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斷奶,對媽媽來說真不是件輕鬆事兒,也是絕大多數母乳寶寶不得不面對的辛酸經歷。在寶寶的不斷哭鬧中,有些媽媽屢挫屢敗,選擇繼續餵養顯然斷奶無望,暴力斷之又擔心寶寶因此生病,無疑左右為難。
小編身邊也有不少媽媽,問及如何斷奶,不是搞突然分離,就是塗辣椒水、萬金油,看似快速斷奶成功,實則給寶寶身心都帶來了莫大傷害。
到底要如何斷奶才能做到科學有序不坑娃?保證媽媽與寶寶都能順其自然地接受斷奶安排呢?今天咱們就來探討探討
什麼時候斷奶最好?
需要根據媽媽和寶寶自身的情況決定。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母乳餵養至少要堅持到 1 歲以後,中國營養學會則推薦餵養到 2歲及以後。有些媽媽由於身體、工作等特殊原因,不得不停止母乳餵養。
如果母乳餵養讓你和寶寶都樂在其中,餵久一點又何妨,如果條件允許,餵到兩三歲也是可以的……
科學斷奶從逐漸減少餵奶次數開始
1、斷奶要循序漸進
寶寶斷奶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媽媽需要循序漸進。白天寶寶的活動較豐富,注意力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對母乳的依賴性不大,因此媽媽很容易就能減少餵奶的時間和次數。
對於有奶睡習慣的寶寶,媽媽應調整餵奶時間,慢慢把凌晨的奶延遲到早晨,寶寶哭鬧時也應立場堅定,換用別的方式安撫,逐漸戒掉寶寶吃夜奶的習慣。
2、斷奶需耐心引導
當然在果斷的態度下,媽媽必須多多安撫寶寶,而不是去躲起來,或者乾脆離開家幾天,這會讓寶寶覺得「失去」母乳的同時也「失去」媽媽了。在斷奶過程中,寶寶對母乳強烈依戀,總是想著撫摸或者吸吮母乳,這都是正常現象,怎麼辦呢?只有多轉移注意力了,媽媽和寶寶多互動遊戲,帶寶寶外出玩耍,每次在寶寶吃完輔食,多鼓勵,用實際行動告訴寶寶:就算不吃母乳,媽媽依然很愛很愛他。
3、增添多樣的輔食
寶寶斷奶的過程同時也是增加輔食的過程。給寶寶準備形態各異、口味多樣、營養均衡的輔食,可以吸引寶寶的注意,減少對母乳的依戀。
4、增加寶爸的出場率
提及斷奶,很多人都覺得這就是媽媽與寶寶間的事兒。其實,要想更加輕鬆順利地完成斷奶,爸爸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
計劃斷奶前,媽媽可以適當地將照顧寶寶的工作交給爸爸來做,譬如陪玩哄睡等。這樣可以給媽媽與寶寶一個適應過程,也減少了寶寶對媽媽的過度依賴。
這些情況下不宜盲目斷奶
斷奶過程雖應果斷堅決,但如若出現特殊情況,也應做出相應的調整。
譬如寶寶在斷奶期間突發疾病,或對代乳品出現排斥等;季節交替的時候也不宜斷奶,此時寶寶容易出現腸胃問題,也易導致感冒等疾病的發生。一般來說,春秋兩季是斷奶的最佳季節,媽媽不妨在此時實行斷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