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表明,新生兒腦重340-400g之間,出生後6個月達800g;小兒生後3歲以內是大腦發育最快和可塑性最好的時期,此期腦和神經系統的發育達60%,如果此期能夠早期發現和診斷腦癱,並注重加強患兒在神經精神方面的積極訓練,對於腦癱兒日後神經精神功能的開發和康復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6歲前腦和神經系統的發育達90%。
特別是8歲以後的兒童,大腦發育已趨完好,與成人幾無區別,如果腦癱患兒到此時才開始正規的治療和康復訓練,那麼療效就差。而且,性格及思維能力的形成主要在學齡前,特別是教育心理的康復越早越好,有利於患兒全面成長。
另外,早治療可避免腦癱患兒不良姿勢的形成、肢體畸形而造成的終生殘疾。腦癱患兒如不在早期接受治療,長期的異常姿勢反射影響使他們形成了難以糾正的異常運動模式,最後導致不可逆的肌腱攣縮和骨關節的畸形,使治療難度加大。
我們一定要明確腦癱是一種可治性疾病,關鍵是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家長及醫護人員應改變傳統錯誤觀點,不應悲觀失望,怨天尤人,喪失治療的信心,應該驅散心靈中的黑雲,調節心境,積極配合醫院進行早期幹預措施。
腦癱專家蔣貴明主任提醒大家,一些腦癱患兒合併有中樞神經變性疾病或者基因有問題,在病情早期時與腦癱的表現差不多,當病情發展到一定程度,這些疾病的症狀才逐漸表現出來,有時候在早期醫生不一定能夠判斷到。這些都決定了這部分腦癱患兒的康複目標是不可能定得過高的,否則就是不切實際的。
目前來說大多數腦癱兒童都是可以接受手術治療的,但具體的手術方法很多,選擇最佳手術時機和手術方式也尤為重要。
頸動脈外膜剝脫術,又叫頸動脈交感神經網剝脫術,可增加腦血流量,改變腦組織神經遞質釋放去交感神經後引起的局部神經內分泌及中樞神經遞質,還可以激活顱內潛能神經元,改善腦癱患兒的血液供應,促進大腦的發育,減少腦內興奮性神經遞質的釋放,調節神經興奮性,臨床上可以全面改善大腦的功能,降低肢體的肌張力,有利於緩解吐詞不清、行走不穩流口水等症狀。
頸動脈外膜剝脫術的優點
創傷小,僅在頸前部有2個長約2-3cm沿頸橫紋傷口,無明顯出血;
恢復快,術後第2天基本可以恢復正常飲食,即可進行康復治療,傷口約5天可以癒合;
對手足徐動、流涎、發音困難的改善率約達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