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的目標與途徑

2020-08-28 職稱期刊推薦與參考

一、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的自我同一性目標

1.網絡文化建設要突出思想品質層面積極、向上的特徵要素。埃裡克森在論述青少年存在的問題時指出「意識形態體系力求表明不僅能夠提供實際的道德,而且也能提供對那個未來世界最普遍信仰的政治道德和私人道德」,同時「在青年期,自我力量來自個人與集體的相互確認」。因此,校園網絡文化應順應社會主流文化的價值取向和追求,對消極、腐朽、錯誤的思想應堅決予以批評與隔絕,防止其侵入大學生的思想觀念中。

2.網絡文化建設在內容上要體現出多元化、豐富性。埃裡克森的個體生長理論借鑑了有機體在子宮內生長的漸成性原則,指出「人格乃是在人類有機體準備被驅動、準備意識到、準備在與範圍逐漸擴大的有意義的個人和公共機構發生交互作用的各種預定步驟中發展而成的」。所以校園網絡文化建設應充分尊重青少年身心發展特點,兼容並包,既包括價值引領方面的內容,又涵蓋豐富的知識、技能,同時還能夠滿足青少年社交、自我表達等方面的需求。

3.網絡文化建設在形式上要搭建成自我、家庭、學校、社會之間的紐帶。在埃裡克森的理論體系中,「環境」作為自我的對立物,「同種和其他種的成員都是彼此間『環境』的成分,……人類環境是社會的,……自我的外部世界是由別人的對它有意義的自我構成的」。因而,大學生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是個體、家庭、學校、社會共同作用的統合性過程。應充分發揮網絡的交互功能,實現多元素的協同效應,促進大學生自我同一性的形成。

二、「自我同一性」理論指導下的校園網絡文化建設路徑

高校校園網絡是社會網絡的一個子系統,它將校園內的信息資源通過網絡連接起來,並通過接口連接廣域網,建立起校園內部、校園之間、校園與社會的廣泛信息交流。同時它又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子系統,具有更高的可控性、可塑造性和可引導性。因此,應積極主動圍繞大學生成長成才的現實需要,從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參與主體、客觀環境、內容建設等多方面發力,營造有利於同一性形成的良好校園網絡文化。

1.提升師生的網絡信息素養,引導大學生成為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的主體。大學生及教師是校園網絡文化的創造者、參與者和使用者,應充分尊重並發揮他們在校園網絡文化建設中的主體性。主體性的發揮,首先,體現在加強對大學生的教育引導,以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而提高對不良網絡文化的抵禦能力。其次,主體性還體現在大學生是校園網絡文化的積極創造者,大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決定了大學生具有強烈的表達欲望、創造欲望和交流欲望。通過多種形式組織、鼓勵大學生參與到校園網絡文化建設之中,用好「微博」「微信」及校園論壇等多種平臺,讓大學生為自己代言和發聲,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再次,通過開展普及化的網絡信息素養教育,切實提高大學生有效獲取、整合、評價和使用網絡信息的能力,增強其網絡信息使用的科學性、可控性。

2.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制度建設,完善校園網絡文化賴以存在的客觀環境。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是高校網絡文化建設的物質基礎。面對網絡的快速發展及大學生持續增長的用網需求,高校應從人、財、物三個方面加大對校園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一是要配備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加強校內網絡建設及日常管理,確保學生的用網體驗。二是設定專項資金,確保高校網絡建設的硬體採購和軟體開發。三是利用好網絡資源,構建家庭、學校、社會之間溝通與互動平臺,共同促進大學生自我同一性的達成。加強校園網絡制度建設,建立完善的管理體制和管理監督機制,規範和約束師生的網絡行為,構建綠色、文明網絡空間,營造和諧健康的校園網絡文化。對網絡信息進行監管、篩選、隔斷以及有效引導是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應健全高校校園網絡信息監管機制,通過技術手段實現外網、內網區別設計,築起網絡「防火牆」,保障校園網絡安全。

3.引導並監管校園網絡內容建設,優化校園網絡文化的內容。大學生上網的主要目的在於利用網絡教育資源、獲取信息、休閒娛樂、社會交往等方面。因此,一是要重視校園內網建設,在提供滿足學生學業發展的各類資訊的同時,充分利用校園論壇、微博、微信等手段,結合校園廣播、報紙等傳統媒體,打造兼具理論性、教育性、實踐性、實時性和互動性的校園融媒體。二是鼓勵高校、企業、政府部門共同參與建設網絡教學課程、平臺,豐富網絡學習資源。三是加強對網絡娛樂資源、生活服務類資源的監管與引導,通過校園內網限制大學生網路遊戲聯網時間,避免其產生網癮問題,此外嚴禁不良信貸行為藉助網絡進入校園,以免造成大學生行為失範。

相關焦點

  • 新媒體對高校校園網絡文化的重塑
    重塑網絡物質文化:新媒體使網絡文化建設對信息基礎的依賴發生偏移、獲取技術支持的途徑發生了改變網絡物質文化通常指計算機、網絡等構成的網絡環境。新媒體環境下,網絡文化建設對信息建設基礎的依賴發生了偏移,重點也發生了改變:一是對校園網絡物理硬體依賴性的減弱。
  • 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亟需重視的幾個問題
    高校校園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體現社會主義特點、時代特徵和大學特色的校園文化,不僅是滿足大學生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是為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強大精神動力的必然之舉,也是增強大學生認知、認同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抓手與途徑。
  • 「中國夢」引領下的中國特色高校校園文化建設
    在實現教育夢的過程中,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高校校園文化發揮著重要作用,它是一所大學的靈魂,直接關係到高等教育的理念、目標、功能定位及走向,對於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質量、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具有深遠的影響。
  • 校園媒體:高校文化育人的重要途徑
    在如今素質教育的宏大語境下,通過校園媒介功能的深化來構建和諧校園文化、深化專業知識教育與人文素質教育,從而進一步打造文化校園,不失為一項多贏的工程。    通過校園媒體構建和諧校園文化大學精神首先來自於讀書的魅力和學術的激情。校園媒體具有不同於社會大眾傳媒的特性在於,它在積極促進和構建校園文化的過程中,可以以多種途徑來營造這種彰顯大學精神的大學輿論空間。
  • 2017湖北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優秀成果評選結果公示
    根據《省教育廳辦公室關於評選2017年度湖北省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的通知》《省教育廳辦公室關於開展2017年度湖北省高校網絡文化建設優秀成果評選的通知》要求,我廳在全省高校申報的基礎上,組織專家進行評審。現將評審結果予以公示,公示期為2018年11月12日至11月18日。
  • 師者交流|高校網絡文化建設隊伍動力機制研究
    高校網絡文化建設工作隊伍動力機制設置隨著網絡文化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影響日益凸顯,高校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加強網絡意識形態陣地建設,組建一支高素質的高校網絡文化建設隊伍變得尤為重要。配齊配強工作隊伍、健全工作機制是做好高校網絡文化建設的保障,也是高校網絡文化建設迫切需要解決的任務。
  • 高校校園走廊、樓道文化建設問題與建議
    高校的走廊、牆面文化在育人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高校的走廊、牆面文化建設是學校德育教育補充,以文化塑校,可以展現出學校的人文精神和風貌,體現一所大學的辦學宗旨和校訓,對於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將對高校校園走廊、牆面文化建設的實踐與探索展開簡要論述。
  • 高校校園走廊、牆面文化建設問題與建議
    高校的走廊、牆面文化在育人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高校的走廊、牆面文化建設是學校德育教育補充,以文化塑校,可以展現出學校的人文精神和風貌,體現一所大學的辦學宗旨和校訓,對於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將對高校校園走廊、牆面文化建設的實踐與探索展開論述。
  • 淺談校園網絡文化建設
    湘西州民族實驗小學 覃祖松    校園文化建設已成為許多學校管理與發展的積極追求,「文化的力量」正成為推動教育進步的巨大動力。而校園網絡文化作為學校文化的一種新型載體,對學校文化建設可以產生重大的影響。學生、教師是校園網絡文化的參與者、建設者,學生與教師的培養是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的關鍵。
  • 辦好校報 推動校園文化建設
    高校校報作為學校的重要宣傳輿論陣地和思想教育園地,同樣要緊密配合這一根本任務,通過它切實達到「辦報育人」、促進校園文化建設的目的。《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校報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指出:「高校校報是高校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和開展新聞宣傳工作的重要陣地,是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成果的重要載體,是學校聯繫師生員工、海內外校友、學生家長和社會各界人士的重要紐帶,是展示高校對外形象和塑造學校品牌的重要窗口。」
  • 獨立學院校園文化建設創新研究
    摘 要:校園文化是一種特有的社會文化現象,它是高校長期辦學的產物,是其建設發展的靈魂,是師生共同的價值取向。但是由於獨立學院建校時間短,缺少歷史文化積澱,校園物質建設不夠充足,精神文化建設不充分,因而校園文化建設和一些創辦時間早、歷史悠久的高等院校相比相差甚遠,普遍存在很多問題。
  •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彰顯裡仁學院辦學特色
    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以課外文化活動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徵的一種群體文化。這種群體文化在當今高等教育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獨立學院作為我國高等教育中的一支新興力量,一方面擴大了高等教育的資源,另一方面也為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尤其是獨立學院的校園文化建設提出了新的課題。
  •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校園文化建設
    、思想多元碰撞、文化深刻交融,作為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校,必須加強對意識形態工作的管理,必須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才能保證校園文化的健康發展,只有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高校發展過程中長期積澱下來的傳統精神有機結合,才能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文化。
  • 凝練特色校園文化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評《校園文化...
    加強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是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組成部分,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會為青年大學生打上鮮明的烙印,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未來的人生價值取向。  河北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賈立平、郭躍軍、祝大勇等著的《校園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教育研究》(人民出版社,2019年10月出版)系統回答了如何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領校園文化的重大問題,從多維度多層次清晰闡述了校園文化建設的豐富內涵,著重分析了校園文化建設中大學生實踐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踐行的辯證關係,特別是在校園文化建設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的互動作用機制等方面進行了富有創新性的理論探索和實踐總結
  • 淺談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建設的終極目標就在於創設一種氛圍,以期陶冶學生情操,構建學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本文就校園文化建設的必要性、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方法及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談點看法。 一、校園文化建設的必要性 一是由社會環境及學校性質所決定。當今社會紛繁複雜,存在不少消極因素和腐敗現象。社會文化也是絢麗多姿、雅俗並存,包括許多不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負面文化。
  • 北大精神對校園文化建設的作用
    探究北大精神的形成脈絡及其在新時代對於大學文化建設的影響,對於傳承北大精神和建設校園文化的理論與實踐創新具有獨特價值。本文旨在對北大精神進行歷史溯源的同時,深入挖掘北大精神對於教師和學生兩大主體的內外部影響,分析北大精神指導校園文化建設的路徑。一、北大精神的歷史溯源何謂北大精神?
  • 曹職院榮獲2020年河北省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三等獎
    日前,河北省教育廳公布2020年河北省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獲獎名單,此次評選共徵集校園文化建設115項成果申報,經專家評審,全省共評選出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一等獎3項、二等獎10項、三等獎27項。自河北省教育廳下發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評選工作通知以來,我校領導高度重視,4月20日,全校範圍內組織開展首屆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徵集評選活動,吸引了多個基層單位的職工踴躍參與、積極申報,成果項目內容涉及校園文化載體建設、校風學風建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主題教育活動、實踐育人等,從不同方面展示了我校校園文化建設的豐富性,也充分彰顯了曹妃甸職業技術學院積極凝鍊辦學理念和教育特色。
  • 地方高校網絡與新媒體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研究
    摘 要:網絡與新媒體專業作為一個新專業,關於其課程體系建設的研究較少。本文從內外兩個維度展開,提出地方本科高校網絡與新媒體專業課程體系的制訂要依據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尤其是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學科現狀趨勢、人才培養目標、高校實際情況等外部因素。
  • 上海交通大學通過學生自主管理積極推進校園網絡建設
    上海交通大學通過學生自主管理積極推進校園網絡建設 2009-09-10   上海交通大學通過加強學生網管部建設,促進大學生自我管理,使校園網運營服務更加完善,使校園網絡文化向著更健康、
  • 淺談高校網絡文化共建與引導——基於高校輔導員工作視角
    網絡文化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點和著力點,加強高校網絡文化共建和引導,就要把教育要求融入到網絡空間,把文化陣地構築到網絡空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和水平。 一、高校網絡文化建設的緊迫性 (一)大學生話語方式的轉變 當代大學生是在網絡中成長的原住居民,他們對待新鮮事物最敏感也最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