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 一輩子 一件事

2020-12-14 光明數字報

 編者按

    回首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90年奮鬥徵程,我們不能忘記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的至關重要性。而在這個過程中,尤其不應該忘記那些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步奉獻了青春年華、甚至生命的經典著作翻譯家群體。這是一個不辱使命、創建功業而又容易被忽略的群體。沒有他們用心血築就的百年經典著作編譯事業,沒有他們用畢生精力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提供系統、完整、堅實的文本基礎,就談不上我們黨不斷的理論創新,就談不上我們黨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指導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為歷史作出貢獻的人,歷史終究不會忘記他們。在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之際,本報特刊發此文,以表達我們對這一經典著作翻譯家群體的崇高敬意!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道門坎在哪裡?經典文本的翻譯。

    在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革命發展史上,就有這樣一批人跨過這道門坎為全黨輸送著精神食糧,他們就是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編譯者。這個默默無聞的群體,用畢生精力傳播真理之火,很多人奮鬥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們一生只有一個不變的目標:一定要把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國化。

    毛澤東說:如果沒有翻譯工作者的努力,中國哪曉得什麼是馬列主義?

    1920年,在中國浙江省義烏縣分水塘村的一間破舊柴草屋內,誕生了中國第一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全譯本——共產主義小組成員陳望道在這裡翻譯出了《共產黨宣言》。見證這一創世偉業的是一盞昏暗的煤油燈和不時吹入陋室的刺骨寒風。同年夏天,在北京到處搜尋共產主義書籍的毛澤東,將這本用中文出版的第一部馬克思主義的書深深地銘刻在心中,從此開始了改變中國命運的徵程。

    在真理曙光的照耀下,傳播真理火種的經典著作編譯工作也在中華大地上艱難但卻堅定地推進著。推進這一事業的有黨的早期領導者李大釗、瞿秋白、蔡和森、張聞天、李達等,有黨的理論工作者吳黎平、張仲實等,也有來自不同專業領域的著名學者如郭沫若、郭大力、王亞南、侯外廬等。他們篳路藍縷、百折不回,翻譯出了《共產黨宣言》、《哥達綱領批判》、《反杜林論》等名篇。特別是《資本論》三卷本在1938年出版,成為我黨早期經典翻譯史上的奠基性譯著。

    抗日戰爭爆發後,為了迎接新的革命任務,黨中央更加重視用馬列主義理論武裝全黨,1938年成立了延安馬列學院,下設馬列主義經典著作編譯部,這就是今天中共中央編譯局前身。王實味、王學文、艾思奇、何思敬等一批優秀的翻譯家和理論家集中在那裡,開始有組織成規模地翻譯經典著作。北京大學經濟系畢業的何錫麟是第一個被調入的英文翻譯。

    回憶起在那裡的8年時光,97歲的老人何錫麟覺得歷歷在目:「我那時口譯筆譯都可以,延安能來一個北大經濟系的學生,洛甫同志非常重視。當時缺乏參考資料,只有一本英漢大辭典。我們參加了《資本論》學習小組,整整學了一年,對我的翻譯幫助很大。洛甫同志無論多忙,每次都親自主持。」

    「毛主席對你們的翻譯怎麼評價?」

    「學個唐三藏,功德無量啊!」

    毛澤東曾不止一次對自己的秘書講,黨的知識分子幹部應該向何錫麟學習。至今何老依然關心著黨的編譯事業,先後兩次給中央編譯局捐款都超過10萬元,而他自己的生活卻十分節儉。

    在中央編譯局的圖書館,記者看到這樣一些「名不副實」的書,如書名是《世界全史》,翻開後卻是《列寧選集》第12卷;《摩登周報》,實際上是《紅旗周報》第58期。在嚴酷的白色恐怖環境裡,思想的火花許多是通過這樣的「偽裝書」匯成燎原之勢的。到新中國成立前,馬列著作的中譯本已經達到530種,這裡面飽含著經典編譯戰線早期奠基者們的鮮血和生命、信仰和毅力。

    「陳望道和《共產黨宣言》的關係,是譯者和譯著的關係,是戰士和旗幟的關係,也是信仰者和信仰的關係。」中央編譯局原局長韋建樺說。「這樣一種精神和傳統在整個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研究和傳播領域得到了繼承並發揚光大,集中體現在新中國成立後建立的中央編譯局這個重要的陣地上。」

    用集體智慧編譯三大全集

    1953年,中共中央編譯局成立了,這是馬克思主義百年傳播史上的大事,標誌著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編譯事業進入了全新時代。黨中央要求,不僅要高質量地翻譯出版經典作家的全部著作,還要組織和培養一個編譯和研究相結合、個人能力和集體智慧相結合、代代相傳的高水平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群體。

    「馬列主義大部頭著作的翻譯決非個別人或極少數人關起門來單獨地、孤立地完成的,姜椿芳同志不為名利,把自己全部精力用於馬列著作的集體編譯事業中。」這是中央編譯局首任局長師哲回憶副局長姜椿芳的一段話,其實這也是對編譯局成立後一批長期為經典編譯事業殫精竭慮、無私奉獻的編譯工作者的真實寫照。師哲、陳昌浩、姜椿芳、張仲實,正是在老一輩翻譯家的帶領下,中央編譯局完成了《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寧全集》和《史達林全集》的翻譯出版工作。三大全集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誕生後首次在中國出版的比較完整的中文譯本,從而向全世界無聲地宣告了新中國在馬列主義指導下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定決心和信心!

    「有一次翻譯《英國工人階級狀況》,全局返工,因為翻譯的痕跡太明顯了,譯文不流暢,全局為此召開討論會,讓大家都來挑毛病。這對我們教育很深,統一了譯風。」1953年大學一畢業就來到編譯局工作的張鍾樸先生向記者回憶起當時編譯局集體學習、集體翻譯、集體校審,精益求精、一絲不苟而又熱情高漲的場面。這位幾乎能把《資本論》背下來的81歲老人,曾經參加了各種版本的《資本論》翻譯校訂工作,至今仍然堅守在崗位,還在為這項事業盡力量。

    「我國政治生活和黨的建設中的大事」

    1959年10月1日前,《列寧全集》一版38卷作為「向國慶十周年獻禮」全部譯完出齊。但由於這個譯本完全是按照蘇聯史達林時代的俄文第四版翻譯的,有嚴重缺陷。於是從1975年起,編譯局開始籌劃重新編譯《列寧全集》。

    1990年,《列寧全集》中文第二版60卷全部出齊,比《列寧全集》俄文第五版卷次和收文還要多,成為我國自行編輯的、迄今為止在全世界各種列寧著作版本中收載文獻最豐富的版本,這標誌著我國經典著作編譯事業達到了一個世界的高度。中央編譯局近百位同志參與了這一歷時15年的工程,這是一項耗費精力體力,甚至耗費生命的巨大工程,在這項工程完成後的不長時間內,竟有11位翻譯家相繼辭世。

    「我們都稱他是拼命三郎,走路快,吃飯快,為了節省時間,牙壞了,就在小攤上解決,始終是那種一心為事業的緊迫感,去世時才64歲。」76歲的李洙泗回憶起已經逝去18年的自己的老領導、《列寧全集》中文第二版的設計師和組織者、時任編譯局副局長的林基洲,依然淚眼婆娑。「他這一輩子,對馬列的信念是堅定不移的,這種信念深深融入到他對《列寧全集》中文第二版的指導思想和組織策劃中。」

    「岑鼎山是最優秀的定稿員,他就靠一杯濃濃的茶,一根接一根地吸菸來提神,完成他一天一萬字的校訂。」年屆80的楊祝華女士說起另一位倒在翻譯桌上的老戰友時,充滿惋惜和痛楚:「他本來可以有自己的興趣,會唱歌,喜歡彈琴,但一幹起工作就什麼都沒有了。《列寧全集》編完了,他的病也來了,我去看他,那個瘦的呀!」

    就是這樣一群拼了命的群體,成就了「我國政治生活和黨的建設中的大事」。《列寧全集》中文第二版60卷出齊時,也正是世界社會主義運動處於低潮時期,這一宏偉工程無疑再一次有力地向世界表明:中國共產黨注重科學地理解和把握列寧學說,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堅定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這個人腦子裡只有工作」

    在網際網路上搜尋「周亮勳」這個名字,記者非常失望。周亮勳,國內權威的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翻譯家、國際馬恩基金會《馬恩全集》歷史考證版學術諮詢委員會委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但不為人所知。而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版和《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的編譯戰場上,他是衝在最前面的一員。

    以《馬恩全集》歷史考證版為藍本編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是中央編譯局在新世紀初期開展的最重要的經典編譯工程。鑑於70卷本的全集第二版需要經過多年努力才能出齊,為滿足社會各界對經典著作最新版本的要求,遂考慮在較短的時間內先將馬恩最重要的論著加以審定,編為十卷出版,這就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2004年,中央將其確定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的重點項目。為完成這個艱巨複雜的任務,編譯局許多老同志發揮了中堅作用,周亮勳是代表之一。

    「老周的去世是我們馬列部的一大損失。」現任編譯局馬列部主任柴方國告訴記者,「我們這幾年為了接續上他的工作,頗費心思。這次,德國兩個專家來和我們討論二版第四部分筆記卷編目,認為我們取得很大進展,我覺得老周搞的關於馬克思恩格斯筆記卷的材料提供了很好的基礎。」

    2005年,周亮勳患腦溢血病倒在工作崗位上,醒來後能記得的只有稿件和工作。「他後來好一點的時候就琢磨他的工作,人家問他你們倆怎麼結婚的,他想不起來了。這個人腦子裡只有工作。」周亮勳的老伴,同樣是中央編譯局優秀的「資深翻譯家」群體中一員的周家碧女士,這樣「抱怨」他。

    代聖人立言,筆重千鈞

    2009年,《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列寧專題文集》的編譯出版勝利完成,中央領導同志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兩部文集是黨中央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所取得的標誌性成果,全面反映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體系,是黨員、幹部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權威性教材」。而這一成果的取得是新時期編譯局講求團隊合作、善於以老帶新的又一次集體智慧的結晶。

    顧錦屛,又一位至今堅守在崗位上的老人。「顧老師天天來,你可以隨時來請教他。」年輕人們說:「他經常告誡我們,代聖人立言,筆重千鈞。」記者讓全國先進工作者、參加十卷本文集編輯和譯文審定工作的柴方國談談自己的事跡,他說:「我沒有什麼可說的,你們倒是應該反映一下我們現在人才培養存在的困難。」同事們則說:「他天天晚上都在辦公室工作,周六日都來。」

    「讓馬克思的科學發現原原本本地按照他自己的敘述傳給後世」——恩格斯的這一教導是編譯局一代代編譯群體永遠的職守。

    截至2011年,中央編譯局共有138名長期從事經典著作編譯和中央文獻翻譯的專家學者獲得了全國「資深翻譯家」榮譽稱號,成為中國翻譯界最大的資深翻譯家群體。

    現任編譯局局長衣俊卿在資深翻譯家表彰大會上動情地說:這是一支業務精湛、功勳卓著的翻譯工作者群體,這是一個兢兢業業、一絲不苟、為真理而獻身的群體,這是一個默默奉獻、淡泊名利、不計個人得失的群體。我們黨的編譯事業史冊上將永遠鐫刻著他們的名字!

    為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提供不竭的源頭活水

    經過近百年編譯徵程,特別是中共中央編譯局成立以來半個多世紀的努力,我國的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編譯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先後翻譯出版了《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50卷;《列寧全集》中文第一版39卷、《列寧全集》中文第二版60卷;《史達林全集》13卷;《馬列主義文庫》中文版21種;《馬克思恩格斯文集》10卷、《列寧專題文集》5卷;《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二版各4卷;《列寧選集》第一、二、三版各4卷,等等。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翻譯出版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最多、最全的國家。

    「這些經典著作的翻譯文本不但具有系統性和完整性,而且所表達的思想理論觀點具有全面性和可靠性。」衣俊卿局長說。「這種意義上的經典著作編譯成就對於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對於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新,具有特別的意義和不可或缺的作用。」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和教學的北京大學哲學系仰海峰教授告訴記者:「這些譯本是國內學者研究馬克思主義的直接文獻來源,極大地推動了我國的馬克思主義研究。因此,對於翻譯這些文獻的專家,我非常敬重!」

    現在,中央編譯局新一代編譯群體手頭的任務依然繁重:有編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列寧全集》第2版(增訂版)、《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版、《列寧選集》第3版(修訂版)和各種馬列著作單行本等一系列工作。正如中央所強調指出的:「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編譯工作也要與時俱進,不可能一勞永逸。」

    新時期,經典著作編譯事業的繼續提高和創新,是時代對他們提出的神聖使命。他們依舊默默無聞地在經典著作編譯這塊土地上耕耘著……(本報記者 薄潔萍)

相關焦點

  • 一群人,一輩子,一件事,唯有機器人!
    李小龍說過「我不怕練過一萬種腿法的人,我只怕一種腿法練過一萬次的人! 在外人的眼中,強大到像李小龍之類的習武之人的身上,就沒有畏懼和害怕的字眼。他是傳奇,是後世模仿和追逐的對象,很難被超越。畢竟在他的時代,沒有人在公開的場合擊敗過他。
  • 一群人 一輩子 一件事 西安餐飲私董會正式成立
    西安私董會主席劉孝國先生表示:「當下網紅品牌以及一些新秀餐飲品牌越來越多,陝西餐飲品牌在近一兩年感覺到明顯的壓力和危機感,我們希望通過私董會的形式,讓陝西餐飲品牌有一個學習交流的機會,心有高山,腳踏實地,一群人、 一輩子
  • 和番專注日式簡餐「一輩子一件事,一群人一條心」
    和番意,丼飯事,「和番丼飯」,飽含了創始人——金社長想要「融合中日餐飲之精華,打造國內最專業的日式簡餐品牌」的理想。從產品打磨,到店鋪設計,從庫存管理到供應鏈輸出,組建公司,建立新店,每一個環節,都傾注了金社長的心血。
  • 潘多拉hairsalon:一群人,一輩子,幹一件事
    遇到一個人,打破你的思維,改變你的習慣,成就你的未來她就是你的貴人;遇到一群人,點燃你的激情,覺醒你的自尊,支持你的全部她就是你的團隊;在路上,是我生命的遠行;在路上,只為溫暖我的人。做一個陽光向上的人,正能量的人,快樂的人,讓自己變的優秀優秀再優秀。我相信,只有跟優秀的人在一起才會更優秀。感謝大家一路信任支持,我們一直在努力做到更好。
  • 一群人,一條心,一件事,一起拼
    一群人,一條心,一件事,一起拼!——中國銀行臨沂費縣經濟開發區支行校園卡開立紀實高考報名工作剛剛收尾,青島理工大學(費縣校區)便又開始著手2020屆新生的開學準備工作。面對著這2200餘張校園卡,光是想想核對信息、整理臺帳、輸機核對、分裝封存等等工作,就讓人頭皮發麻,更何況時間、人力也不夠啊
  • 牡丹花開.古玥《一輩子很簡單:做一件事,愛一個人,守一個家》
    老胡的父親沒有想到家裡最小的孩子心如此大,大怒,朝老胡吼道:「那裡到處是深山老林,連個人影都見不著,冬天雪大得能到人腰,你受得了嗎?!你喜歡這個專業,家裡周圍不是也有礦山要開採嗎?!」「這裡不缺象我這樣的人,那裡很缺,會很稀罕我這樣的人的!」老胡略帶調侃的回答了父親。老胡這次任性的後果有四個。
  • 一輩子做好一件事的思想禍害了多少有為青年!
    一輩子只深耕一個行業,只做好一件事的思想禍害多少有為青年,在這個獲取知識和信息如此方便的時代,一個人如果一輩子只做一個行業,只做好一件事,那簡直是對生命美好時光的褻瀆,除非你是搞學術和專業的技術人才!新時代,我們得根據不斷變化的新型知識和事物來改變我們的思維模式,使之更加完美的匹配新時代的發展潮流和趨勢,我們要有懷疑一切的意識和勇氣,不迷信專家和權威,不盲目從眾,不輕易跟風,要時刻保持自己獨立思考的意識和能力,只有如此,你才能從一個一無所有的人,真正的蛻變出這個時代的佼佼者。
  • 平凡卻又偉大的人民教師~黃會敏:用一輩子去做一件事
    一輩子去做一件事「從成為老師的那天起,我就愛上了這個職業。」黃會敏老師沒有高大上的理想,卻有實實在在的行動。用一輩子去做一件事,夠麼?」用一輩子去做一件事!用一輩子做一名優秀教師,成為一名山村教育專家,並深深紮根於這片土地,默默堅守一份承諾,幫助一代又一代鄉村少年求取知識、追逐夢想、健康成長,這便是眼前這位看上去很平凡的山村省特級教師黃會敏不平凡的教師情懷吧。
  • 一個人一輩子能做成一件事已經很不簡單了
    你要真正強大起來,就要向一切人學習,包括自己的敵人。 在《新聞聯播》中,任正非表示,「一個人一輩子能做成一件事已經很不簡單。」不搞金融、不炒房地產的華為能夠以實業發展至今天地步,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一條路走到底的堅持,幾十年來「對準一個城牆口持續衝鋒」。
  • 【師者如蘭】一個人 一輩子 一件事丨——記湖南師大附屬頤華學校首任副校長、首任小學部校長黃麗君
    知性大氣的她,有著一個讓人念著就倍感溫暖的名字——黃麗君,現任湖南師大附屬頤華學校首任副校長、首任小學部校長。除此之外,她還有很多頭銜——湖南省首批正高教師,湖南省特級教師,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建功標兵、全國優秀校長、益陽市名校長.從第一期春暉開始,黃麗君便一直追隨著春暉,至今已是第11個年頭了。無論工作多麼繁忙,從未有過缺席。這份教育情懷,這份公益擔當,令人動容。
  • 如果一輩子只練一件事,就能成為世界級專家
    1、人的可塑性很強, 正常人經過訓練都能從事專業工作,如果一輩子只練一件事,就能成為世界級專家什麼是訓練?重複動作,重複分解動作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所謂特戰隊,不是超人,而是訓練,投入巨大的資源,要去哪兒執行任務,能找個地方把任務執行地模擬出來,提前幾個月反覆演練各種情況。
  • 王寧:情牽漢字六十載(講述·一輩子一件事)
    開欄的話  一輩子有多長?能幹多少事?  掬一捧歲月,書一筆芳華。有的人付出一生,默默守護漢字文化,傳承中華文脈;有的人伏案深耕,訪遍專家學者,編成皇皇巨著《中國大百科全書》;有的人舉目遠眺,託起「嫦娥奔月」,實現千年圓夢……  一輩子,一件事。
  • 李玉蓮:一輩子做了一件事
    她戲稱自己一輩子只做了這麼一件事——學生輔導員。她又說自己還沒能「做得更好」。一場火災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也開闢了新的人生之路生於上個世紀50年代的李玉蓮和同時代人一樣,黨的號召就是個人的志願,國家的利益高於一切。為實現保衛邊疆的理想,1970年18歲的李玉蓮到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當上了一名兵團戰士。
  • 一輩子只做一件事 將論文寫在大地上
    如果說一個人一輩子只為做好一件事,那麼,對於陳永忠來說,這一件事就是讓每個人都吃上最純正、最好、最健康的茶油。陳永忠在脫貧攻堅期間,通過油茶科技創新和推廣應用,讓一片片高產油茶基地在邵陽大地紮根結果,吸引一大批回鄉創業人員走上了油茶致富的道路。 如今,油茶產業已經成為邵陽縣的支柱產業,累計帶動全縣3萬名貧困群眾實現了脫貧致富。
  • 奔馳車被一群小朋友「塗鴉」,車主看到後稱:一輩子都不會擦掉
    奔馳車被一群小朋友「塗鴉」,車主看到後稱:一輩子都不會擦掉買一輛汽車作為出行工具,似乎已經成為了重要趨勢,尤其年輕人,剛剛拿到駕駛證明,就想駕駛屬於自己的車子,奔跑於道路之上,不過刺激感是有,但卻也十分愛惜車子,一點也不想讓愛車受到任何損傷,
  • 潛心典藏 樂在其中(講述·一輩子一件事)
    資料照片   核心閱讀   在中國國家圖書館,一輩子跟書打交道的人比比皆是。多年來,一代代國圖人圍繞傳承中華文明、提高國民素質、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等目標,不棄微末、久久為功,默默付出智慧和力量。國圖能成為館藏近4000萬冊(件)的亞洲最大圖書館,成為滋養民族心靈、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場所,他們功不可沒。
  • 百招會不如一招精,向中小學老師能一輩子重複一件事的堅守致敬
    俞先生在演講中說:很多中小學老師,一年不讀三五本書,而且一輩子就教教科書上的那點東西,不斷地重複,最後自己就被掏空了。最後知識面很窄,遠遠沒有能力把當代的中學生教好。對此,網絡上有大量的人攻擊和懷疑他,詆毀中小學老師,是不是想天下的父母對中小學教師失望,選擇去他的培訓學校,貶低別人,是為了宣傳抬高自己,給自己的培訓學校造勢,拉生源。
  • CT美華少兒英語曼谷團建回顧——一群人、一件事、一條心...
    世界知名企業沃爾瑪總監曾說過一句話:每個公司都需要團建,只要有人在,就需要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合作。一群人、一件事、一條心這是一場走心的團建活動老闆放心 員工開心6/5周三 起航美華少兒英語自2009年入駐中國以來,已經在全國各個城市開設了分校。此次團建,各地的員工將從北京、中國臺灣、上海三地的機場出發前往曼谷。
  • 林國強院士:一輩子專注一件事——手性化學與藥物研究
    「一輩子做一件事情,我的確是做了一件事,就是手性化學與藥物研究。要麼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極致。」想要增長才幹,欲善其事,必利其器。在改革開放的40多年裡,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林國強院士用最樸素的故事,分享了新中國成立七十多年來,自己作為科研工作者與祖國同成長的奮鬥經歷。年少時代小學課堂上學校發放的一杯濃稠豆漿,是他至今記憶猶新的珍貴食物。青年時期到農場參加勞動的經歷,對他世界觀的改變有著很大幫助。
  • 78歲高級工程師3次延遲退休:一輩子做一件事
    他用一輩子去做一件事。專業技術二級、文職一級,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78歲退休高級工程師顧永順,61年鉚在基層倉庫,工作至今——離不開的山溝放不下的熱愛   3次延遲退休只為一件事   1939年出生於湖北恩施的顧永順,曾在防空洞裡躲避過日本人的轟炸,從小就在心裡種下參軍報國的種子。   1954年,15歲的他參軍入伍,17歲從第一炮兵技術學校畢業後,分配到地處粵北山區的軍械倉庫當技術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