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炮轟小米的柔宇,要帶著PPT赴美上市了

2020-12-13 創造一下

今年年初,一場牽扯到小米的「首款柔性屏手機」之爭,讓柔宇科技這家名不經傳的公司廣為人知。

近日,根據多家媒體的最新消息,柔宇科技已正式將上市計劃提上日程,預計將於明年赴美 IPO,最高融資 10 億美元。

柔宇科技成立於 2012 年,在此之前已先後進行了 10 輪融資,其中不乏國內五大銀行、IDG和中信等明星股東, 2018 年 8 月最後一輪融資後,柔宇的估值已經超過 50 億美元。

然而相比成功的資本運作,這家公司在技術和產品層面的名聲,卻遠沒表面看起來那麼美好。

小米罵戰,一戰成名

柔宇的一戰成名,源於與小米的一場罵戰。

2019 年初,小米聯合創始人兼總裁林斌發微博,稱小米做出了世界第一臺摺疊屏幕手機。

緊接著,柔宇科技CEO樊俊開炮,表示小米做的是貼牌的三無產品,是一個概念型的東西。

樊俊毫不客氣地罵道,小米說白了就是一個手機組裝公司,連屏幕的核心專利技術都沒有,作為一個上市公司,買了別人一個工程機,聲稱自己「攻克了柔性摺疊屏技術」,信譽何在?

此後樊俊依然覺得不消氣,在朋友圈的短文中寫道:「誰要不服就把產品拿出來賣,少瞎逼逼,不要在國際上像個縮頭烏龜而只會在國內炒概念以假亂真混淆視聽,那樣真得很low」。

小米則回應稱,這款手機的柔性摺疊屏是小米和供應鏈夥伴合作的成果,並指責柔宇罔顧業內常識,悍然碰瓷、誤導公眾。

雙方誰是誰非無從判斷,但幾番激烈的互懟過後,吃瓜群眾都記住了一個信息——柔宇發布的摺疊屏手機「FlexPai(柔派)」。

投產一年,量產成疑

在官網介紹中,柔宇將自身定位為「全球柔性科技行業的領航者」,它所擁有的幾項專利技術中,最核心的是號稱「國際業界最薄」、厚度僅 0.01 毫米的全彩AMOLED柔性顯示屏。

在手機之前,柔宇圍繞這塊柔性屏,先後推出過不少「周邊」。

這些產品的設計理念都很簡單粗暴,在一個普通的日常用品中集成一塊柔性屏,再冠上「智慧」二字,於是,柔性屏上衣、柔性屏禮帽、智能手寫本、甚至是不知所云的「智慧火炬」等等消費電子品就此誕生。

這些產品之間沒有任何聯繫,它們更像是風口下誕生的「蹭熱度試驗品」。這個現實的背後,一方面是沒有足夠的生產線,根本無法將產品規模化量產;另一方面,柔宇似乎也一直沒給柔性屏找到一個殺手級的應用場景。

直到 2018 年,摺疊屏手機的興起成為了一個難得的契機。當年 6 月,柔宇砸出 110 億元,建立了全球首條全柔性顯示屏產線,緊接著的 10 月,便高調發布了摺疊屏手機「 FlexPai(柔派)」。

可以說,這款摺疊屏手機是柔宇成立 7 年來,最重量級的商用產品,沒有之一。但它不僅沒帶來期待中的掌聲,反而讓柔宇陷入了更大的質疑與爭議。

首先是產品質量堪憂。次年的 CES 大會上,外媒對這款手機的評測非常直接:它屏幕的素質還不夠好,色彩還原和旗艦 OLED 手機有很大差距,經常會出現誤觸、很多顯示內容不能適配屏幕比例、電池的續航也比較堪憂…總而言之,柔派很難稱得上一款成熟的產品。

考慮到摺疊屏手機整體還處於起步階段,不夠優秀的產品體驗並非柔宇的致命傷,但引發更大爭議的,則在於它凸顯出的柔宇量產危機。

儘管發布已有一年多的時間,但柔派手機始終未能大規模開售,與此同時,柔性屏的量產規模和良率也一直是個謎。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2018 年 6 月,柔宇投資約 110 億元,建立了全球首條全柔性顯示屏產線,計劃滿產規模超過每年 5000 萬片柔性顯示屏,平均月產能將達到 600 萬片。

然而,這樣的投入產出比並不能令人信服。對比國內最大的柔性屏廠商京東方的數據,後者一條約產能 4.8 萬片的柔性屏產線,總投資額高達 220 億— 465 億元。即使撇開良品率等等問題,柔宇如何在投資不到一半的情況下,建起一條產能百倍的生產線,這一點著實令人費解。

柔宇能否撐起上市夢?

不過,換個角度,柔宇對於產能的「追求」也不難理解。

邊緣化的配件產品很難幫柔宇打響品牌,開拓核心市場;而摺疊屏手機,從目前趨勢來看,市場反饋並不如預期熱烈,無論從屏幕本身還是交互層面,都還有很多問題尚待解決,短時間內很難擺脫「概念機」般的存在,銷量並不樂觀。

而在另一條 2B 的產品線上,柔性電子解決方案的大規模落地,也需要柔性屏的量產作為前提。

因此,作為一家以柔性屏為核心技術和產品的公司,柔宇能否博得資本市場青睞,最關鍵的砝碼就是能否量產,以及產能的大小。

而就屏幕市場而言,一方面高利潤率的時代已過,連國內最大的面板廠商京東方的淨利潤也在接連下滑。另一方面,國內廠商間的競爭也日趨白熱化,截至目前,包括維信諾、京東方、華星光電、深天馬在內的眾多廠商都掌握了柔性面板技術,而且相比柔宇,這些屏幕巨頭無疑擁有更大的量產優勢。

從 2015 年起,柔宇幾乎以每年一輪的速度進行融資,然而自從 2018 年 8 月最後一輪融資後,柔宇已經 16 個月沒有資金入帳了。

在產能和產品都還是未知數的情況下,即使上市,二級市場投資者恐怕也很難為這份 PPT 買單。

相關焦點

  • 柔宇小米撕逼後續:柔宇否認碰瓷,PPT量產報導失實
    最近幾天柔宇與小米公司就摺疊屏手機一事大打口水戰,柔宇指責小米公司虛假宣傳、價值觀很low、不值得尊重,而小米方面也反擊稱柔宇罔顧業內常識,悍然碰瓷、誤導公眾。在與小米撕逼之後,柔宇近期獲得了不少關注,也讓更多人知道了這家柔性屏公司,但是柔宇公司也被人扒出更多內幕,比如柔性屏技術宣傳、工廠投資、40億訂單、騙取國家補貼等等,這些問題對柔宇公司更不利。今天柔宇公司針對他們的柔性屏技術、量產、國家投資等問題做了回應,否認碰瓷、炒作,並指出網上的PPT量產、炒概念、深圳三大騙等報導失實。
  • 柔宇科技要上市了,老股民想起保千裡,打了個寒顫
    但科技消費品、耗材相關公司,如果要實現價值,恐怕還是要取得商業成功,尤其是,那一定是上市公司的天職。繼今年8月接受IPO輔導後,外媒近日報導稱,柔宇科技計劃最快12月提交科創板上市申請,最高籌資18億美元,公司估值可能會升至80億美元以上。不過柔宇科技方面對此不予置評。
  • 柔宇科技已完成上市輔導:最快本周衝刺科創板,估值或達80億美元
    本文為IPO早知道原創作者|Stone Jin 據IPO早知道消息,中信證券關於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柔宇科技」)的上市輔導工作已於11月25日全部結束,預計12月中上旬即正式遞交科創板招股說明書。
  • 柔宇科技已完成上市輔導,B端、C端哪個是未來?
    在度過2019年的投資寒冬後,2020年柔宇科技再獲兩筆融資,目前融資輪次已到F輪,估值高達60億美元。但與高融資和高估值形成對比的是,創立8年,柔宇科技實質性落地產品始終是「江湖傳說」。中國家電網記者查詢了解到,柔宇科技曾於2018年6月宣布其首條投資額達110億元的全柔性顯示屏產線在深圳投產。
  • 小米柔宇兩敗俱傷!手機圈2019年第一場口水戰誰更傷?
    次日,柔宇科技副總裁樊俊超在微信朋友圈發布長文開懟小米,稱小米高管「公然造假」,價值觀有問題,並稱「全球首款真正的摺疊柔性屏手機柔派在2018年10月發布。在柔宇官網銷售以後,發布各種類似概念手機的公司越來越多,但除了三星LG,都是買別人還無法量產上市的概念性柔性屏,整機就更差十萬八千裡才能上市銷售。」
  • 解密柔宇科技:「獨角獸」還是「大忽悠」?
    柔宇科技副總裁樊俊超在微信朋友圈發布長文怒斥小米: 柔宇的柔派手機才具有顛覆式的創新,小米不是第一,因此小米的高管在撒謊,小米的價值觀有問題。 柔宇科技CEO劉自鴻更是散發著一股子戰狼味: 「人若犯我,雖遠必誅」。
  • 柔宇科技已完成上市輔導
    北京商報訊(記者 石飛月)12月7日,據IPO早知道消息,中信證券關於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柔宇科技」)的上市輔導工作已於11月25日全部結束,預計12月中上旬正式遞交科創板招股說明書。
  • 科創板IPO擬募資120億元,柔宇科技能否靠摺疊屏如願上市?
    如今,業內公認的柔性屏「獨角獸」再被傳出上市消息。11月28日,據彭博社報導,新興柔性顯示器製造商柔宇科技(Royole)計劃科創板上市申請,最高籌資18億美元(約為120億元人民幣),最快將於12月上市,估值可能會達到80億美元(約為525億元人民幣)以上。
  • 柔宇科技如何撐起百億募資?
    南方日報記者 郜小平 攝   近日,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柔宇科技)向上海証券交易所遞交上市招股說明書,計劃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此次發行計劃不超過1.2億股人民幣普通股,計劃募集資金144.34億元人民幣。   144億元是什麼概念?差不多是科創板中僅次於中芯國際的募資金額。
  • 計劃募資144億,柔宇何來的底氣?
    極客網·極客觀察1月7日 2019年作為天使投資人的徐小平曾稱,「柔宇科技是做投資以來,一個真正錯失的項目。」即便徐小平對其沒有及時投資而感到惋惜,但這家公司卻也在飽受外界的質疑——這到底是一場華麗資本盛宴堆砌出的獨角獸,還是一家外強中乾的概念性公司?
  • 柔宇「第一」摺疊屏手機品牌夢碎?
    2018年柔宇科技發布了全球第一款可摺疊屏幕手機——柔派,今年3月份,又發布了柔派第二款產品FlexPai2。作為一家面板供應企業,柔宇科技似乎不想錯過這樣的市場增量,想要通過產品切入C端市場,但面對華為、三星、小米、OPPO等對手,柔宇在C端市場還有機會嗎?「反木桶效應」下,「自嗨式」產品究竟價值幾何?
  • 六看柔宇科技IPO:商業化久不落地,是「PPT公司」還是創新先鋒
    伴隨上市,柔宇科技將迎來越來越多的質疑和拷問。04 看商業化能力:40億訂單未見蹤影,陷入造假迷局柔宇科技關於柔性屏的故事講了八年,已經到了要把技術落地到產品的市場檢驗階段。目前來看,其數據似乎並不盡如人意。
  • 六看柔宇科技IPO:商業化遲遲不落地,是「PPT公司」還是創新先鋒?
    頂著明星獨角獸光環一路走來,在即將上市的臨門一腳,柔宇科技卻再次被質疑為「PPT公司」、「客戶造假」等。 2020年12月31日,柔宇科技向上交所遞交招股書,欲闖關科創板,擬募集約144億元。在目前已上市的科創板個股中,這一募資額僅次於中芯國際。
  • 柔宇科技完成上市輔導:最快本周上市估值或80億美元
    【手機中國新聞】近日有消息稱,中信證券關於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柔宇科技」)的上市輔導工作已於11月25日全部結束,預計12月中上旬即正式遞交科創板招股說明書。此前有消息稱,柔宇科技IPO的募資規模預計為120億元人民幣,估值可達80億美元甚至更高。
  • 柔宇科技或將IPO,上市底氣在哪裡?
    近日,據彭博報導,柔宇科技科創板 IPO 擬募資 120 億元人民幣(18 億美元),最快 12 月提交上市申請,估值可能提升至 80 億美元以上。柔宇科技專注於研究下一代顯示技術及相關電子產品,創始人劉自鴻在 2006 年在史丹福大學攻讀博士時,便開始研究柔性顯示技術。
  • 柔宇科技,搞「黑科技」卻去賣手機,再不上市就死了?
    【出品】適道商業 一家三年半累積虧損32億的公司,如今要上市募144億元,這公司是做什麼的? 這家名叫柔宇科技的柔性屏技術公司,成立至今已經融資十幾次,投資方有IDG、中信資本、保利資本、深創投、松禾資本等等,可謂是市面上有錢的機構都給了錢,沒給錢的機構都在後悔錯過。 比如真格基金的徐小平就痛惜啊,他說:「柔宇科技是我做投資以來,一個真正錯失的項目。每次看到他們的好消息,我都心如刀絞。
  • 柔宇難再神秘:完成上市輔導後 營收利潤研發情況將公開
    (二象財經 媛噇) 日前,媒體報導稱,中信證券關於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柔宇科技」)的上市輔導工作已於11月25日全部結束,預計12月中上旬正式遞交科創板招股說明書。此前,柔宇科技籌備赴美IPO,隨著今年6月30日柔宇科技完成股份制改革,柔宇科技轉向登陸科創板。
  • 賣手環的華米赴美上市了,雷軍稱是小米生態鏈模式的巨大勝利
    賣小米手環的華米科技昨日登陸紐交所,成為了小米生態鏈企業中首家赴美上市企業。此次華米科技共發行1000萬股ADS,每股ADS首次發行價格為11美元,總融資額超1.1億美元。雷軍昨晚在微博上對華米科技成功上市表示祝賀:「華米科技赴美上市,是小米生態鏈模式的巨大勝利,感謝黃汪(華米科技創始人兼CEO)帶領華米糰隊研發了小米手環、小米體脂秤等優秀產品,也感謝廣大米粉的支持。」
  • 柔宇年營收僅2億卻要融資144億 梁靜茹給的勇氣嗎
    雷帝網 雷建平 1月2日報導柔宇科技日前轉戰科創板,柔宇科技計劃募資144.34億元。柔宇2012年成立,2018年10月,發布全球首款消費級量產摺疊屏手機FlexPai柔派,並於2019年一季度量產出貨,是全球首款量產摺疊屏手機。柔宇最知名的就是其柔性技術,但從商業化的角度上來說,還任重道遠。招股書顯示,柔宇2017年、2018年、2019年營收分別為6472.67萬元、1.09億元、2.27億元。柔宇2020年上半年營收為1.16億元。
  • 估值60億美金 柔宇科技值不值?
    更令人意外的是,2019年5月,三星曾宣布正式量產上市Fold,與此同時,三星還把樣機寄給了全球數百家專業媒體,然而,這些樣機卻在一周內出現大量彎折可靠性問題和顯示故障,最終,三星迫不得已全部召回了所有的媒體測試用機,並取消了所有客戶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