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韋彪
圖|網絡
五一節後,上班第一天,我就發現,有很多人向我們單位投了簡歷。我正詫異,我已經很久沒有更新招聘了,怎麼會有這麼多人投簡歷呢?之後,在面試中,我發現大都是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受疫情影響,學校鼓勵他們在外面找實習單位,如果沒有什麼事,就不用回學校了。
經過面試,我發現一個現象:面試者的求職意向基本是:喜歡找穩定的工作,舒適的環境,這是他們嚮往的。現在已步入5月,炎熱的天氣不說,加上又是疫情期間,能找到一份工作,最幸運的,對他們來說,穩定的才是最安全的。
今年對剛畢業的大學生的來說,就業真的很嚴峻。還沒有到畢業,準畢業生就已經發現,外面的工作真不好找了。受疫情影響,中國的大部分企業受全球疫情影響,訂單下降,單位裁員、倒閉等現象均會發生。酷熱的五月,他們也不想東奔西跑,穩定對他們而言就是最迫切的。
但穩定也意味著失去很多。
看到他們現在找工作的狀態,就如同看到當年的我一樣。現在的我是多麼地後悔,畢業那年,我積極向上,有幹勁,有學習的衝勁,結果相信父母,跟隨幾個老鄉去了廣東,進了工廠。原本以為工廠可以施展我所學的技能,可誰知,一進就是三年,而且在裡面還是做流水線的。
當我離開工廠,去勞動力市場重新找工作時,面對用人單位提出的各種要求,我才發現,我什麼都不會,什麼都不懂。那時的仿佛迷失了方向,我不知道哪裡才是我的去處,想想當時的我,真的好可怕。
以前在書裡經常聽說,千萬不要迷失了方向一樣。但我沒有想到,這句話居然發生在我身上,我不敢相信,但又不得不面對。離開工廠,面對外面的社會,我才有感觸,脫離社會太久了。在工廠那三年,如同坐牢一般,只知廠內事,不聞窗外事。
前幾年看過一則新聞,某市要拆除一處公路收費站。當政府要拆除時,那些老員工馬上提出抗議,說:自己幹了十幾多年,二十年,你拆了以之後,我們做什麼,我們只會幹這個收費的,其他的工作,我們什麼都不會。
想想他們的遭遇,挺同情他們的。但想想,同情他們又能怎麼樣?收費站又不是養老院,這個社會就是淘汰掉對社會沒有多大貢獻的人,
最近新聞說不是說,很多年輕人由於找不到工作,選擇了做外賣,某外賣公司宣稱共有幾十萬人進入了外賣這個行業,讓這個行業競爭激烈。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選擇這個行業呢?
除了生存外,還有一個就是求安穩。在生活面前,真的很多人都妥協了,低下了頭。
從他們追求穩定的工作中,有三點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1、穩定的工作,蘊含了「穩定」的發展方向
穩定背後的邏輯,就是你的發展路子基本也被定型了,被固定了,不會有更大的突破和變化。長時間如此,甚至已經習慣了。
因為穩定,所以你要做的工作,就是平平穩穩地,一步接一步地在這個崗位上做下去。有什麼工作就去做,有什麼任務就機械去完成。總之就是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如果涉及到升遷和升職的,就和別人比一比能不能夠升遷。比穩定的經驗,比自己熬時間的長度。
如果沒機會升遷,唯一能做就在原來的崗位繼續維持著,這就是你需要遵循的發展「規則」。
穩定的工作其實,就是沒有任何的風險,也沒有什麼喜不喜歡,穩定就對了。這樣的生活,這樣的工作,自然造就了穩定的思維。沒有任何變化,人生就是平凡。
所以,我們在生活中,會遇到很多如此穩定的人群,正是他們的穩定,則組成了社會的最底層,讓少數踩著上去。
2、穩定的工作,意味著收入也不變
穩定的工作,意味著「穩定」的收入。這是由你的「死」工資構成的。而且收入上,基本上不會有其它什麼獎金之類的出現。固定的工作,則有固定的收入。
若有新額外的收入增加,則需要一級一級地,在耗上更多時間往上爬,工資也許帶有更多的提升。
曾經有一個老闆跟我說,你現在賺了2000元,但還是生存水平,過了幾年,十年,哪怕工作漲了,你還是處於生存水平,因為這是由穩定決定的。
3、穩定的工作,沒有輕易的收穫
我們可以想像,當你穩定的時候,也就意味著你無需付出更多的努力,就可以獲得平穩的收穫。
無需付出更多努力的工作,當然也就沒有更多的收穫。如同學習一樣,我們沒有任何的行動,不學習,不思考,我們的大腦和身體就會維持不變,只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呈下降趨勢。
所有的東西都是穩定,也就意味著不需要承擔更多的風險。
所以穩定也就意味著沒有競爭力,因為不需要競爭。只能等待能力強的人取代你的位置。
有句話說得好:要穩定,自然也會犧牲相應的東西。失去更多成長的機會和機遇。穩定的人生,我們完全可以看到他未來十年,二十年,甚至這輩子都是如此。
穩定的人生,除了穩定,你還會做什麼呢?若想改變現狀,唯一的能就做就是突破穩定,讓自己步步高,讓自己逐步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