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別不以為然,——從「客家釀豆腐」說粵菜系中流行的錯誤菜名

2020-12-22 粵港飲食

豆腐和醬油一樣,是中國特有的。是不是很偉大?豆腐、豆漿、豆花,堪稱絕妙上品!

豆腐存在的歷史很悠久,相傳是在公元前164年,由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王劉安所發明。劉安在安徽省八公山上燒藥煉丹的時候,偶然以石膏點豆汁,從而發明了豆腐。

1960年,在河南密縣(今新密市)打虎亭漢墓發現的石刻壁畫,再度掀起豆腐是否起源漢代的爭論。一次去鄭州新密,我曾進地宮看過這些彩繪壁畫。《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第六卷第五分冊《發酵與食品科學》一書的作者黃興宗,綜合各方的見解,偏向於認為打虎亭東漢壁畫描寫的不是釀酒,而是描寫製造豆腐的過程。但他認為,漢代發明的豆腐未曾將豆漿加熱,乃是原始豆腐,其凝固性和口感都不如當前的豆腐。

日本傳統的觀點,認為唐代鑑真和尚在公元757年東渡日本時把製作豆腐的技術傳入日本。而在宋朝時豆腐傳入朝鮮,19世紀初才傳入歐洲、非洲和北美。如今豆腐在越南、泰國、韓國、日本等國家已成為主要食物之一。直到20世紀中期,西方國家都不太熟悉豆腐,而鬼佬至今對豆腐兄弟腐乳仍然驚為芝士。隨著中西文化交流,以及素食主義和健康飲食日趨重要,豆腐在20世紀末期才廣為西方食用。

二千多年來,隨著中外文化的交流,豆腐不但走遍全國,而且走向全球。英文中「豆腐」和「功夫」都是中式拼音。豆腐就像茶葉、瓷器、絲綢一樣,妥妥的成為中國的標誌,享譽世界!

歷史上,豆腐出自安徽境內的淮南,至今淮南的「豆腐宴」仍名不虛傳。而廣州和珠三角地區過去長期食用的只是經過初炸的「豆腐粿」(豆卜),直到改革開放之後,安徽無為人出來壟斷了廣州市場的豆腐製作,粵菜才逐漸出現原味豆腐的普遍性消費。

在廣東,客家人無疑是最會烹製豆腐的高手,客家釀豆腐早已聞名海內外。但是,尋根究底,釀豆腐不僅不是客家原創,而且本身就是擺烏龍的錯字,正確的寫法是「瓤豆腐」。

且從安徽鳳陽的「瓤豆腐」說起。瓤豆腐是安徽沿淮地區的傳統名餚,已有六百年的歷史,現在仍然是徽菜和豆腐宴的經典菜品。鳳陽原是和淮南相鄰的一個窮縣,歷史上因出了個朱元璋而令人刮目相看,現在卻因小崗村「大包幹」首開中國「改革開放」而舉國聞名!這「瓤豆腐」據說就與朱元璋有關。

瓤豆腐是鳳陽府一位姓黃的廚師創製的,到現在已經傳至第十三代。黃家飯店這裡過往行人多,南來北往的到此歇歇腳打個尖,都要吃個瓤豆腐,價錢不貴,味道又好,因此小有名氣。朱元璋是鳳陽人,幼年家貧,給人放牛,窮困潦倒,別說吃肉了,連豆腐都吃不上。後來就到黃家飯店來幫工,幹些零雜活,因十分賣力,得到廚師的賞識。偶爾給他裹了餡的瓤豆腐嘗鮮,這對朱八來說不啻人間美味。朱元璋後來跟隨郭子興從軍,行伍之中還念念不忘這鳳陽老家的瓤豆腐和那碗翡翠白玉湯(爛白菜邦子豆腐湯)。直到後來榮登大寶,朱皇帝乾脆把黃師傅接到宮中,用更好的材料加工烹製,一時名動南京城。

鳳陽瓤豆腐的特點是色澤橙黃,味似櫻桃,外脆裡嫩,清爽鮮美,營養豐富。

接下來說釀豆腐。釀豆腐在粵菜系中久負盛名,是客家三大名菜之一。釀苦瓜與釀豆腐、釀茄子被稱為「煎釀三寶」。客家釀豆腐是中原傳統飲食文化與遷徙地客家物產限制及特殊生活方式相結合的典範之作。在客家人的生活中,但凡有宴席必有此道菜。

傳說釀豆腐源於北方的餃子。客家先民原來居住在中原地區,當地生產小麥,常用麵粉做餃子。後來因為戰亂等原因,客家先民遷徙至南方生活。南方多產大米,少產小麥,沒有麵粉擀麵皮包餃子,釀豆腐就成為替代餃子的食物了。客家先民想到用豬肉剁成餡料,用豆腐代替麵皮,將餡料塞入豆腐,猶如餃子一般。

通常將油炸豆腐或白豆腐切成小塊,在每小塊豆腐中央挖一個小洞,用香菇、碎肉、蔥蒜等佐料填補進去,然後用砂鍋小火長時間煎煮,食時再配味精、胡椒等調料即可。後來粵菜師傅又加以創新,豆腐煎得皮脆肉嫩,用酸菜和焦香的黃豆墊底,吃出了新意。

新鮮上桌的客家釀豆腐集軟、韌、嫩、滑、鮮、香於一身,呈淺金黃色,豆腐的鮮嫩滑潤,肉餡的美味可口,再加上湯汁的濃鬱醇厚,讓人垂涎欲滴。

釀豆腐是嶺南文化和中原文化交融的產物。2015年,客家釀豆腐烹飪技藝被列入惠州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客家話把「釀豆腐」讀作「讓豆腐」,其實本來就是指「瓤豆腐」,只是外人不明就裡,誤作「釀豆腐」,結果不僅字錯義錯,音也弄錯。

只要稍微留心查一查字典,問題就明朗了。老百姓匆忙出錯,可以理解;百科專家跟著出錯,就貽笑大方了!

釀:釀造,制蜜;醞釀,造酒。

瓤:瓜瓤,內瓤;包裹,包容。

粵菜譜中這種以訛傳訛的普遍錯誤還有不少,例如:白灼菜心(白焯菜芯)、蜜汁雞亦(蜜汁雞翼)、紅炆牛腩(紅燜牛腩)、窩蛋牛肉(臥蛋牛肉)、客家碌鵝(客家淥鵝)、煎釀三寶(煎瓤三寶)、沙窩魚頭(砂鍋魚頭)、乾逼鴨(幹煸鴨)、大扇雞(大搧雞)。

最後,再糾正一個錯誤。豆腐的蛋白質含量豐富,而且屬完全蛋白,不僅含有人體必需的八種胺基酸,而且比例也接近人體需要,營養價值較高;有降低血脂,保護血管,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此外,豆腐對病後調養、減肥、細膩肌膚都很有好處。可是許多人卻不敢吃豆腐,怕結石。

豆腐含鈣高沒錯,但在腸道與草酸鹽結合形成草酸鈣,反而降低了尿液中鈣的含量,也就不易產生尿結石腎結石。多吃豆腐不會增加尿石症的風險。通過膳食補充鈣,就跟多喝水一樣,是預防尿石症的好辦法。

真相:豆腐含鈣量高,多吃豆腐不但不會增加尿結石風險,還能幫助預防尿結石!

相關焦點

  • 廣東客家釀豆腐,傳統的做法,香味撲鼻,粵菜中的經典菜式
    豆腐,是我們家常中最常見的菜式,物美價廉,便宜又好吃,深受大多家庭的喜愛。豆腐的做法也多不勝數,有:紅燒豆腐、麻婆豆腐、青椒炒豆腐,打火鍋來一塊豆腐也是很不錯的吃法。以上說的做法都沒有講到我們廣東客家的煎釀豆腐,客家煎釀豆腐可是在粵菜系裡的一經典菜式。客家豆腐的做法有:清蒸豆腐、豆腐鯽魚湯、紅燒豆腐,但,都沒有煎釀豆腐味道濃鬱,煎釀豆腐的最大特點就是:口感層次豐富,鮮嫩美味,咬一口在嘴裡,肉與豆腐融合出來的味道在嘴裡炸開,蔥香樸鼻,太美味好吃啦!
  • 客家釀豆腐的四大傳說,你知道幾個?
    客家釀豆腐是廣東三大特色傳統名菜之一,屬於粵菜系客家菜。 「釀」是一個客家話動詞,表示「植入餡料」的意思,「釀豆腐」即「有肉餡的豆腐」之意,釀豆腐鮮嫩滑香、營養豐富是客家人過年的保留菜式。中原人衣冠南遷到這裡,不但帶來了讀書皆上品的風氣,也形成了自己的飲食文化——客家菜,你知道客家釀豆腐的傳說嗎?
  • 廣州菜、潮汕菜、客家菜,誰能代表粵菜?戳進來流口水……
    味道特點:色澤金黃、皮爽肉滑、清淡鮮美 白切雞剛煮不爛、製作簡易、保持原味,是粵菜系雞餚中最普通的一種。 粵菜代表三 / 客家菜 客家菜如同客家話一樣古老,在粵菜的三大流派中,可謂是最原始的廣東「土」菜。
  • 客家釀豆腐,做法簡單又入味,還告訴你釀豆腐竅門!
    釀豆腐,大家肯定會想到著名的客家釀豆腐。「客家釀豆腐」是客家傳統名菜之一,以鮮嫩滑香、營養豐富聞名,深受大眾喜愛。相傳,它與客家人從中原南遷飲食習慣改變有關,因嶺南少產麥,思鄉的中原客家移民便以豆腐替代麵粉,將肉塞入豆腐中,猶如麵粉裹著肉餡。因其味道鮮美,便成了客家名菜。
  • 梅州市「粵菜(客家菜)師傅」工程「三十道客家菜名菜」評審結果公示
    經梅州市「粵菜(客家菜)師傅」工程客家菜專家組的評審,下列菜品擬獲梅州市「三十道客家菜名菜」稱號(名單附後),現予以公示。公示時間從2020年11月3日起至2020年11月9日止(5個工作日)。
  • 徵文比賽參考範文:轉到興寧唔吃釀豆腐?冇可能既事.
    這些年,客家菜在都市裡聲名漸起,打著「客家菜」招牌的餐廳大行其道,然而菜式卻總是因應當地人作了變化,迎合了當地的口味,美其名曰是取長補短、改良結合,卻偏偏把客家菜最鮮明的特點給「改」沒了,顯得不倫不類。一些未曾接觸過真正客家美食的食客,吃了幾回,便不以為然,認為客家菜也不外如此。所以,想要朋友們品嘗真正地道的客家菜,還得把他們請到家鄉來。
  • 梅州:「粵菜師傅」助推世界客都美食傳承
    梅州客家美食,是客家先民長期遷徙過程中,在保留原有中原飲食習俗和烹飪方法的基礎上,不斷吸收相鄰民系的飲食文化特色和沿途的烹飪技藝,創新發展、包容變通而形成的,「既源於中原又不同於中原」。隨著「粵菜師傅」工程的推進,客家菜的傳承、創新和發展迎來了新的重大契機。
  • 學做客家菜:客家釀豆腐的家常做法
    釀豆腐是一道客家菜,所以也被叫做客家釀豆腐,肉末釀豆腐,東江釀豆腐,常見於客家地區,主要有江西省,福建省,廣西省,廣東省等等,有著客家菜獨有的風味。據說釀豆腐的做法來源於餃子,因為早期的時候南方地區種植的小麥比較少,沒有麵粉,因此就用釀豆腐來替代餃子。
  • 盤點廣東美食廣州菜客家菜潮汕菜,你吃過幾樣?
    其實在廣東有分為三大民系,也就有三大文化,我們要說的就是飲食文化。 三大民系三大語言三大飲食文化 廣府人——粵語——粵菜(廣州菜) 客家人——客家話——客家菜 潮汕人——潮州話——潮汕菜 排名不分前後 我們先說粵菜,其實粵菜包括了客家菜(江東菜)和潮汕菜
  • 小小的客家釀豆腐,縈繞著客家人千年的「中原情結」
    如果你到過客家菜館,對它肯定不會陌生,它就是客家釀豆腐。客家人獨具匠心地將清淡的豆腐與鹹香的肉餡結合在一起,製作成了這道美味佳餚,並成為了客家人逢年過節、宴請賓客時必備的一道招牌菜。然而,這道看似簡單的客家釀豆腐的背後,卻縈繞著客家人千年來的中原情結。
  • 在廣東,千萬不能小瞧客家菜,它是粵菜的根
    在廣東,千萬不能小瞧客家菜,它是粵菜的根,不管是在深圳還是廣州都有很多的客家菜館,並且你去的粵菜餐廳裡面一定會有客家菜。那我們今天就來說說,最讓人不能小瞧的客家菜,到底有啥魅力?最著名的當然是粵菜名菜,也是客家名菜:釀豆腐。釀豆腐是客家菜最著名的菜品之一。釀豆腐的菜品傳說是因為客家人從北方遷移到南方以後,由於南方種不了小麥,包不了餃子包子,於是客家先民就把肉餡放在豆腐裡,當作是麵粉裡面包裹了肉餡。
  • 你知道哪些菜品屬於粵菜,這裡教你認識粵菜
    粵菜的菜品都是極其簡單而好吃的,在生活中我們也是經常會遇到一些粵菜,接下來小編帶大家一起認識粵菜,看了這樣好吃的粵菜,你還會忘記嗎?椒鹽玉米:玉米在北方也是經常見到的,這道菜是屬於粵菜,而且在廣東那邊也是很受歡迎的,而且這道菜的做法也不難,很簡單的做法讓我們吃出來不一樣的感覺。粵式白灼蝦:蝦也很常見得,但是做法卻也是和平常完全的不一樣,而且吃起來也是口感很鮮嫩吃到嘴裡也是很順滑,所以這道菜也是很受大家喜歡的。
  • 我市「粵菜(客家菜)師傅」工程之「名師名店名菜」評選頒獎
    本報訊 (記者黃鈺然)昨日上午,梅州市「粵菜(客家菜)師傅」工程之「名師名店名菜」評選頒獎暨梅縣區成果展示活動在梅縣區人民廣場舉行,為「十大客家菜名師」「二十家客家菜名店」「三十道客家菜名菜」的獲獎者頒獎。副市長張晨出席活動。
  • 【今日廣東·鄉音】客家釀豆腐,包含著「謙讓」和「富裕」
    【今日廣東·鄉音】客家釀豆腐,包含著「謙讓」和「富裕」 2020-10-13 12: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梅州市「粵菜(客家菜)師傅」工程之「名師名店名菜」評選頒獎暨...
    ●本報記者 黃鈺然  梅州市「粵菜(客家菜)師傅」工程之「名師名店名菜」評選頒獎暨梅縣區成果展示活動21日在梅縣區人民廣場舉行,現場眾多美食愛好者與客家菜來了一場親密接觸。
  • 閩南客家蘿蔔丸子
    閩南客家蘿蔔丸子客家菜如同客家語一樣古老,是中華飲食文化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流行廣東的深圳、惠州、河源、梅州、韶關 ,江西的贛州,福建的龍巖、三明,廣西的賀州、玉林、 防城港 ,臺灣的新竹客家菜分布範圍主要包括贛江、 汀江、梅江、東江和北江流域的贛南、閩西、粵東、粵北和珠江口東岸的客家大本營,還有遍布於湘滇陝黔浙瓊等省的散點客家居住地。客家菜餚風味的形成跟客家民系的形成是分不開的,客家菜保留著中原傳統的生活習俗特色。
  • 醃面煮湯,客家釀豆腐、鹽焗雞,梅州還有哪些客家美食?
    製作方法也很簡單,首先炸蒜蓉:蒜蓉切到最細,放入油鍋中(油不要太多),炸成金黃色,放鹽、雞精,關火。然後是煮麵:將鹼面放入開水鍋中,翻滾一次即可撈出瀝乾水分。拌麵:盛入碗中,淋少許魚露、撒些蛋皮絲、蔥花,淋入蒜蓉,拌勻(很多人都說要有豬油拌的更好吃)。
  • 十二字教你烹出美味釀豆腐
    《2019技行天下——灣區匠人》與你相遇:廣東有個地方無菜不可釀!「釀豆腐」竟與「包餃子」有關?為何五華釀豆腐要「燒鹹肥」?11月10日21:10,廣東衛視《2019技行天下——灣區匠人》為你解答。首期節目《相遇》將走進「粵菜師傅」工程實施背景下,在五華縣「百店扶千戶」政策推動中,農婦藍阿姨、五華縣「十大釀豆腐高手」曾秋瓊,與師傅張志雄之間上演的用技能轉變命運的動人故事。
  • 湖南釀豆腐和客家釀豆腐,都是家常美味,大家更喜歡吃哪一種呢?
    釀豆腐是一道非常好吃且特別受歡迎的家常美從食,有湖南釀豆腐和客家釀豆腐,反正我是從小就特別喜歡吃,怎麼吃都吃不厭,今天就來做一道我們大湖南的湘式釀豆腐材料:油豆腐,新鮮瘦肉,蔥姜蒜沫,鮮紅椒或幹辣椒粉,生抽,蠔油,雞精,植物油,鹽 步驟1:先將肉剁成肉泥,再加入蔥姜蒜沫,生抽,
  • 粵菜裡的客家菜
    粵菜有三大流派,分別是廣州菜、東江菜和潮州菜。其中東江菜又稱作客家菜。客家是古代從中原遷徙而來的漢人,他們的語言是有中州古韻的客家話,其菜餚風味也是保持傳統特色的客家菜。這本《正宗東江菜譜》於1962年編寫,由香港萬裡書店出版,幾乎收集了東江菜的所有菜式,可能是最早全面介紹客家菜單的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