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混合餵養或人工餵養的寶寶在4個月前後就可以添加輔食了,而純母乳餵養的寶寶可以晚一些添加,但是每個寶寶的生長發育情況不一樣,個體差異也不一樣,因此添加輔食的時間不能按照書本上面的一概而論,如果寶寶需要添加輔食,通常它會發出以下信號。
一、寶寶的發育達到一定標準
首先要考慮寶寶的基本發育情況,只有當寶寶能夠控制頭部和上半身,或者能夠扶著或靠著坐,前胸能挺起來,頭能豎起來,寶寶可以通過轉頭、前傾、後仰等來表示想吃或不想吃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考慮添加輔食。
二、寶寶吃奶已經形成了時間規律
寶寶4個月左右是最早期的輔食添加時間,如果每次餵奶間隔時間大約為4小時,每日餵奶大約5次左右,那麼我們可以在這個間隔時間內完成輔食添加的工作,讓孩子吃一些輔食早期可以吃的食物。
三、寶寶開始對大人吃飯行為感興趣
如果別人在寶寶旁邊吃飯時,寶寶會表現出感興趣,具體行為則是盯著他看,或有可能用手來抓勺子、搶筷子的動作,如果寶寶將手或玩具往嘴裡塞,也能說明寶寶對吃飯有了最初的興趣。
四、有嘗試性吃東西的行為
如果當父母舀起食物放在寶寶嘴裡時,寶寶會嘗試著舔進嘴裡並咽下,寶寶笑了,顯然很高興、很好吃的樣子,說明寶寶對吃東西產生了興趣,我們在這時候可以給寶寶餵一些輔食,但如果寶寶將食物吐出並將頭轉開或推開父母的話,就說明寶寶不要吃也不想吃,此時父母一定不能勉強他去吃,可以隔些日子再試一試。
五、寶寶的伸舌反射消退
如果給太小的寶寶餵輔食時,寶寶通常會把剛餵進嘴裡的東西吐出來,這是一種舌頭的本能自我保護,稱之為伸舌反射,說明還不到未時的時候,如果發現寶寶伸舌反射消退了,就說明可以給寶寶餵輔食了。
六、寶寶有吃不飽的表現
比如寶寶以前能一夜睡到天亮,現在卻經常半夜哭鬧或者睡眠時間越來越短,即使每天餵奶量增加,寶寶也常常是處於飢餓狀態,一會兒就哭一會兒就想吃,當出現這些情形就應該考慮給寶寶添加輔食了。
其實真的是在寶寶4個月的時候,我們就要著手考慮這些問題,尤其是準備一些斷乳食品,最適合寶寶的斷乳食品,有菜泥、果泥、蛋黃等,隨著寶寶的月齡增加,我們可以繼續米粉、米粥、肉類、蛋類、蔬菜等食品,當寶寶完全適應斷奶食品後,我們才可以徹底斷奶。但要記著即使是純母乳餵養的寶寶,在6個月後一定要添加輔食,我們可以保證母乳4個月的營養,而後營養逐漸減少,直到6個月母乳的營養成分已經比較低了,不能滿足幼兒日常需求,故輔食及時添加是保證幼兒正常生長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