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中旬,溫暖的陽光照進東方市天安鄉光益村,收穫的喜悅洋溢在村民的臉上。對於村裡10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而言,即將過去的2017年是收穫的一年,充滿了溫暖。村裡的養豬合作社成立,貧困戶們輪流前往村裡的養殖合作社飼養草香豬,看到這裡豬的數量越來越多,貧困戶們充滿了希望。12月也是收穫南瓜的黃金季節,村內一派繁忙的採摘景象,貧困戶們熱火朝天將南瓜運到收購點銷售,賣上個好價錢。
光益村是省民政廳的定點扶貧村,過去一年,省民政廳調動廳機關各處室、直屬各單位幹部職工積極參與光益村的定點扶貧工作,緊緊圍繞整村脫貧工作目標,多措並舉,群策群力,努力激發貧困戶的內生動力,加強民生兜底保障:派專人指導和全程幫助村裡的貧困戶,發起籌辦了東方市天安益群種養農民合作社,讓全村的貧困戶參與進來,推進光益村整村脫貧攻堅,促農民增收奔小康。如今,光益村10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即將實現整體脫貧。
省城「親戚」為偏僻黎村制定脫貧計劃
光益村是東方市2016年整村推進脫貧村,全村共有10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曾經,這裡的村民觀念落後,產業單一,缺少資金,多靠種植水稻為主,收入微薄。省民政廳這位城裡「親戚」為大家帶來了脫貧的希望。
在將光益村列為定點扶貧村後,省民政廳黨組高度重視,廳長苗延紅多次主持研究扶貧工作,定時聽取駐村工作隊匯報;廳領導先後7次帶領有關責任處室開展實地調研,走訪慰問貧困戶,召開座談會,和幫扶光益村的市、鄉、村三級的幹部們一同為這個偏僻的黎村,想辦法、找對策、促落實。此外,還組織和發動全廳機關13個處室和10個直屬單位共200多人次進村入戶開展走訪慰問活動。光益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實行一對一的幫扶責任考核,明確到責任單位和責任人,並納入年終考核的重要內容。
「貧困群眾缺乏內生動力、存在的『等、靠、要』思想成為致貧的主因。」省民政廳主要領導多次與貧困戶深入交流後認為,貧困戶脫貧致富,外力是條件,內力才是根本,正確的方向應該是在各方支持下,通過激發貧困戶的內生動力,讓他們充分參與進來,依靠自己的雙手勤勞致富。
最終,省民政廳選定了組建養豬專業合作社,合作生產、同奔小康的路子。今年6月份, 省民政廳通過節約辦公經費,資助85.6萬元作為貧困戶入社資金,同時資助10萬元入社做為村集體經濟來源。幫助光益村黨支部推行「黨支部成員+貧困戶」黨建引領產業扶貧新模式,創辦了東方市天安益群種養農民合作社,動員全村的貧困戶加入,開展草香豬養殖。「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黨員帶頭作用,發動貧困戶投工投勞。」省民政廳駐光益村第一書記王冰說。
王冰介紹,合作社設理事長、理事和監事會監事長、監事,都分別由村黨支部成員和貧困戶擔任。所有貧困戶組織發動起來形成一個同舟共濟、抱團發展格局的村經濟實體。
據悉,合作社在理事會中分別由兩名貧困戶和兩名支委擔任理事,監事會中分別由一名貧困戶和一名支委擔任監事,同時推選出24名貧困戶代表參與事務管理。「既體現了幹部帶頭,又體現了貧困戶的民主決策和民主監督,提升了貧困戶的參與度,使他們真正依靠自己的雙手脫貧致富奔小康。」王冰表示。
在支持發展特色產業的同時,省民政廳還積極支持和發展當地村民喜種的傳統產業。省民政廳先後投入42萬元購買南瓜種、肥料等幫扶物資,支持和發展老百性喜歡種的南瓜業;投入5萬元,安裝一套碾米機,解決群眾碾米難的問題;給貧困戶購買了8.1萬元的割草機、2萬元的芒果苗。
今年,光益村貧困戶李亞榮家的南瓜獲得了大豐收,喜出望外的他表示:「省民政廳對我們的幫助非常大,今年的生活改善了不少,我們自己會努力去脫貧。」
養殖草香豬給村民帶來致富希望
記者近日來到東方市天安益群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目光所及的是一排藍頂豬舍,一頭頭草香豬在豬圈內悠閒地吃食。加入合作社的貧困戶馬亞良一邊在碾草機旁碾橡草,一邊講述著自己勞動致富的喜悅。
合作社剛成立時,馬亞良得知後第一個報名加入,如今,他已是合作社的一名成員,每個月可以從合作社領取3000元的工資。「以前是有勞動力沒有資金髮展,現在村黨支部發動我們貧困戶與他們合股搞合作社,鼓勵我們通過自己的帶動致富。」馬亞良說。
王冰介紹,根據貧困戶代表大會決定,按貧困程度的差異,將入社的貧困戶的資助標準分為三類:6戶家庭情況稍好、脫貧難度較小的劃為一類,資助股金每人1000元;87戶脫貧難度較大的劃為二類,資助股金每人2000元;17戶因病、殘、無勞動力等原因無法通過自身發展脫貧的劃為三類,資助股金每人3000人,每戶金額為2000元-1.8萬元不等。所有的貧困戶輪流到合作社值班,參與餵養豬,割草、清理豬舍等工作。
「草香豬的品質是極佳的!現在市場價較貴,以後我們還要賣得更貴!我們就是要有這個自信!」王冰介紹,草香豬為野豬和東方本地五腳豬雜交品種,飼料為草料和米糠,肉質含水分少、粗蛋白含量高是它的特色。養殖幾個月後,合作社出欄的豬被搶購一空,完全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
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是一個產業前景好、貧困群眾接受、可持續發展的農村經濟實體,完全激發了貧困戶的內生動力。張仁昌一家是典型的自身缺乏勞動發展動力的致貧群眾。家裡育有兩女一子,最小的兒子還是一名殘疾人,勞動力不足且田地缺少灌溉水源,家裡每年的收成較差。
今年,他加入了草香豬養殖合作社後,看著合作社內的豬一天天長大,自己有滿滿的幸福感。每次輪到自己工作,張仁昌一個豬棚一個豬棚的巡視,看草香豬的健康狀況、進食飼料的狀況。對養豬,張仁昌很細心。他知道,每賣出一頭豬,自己和村裡的其他貧困戶就會獲得純利潤的10%。靠著養豬,大家的脫貧願望都可以實現。
「我們合作社飼養的草香豬有50頭母豬、4頭公豬及90頭中豬、50頭小豬,新繁殖小豬50頭,每個月都可以有一批豬出欄,可以持續帶來收益,年底我們所有貧困戶都可以獲得分紅。」張仁昌激動地表示。
「我們的合作社會增加香草豬養殖量,帶動光益村養殖草香豬產業,通過發展一個產業帶動一方經濟,抱團發展誰也不會掉隊,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的目標。」王冰計劃將合作社的草香豬養殖作出品牌,在堅守品質的同時不盲目擴張,為貧困戶脫貧鋪設一條堅固的道路。
發展產業完善基礎設施 貧困村有了新面貌
記者近日走訪光益村時看到,政府部門為貧困戶修蓋的房屋錯落有致,房前屋後綠樹成蔭。在每棟民居前,總有那麼一個類似帳篷的建築在陽光底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不過這可不是一個乘涼的帳篷,張仁昌向記者介紹,這個是他們村的光伏產業,通過太陽照射產生電,然後通過併網發電的原理向南方電網輸送電能,從而獲取一定的經濟效益,讓貧困戶的收入有所保障。「現在收入比以前好多了!」說到近年脫貧的成效,這位皮膚黝黑的樸實農民大哥一下子就打開了話匣子。
在村委會辦公樓前新修的休閒文化廣場上,貼滿了 「脫貧不等不靠,致富敢闖敢冒」「扶貧先扶志,治窮先治愚」「貧困致富快,全靠產業帶」「脫貧先立志,致富靠自己」等標語。
「過去一年,光益村對村容村貌進一步美化,省民政廳投入68萬元安裝太陽能路燈,解決了光益村長期以來沒有公共照明的歷史;投入3萬元購買270個垃圾桶,解決村民亂丟垃圾問題。」王冰欣喜地介紹說。
「這一年多來,扶貧工作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變化,村道、排水溝都搞得很好,村容村貌也變得很美,貧困戶脫貧致富積極性特別高。」 光益村黨支部書記馬小東說,自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光益村發生了可喜變化,最大的變化就是貧困戶的心態、思想觀念和精神面貌的轉變。今年以來,該村外出務工的貧困戶有30多人、危房改造78戶。
不僅是產業發展讓村民充滿活力,在省市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光益村其他方面也發生了喜人的變化。過去一年,這裡家家戶戶都通了自來水,村路也都實現了硬化,網絡專線也連通了家家戶戶。省民政廳今年投入1.8萬元升級改造村廣播系統,為群眾搭起空中廣播學堂,村幹部定期通過錄製黎歌等形式宣傳黨的政策、扶貧政策。另外,為充分發揮村社會組織的作用,資助10萬元給光益村委會成立教育發展協會、婦女互助協會、青年發展協會,充分發揮各類協會的橋梁紐帶作用等。
今年「扶貧日」活動當天,省民政廳廳長苗延紅還帶領有關業務處室負責人到光益村開展走訪慰問、軍醫義診、拔河比賽、送電影下鄉等主題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得到了廣大基層幹部群眾的點讚。在平日裡,省民政廳也著力解決幫扶對象在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安全住房、就業等方面的突出問題。如省民政廳社會救助局深入26戶患病貧困戶家中,宣傳政策、幫助開解決醫療救助、臨時救助、殘疾人救助等問題;省民政廳民間組織管理局組織相關社會組織,走訪慰問結對幫扶對象,對接需求,提供芒果苗、複合肥、鵝苗等幫扶物資。
如今,光益村即將實現整體脫貧,省民政廳制定了新的工作計劃,讓定點扶貧工作紮實推進再上新臺階。「我們要充分利用光益村的生態資源優勢,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進一步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繼續健全市場機制,加強技術指導,加大資金投入,鞏固壯大種植南瓜、芒果產業和做優做強草香豬特色產業,完善豬場基礎設施建設(新豬舍、化糞池、沼氣池等),提高養殖規模。加快建立村級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倉儲)、物流體系、農產品『線上線下』等交易平臺,為村民提供網絡代購、農產品銷售等服務,為光益村電子商務發展提供基礎設施的保障。 大力開展智力幫扶,鼓勵引導各類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等多方面社會資源,充分發揮在科研、教育、培訓等方面的資源優勢,定期開展科技扶貧、教育扶貧等活動,大力發展職業技能教育。」王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