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呈祥
一位58歲的中學教師,任教期間獲得200餘項中外大獎,別人的證書論本或冊,他的要論堆。看到這樣的教師,不由得讓人肅然起敬,太了不起了!然而,認識他的人,看過他的證書的人,甚至包括他嶽父嶽母在內的所有人,都說他被人騙了!
前些年大家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手機經常無故收到如「恭喜您獲得了XX節目的一等獎,獎金88888……」之類的簡訊。有些人看著搖頭之餘就刪除掉了,可有些人不這麼做,認為這是祖上積德自己走運,按照對方的要求一步步操作,最後落了個家財散盡的下場。這位教師便是其中之一,而且是連續掉進陷阱自己無法自拔的那種。
杜偉新是廣東肇慶某中學的一位教師,平時除了教學工作以外,他有一個很大的愛好——寫詩作賦。早年文章被省內的報紙刊登過,還因此被廣東作協吸收為會員,也正是因為加入了作協,這才開啟了他的「獲獎之路」。
一九九五年,杜偉新收到一封自稱國內知名文學報社的信,信中說他的文章獲獎了,要給他郵寄證書和獎品,但有一個要求:需繳納200元工本費。據我所知,九十年代的教師工資並不高,雖說當時體制已改革,但中學教師也不會超過200元每月。交,一個月工資沒了,不交,證書和榮譽沒了,怎麼辦?權衡利弊思索再三,最終他還是交了錢,後來也的確收到了證書。
不知是不是他才華出眾的原因,自打那以後,獲獎就更多了。在之後的十七年裡,他相繼收到自稱某報社、某協會、某文學院,甚至還有聯合國某部門的獲獎通知達200餘個,有些乾脆直接給打電話,所有的內容都是:你獲獎了。對此他喜出望外,猶如被天上的「餡餅」砸到一樣,當然這個可以理解,畢竟自己的能力得到了認可,而且還是這麼多有權威的組織的認可。
不知這些組織是不是串通好的,所有的通知使用的套路都驚人的一致。要麼是「你獲獎了,需要交納工本費」,要麼是「你獲獎了,需要交納出版費」,要麼是「你獲獎了,需要交納會員費」,反正全部都要交錢。這些所謂的費用從幾百元到萬元不等,當時的杜偉新似乎被獲獎衝昏了頭腦,認為自己獲獎了交點費用是理所當然,凡來者皆不拒,花了近20萬換來如今200餘本證書。
他都獲得了哪些榮譽呢?我篩選了其中四項名頭最大花費最高的:
首屆世界民間文藝最高獎「和平鴿」金獎;中國時代卓越人物稱號;推動中國社會進步突出貢獻人物榮譽稱號;國際傑出專家和榮譽博士稱號。
名頭這麼大,含金量一定很高吧?別扯了,哪有什麼含金量。據一位專訪過杜偉新的記者介紹,看到堆積如山的證書當時他就懵了,不知道這位教師多麼厲害,但是一本本翻開後全是「野雞」組織發的「山寨貨」。杜一直住在嶽父家,他的嶽父嶽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女婿現在窮得只剩下這些證書了,曾經說他被人騙了他不聽。當問到杜是否認為自己受騙,他卻說沒有受騙,證書都是真的。
連續掉進陷阱仍認為自己獲獎,這不就是「被人賣了還幫人數錢」嗎?其實杜不認為自己受騙完全是嘴硬,死要面子活受罪,58歲淪落到要借宿嶽父家中,貧困程度可見一斑,但出於教師的身份又不能說自己被騙,只好硬著頭皮說是真的。
雖說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但明知是陷阱還往裡跳,這是一種什麼心理呢?虛榮心!人前賣弄,人後吆喝,我怎麼怎麼樣,我獲得多少多少證書,我獲得多少多少榮譽,怎麼獲得的絕對不說。而這些野雞組織正好抓住了這點,他們的存在,對社會危害極大,使用的就是一套詐騙手段。
第一步,虛構一個獲獎的假象,將你捧得高高在上,你就是大師,你就是藝術家,聽罷自己都認為自己了不起。
第二步,由第一步的鋪墊讓你信以為真,便以發放證書或出版書籍為由向你要錢,人家不說要,是交納。
第三層,看獎項的大小收費,小的錢少,大的錢多,但誰不喜歡大的呢。
第四步,你交錢給你發證。
這還沒有完,接下來他們將更換名稱和電話,故伎重施一遍,甚至是反覆重施。
然而,當你回過神的時候,口袋已空空如也;那些證書對你沒一絲幫助,就像民辦和公辦大學畢業證的區別一樣,民辦的不被承認,亦不能作為晉級的依據,而你花錢買來的全出自民間。
當然,在這譴責野雞組織是比較容易的,即便是罵娘也不過張口就來的事情,問題是我們該如何反思,如何在法規尚不完善的情況避免此類事情的發生?
最後我有5條建議送給大家:
參與某項社會活動時,要看清該活動消息的來源,一定是出自正規報刊或網站的才可以。參與某項社會活動時,先從側面了解一下活動真偽。比如某地書協協會舉辦活動,那麼當地的文聯必然知曉,可以電話垂詢。參與某項社會活動時,可與同行或你認為的老師交流,因為一項專業活動的舉辦必然牽動該專業的所有人。但凡有人告訴你交錢就能獲獎,那一定是騙子,因為正規的文化活動都有政府撥款或企業贊助。放下虛榮心,當有人無端向你拋出橄欖枝的時候,你要想一想自己是否真的擁有這個能力,先認清了自己才能認清別人。本文由【二小書法】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