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夢他鄉重慶人」圖片展在人民廣場展出,市民冒雨參觀。(資料圖片)
重慶晨報刊發過的「逐夢他鄉重慶人」相關報導
本月,隨著「逐夢」人物龐中華故事的刊播,歷時三年,覆蓋全中國31個省區市、港澳臺地區以及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法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等19個國家的150座城市,總體行程逾33萬公裡,全球實地尋訪522人的全媒體大型人物故事尋訪——「逐夢他鄉重慶人」,將暫告一段落。
由重慶市委宣傳部、市委外宣辦、市商務委、市政府外事僑務辦、市對外文化交流中心共同主辦的「行進中國·精彩故事」——「逐夢他鄉重慶人」全媒體大型人物故事尋訪,自2015年2月正式啟動以來,一直持續到今年6月18日。三年裡,重慶日報、重慶電臺、重慶電視臺、重慶晨報、華龍網等5家市屬主流媒體的全媒體記者,共438人分73批次進行了全球實地尋訪,前後刊播了482期共522位逐夢人的精彩故事,產生了較好的社會影響。同時,還刊播了採訪花絮、動態報導、記者隨筆、手記等460餘篇。
重慶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周波認為,此次集中式人物尋訪報導,將宏大敘事的主題宣傳化整為零,是重慶主題宣傳活動的新嘗試。
在尋訪活動進行的同時,重慶市委宣傳部還組織採編團隊、逐夢人士代表,走進重慶大學、西南大學、重慶新聞學院等10所高校新聞學院分享尋訪心得、人生感悟,與高校學生互動,參與人數達2000餘人。
重慶晨報、華龍網開展的「逐夢他鄉重慶人」徵文大賽,共收到全市市民、全國網友來稿250餘篇,徵文數量和質量總體較高。
本次活動在2015年被中國外文局評為「全國對外傳播十大案例」。活動還結集出版了「逐夢他鄉重慶人」系列叢書。
2016年,中宣部向全國介紹了「逐夢他鄉重慶人活動講好中國故事」的經驗,「逐夢」活動獲得了中宣部、國務院新聞辦、市主要領導及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和廣泛認可,創造了重慶新聞史上的新紀錄,為重慶直轄20周年獻上了一份厚禮。
有夢想,有機會,有奮鬥,一切美好的東西都能創造出來
尋訪並記錄那些為夢想奮鬥、創造美好未來的逐夢人,還原一個個鮮活的人物,講述一個個感人的故事,是「行進中國·精彩故事」——「逐夢他鄉重慶人」全媒體大型人物故事尋訪活動的初衷。
在臺92歲「老重慶」的故鄉情結
有的逐夢人與故鄉重洋相隔,不能常回家看看,日暮鄉關,每次思鄉心切,鄉愁便似故鄉的炊煙一般,縈繞在他們心頭。在實地採訪中,採訪組記者無不被這些逐夢人濃濃的鄉情所感染。在臺灣的一次採訪中,92歲高齡的劉文彬說,他離開重慶銅梁半個多世紀,故鄉只能出現在夢裡,直到兩岸恢復三通,他才得以返鄉看看。他不顧年事已高,一遍一遍地往返在臺北和重慶銅梁之間,前後達17次之多。見到家鄉記者時,劉文彬哭得像個小孩,他說:「我想家啊!」
為了給家裡寫信,沒上過一天學的劉文彬天天上夜校,勤奮習字,最後終於通過信件與失散50多年的親人聯繫上。
心有千千結,是在臺的原重慶籍逐夢人真實的內心寫照,大陸、故鄉成為了他們心中解不開的結。他們渴望回歸,渴望兩岸和平統一,渴望認祖歸宗,為祖國強盛出力。
逐夢人回報桑梓初心未改
讓夢想照進現實,是每一個逐夢人的心願,他們獲得了成功後,往往還想著家鄉,「心系桑梓,回報家鄉」的初衷未變。孫玉平家裡至今仍懸掛著五星紅旗,這位日本神戶大學的結構力學教授,在接受採訪時,從包裡掏出有些發皺的護照說:「我依然有中國國籍,雖然在日本生活多年,但我沒忘記我是中國人。」由於時常回國交流,孫玉平的這本護照用得有些舊了。
孫玉平說:「是國家培養了我,出錢送我出國留學。當年第一次踏出國門時,我心中最大的念頭就是早日學成,報效祖國。」如今,他正在踐行當年的諾言,將自己所學、所研究的地震方面的成果寫成文章,多次發表在相關專業雜誌上,供國內同行參考。
汶川地震後,孫玉平多次回國參加災後重建工作,在震後防災、災後重建等方面獻計獻策。同時,作為在日本工作的地震專家,孫玉平還主動參加中日地震技術人員培養項目。
激發重慶人強烈自豪感
「哦,這個人原來是我們家鄉人啊,能幹!」「逐夢他鄉重慶人」系列報導讓市民越來越多地了解到了在異國或異鄉拼博的那些重慶人的故事,在他們身上找到了共同點,並產生共鳴,一種自豪感在市民中間傳遞。
「莫愁前路無知己。」對於這522位逐夢他鄉的重慶人來說,故鄉重慶就是他們的根,家鄉人的認同就是對他們最好的褒獎。而在他們身上,市民也看到了重慶人樂觀開朗的性格和奮發圖強的精神。
正如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周波所說:「也許在逐夢過程中,並非人人都能成功,但他們追求成功、追逐夢想的歷程,值得我們學習、欣賞、效仿。我相信還有更多的逐夢故事正在上演,不僅是外出逐夢的重慶人,還有很多逐夢重慶的外鄉人,他們都值得我們聚焦和持續關注。」
踏實堅守鑄就精彩報導
為做好「逐夢他鄉重慶人」的尋訪,各參與媒體高度重視,積極配合,選派精兵強將投入採訪。有記者因父親病危而選擇堅持,有記者因此推遲了婚期,正是這份堅守,鑄就一篇又一篇的精彩報導。
如重慶晨報記者徐菊,在採訪組赴加拿大採訪的第二天,就接到了身患癌症的父親病重的消息,她在電話那頭失聲痛哭,但依然選擇了堅守,繼續完成採訪。於是,她白天採訪,晚上就和父親的主治醫生通電話,關注父親的病情。讓徐菊非常感動的是,父親在病危時依然不忘叮囑她認真工作。
尋訪活動開展三年來,共有438人73批次的全媒體記者不遠萬裡,跋山涉水,赴世界各地採訪,平均一個組在外要持續採訪2-3個月,參與活動的記者、編輯在實踐中經歷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職業操守的大輪訓。
引全球媒體聚焦反響熱烈
「逐夢他鄉重慶人」系列報導除了重慶本地媒體刊播外,新華網、人民網、光明網、中新網、新浪網、騰訊網、網易、鳳凰網等國內重點網站、省區市新聞媒體及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等新媒體也進行了轉載,轉載達5.5萬多條次,跟帖數量10萬餘條。華龍網「逐夢他鄉重慶人」專題網頁的訪問量高達761萬人次,跟帖2.3萬餘條。「感動」「振奮」「威武」等詞彙成為網民評論時使用頻率最高的熱詞。而相關視頻新聞也被央視網、優酷網、土豆網、愛奇藝等國內著名視頻網站轉載播報9000餘條,點擊量超5000萬次。微博話題「逐夢他鄉重慶人」的討論人數也超過300萬人次,點擊量達1.7億人次。
同時,「逐夢他鄉重慶人」Twitter帳號持續更新逐夢信息,受到眾多海外網民關注。澳大利亞《今日昆士蘭》、新加坡聯合早報、美國僑報、西雅圖在線、溫哥華港灣網、日本關西華文時報、福岡TNC電視臺、香港文匯報、大公報、香港商報、澳門日報、臺灣旺報紛紛刊發或轉載相關報導。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相關內容網絡點擊量突破3.5億人次。
人民日報刊發《「逐夢他鄉重慶人」活動——發掘逐夢人物,描摹拼搏群像》,全面介紹活動基本情況和做法。新華社刊發《「逐夢他鄉重慶人」激發家國正能量》等文章,充分肯定活動成效。
在中國新聞界具有標誌意義
「行進中國·精彩故事」——「逐夢他鄉重慶人」全媒體大型人物故事尋訪活動,得到各級領導高度重視,積極評價,並在全國範圍內作為創新經驗予以推廣。正如市委主要領導批示的:「我幾乎每期都看了,節目辦得真實、生動、鮮活,感動人、激勵人、充滿正能量,催人奮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這次活動被譽為是近年來我市主題宣傳創新突破所取得的新成果,是全市新聞戰線「走轉改」的生動實踐,是重慶精神和城市形象的生動展現,是講好重慶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的有效形式,也是全市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實現的新跨越。
中國記協黨組書記、副主席胡孝漢評價認為,「行進中國精彩故事」——「逐夢他鄉重慶人」全媒體大型人物故事尋訪活動不僅是重慶新聞界裡程碑式的事件,在中國新聞界也具有標誌性意義。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楊野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