中國多"國",周天子是天下共主,其他國家服從天子。國家之多,根基也厚,幾百年,指的是誰大誰小,周天子是不可能憑一己之力消滅他們的,商朝之前還是把他們拉在一起的。
  • 周朝歷經八百餘年最終滅亡,最後一代周天子是個怎樣的人物?
    周朝末年,也就是戰國時期,周王室雖然還尚存一絲生息,可還是免不了被滅亡的命運。這個時候周王室其實已經名存實亡了,手下的齊楚各國隨便拿出來一個,實力都要比周朝強盛。因此到了這個階段,經營周王朝相當於經營著一個夕陽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