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t 01 「 三毛只有生日,沒有葬禮 」▼
1990年9月的某天,成都,肖全敲開三毛所在旅館的房門。
沒過幾天,這位「中國最好的人像攝影師」,用一組照片交到了三毛這個朋友。
幾個月後,三毛在臺北某醫院自縊而亡。
肖全當時的妻子安慰他:「三毛只有生日,沒有葬禮。」
這時說什麼話都是為了惋惜。
|肖全和三毛
的確惋惜。
在丹納麗芙島,新年之際看煙花,那時身邊的人是摯愛荷西,三毛重複念了十二遍「但願人長久」。
但「此事古難全」,於是三毛最終還是失去了荷西,孤身一人。
這是三毛作為妻子的惋惜。
而身為作家,無論寫過多少作品,都很容易覺得還未寫出「一生中最滿意的」,更何況早逝的三毛。
從這一種身份來講,三毛的離開,也是惋惜。
但是不作為任何角色的三毛,僅僅作為她自己,這半生已經夠盡情。
如同她曾經說的那樣:生命不在於長短,而在於是否痛快的活過。
三毛的父親後來評價說:「我想這個說法也就是:確實掌握住人生的意義而生活。在這一點上,我雖然心痛她的燃燒,可是同意。」
有些死亡,對於死者本身其實未必是遺憾。
所以三毛,你永遠都只有「生日快樂」。
/ Part 02 「 不求深刻,只求簡單 」▼
當年肖全給三毛拍的第一組照片,三毛並不滿意。
三毛說,很好看,但這個不是三毛。
第二天,肖全再拍了一組。
在成都的青石板街間、在破落的茶館中、在斑駁的木門前、有赤著腳的三毛、發呆的三毛、和人講價的三毛……
曾經那麼多,足夠漂亮的、吸引的、開懷的種種,三毛不要,她一眼抓得到最真的。
那最真的,是她的落拓不羈,落魄倔強。
|肖全鏡頭下的三毛
三毛說:「這不是完整,而是完美。你知道嗎?我十幾二十歲就梳著短髮、背著包滿世界死漂,十幾年過去了,還是我一個人。你瞧,這是一個多麼倔強的女人……」
她還說:「肖全,為什麼那些記者那麼傻?他們從來不抬頭看你,只是扔給你一堆問題,然後低著頭寫字。」
三毛是「不求深刻,只求簡單」,而世人總是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
有些人,其實你只消多看幾眼他的臉,所得的訊息就比從他本人口中挖來的答案還要真。
/ Part 03 「 撒哈拉沙漠,並不只是詩和遠方 」▼
肖全給三毛拍下的那組照片,成了三毛留在大陸的最後的影像。
然而,這組照片,雖然在三毛眼裡堪稱完美,但卻不見得被很多將三毛視作「文青教母」的女孩們喜歡。
自由、流浪、不羈……種種標籤讓三毛的經歷總被渡上一層格外唯美的光。
可真實的三毛並不是唯美的,她的生活是蒼涼的、掙扎的。
|肖全鏡頭下的三毛
後世津津樂道與三毛「有染」的撒哈拉沙漠,似乎已經成了詩和遠方的代名詞。
後來多少女孩兒將修飾得不像話的照片晾曬在某圈。
她們穿一身波西米亞風的長裙,背景是廣袤無垠的荒漠和沉靜的星空。
但這是遊客,而不是歸人。
三毛在沙漠不是旅行,而是長期的居住。
在那裡,物質是匱乏的,環境是荒僻的,鄰居是蒙昧的。
一次她甚至坦言:「無論我怎麼努力在適應沙漠的日子,這種生活方式和環境已經忍受到了極限。」
「我並不在否認我對沙漠的熱愛,但是我畢竟是人,我也有軟弱的時候——」
的確,剛來的時候,荷西忙於工作,三毛總要一個人去外面打十公升的淡水,往往沒走幾步就在烈日下汗流如雨,提水提得脊椎都痛了。
為了攢錢,三毛和荷西去打漁,刮魚鱗颳得手鮮血不止,染紅海水。
她其實不是個只會在自己小天地做夢的女人,她用自己的倔強忍受著苦行。
她告訴自己,人,多幾種生活經驗總是可貴的事。
沙漠的美與痛苦,她盡數體驗過。
人生有兩件大事,藝術與生活,讀書、審美和腳踏實地的萬裡路,在三毛的生命裡,由於這段經歷,得以平衡。
/ Part 04 「 有好朋友,也做個「好」朋友 」▼
三毛這一生無憾,也因為於人於己都是對得起。
她為人朋友,絕不肯添麻煩。
一次和幾個朋友在荒野夜宿,三毛突然胃痛,未免拖累幾位朋友,她決定留字條獨自下山,不想中間卻吵醒了朋友。
朋友得知她胃痛,想送她。
她謝絕,堅持自己下山,並說出心聲:友誼是自由,如果成了負擔,便不好做朋友。
|三毛和朋友們
三毛極照顧別人的感受。
香港作家倪匡,有次參加了一個文藝座談會,在場的人都要自我介紹。
一桌人站起來都自報學歷,不是某某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就是某某大學哲學博士,倪匡站起來,說自己是初中畢業。
座中一片啞然,但三毛一下子站了起來,大聲道:「小學畢業」。
三毛大方地解釋說,自己的正式學歷的確是小學畢業。
後來回憶起這件事,倪匡還感嘆三毛「救」了自己。
令別人盡情是三毛的善解人意,但是,在交往中,三毛要求自己也要盡情,凡事不能一味退讓。
住在撒哈拉時,鄰居常常來借東西,有時甚至不還。
一次,一個叫拉布的女孩拖著一隻血淋淋的駱駝來敲門,小女孩直接說:「我媽媽說,這隻駱駝放在你冰箱裡。」
三毛的冰箱只有鞋盒一般大,她機智回應:「拉布,告訴你媽媽,如果他把你們家的大房子送給我做針線盒,這隻駱駝就放進我的冰箱裡。」
沙漠裡的人醫療觀念差,飽受小病小痛的折磨,三毛長期無償地送給他們一些藥。
但是善良不代表任人欺凌。
初到沙漠時,三毛將自己簡陋、多有破損的家,費盡心血用自己獨特的審美扮得很藝術,很多人因此慕名而來。
結果房東見自己的破房子似乎漲了身價,趁機來加房租。
三毛心裡想告訴他「你是只豬」,但終究沒說一句話,拿出合約書來,冷淡地留在房東面前。
鎮定自若地說:「你漲房租,我明天就去告你。」
房東反擊,三毛又說:「你不是好回教徒,就算你天天禱告,你的神也不會照顧你,現在你給我滾出去。」
說完,三毛不理會房東的叫罵,將家門重重關上。
平日溫和善良的三毛,捍衛自己權益的時候也是大快人心的。
/ Part 05 「 撒哈拉沙漠,並不只是詩和遠方 」▼
人生得一愛人,一知己,足矣。
而三毛的愛人,只提荷西一個就夠了。
現代女孩都希望得到怎樣的結婚禮物?貴重的鑽戒或房屋?
荷西和三毛在沙漠結婚,婚禮臨近時,荷西抱回來一個大盒子。
三毛打開一看,是一副駱駝的頭骨。
面對這樣「驚悚」、「可怖」的禮物,三毛卻盛讚:「真豪華」,「荷西不愧是我的知音。」
所謂愛人,懂得,便是好的。
朋友,三毛也有太多。
古龍是三毛的好友。
一天晚上,在古龍家,三毛穿露肩的衣服,露出雪白的肩頭。
倪匡和古龍搞怪,偷偷跑到她身後,數一,二,三,兩人一齊在三毛左、右肩各咬一口。
可愛的三毛也不生氣,只是哈哈大笑道:好啊,你們兩個,須有一個要了我!
兩人立刻剪刀石頭布,一個說:「輸的要!」一個說:「贏的要!」
三毛說:「一個好,一個壞。」
古龍以手擊額,他頭大額廣,啪啪有聲,頃刻額上紅了一片,頻呼:「笨死了!」
三人笑成一團——正因為稔熟至此,所以才有了「生死之約」。 這是倪匡的原話。
|古龍 三毛 倪匡
所謂生死之約,是三人的一個「怪異」約定。
因為對生死的看法相似,都認為死亡之後人有靈魂,他們就立下生死契約,如果誰先離世,靈魂要回來告訴生者另一個世界的事。
後來古龍離世,座中幾人的輓聯,唯有三毛的最動人:
來得多彩多姿,去的無影無蹤,不忘人間醉一遭。
筆暗或許微微,安心稍待片刻,我們隨後帶酒來。
後來,三毛和倪匡在古龍葬禮上,一面痛飲,一面仍念念有詞:「要記得這生死之約噢!」
四十九天後,倪匡、三毛在臺北小樓燃燭等待,結果是空等。
這生死之約未赴,幾年後三毛也匆匆離世。
|古龍葬禮上三毛安慰倪匡
三毛還有一位摯友,眭澔平,他被三毛稱為小熊。
他應該是三毛真正意義上的密友,三毛在過世前一周,和他打電話會講七八個小時。
最好的朋友都最會比喻對方。小熊說,三毛像有375個房間的旅館那樣豐富,需要375把鑰匙才能走近她。
後來記者採訪小熊,他說,那200多把,三毛給了荷西。
至於剩下的那些,三毛自己在給小熊的信中寫過:如果不是自製心太強,小熊你也知道,我那一批三百七十五個鑰匙,起碼有一百把要交給誰。
其中「自製心」三字,總看得人心中一梗,似懂非懂。
|三毛與眭澔平
後來不知道哪一年開始,小熊公布與三毛曾經的通話錄音。
三毛總和小熊暢談,從談自己的作品,到談自己的軟肋。
很多人是第一次聽三毛說話,不知道原來這個倔強的女子,竟然有那樣溫柔綿軟的聲音。
幾段錄音中,我印象最深刻是那一段:
小鬼是你壞,因為你今天你逼到我一個問題,是我再不會和你談到的話題,我並沒有要說,你每次要逼兩次,然後你今天又逼我,都是你造成的事情,我可沒有。你最快樂的事情是什麼,我沒有回答你,你就可以放棄了,因為你也是你的職業 也是你的經驗,你知道我不願意回答,你就不可以再問,你再逼我,你就逼出一個真誠的我來。三毛,一定有很多夜晚,你都忍不住交託出真誠的自己來,因為如果不真誠,恐怕連你自己都會後悔吧。沒有葬禮的三毛,76歲生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