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群不是法外之地!敖漢警方處置多起侮辱誹謗他人案件

2020-08-30 新青年思維

隨著即時通訊軟體的普及,微信群聊日益成為大家生活、工作的重要部分。正如個人權利有邊界,網絡活動亦應受到法律約束,在微信群中肆意侮辱、謾罵他人可能構成侵權。

真實案例

案例一

2020年7月30日9時許,敖漢旗公安局敖吉派出所接到群眾齊某(化名)報警稱:在牛古吐鎮某村微信群內,一個名叫「人生**」的微信號在群內發布消息,說齊某家的商店裡出售的都是假貨,食品能吃壞人,大家不要去他家買東西等消息,對齊某家商店造成惡劣影響,要求公安機關查處。

經查:人生**微信號使用者為劉某(化名),為同村另一家商店的老闆,因村民都去齊某家的商店購買商品,心生怨氣,在群內發布不實消息,對齊某進行誹謗。劉某如實交代自己的違法行為,並且主動在發布消息的微信群內向齊某道歉。同時,敖吉派出所對劉某處以行政罰款伍佰元處罰,現已執行。

案例二

2020年7月31日10時許,長勝鎮某村村民楊某(化名)來長勝派出所口頭報警稱:同村的王某(化名)在微信群裡侮辱他,要求公安機關查處。

經查:長勝鎮某村村民王某與楊某多年因某塊耕地存在確權糾紛,今年王某搶種該塊耕地,引發楊某不滿,楊某因此將王某起訴,王某得知後便在微信群內發送信息對楊某進行辱罵。

經民警依法訊問、王某本人陳述申辯及微信截圖證實,王某對自己的違法行為供認不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第(二)項之規定,給予王某予行政拘留五日的處罰,現已執行。

案例三

2020年8月4日8時許,貝子府派出所接到貝子府鎮某村蘇某(化名)來所報警:同村朱某(化名)在微信群裡發信息,涉及侮辱蘇某和他人具有不正當男女關係等內容,對蘇某的名譽在相當範圍內造成了負面影響,要求公安機關查處。

經查:朱某發現其丈夫與同村蘇某往來微信信息曖昧,其丈夫發的朋友圈蘇某都會第一時間評論,且評論內容很曖昧,朱某一氣之下,在同村信息交流群內,發送信息三十七條,對蘇某進行辱罵。朱某的行為已經構成公然侮辱他人,敖漢旗公安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給予朱某行政拘留五日的處罰,現已執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四十二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幹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警方提示

微信群聊並非法外之地,言論自由應建立在遵守法律的基礎上。每個人都應為自己的言行負責,不隨意發表不當言論,不僅是法治社會公民自覺遵守的道德規範,更是法律的基本要求。在此提醒廣大市民朋友們,在網絡上被侮辱誹謗無需忍氣吞聲,受害人應及時進行取證,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自己合法權益,既可以及時報警處理,也可以提起民事侵權之訴,造成嚴重精神損害的,還可以同時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來源:敖漢公安微警務 

相關焦點

  • 微信群不是法外之地!敖漢警方處置多起侮辱誹謗他人案件
    正如個人權利有邊界,網絡活動亦應受到法律約束,在微信群中肆意侮辱、謾罵他人可能構成侵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第(二)項之規定,給予王某予行政拘留五日的處罰,現已執行。案例三2020年8月4日8時許,貝子府派出所接到貝子府鎮某村蘇某(化名)來所報警:同村朱某(化名)在微信群裡發信息,涉及侮辱蘇某和他人具有不正當男女關係等內容,對蘇某的名譽在相當範圍內造成了負面影響,要求公安機關查處。
  • 微信群不是法外之地 敖漢警方處置多起侮辱誹謗他人案件
    正如個人權利有邊界,網絡活動亦應受到法律約束,在微信群中肆意侮辱、謾罵他人可能構成侵權。朱某的行為已經構成公然侮辱他人,敖漢旗公安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給予朱某行政拘留五日的處罰,現已執行。
  • 東方時評丨侮辱江歌者獲刑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
    (10月28日央視新聞)法院認為,譚斌得知江歌在日本被殺事件後,非但不表同情,而是從2018年起通過網絡對原本素不相識的江歌及江歌之母江秋蓮進行侮辱、誹謗,公然貶低、損害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其行為已構成侮辱罪、誹謗罪,依法應予數罪併罰。譚斌在網絡上蓄意侮辱誹謗受害人,其行為已構成侮辱罪、誹謗罪,被依法判處有期徒刑,因此付出了沉重代價,實在是咎由自取。
  • 網絡平臺不是法外之地!男子發布侮辱女性言論被警方行政處罰
    近日,安福縣鄧某(男,42歲)未經她人許可,使用她人「抖音」帳戶,公開發布多條對她人極具侮辱性的抖音視頻、文字信息,被安福警方依法行政處罰。查明情況後,安福縣公安局責令鄧某立即刪除其所發布的侮辱性抖音視頻、文字信息,並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第二項,對鄧某進行了行政處罰。
  • 微信群中發信息誹謗、侮辱、貶損他人 廣西一男子被判道歉並賠償...
    3月4日,廣西貴港平南縣人民法院通報了一起群聊辱人案的審判結果,一男子多次在微信群中使用惡毒或惡俗及攻擊性言詞誹謗、侮辱、貶損他人的人格,詆毀他人名譽,被判停止侵害名譽權行為,在相關微信群發表致歉聲明並向原告賠禮道歉,同時賠償原告1000元。
  • 侮辱誹謗江歌案者獲刑一年半 網絡發言邊界在哪?
    維持原判 譚斌獲刑一年六個月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認為,譚斌得知江歌在日本被殺事件後,非但不表同情,而是從2018年起通過網絡對原本素不相識的江歌及江歌之母江秋蓮進行侮辱、誹謗,公然貶低、損害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其行為已構成侮辱罪、誹謗罪,依法應予數罪併罰。
  • 微信群、朋友圈不是法外之地
    邵某利用其小區業主微信群群主的身份,在雙方發生糾紛後多次在業主微信群中散布謠言,對某公司、黃某進行造謠、誹謗、污衊、謾罵,並將黃某從業主群中移出,某公司因邵某的行為經營嚴重受損。為此,某公司、黃某向法院起訴請求法院判令邵某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同時要求邵某賠償損失及精神撫慰金共計3萬元。
  • 網上發帖惡意誹謗他人 發帖人被常寧警方依法行政拘留
    華聲在線4月25日訊(華聲在線 吳長發 通訊員 吳慶湘 佔世傑)在網際網路發展突飛猛進的當下,網絡極大地拓寬了人們的信息空間和言論範圍,也為群眾網上信訪提供了便捷,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在網際網路上就可以為所欲為。網絡不是法外之地,網民在網上捏造事實誹謗他人也涉嫌違法。
  • 以案釋法| 惡意誹謗他人被公安機關依法拘留
    但一些心懷叵測之人,利用網絡信息發布的便利性,透露他人隱私,甚至製造謠言,或憑空杜撰,或穢語謾罵,或子虛烏有,或捕風捉影,惡意誹謗詆毀,使他人名譽受損,精神受傷。網絡誹謗,製造壓力,破壞和諧,毀人幸福,法律怎麼看?
  • 因為網上侮辱誹謗他人被法院判刑一年半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江歌母親江秋蓮訴譚斌侮辱江秋蓮認為上述漫畫和文章對江歌及其本人構成侮辱、誹謗,遂以譚斌犯侮辱罪、誹謗罪向上海普陀法院提起控訴。但是網絡不是法外之地,每位網民應當尊重權利應有的法律界限,不能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如其言行不當,構成犯罪的,應當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譚斌得知江歌在日本被殺事件後,非但不表同情,而是從2018年起通過網絡對原本素不相識的江歌及江歌之母江秋蓮進行侮辱、誹謗,公然貶低、損害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其行為已構成侮辱罪、誹謗罪,依法應予數罪併罰。
  • 最高院指導性案例:在微信群侮辱.誹謗.污衊.貶損他人構成名譽權侵權
    認定微信群中的言論構成侵犯他人名譽權,應當符合名譽權侵權的全部構成要件,還應當考慮信息網絡傳播的特點並結合侵權主體、傳播範圍、損害程度等具體因素進行綜合判斷。2. 不特定關係人組成的微信群具有公共空間屬性,公民在此類微信群中發布侮辱、誹謗、污衊或者貶損他人的言論構成名譽權侵權,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相關法條1.
  • 跟風評論不是脫罪理由!男子網上侮辱、誹謗江歌及其母親被判刑
    面對這樣一起巨大悲劇,譚斌非但沒有絲毫同情,反而通過網絡對江歌和江秋蓮進行侮辱、誹謗。在譚斌發布的文章中,每一個侮辱、謾罵性詞句,都是灑在江秋蓮心靈傷口上的一把鹽。人格尊嚴被無情踐踏,這是她不該承受的。 人格尊嚴是一個人所應受到他人和社會的基本尊重,人格尊嚴權是公民基本權利。
  • 江歌母親訴譚斌侮辱誹謗一案,律師披露更多細節
    【文/觀察者網 郭肖】27日,江歌母親江秋蓮訴網民譚斌侮辱、誹謗案終於落下帷幕,譚斌被處以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今天下午,本案一審二審代理人、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曾鳴律師告訴觀察者網此案的更多細節,他介紹,該判決在類似案件中屬於相對嚴苛的結果,原因在於譚斌在整個案件審理過程中態度極其惡劣,毫無悔意,庭審期間還一直在罵江歌母女。
  • 一直在說「網絡不是法外之地」,你還不信?犯罪了吧!
    按照法條規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構成本罪。關於這個,需要注意幾個問題。第一,這並不是一個選擇的罪名,而是屬於兩個並列的罪名。比如製造、販賣、運輸毒品罪,如果一個人同時製造、販賣、運輸毒品了,那麼只會判處這個人製造、販賣、運輸毒品罪,這是一個罪名。
  • 別把網絡不當事 誹謗他人一樣拘留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李嵐    本報訊1月6日,中牟縣公安局姚家派出所查處一起網絡誹謗案,涉嫌誹謗罪的胡某被警方依法作出行政拘留五日的處罰。    1月6日下午,中牟縣公安局姚家派出所接到一名吳姓女子的報警,說有人在微信群裡捏造事實,公然誹謗辱罵她,已經嚴重影響到她的生活。接到報警後,民警根據吳女士提供的微信群內聊天記錄展開調查,發現一名胡姓女子為洩私憤,惡意捏造「吳某與其丈夫有不正當男女關係」,並在多個微信群中散布了二人的照片,造成吳某名譽受損。
  • 「網噴」獲刑:別做侮辱誹謗的鍵盤俠
    人民法院報 2020-11-03  左崇年  近日,一起侮辱、誹謗江歌及其母親江秋蓮的案件在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二審宣判。法院認為,網民譚斌得知江歌在日本被殺事件後,非但不表同情,反而在網絡上對素不相識的江歌母女進行侮辱、誹謗,公然貶低、損害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其行為已構成侮辱罪、誹謗罪,數罪併罰,決定執行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
  • 【宣宣普法】跟風評論不是脫罪理由!男子網上侮辱、誹謗江歌及其母親被判刑
    人格尊嚴是一個人所應受到他人和社會的基本尊重,人格尊嚴權是公民基本權利。憲法第38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侮辱、誹謗行為都侵害公民人格尊嚴,二者行為方式是不一樣的:侮辱是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而誹謗則表現為捏造並散布虛構的事實,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本案中,被告人在網上對江秋蓮公然謾罵、惡毒攻擊,屬於侮辱;編造無中生有的情節散布,屬於誹謗。
  • 「淨網2020」紅塔網警及時查處一起網上誹謗他人案件
    「淨網2020」專項行動開展以來,紅塔警方持續強化對網絡違法犯罪打擊和網絡空間秩序整治力度,深入整頓網上秩序,淨化了網絡環境和社會風氣。近日,玉溪市公安局紅塔分局網安大隊及時查處一起網上誹謗他人案件。(圖片來源於網絡)2020年6月3日,紅塔區人李先生到網安大隊報案稱,有人在微信朋友圈發文對他進行誹謗。網安大隊接報後立即開展調查,發現肖某於5月31日凌晨在其微信朋友圈配圖發布針對李先生的不實言論,對李先生的正常生活和聲譽造成了不良影響。經詢問,違法行為人肖某對自己誹謗他人的違法事實供認不諱。
  • 民法典時代網絡誹謗案件的刑法應對
    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國家法律援助研究院學術部主任 孫道萃一、網絡空間不再是「法外之地」的刑法場域證成現代信息網絡技術及其應用的廣泛普及,使網絡空間已經成為人類社會生產生活的基本方式。而其目的就是為了確保網絡空間不再是「法外之地」,而且是刑法可以且應當作為的場域。刑法積極介入網絡空間,治理網絡違法犯罪案件,維護網絡安全,是其積極行使新時代保護網絡安全法益之使命與擔當的具體體現,也是傳統刑法體系積極吸收網絡因素並有序轉向網絡刑法時代的進化之舉。
  • 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
    這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維護公民合法權益、促進網絡空間健康有序發展的重大舉措,也是依法治網的題中之義。據《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已達9.4億,擁有網站近500萬個,人均每周上網時長28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