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孩子們缺乏創新力,是誰動了我們的想像力?

2020-08-21 口述河南

鄭婉 零創藝數的藝術科學實驗室 7月7日

讀書:中國孩子們缺乏創新力,是誰動了我們的想像力?


導讀:我們岌岌可危的想像力

曾經有這樣一則新聞:2009年,教育進展國際評估組織對全球21個國家進行的調査顯示,中國孩子的計算能力排名第一,而創造力和想像力排名倒數;在中國中小學生中,認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像力的只佔4.7%,而希望培養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只有14.9%。


雖然後來這個調查本身的權威性和來源都受到了質疑,但卻引發了人們長時間的感慨、議論與反思:某都市報還專門就這個有爭議的調查結果發起了一個調查問巻,共有632位讀者參與了這項「你認為我們中國孩子想像力如何「的主題調查。結果顯示,82%的參與者在「中國孩子想像力排名倒數「的調查結果面前並沒有一味護短,而是認同這個結果,認為實際情況確實如此。

在2000年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聯合北京師範大學發展心理研究所就做過

一項名為「我國城市兒童的想像力與幻想」的調研。課題組採用著名教學研究專家威廉士編制的創造傾向試巻,對小學三年級到初中二年級的1370名學生進行了測試,結果想像力、好奇心都低於平均分。

而2012年某知名早教機構發布的全球早期教育比較報告的結果似乎更讓人擔憂:全球兒童平均室外活動時間為3.41小時,中國孩子室外活動時間最少,為0.86小時;在音樂、藝術、自然與科學啟蒙方面,中國家庭的指標明顯落後,「識字背詩」 「數學思維「和&34;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知識是有限的,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

魯迅先生也曾說:「文藝是國民精神的光,它總是不經意地表現出來國民精神的狀態。」


很多人不能理解愛因斯坦的「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想像力怎麼可能概括這世界上的一切呢?這本書就做出了很詳細的科學解答,還有很多有趣的案例分析。

書中提出我們以往的教育太重視物質世界的教育,太重視「術」的教育,忽視了精神教育。而我們人類的精神狀態才是最重要的,因為它時時刻刻地影響著我們的行為。無視精神世界,導致了創新科技人才的斷層。國家需要科技創新的人才,教育需要重視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發展的平衡性,而不是培養複製背誦的機器人。


Part 03

了解想像力,能改變自我



科學表明,真正讓人感受到喜怒哀樂等情緒的其實是大腦的聯想功能,大腦接收到的刺激神經由神經系統傳遍全身,形成一連貫的生理行為反應。聯想的基本釋義是由於某人或某種事物而想起其他相關的人或事物的思想活動。例如現在比較流行的聯想記憶法、聯想訓練等等。這些訓練方法都是在想像力空間的基礎上展開的。想像力是情緒的關鍵點和產生點。我們的情緒是時時刻刻影響著我們的行為習慣和行為模式。控制想像力控制自己的好情緒。

疫情當下,洪水泛濫,網絡信息爆炸,災難來臨,很多人都處於一個焦慮的狀態,那麼怎麼才能治療自己的心理狀態呢?書中不光介紹了想像力心理學的方式來控制自我的情緒等...,還教家長和孩子很多保護想像力和治癒心情的方法。

作者認為沒有一個功能是比心理自愈力更強大的了,就像我們身體的免疫力一樣,沒有什麼比身體免疫力更強大的自愈功能了。同樣我們了解想像力,就能了解我們自己,讓我們自己的大腦機制,心理自身產生心理抗體,來治療我們的負面情緒。


Part 04

成敗在於控制想像力

喬納斯·索科爾是研發索科爾脊髓灰質炎疫苗的先驅科學家。他說,如果所有的昆蟲都消失了,那麼地球上其他形式的生命將會在 50 年內消失殆盡。但是,如果人類從地球上消失了,所有生物在 50 年後都會活得更好。人類本身已經暴露出了巨大的問題,人類非凡的想像力催生了影響深遠的各項發明,有的發明讓我們走向文明,但也有的發明讓我們走向死亡。人類使用各種工具在地球上進行大規模的捕殺、汙染,發明大量生化武器,戰爭武器。

思想的防線是一個國家最廉價和最有效的國防。

——亞里斯多德

想像力也是人類在智能時代的最後一道防線。

我們生活的世界,正在呈現幾何級的變化,根本停不下來。我們這個時代,再也沒有所謂的鐵飯碗了。不變的模式是不可能長存的,更沒有一種競爭力是可以永恆的。若想很好的發展,想像力成了制勝的關鍵。國家如此,企業如此,我們每個普通的個體更是如此。我們需要擁有強大的創造力,以及適應能力、綜合能力。當變化來臨時,是選擇因勢而變,積極主動地擁抱變化,迎接挑戰,還是因循守舊、墨守成規,排斥或無視變化,會造成兩種截然不同的後果。

打個比方,學習就像在用磚瓦蓋樓,每一塊磚和瓦就像每一個知識點,而想像力就像磚與磚之間黏合的水泥。想像力能讓知識連貫鞏固起來。想像力能幫助我們理解知識與知識之間的邏輯關係,而想像力與知識的結合就是無限的創造力。控制想像力的能力就是專注力的出現。


知識固然重要,但是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原因是想像力在一定程度上能打破既有的思想禁錮。 如果沒人敢想像我們可以登上月球、火星,那便沒有蓬勃發展的航空工業和太空探索。科學到了最後階段,必然需要想像力的力量。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或一家公司,都需要想像力。失去想像,就會失去持續發展的生機。沒有一種心理機能,比想像力更能深化人類對世界的認識,未來的成敗取決於想像力的開發。


Part 05

顛覆你我三觀的百變教學方法


沒有比只有一個創意更可怕的事了。藝術和科學都是創造力的產物,而創造力等於科學知識乘以想像力。——法國哲學家艾米勒·夏蒂埃


《誰動了我的想像力?》一書從構思到正式出版,歷時6年多時間,期間作者遊歷了30多個國家,考察不同的美術教育體系。她認為,這本書不僅可以為家長提供激發孩子想像力的解決方案,對每個人的情緒管理也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對幼小階段培訓機構的課程開發也具有實際的參考價值。


書中列舉了百變的保護想像力和控制想像力的教學雙嚮導的方式以外,6年的實踐教育,對教案的設置也進行了系統的研究,並根據孩子的弱點,針對性地修改了藝術科學課的教學方案,堅持因材施教。藝術和科學課的學習方案能大量增長學生多方面的綜合知識,並能讓孩子平時在學校裡接受的知識得到實際的運用。這本書是不可多得的好書。

書中每一章節的解說都十分有趣,觀點新穎,並有實際的大量案例分析。


Part 06

作者籤名售書

《誰動了我的想像力》這本書2020年6月份才出版,社會反響極大,各大媒體爭先報導。才一個月的時間新華網的讀書瀏覽量已經112萬。


由於學校一直未能開學,作者本人也因為疫情不能如期展開籤售會和畫展。這次我們和作者本人合作,首推網上籤售,添加作者微信號,購書成為朋友,不懂的問題還可以諮詢她。如果想購買贈送孩子,可以告訴作者孩子的姓名,作者寫上寄語,機會難得。

相關焦點

  • 孩子寫作文缺乏想像力怎麼辦?4招教你培養孩子的想像力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各種新奇的事物不斷衝擊著我們的大腦,很多我們以前覺得不可能的事情都變成了現實。比如不用帶錢包出門就可以買東西,再比如不用外出就可以吃到熱騰騰的美味飯菜。在這些我們以前覺得不可能實現的變成如今十分常見的事情裡,創新思維起到了非常關鍵性的作用。
  • 你真的了解想像力嗎?鄭婉《誰動了我的想像力?》新書分享會
    我們常說的「天分」就是孩子的本能,一種潛意識。如果引導得當,他們的潛意識得到激活,那麼他們的想像力會非常豐富,為以後的藝術教育和創作打下基礎。……很難想像,缺乏想像力的人會給社會進步帶來什麼幫助,而結果應該是我們的生活失去色彩、天真和創造。
  • 我們的孩子不缺乏想像力,為啥卻排在世界末尾,中國家長應該深思
    為啥中國孩子的想像力在世界上排名末尾,並非是缺乏,家長要反思。根據某國際教部門在全球範圍做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我國孩子在21個參加調查的地區中,計算能力位居第一,可想像力卻排在世界末尾。其實,想像力是每個孩子都有的一種天性,一種對好奇心和探索欲的表達方式,一種很自然的表達內心想法的方式。但經常有父母會強制或盲目打斷或阻止孩子的想像力。
  • 想像力—「夢想的翅膀」,缺乏想像力的孩子註定平庸,家長要當心
    導讀:想像力—「夢想的翅膀」,缺乏想像力的孩子註定平庸,家長要當心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想像力—「夢想的翅膀」,缺乏想像力的孩子註定平庸,家長要當心!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想像力排名倒數第一 誰扼殺了中國孩子的想像力?
    在中小學生中,認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像力的只佔4.7%,而希望培養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只佔14.9%。  此外,美國幾個專業學會共同評出的影響人類20世紀生活的20項重大發明中,沒有一項由中國人發明。中國學子每年在美國拿博士學位的有2000人之多,比排第二的印度多出1倍。但美國評論說,雖然中國學子成績突出,想像力卻大大缺乏。劉道玉拿世界上兩個最重視家庭教育的國家——中國和以色列做了比較。
  • 增加想像力的讀書:猶太人超越全世界的讀書法
    這是猶太人特別的學習法。失去了國家,流離失所的猶太人歷史,比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歷史更生動更真實。這種故事比小說、電影和電視劇更刺激,也帶給人更深的感動。透過故事,也讓子女們的想像力和創意連結起來。最好的例子是從小聽故事長大的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他拍攝了《辛德勒名單》這部電影。讀書的根基是故事。希望子女們讀好書嗎?那麼就得讓他們從小多聽故事。
  • 用豐富的想像力來讀書 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
    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用豐富的想像力來讀書,激活同學們的創新思維。作品的意義是讀者通過閱讀挖掘出來的,作品未經閱讀前,只是向讀者提供了一個多層次的結構框架,其間匿藏著許多值得思考的「空白」,有待於讀者發現、填補、去闡析。
  • 《故宮裡的大怪獸》常怡:中國人不缺乏想像力
    該書不僅獲得央視《讀書時間》、北京衛視《北京您早》等知名欄目推薦,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最知名的小喇叭節目給予連載播出,眾多粉絲還自發在喜馬拉雅、荔枝FM等自發播出各種《故宮裡的大怪獸》朗讀節目,國內許多旅行社已把去故宮尋找大怪獸,作為新的親子遊標配。另外,炫酷的《故宮裡的大怪獸》舞臺劇也將於明年隆重推出!  常怡,女,1979年出生,北京人,滿族,新生代知名童話家。
  • 【閱讀指導】增加想像力的讀書:猶太人超越全世界的讀書法
    我們感受到的幸福大部分是在想像裡面實現的,也就是說我們在想像的時候是最幸福的。尤其是在孩子的成長期,是想像力最豐富的階段。這時候講故事給小孩聽,不但可以引發小朋友的想像力,也可以讓他們感到幸福。巴斯德( Louis Pasteur)曾說:「想像就像是世界的肌肉,若沒有想像力,世界就只剩下骨頭。」拿破崙也說:「想像力支配世界。」猶太民族是講故事的民族。猶太人的教育也就是講故事的教育。
  • 莫言:有的人說我們的文學缺血性,我覺得還是更缺乏想像力
    想像力其實是最近幾十年來反覆強調的問題。記得有一年,我們很多作家在一塊兒開會,給中國當代文學挑毛病。有的人說我們的文學缺血性,有的人說缺思想,有的人說缺文化,我覺得還是更缺乏想像力。按理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像力,即便是大腦有障礙的人也依然有他的想像力。我們還經常看到某些有生理缺陷的小孩,在音樂或者繪畫方面表現出非凡的才能。
  • 誰拿走了孩子的想像力?聰明的媽媽,從不去扼殺孩子做夢的權力
    孩子們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來源於他們的兒童思維。在孩童時代,孩子們分不清想像和現實的界限,會經常把自己想像的事情當作真實的來說,並且在孩子的「自我中心」裡,有著強烈的「擬人化傾向」,在孩子的小世界中,花兒會笑,小鳥會唱歌,月亮會跟著自己走。孩子們的想像力是天賜的禮物,想像力能讓孩子的思維發散,能讓孩子獲得快樂,想像力是孩子們與生俱來的最寶貴的資源。
  • 德必客|想像力英語:用技術+創新想像後浪的未來!
    03 多數培訓機構缺乏數據化管理作為IT碩士,Kevin覺得只有通過技術化手段為更多的孩子們打造有趣、有效、有愛的學習體系才能真正幫助更多孩子。「我發現大部分孩子在學英語的時候都非常痛苦,絕大多數的培訓機構還停留在依靠教師經營傳授的初期階段,缺乏數據化的思維和管理。我就想做英語教育來改變這種現狀。我在英國是學計算機的,所以我相信,通過智能化的技術一定能解決這種現狀。」他充滿自信地說道。為此,想像力英語打造了近乎豪華的創新研發團隊,且多數海外技術大佬都base在中國總部。
  • 孩子們的另一個名字叫「好奇天真想像力」!
    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一一愛因斯坦Imagina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knowledge 一一Albert Einstein大人們,老師們,我們千萬不要忘記孩子們的另一個名字叫「好奇天真想像力」!
  • 創新源於好奇心,想像力和批判性思維
    其實她所講述的內容,都是我們中國家長教育子女的一般方法:要用功讀書,不要看電視,不要玩電腦遊戲,苦練鋼琴和小提琴,不要碰其他樂器,等等。但它們都與美國式的教育方式背道而馳。不過,她的大女兒獲得了在紐約卡耐基音樂廳演奏鋼琴的殊榮。這說明中國式教育在一些方面確有長處。中國教育部長說中國教育不必「妄自菲薄」,也許其中有一些道理。
  • 美國學霸驚呼原來中國人不那麼死讀書
    當美國查普曼大學市場學助理教授尼古拉斯·麥爾走進上海的中學後,這裡的景象令他驚訝不已,「我原來以為中國學生成天就是埋頭讀書,除了讀書沒有其他生活,現在看來完全不是這樣。」  5月28日、29日兩天,來自美國哈佛大學、紐約大學、康奈爾大學、查普曼大學的120餘名在校大學生和老師,應上海市浦東新區團委的邀請來上海觀摩。
  • 聰聰來當「小偵探」:《誰吃了我的蘋果?》
    雖然今日溫度驟降,但是我們的「聰聰故事匯」熱度不減,仍然迎來了滿滿一屋子「全副武裝」的小可愛們,首先老師要為孩子們的求知熱情點讚,同時也要為堅持帶寶貝來聽課的家長們點讚!
  • 數字激發創新,碰撞擦出想像力火花 ——2020洛可可·洛客想像力...
    本次想像力大會以「數位化創造,價值新增長」為主題,洛可可創新設計集團董事長、洛客設計平臺創始人賈偉,洛可可創新設計集團總裁李毅超,洛可可創新設計集團副總裁、洛客設計平臺創始人徐微,洛可可設計CEO周世坤,阿里雲智能副總裁李力,湖畔大學教授陳威如等嘉賓蒞臨活動現場,並圍繞「數位化趨勢、數位化組織、數位化產業」,在大會上發表了精彩的主題演講,與參會嘉賓共同分享前沿思考,共話未來新圖景。
  • 《瘋狂的想像》:平凡的地鐵中,藏著孩子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她會帶著我們睜大雙眼,打開想像力,盡情遨遊在五彩繽紛的夢幻中,發現生活之美。《瘋狂的想像》則通過孩子的視角,邀請我們帶著發現的眼睛,去觀察生活中的美,去探索平凡生活中的樂趣和美好。鮮豔的色彩、清晰的輪廓勾勒出了孩子們的內心世界,讓我們看到孩子們的觀察力和天真爛漫。
  • 我們需要想像力
    我們需要想像力,這是正確的廢話,從幼兒園時老師就告訴我們這個道理,在上學時,老師和家長們也呼籲,要求減負,不要讓填鴨式的教育扼殺了我們的想像力。一個真實案例先說說以前項目中遇到的一個事情。事前預測到問題(就是瞄到用戶的可能痛點),這需要我們有想像力。再問一個小問題:雨傘公司的競爭對手是誰?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雨衣公司。因為大家都是做防雨設備的,買了你的就不買我的。
  • 是誰偷走了我們孩子的思考能力?又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
    看完這個讓人笑不起來的笑話,我禁不住在想:是誰偷走了我們孩子的思考能力?我們又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在我們的孩子普遍懶於思考的今天,這已經成為了我們家長無法迴避的一個問題。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沒有創新精神,只會人云亦云,不會有什麼大的作為。獨立思考的品質在人的一生中佔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如果孩子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就會善於發現問題,能夠通過思考、分析找答案,才會取得好的學習成績。而孩子長大後,因為有獨立思考的習慣和品質,他的視角會比別人寬廣,思維也會更加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