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鑫誠:留日學生生活狀態變化,折射日本「失落二十年」

2020-12-25 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洪鑫誠】

近期,隨著「江歌案」在輿論浪潮之下逐漸演化為「江歌劉鑫案」,引發社會高度關注,中國留學生在日本的生活狀態又進入公眾的視野。江歌和劉鑫都曾是在日中國留學生中的一員,分別就讀於法政大學及大東文化大學。

中國學生留日的傳統

事實上,日本自近代以來就是中國學生的重要留學目的地。清末民初,一衣帶水的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變得強大,是吸引中國學子留學的主要因素。另外,地理上相對鄰近,以及留學成本相對歐美便宜,也讓留學日本成為性價比極高的選擇。

李大釗就讀早稻田大學時期的資料

這一傳統在我國改革開放後的留學潮中得到延續,尤其自上世紀90年代末放寬自費留學政策後,日本成為當代中國學生的熱門之選,留日學生人數節節攀升,直到近幾年才觸頂回落。若僅計算在日本各大學院校(即不含語言學校等)的人數,2015年在日中國留學生約有7.78萬人,這一數字仍高達日本國際學生總數的一半以上。

資料來源為全球化智庫發布的《中國留學發展報告(2016)》

而從這一從不斷攀升到逐漸回落的赴日留學趨勢的背後,可以隱隱看到中日之間二十年來的國力消長,以及更顯而易見的,中國留日學生群體生活狀態的變化。

20年前:一天就是一個月的花銷

筆者在赴東京求學之前,一位早年留日的教授便推薦我看一部紀錄片。這部片子名叫《我們的留學生活——在日本的日子》,是一部由我國早年留日學生利用業餘時間,獨立集資,歷時三年製作的紀錄片,講述了一些90年代中國留日學生當時的生活。它不止曾創下富士電視臺收視紀錄,榮獲「日本放送文化基金獎」紀錄片獎等榮譽,也改變了當年許多日本人對中國人的偏見。更重要的是,為我們留下了關於那個時代在日中國學生群體的真實留學生活紀錄。

筆者當時看的時候確實有些震撼,雖然不如一些網友說的「擊碎了留學的雄心壯志」那般嚴重,但該片寫實的鏡頭的確把那種留學生出國之前對於陌生國度的未知及獨自生活的壓力非常具體地營造出來。因而從紀錄片的角度,該片確實很到位,通過上世紀90年代中國留學生在日本的生活狀態,和他們在中日之間家庭、社會的聯結,拍攝者把個體的努力及時代的背景生動地勾勒出來。

片中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一位來自江蘇的「官二代」韓松。初到新世界的興奮和期待很快被冰冷的現實取代:四張半草蓆大小,沒有衛生間,每月租金卻高達2.5萬日元的小租屋;語言不通,獨自生活;更要命的是,當時中日之間的收入及消費水平有著巨大的差距,韓松在需要自己動手買菜做飯的時候才真切感受到了這一點。當時一捆青菜在日本售價約合32元人民幣,是國內的六十幾倍,他每天的花費,竟相當於在國內一個月的工資。

在國內家境優越的韓松一度陷入自我懷疑,他不得不為了基本的生活而拼命打工賺錢,同時還要留出時間學習語言,以求早日考上理想的大學。自此,韓松每天奔波在語言學校、打工的餐廳和租屋之間,打工長達十二個小時,回到租屋就熬夜背單詞,幾乎沒睡過一個好覺。

就這樣,熬了近兩年,暴瘦30斤,韓松在日本站住了,還考入私立名校明治大學,可以說是相當勵志了。

韓松的故事可以算是早期留日學生的縮影,那個時候的中國學生到日本留學,學業和生活的雙重壓力幾乎是標配。而事實上能付得起前期投入,把孩子送到日本正兒八經留學的,已經是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這個群體即使最初很容易感受到國內外生活的巨大落差,但堅持一段時間的打工生活,加上家庭的支持,通常能夠順利考上大學,有一條較光明的發展道路。「打工」的經歷對他們來說,常常是一種值得銘記的「辛苦的成長」。

研修生:遠不止是辛苦

但對於另一群中國在日學生——研修生來說,「打工」這個詞意味的不止是辛苦。嚴格意義上來說,「外國研修生」並不算是「留學生」, 日本在1980年代基於 「技能實習制度」設立「外國人研修制度」,即發展中國家的人才可以在最長3年時間內在日本邊勞動邊學習技術的制度。

然而,隨著日本社會逐漸老齡化而導致勞動力缺乏,研修生制度成了變相引進勞動力的方式。1993年日本推出「技能實習生」的在留資格,但是從事的勞動也多是日本人不願幹的低薪的「3K工作」(危險kiken,髒kitanai,累kitsui),這與培訓技術的目標日漸背離。

而由於過去中日之間存在較大收入落差,中國一直是這種研修生的最大來源國。研修制度的確為中國帶來了收益,緩解了部分地區的勞動力就業壓力,也客觀上增加了研修生們的家庭收入。

在日外國研修生人數

但研修生的在日工作生活環境一直受人詬病,據騰訊評論報導,外國研修生問題律師聯絡會指出,許多接收方對研修生實施刻薄的管制,收繳他們的護照、健康保險證,還作出各種非法懲罰規定,工作時間上廁所,忘記鎖門以及穿拖鞋外出等都要被罰款。與此同時,外國研修生來日之前與當地勞務輸出方籤署的合同也存在侵害人權的內容。

日本《產經新聞》報導稱,2011年至2016年的五年間,「失蹤」研修生人數不斷增加,「失蹤」的中國研修生已累計超過一萬人。另外,《日本時報》2016年的一篇報導稱,2015年,共有5803名在日研修生失蹤,其中來自中國的為3116人,佔到一大半。過去5年,這個數字一直在不斷增加。而那些失蹤的人口,則很有可能成為黑市勞動力。

中日國力格局之變翻轉留學方向

不過,「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隨著中日國力格局的不斷逆轉,我國赴日留學、研修的熱潮不斷退燒,中國留學生群體的生活狀態也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而由於日本近年經濟不景氣,又受到日元持續貶值影響,外國研修生的收入進一步縮水。另外,隨著中國收入的逐漸提高,願意遠赴日本賺辛苦錢的中國人也越來越少。據中新網引日媒報導,截至2015年6月,在日中國技能實習生有96120人 ,與2012年末的111395人相比,降幅明顯。

有趣的是,中日雙邊留學格局亦正悄然生變。據統計,自2012年末到2015年6月,全日本在籍中國人留學生從113980人減至104051人。而日本文部省科學省資料顯示,2012年起,中國成為日本第一留學目的國,日本赴中國留學生已達2萬人,自1983年調查以來首次超過美國。

與此同時,中國留學生在日本就業層次不斷提高。2012年末,持有「技術·國際業務·人文知識」在留資格的中國人有54461人,到2015年6月,已增至59755人。同一時期,持有「經營管理」在留資格的中國人也從4423人增長至7318人。

對此,中國留日同學總會會長汪先恩先生在受訪時就表示:「現在到日本的留學生都有相對比較好的經濟基礎和語言基礎,學歷也比較高,很多都是過來讀研究生的,屬於鍍金性質。他們留在日本從事的工作也比改革開放前那一批更加體面。如今,在日留學生已經成為日中友好的橋梁。」

20年後:打工主要是賺零花錢 學日語

在《我們的留學生活》約20年後,「韓松們」那樣的生活在中國留學生群體中已經相當少見。筆者在研究科的中國同學們很少有人打工,日文課上認識的本科生們也大多以學業為重。如今教授和學長們在推薦你打工的時候,用的理由更多是「體驗生活」、「提高口語」、「感受社會文化」等等,顯然少了許多沉重。

與筆者聊到這個話題時,在早大讀研的陳同學說:「反正打工嘛,就是賺零花錢,幹得不開心就可以立馬辭掉。」「現在日本打工的人很缺,便利店門檻也低,以前很多中國留學生在便利店打工,現在都是東南亞人了。」她曾在學生會館、畫廊打過工,也做過翻譯和助教,這些工作在她看來既輕鬆又能練日語,可謂學習、外快兩不誤。

國際教養學部的本科生殷同學也沒有打工,她覺得非要說有什麼壓力的話,還是來自學業。「最近期中複習的東西很多,打工感覺也挺不錯的,可能會明年考慮?」她說。

總的來說,現在為了「生計」而打工的中國學生少了,但在消費水平較高的日本,尤其是東京這樣的都市區,在不影響學業的前提下打工對中產家庭的學生來說仍然「不無小補」。像翻譯、補習班教師這樣比較「學以致用」的工作對在讀生來說可謂相當理想,有不少就讀東大、早稻田、慶應等日本名校的中國學生會在遍布東京各地的「塾」或語言學校兼課。筆者離開東京之前,在東大讀博的好友便在飯桌上很欣慰地跟我分享他輔導的補習班學生考上心儀的「青山學院大學」的好消息。除此之外,他還接了給日本學生當中文家教的工作。正如數據顯示,日本學生留學中國的風潮漸起,中文在日本的市場前景自然看好。

日本地鐵上常見的補習班廣告

2012年,日本作家池田信夫的代表作《失去的二十年》在中國翻譯出版。巧合的是,這一年剛好是中日留學方向發生逆轉的標誌性年份。而這二十多年來中國留日學生在日生活之變遷,似可作為那本暢銷書的時代註腳。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相關焦點

  • 從一天花一月工資到賺零花錢,留學生折射日本「失落二十年」
    近期,隨著「江歌案」在輿論浪潮之下逐漸演化為「江歌劉鑫案」,引發社會高度關注,中國留學生在日本的生活狀態又進入公眾的視野。 資料來源為全球化智庫發布的《中國留學發展報告(2016)》 而從這一從不斷攀升到逐漸回落的赴日留學趨勢的背後,可以隱隱看到中日之間二十年來的國力消長,以及更顯而易見的,中國留日學生群體生活狀態的變化
  • 徐志民 | 日本的近代中國留日學生研究
    因此,1896年中國首批留日學生的日語學習和宏文學院、東亞高等預備學校等校的日語培訓,以及松本龜次郎的日語教育方法、教育理念、編纂的日語教材,作為解密留日學生學習生活的一把「鑰匙」受到關注。 1923年3月,日本決定「退還」部分「庚子賠款」,興辦「對華文化事業」,資助中日文化交流和中國留日學生。
  • 九一八之後,日本政府對中華民國留日學生實施了哪些「特殊」政策?
    自1931年9月19日開始,日本外務省開始變的緊張起來。搶先一步通過各種方式,詳細記錄中國留日學生每天的動靜,包括他們召開大會、向公使館請願、組織中華留日學生會的經過及其章程內容、留日學生的回國運動等,全面掌握中國留日學生在九一八事變後的動向。
  • 徐志民:日本的中國留日學生政策(1937-1945)
    【摘要】七七事變爆發後,絕大多數中國留日學生返回祖國,但日本政府為培養所謂「日中親善」的「模子」和「大東亞新秩序」建設的「協力者」,蠱惑或強令偽政權繼續選派留日學生,從而出現了中日戰爭開始後中國留日學生賡續不絕的特殊現象。
  • 身心壓抑:清末民初留日學生的愛與性
    有關明治末期來日本留學的留日學生的戀愛或性的相關研究很少見到。以往的學者,比如研究明治時期留日學生的先驅者實藤惠秀在《中國人日本留學史稿》(日華學會,1939年)中提及了留學生們的生活,但是並沒有涉及日常生活中的戀愛和性愛,其他的學者也未涉足這個課題。
  • 日本留學生活篇:留日第一年,最難的是什麼?
    2020年過得特別快,仿佛一切都才剛開始,但回過神來卻已經到了9月。備考、出願,線上面試…即便是在疫情當下,大家的留日計劃也依然在繼續推進。日本也漸漸放鬆了籤證政策,相信離大家開啟留學旅程的日子不遠了!#留學第一年,什麼最難俗話說的好,萬事開頭難。
  • 日本揮別「失落的二十年」,被遺忘多年的資產將迎來牛市
    1由於和日本冷淡的太久,這段時間的「日本」真有點搶頭條的意味。大國博弈的背景下,日本「失落的二十年」是最經常被國人引以為戒的經驗教訓。中國最擔心步日本後塵,陷入通貨緊縮、增長停滯。誰能想到,當海這邊滿是殷鑑不遠的憂心忡忡時,海那邊卻已翻了新篇。
  • 日本女學生的校裙,為何越來越短?留日學生分析其中原因
    日本女學生的校裙,為何越來越短?留日學生分析其中原因在學校中,相信學生們吐槽最多的一件事就是校服了吧。的確,大多數學校的校服是又寬又大又不美感,唯一好處就是實用了。對於校服,很多女生都希望自己學校的校服能夠像鄰國日本那樣,校褲不再是肥大的褲子,而是可愛的裙子。說起日本校裙,不知道大家發現了沒有,日本校裙隨著時間的逐步推進校裙也在逐漸變短,這是為何呢?聽聽留日學生怎麼說吧。蝴蝶結領結、水手服、西裝小外套、長襪、皮鞋等這就是大多數人對日本女生校服的印象。
  • 留日學生扮演了什麼角色?
    在他的帶動下,浙江巡撫廖壽本、直隸總督袁世凱等官員也往日本派出了留學生。短短幾年,留日學生達到近萬人,像我們熟知的周恩來、魯迅、秋瑾、蔡鍔、李大釗……都曾留學日本。過了一段時間,張之洞首先發現了留日學生的問題:學子們到日本之後,接觸了新鮮的理念和先進的技術,他們發現清王朝的落後,不單單是科學的落後,最主要的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專權統治!
  • 疫情影響日企招聘 今年留日學生內定率僅31.5%
    中國僑網中國僑網9月3日電 據日本《中文導報》報導,新冠疫情對日本影響不減,2021年應屆畢業外國留學生深陷找工泥潭。據近期發布的相關調查顯示,截至2020年7月在日外國留學生的企業內定率只有31.5%。
  • 山西大學堂留日學生與辛亥革命
    從1904到1911年,山西大學堂派遣留日學生約200人,在內地學堂留日學生總量中佔有明顯優勢。這批學生大多超出了時任山西巡撫張曾敭解決晉地「興學則無堪勝教習之人」的預期,先後走上了救亡圖存的道路。
  • 留日中國學生參加靜岡縣新年會 體驗日本正月文化
    留日中國學生參加靜岡縣新年會 體驗日本正月文化   中新網1月13日電 據日本新華僑報網報導,為使外國留學生了解日本正月習俗,近日,靜岡縣支援留學生的市民團體舉辦了新年會活動。
  • 日本學生書包為何能賣到三四千?留日學生透漏真相:羨慕了!
    日本學生書包為何能賣到三四千?留日學生透漏真相:羨慕了!經常看日劇的同學們相信都注意過日本學生的書包吧?據有人爆料,日本學生一個普通的書包就可以賣到三四千,上萬元的也有很多。據統計,東京低年級學生書包平均重量都在7.7公斤,有的高年級的書包平均重量都在10公斤。那麼,是不是因為他們的書包重所以價格高呢?其實不然,與中國學生相比,日本學生的書包有著3個明顯優勢。
  • 駐日本使領館線上舉辦「留日學子與中國夢」演講會
    中新網8月20日電 據中國駐日本國大使館網站消息,近日,駐日本使領館教育處聯合在線舉辦了全日本中國留學生學友會骨幹培訓暨「留日學子與中國夢」演講會,日本各地學友會骨幹近200人在線參加了會議。駐日本使館教育處公參胡志平、駐大阪總領館教育處參贊吳勁松及駐札幌、福岡、名古屋、新潟總領館負責教育的外交官出席。駐日本使館教育處陳麗萍參贊主持了會議。
  • 西安回民留日學生劉雲祥與留東清真教育會
    在日本留學時,託人讓家裡把《古蘭經》給他寄到日本,他們在日本成立了清真留東教育會,從事伊斯蘭文化教育宣傳事業清政府公派留日學生西安回坊劉雲祥        劉雲祥父親想念孩子,曾親自赴日本看望孩子
  • 2018年2.5萬留學生在日本就職,中國學生最多
    日本厚生勞動省在今年年初的一項預測中稱,到2040年日本勞動力將從2017年的6530萬人降至5250萬人,降幅達到22%。此前日本厚勞省從未發布過如此長期的預測。用工難問題凸顯出該國人口的萎縮,同時也凸顯了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實施經濟刺激後其經濟的強勁勢頭。但要維持產出,該國需要大規模引進勞工。從千禧年起,日本針對外國勞工的基本政策經歷了持續的大刀闊斧的改革。
  • 日本女學生為何一年四季都穿「短裙」?聽聽留日學生怎麼說!
    日本女學生為何一年四季都穿「短裙」?聽聽留日學生怎麼說!除了韓國電視劇、電影外,很多人也是十分喜歡觀看日本電影電視劇的,但是,在觀看日本電影電視劇的時候,經常性都會想到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何日本女學生一年四季都在穿短裙呢?難道她們不怕冷嗎?
  • 上海「留日學生機場弒母案」作出終審判決
    今天上午,上海一中院將對轟動滬上的「留日學生機場弒母案
  • 經常說日本經濟衰退二十年,為何日本直至現在都是發達國家?
    日本經濟衰退將近20年,至今仍然是發達國家,因為日本雖然近乎於崩盤,但是卻也在危機中完成轉型,刺破經濟泡沫,強化了實體經濟,而要想成為發達國家,泡沫經濟無疑是阻礙。
  • 駐日本使領館舉辦學友會骨幹培訓暨「留日學子與中國夢」演講會
    來源:人民網人民網東京8月18日電(記者劉軍國)中國駐日本大使領館教育處8月15日在線舉辦了全日本中國留學生學友會骨幹培訓暨「留日學子與中國夢」演講會。駐日本使館教育處公參胡志平、參贊陳麗萍,駐大阪總領館教育處參贊吳勁松,駐札幌、福岡、名古屋、新潟總領館負責教育的外交官出席,日本各地學友會骨幹近200人在線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