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上流行一句話:我聽過很多道理,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
對於每個人來說,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才顯得珍貴。因此這句話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說出了很多人內心深處的迷茫與困惑:追求人生價值的正確方式是什麼呢?什麼樣的人生才是最有意義的人生呢?
蘇軾這一生,有過很多身份。人生得意時,他是皇帝的秘書,是專唱反調的人;失意時,他是酒仙,是樂天派、工程師。我想蘇軾的詩詞中或許能帶給大家想要的答案。
作為宋代最著名的文人大家,蘇軾精通儒、釋、道,創作了很多帶有深刻哲理的禪意詩,而這首《廬山煙雨》是蘇軾臨終前寫給自己小兒子蘇過的一首哲理詩。
回首往事,已經60多歲的蘇軾不禁感慨萬千,他一生坎坷,大半生都是在貶謫中度過的。曾幾何時,他也是滿腔熱血,壯志凌雲。
但如今,他身老體衰,萬事消磨,對人生自然有了一番不同於年輕時的感悟。
作為父親,蘇軾寫下這首詩作,也是希望兒子能夠對人生有所領悟,少些挫折坎坷。
《廬山煙雨》北宋.蘇軾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這首詩首尾相同,卻道盡了人生哲理。
這首七絕初讀會覺得有些奇怪,共四句,第一句和最後一句一模一樣,其實這正是詩人的高明之處。
在詩中高僧將人生分成三大境界:第一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第二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其三,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
在詩歌中,他不提自己為官經歷,而是以「廬山煙雨浙江潮」這兩處風景代指,既具禪意,又很唯美。
大體意思就是:在他看來,廬山的煙雨,浙江的錢塘大潮都是世所罕見的美景,像許多人一樣,他曾經對此充滿了嚮往,若不能親臨觀賞,想必會是一生的遺憾。
可當他親眼看到了咪蒙的廬山煙雨,壯闊的錢塘大潮,卻發現也不過如此罷了。
蘇軾也曾汲汲於功名利祿,幾十年官場的起起伏伏,讓他明白了:一切不過是過眼雲煙罷了。
他不希望兒子走自己的老路,所以才會以「廬山煙雨」為喻,教兒子莫要執著於官場功名,這是一個老父親的對兒子的諄諄教誨,令人感動。
讀蘇軾的詞,可以醫心;品蘇軾的人生,讓人奮發
蘇東坡就是一位千古一遇的集大成者,人品、才華、能力、態度,都值得我們敬仰和學習。
如果大家想要了解蘇軾的一生,體會他的壯志豪情,不妨去看一下《蘇軾詞傳》,這本《蘇軾詞傳》中不但收集了蘇軾的詩,還讓我真正了解他的一生,讀懂了他的豁達。
當我走近這位「性情中人」,再讀「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樣的詩句,便有了一種「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的感懷、豁然與洞明。
現在市面上有很多的蘇軾詩詞讀本,也有不少是名家編寫的,但主要都是詩詞加譯文的形式,很多人讀完依舊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讀這本書則完全不用擔心這種情況的發生。
不僅如此,書中還大量的使用地圖、時間坐標、圖表、圖畫清單等,信息量非常的大,而且更直觀、清楚,在不知不覺中引發我們更多的思考、探索,提升思考力、發現力,極具趣味性!
今天在這裡給大家推薦一套書,它包括倉央嘉措、辛棄疾、李清照、李煜、納蘭容若的作品,可謂是"詩詞界的百科全書"了。
在中華五千年的文化歷史上,誕生了太多令人心馳神往的,沉醉其中的文學作品:例如李清照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蘇軾的「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辛棄疾的「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等等。
許多年過去,他們的故事我們再難探尋,只有他們的作品永遠的留了下來,陪伴著我們。現在,就讓我們以詞為媒,去探尋被歷史塵封的過往。
192元精裝版全六冊,現在只需25元!這並不只是一個25元只能買1盒煙的時代,25元還能讓你近距離感受六位大文豪的傳奇一生,心動就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