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中國孩子的想像力在世界上排名末尾,並非是缺乏,家長要反思。根據某國際教部門在全球範圍做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我國孩子在21個參加調查的地區中,計算能力位居第一,可想像力卻排在世界末尾。
其實,想像力是每個孩子都有的一種天性,一種對好奇心和探索欲的表達方式,一種很自然的表達內心想法的方式。但經常有父母會強制或盲目打斷或阻止孩子的想像力。
小丁就是這樣一位父母,小丁的脾氣比較急躁,還沒有耐心。孩子在吃飯時,拿起麵包片,說麵包片很像一塊海綿,小丁看到孩子不好好吃飯,就訓斥孩子趕緊吃飯,不許說話。當孩子吃雞蛋時,又說雞蛋跟在公園見到的鵝卵石很像,還說雞蛋的外殼很像河邊的小石頭。
小丁家的孩子整天會想出各種稀奇古怪,天馬行空的想法,但每次都會被小丁打斷,或訓斥為「胡思亂想,不務正業,子虛烏有,不可能的事」。而小丁卻不知自己的行為和做法是在阻止孩子去施展想像力。
孩子的想像力和好奇心在幼兒時期尤為強烈,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孩子的想像力和好奇心慢慢地也就會減退。這就是說對於幼兒階段的孩子的啟蒙教育就會顯得格外的重要。曾仕強教授說過,啟蒙不是教育,而是激發孩子的潛能。
很顯然孩子的潛能多半蘊藏在孩子的大腦裡和孩子豐富多彩的想像力當中。但是,受到父母教育方法和我國傳統的教育方式等方面的影響,導致很多的孩子想像力比較匱乏。
1、父母的約束
孩子很喜歡研究各種花卉,並且想像著自己能夠變成花仙子,想像著植物是一個一個會說話的小精靈,還經常和植物對話。父母就會告訴孩子,植物是不會說話的,也不會聽得懂人類說話,人是不可能變成花仙子,也沒有花仙子。
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似乎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會顯得比較嚴肅刻板,給予孩子太多的約束,因此導致孩子們的想像力得不到正常發揮,從而逐漸下降。
2、家長盲目阻止
孩子到水族館參觀,就引發了一連串的猜想,孩子覺得每一種魚,都可以聽懂人類說話。而且,孩子還聽到有一條魚在喊自己的名字,跟自己說話。家長就會訓斥孩子,或者嘲笑孩子胡思亂想,讓孩子別瞎想了。
家長的盲目阻止,會讓孩子感覺自己是錯誤的,而錯誤的事情肯定就要擯棄,因此家長盲目阻止的後果,會讓孩子缺乏想像力。
3、被大量的作業和輔導班佔據
從幼兒園階段開始,很多的家長就開始讓孩子上各種課外輔導班和特長班及早教班。導致孩子們沒有時間到戶外玩耍,不能與大自然和外界近距離接觸。這樣很不利於激發和培養孩子的現象,更會將孩子的思想禁錮起來,讓孩子變得呆板。
4、教育方式的影響
我國的教育方式一直就是很注重文化課,孩子們從小學到高中畢業每天都要面對各種大量的試卷和寫不完的作業。很少有課餘時間,課外活動。這種教育方式的影響,讓很多的家長和孩子不得不捨棄一些東西,可能是孩子的喜好,特長,而去應付考試,讓孩子的想像力被束縛起來。
想像力不僅可以讓孩子的思想變得豐富多彩,五彩斑斕,頭腦更加靈活,還會讓孩子的大腦得到解放,思想得到釋放,並激發出很多我們意想不到的新奇想法。同時,想像力還可以讓孩子的學習得到更大的提升,思維和思路更加寬闊。
1、給孩子充分發揮想像力的空間
當孩子的大腦高速運轉,並不斷冒出一些奇思妙想的時候,家長不要輕易打斷,讓孩子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讓孩子把大腦中豐富多彩的想法釋放出來。同時,家長要鼓勵孩子大膽地去想像,一切皆有可能。
2、減輕孩子課業負擔
孩子的想像力多半來源於外界所接觸到的一些事物而引發的,因此,家長在除了老師布置的作業外,就不要再給孩子買大量的試卷,給孩子留附加作業,或讓孩子上課外輔導班。減輕孩子的課業負擔,讓孩子的大腦得到放鬆,留給孩子大腦自由發揮和現象的空間。
3、釋放孩子天性,拒絕死板約束
孩子的天性就是愛玩愛鬧,只有當孩子的天性得到充分的釋放後,孩子的思想和思維方式才會更加靈活多樣。家長們要抓住孩子除了上學和寫作業的時間,多帶孩子到戶外玩耍,讓孩子多接觸外界的人和物,能夠很好地激發和培養孩子想像力。
想像力是一種很奇妙的東西,想像力可以讓孩子成為藝術家,畫家,詩人,作家。還可以將想像力變成創新力和生產力,因此,保護並激發和培養孩子的想像力,需要家長的鼓勵和支持。
互動話題討論:你家孩子愛胡思亂想,擁有天馬行空的想法嗎?你是如何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呢?歡迎在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