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秘書」蘇軾,60歲終於頓悟,留下一詩首尾相同寫盡人生哲理

2020-12-22 歷史中人生百味

最近網上流行一句話:我聽過很多道理,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

對於每個人來說,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才顯得珍貴。因此這句話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說出了很多人內心深處的迷茫與困惑:追求人生價值的正確方式是什麼呢?什麼樣的人生才是最有意義的人生呢?

蘇軾這一生,有過很多身份。人生得意時,他是皇帝的秘書,是專唱反調的人;失意時,他是酒仙,是樂天派、工程師。我想蘇軾的詩詞中或許能帶給大家想要的答案。

作為宋代最著名的文人大家,蘇軾精通儒、釋、道,創作了很多帶有深刻哲理的禪意詩,而這首《廬山煙雨》是蘇軾臨終前寫給自己小兒子蘇過的一首哲理詩。

回首往事,已經60多歲的蘇軾不禁感慨萬千,他一生坎坷,大半生都是在貶謫中度過的。曾幾何時,他也是滿腔熱血,壯志凌雲。

但如今,他身老體衰,萬事消磨,對人生自然有了一番不同於年輕時的感悟。

作為父親,蘇軾寫下這首詩作,也是希望兒子能夠對人生有所領悟,少些挫折坎坷。

《廬山煙雨》北宋.蘇軾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這首詩首尾相同,卻道盡了人生哲理。

這首七絕初讀會覺得有些奇怪,共四句,第一句和最後一句一模一樣,其實這正是詩人的高明之處。

在詩中高僧將人生分成三大境界:第一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第二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其三,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

在詩歌中,他不提自己為官經歷,而是以「廬山煙雨浙江潮」這兩處風景代指,既具禪意,又很唯美。

大體意思就是:在他看來,廬山的煙雨,浙江的錢塘大潮都是世所罕見的美景,像許多人一樣,他曾經對此充滿了嚮往,若不能親臨觀賞,想必會是一生的遺憾。

可當他親眼看到了咪蒙的廬山煙雨,壯闊的錢塘大潮,卻發現也不過如此罷了。

蘇軾也曾汲汲於功名利祿,幾十年官場的起起伏伏,讓他明白了:一切不過是過眼雲煙罷了。

他不希望兒子走自己的老路,所以才會以「廬山煙雨」為喻,教兒子莫要執著於官場功名,這是一個老父親的對兒子的諄諄教誨,令人感動。

讀蘇軾的詞,可以醫心;品蘇軾的人生,讓人奮發

蘇東坡就是一位千古一遇的集大成者,人品、才華、能力、態度,都值得我們敬仰和學習。

如果大家想要了解蘇軾的一生,體會他的壯志豪情,不妨去看一下《蘇軾詞傳》,這本《蘇軾詞傳》中不但收集了蘇軾的詩,還讓我真正了解他的一生,讀懂了他的豁達。

當我走近這位「性情中人」,再讀「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樣的詩句,便有了一種「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的感懷、豁然與洞明。

現在市面上有很多的蘇軾詩詞讀本,也有不少是名家編寫的,但主要都是詩詞加譯文的形式,很多人讀完依舊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讀這本書則完全不用擔心這種情況的發生。

不僅如此,書中還大量的使用地圖、時間坐標、圖表、圖畫清單等,信息量非常的大,而且更直觀、清楚,在不知不覺中引發我們更多的思考、探索,提升思考力、發現力,極具趣味性!

今天在這裡給大家推薦一套書,它包括倉央嘉措、辛棄疾、李清照、李煜、納蘭容若的作品,可謂是"詩詞界的百科全書"了。

在中華五千年的文化歷史上,誕生了太多令人心馳神往的,沉醉其中的文學作品:例如李清照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蘇軾的「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辛棄疾的「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等等。

許多年過去,他們的故事我們再難探尋,只有他們的作品永遠的留了下來,陪伴著我們。現在,就讓我們以詞為媒,去探尋被歷史塵封的過往。

192元精裝版全六冊,現在只需25元!這並不只是一個25元只能買1盒煙的時代,25元還能讓你近距離感受六位大文豪的傳奇一生,心動就趕快行動吧!

相關焦點

  • 蘇軾離世前頓悟,留給兒子一首詩,首尾兩句相同,道盡人生哲理
    蘇軾離世前頓悟,留給兒子一首詩中國現代作家林語堂先生是這樣形容蘇軾的:無可救藥的樂天派、文豪、大書法家、畫家、造酒試驗家、工程師、皇帝的秘書、酒仙、專唱反調的人。從宋代詞作品的地位來說,蘇軾,可謂是穩坐頭把交椅,蘇軾此生有太多的身份,最難得的是他能在不同的場景,不同的境遇當中切換自己的身份。蘇軾本人精通儒、釋、道,很多具有人生哲理的詩詞都是出自蘇軾筆下,而這首《廬山煙雨》不知道大家熟不熟悉,這是蘇軾離世前寫給自己小兒子蘇過的一首道盡人生哲理的詩。
  • 蘇軾臨死前頓悟,留給兒子一首詩,首尾兩句相同,卻流傳了多年!
    因此這句話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說出了很多人內心深處的迷茫與困惑:追求人生價值的正確方式是什麼呢?什麼樣的人生才是最有意義的人生呢?關於人生的意義,沒有誰能比蘇軾還說得清。蘇軾臨死前頓悟,留給兒子一首詩林語堂先生曾形容蘇軾:無可救藥的樂天派、文豪、大書法家、畫家、造酒試驗家、工程師、皇帝的秘書、酒仙、專唱反調的人、詩人。
  • 蘇軾臨終前頓悟,留給兒子一首詩,首尾兩句相同,卻成了千古名作
    對於生命的意義,沒有人比蘇軾更清楚。蘇軾死前頓悟,給他兒子留下詩篇在描述蘇軾時,林語堂有一句名言:無望的樂天派、文豪、大書法家、畫家、造酒專家、工程師、皇帝的秘書、酒仙、專門唱反調的人、詩人。坐在宋詞壇頭把交椅上的蘇東坡,的確有著太多的身分,而最難得的是他總能在人生的不同境遇中,隨意地轉換自己的身分。蘇軾是宋人中最有聲望的文人,精通儒、釋、道,創作了許多哲理深刻的禪意詩,而這首《廬山煙雨》正是蘇軾臨終前寫給兒子蘇過的。
  • 蘇軾臨死前,給兒子留下一首詩,首尾兩句相同,卻被後世奉為經典
    作為宋代文壇最負盛名的大文豪,蘇軾不僅在作詞方面有很深的造詣,還精通儒、釋、道,創作了很多帶有深刻哲理的禪意詩。蘇軾臨死前,曾經就給兒子留下了一首充滿禪意的詩作,它就是《廬山煙雨》: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 蘇軾臨終寫給兒子的詩,28字道盡人生三重境界,多數人只到第二層
    林語堂先生曾經用了這些身份來形容蘇軾:「無可救藥的樂天派、文豪、大書法家、畫家、造酒試驗家、工程師、皇帝的秘書、酒仙、專唱反調的人、詩人、小丑。「是的!這位坐在宋代詞壇頭把交椅上的蘇東坡,確實有太多的身份,而最難得的是他總是能在人生不同境遇中,隨意切換自己的身份。
  • 蘇軾臨終前寫下一首詩,暗含人生的三重境界,很難有人到達第三重
    蘇軾一生中有多重身份,人生得意時,他是皇帝的秘書,是專唱反調的人;失意時,他是酒仙,是樂天派、工程師。眾多網友更是調侃他的一生何其瀟灑,不是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一會是詩人,一會是畫家,一會又是書法家,真的是一個全才。
  • 蘇軾臨終前頓悟寫下一首詞,僅2句話,道盡生死哲學,林語堂稱讚
    當年,已經有64歲的蘇軾不再意氣風發,不僅風燭殘年,還經過了多次的經過數次被貶,一生坎坷,此時的他已是風燭老人,多年參禪的他對於人生也有了更深的感悟。全詩的大意是:廬山的煙雨、錢塘江的潮汐,都是值得一去之景,要是此生不去,定是會遺憾終身的。
  • 蘇軾臨死前留給兒子一首詩,首尾兩句相同,最後竟然成為千古名作
    蘇軾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績,他的詩題材非常的廣闊,詩中表達的感情清新豪健;他的詞豪放,讀完以後心中豁然開朗;他的散文內容豐富,豪放自如,他的身份是詩人,是詞人、是散文家,他的身份非常的多,而且他在人生的不同境遇中,也能隨意切換自己的身份。
  • 蘇軾最有名氣的一首詩,小學生都會背,最後14個字飽含了人生哲理
    自打蘇軾被貶到黃州之後,通過在定慧院的修行和日夜的反思,終於讓輕狂不羈、口不遮攔的的蘇軾大大明白了人生的意味!有時低調一些並不是壞事,「難得糊塗」更多的時候並不是貶義詞。試問這世間又有多少文人墨客能夠做到難得糊塗?就算放到今日,正在捧著手機的你來說,面對錯綜複雜的人世滄桑,你又能做到幾回「難得糊塗」呢!
  • 蘇軾最俗裡俗氣的一首詩,通篇大白話,卻揭示了人生哲理
    眾所周知,蘇軾是個有名的吃貨,走到哪兒吃到哪兒。「東坡肉」應該算是他發明的最知名的一道菜。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還曾為此寫過一首詩,這首詩名為《豬肉頌》。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這首詩表面上說的是東坡肉的煮法,和詩人的喜愛之情,其實另有深意。當時的他剛經歷「烏臺詩案」,被貶到黃州。公元1079年,蘇軾由徐州調任湖州,依照慣例,上了一封《謝恩表》。
  • 蘇軾臨終前留給兒子一首詩,短短2句話,道出生死哲學
    詩詞中字字珠璣,說出蘇軾的人生觀。蘇軾臨終前,留給兒子一首詩,看似簡單卻飽含哲理蘇軾一生有很多成就,前半生順風順水,後半生卻坎坷連連。這首《廬山煙雨》是蘇軾臨終前寫給自己小兒子蘇過的一首哲理詩。當時蘇過前往中山府任通判,蘇軾也恰好結束了在海南的貶謫生活,踏上了回京之路。
  • 蘇軾25歲寫給弟弟,最富哲理的一首詩,開篇便驚 豔世人800年
    蘇軾25歲寫給弟弟,最富哲理的一首詩,開篇便驚 豔世人800年人生短暫,四處奔忙,或為了生計或為了事業,東奔西走,聚散匆匆。這到底像什麼呢?蘇轍十九歲時曾被任職為澠池縣的主簿,但因為考中進士並未到任,心中留有遺憾。
  • 蘇軾臨終前一首詩,短短4句,道盡人生三境界,多數人只到第二層
    乍一看到這首詩,首尾兩句是一模一樣的,是不是懷疑小編寫錯了。不是的,正是由於這首詩的首尾相同,才是蘇軾的高明之處,道出了人生的大智慧。這首詩譯文:廬山煙雨美景和錢塘江宏偉潮汐,很值得去觀賞一番。無緣去觀賞,會遺憾終身的。
  • 蘇軾大徹大悟後,留下千古宋詞,雖然僅7個字,卻富有哲理
    在官場上深受皇帝賞識,在創業上自己又是當時的「大V」,不愁沒人跟他一起賺錢,就算他去擺攤做熟食(東坡肉)也能賺個盆滿缽滿。蘇軾大徹大悟後,留下7字詩詞,富有哲理在外漂泊後深感生活不易的叔叔回到了黃州,他的忠心雖然不在讓皇上看見,但是同樣也沒有自暴自棄,在他的苦心鑽研之下他終於參透的自己的內心世界。隨後,就有了下面這句流傳千古的宋詞《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 蘇軾一首詞10字寫盡人生,看滄海桑田,悟人生苦短
    ,這就是共同點了吧,在中國詩詞史上,這兩人的成就也是大家所認可的,今天要說的是蘇軾一首詞10字寫盡人生,看滄海桑田,悟人生苦短。這樣說大家一定是不知帶這首詞是什麼吧,不急且聽慢慢道來,蘇軾呢,成就是極其高的,他堪稱全才,一生作詞無數,有豪放的也有婉約的,有人說他婉約起來,柳永李照都不是他的對手,這就是對他的稱讚,這些詩人不管是誰,都有寫過感悟人生的詩詞,這個似乎是大家必然的,蘇軾這首詞呢,比較短,裡面10個字就能看盡人生。
  • 十句蘇軾詩詞:句句經典,寫盡人生百態
    蘇軾是一位詩人,一位文學家,更是一位哲人。他的許多詩句,包含著人生的哲理,讀來,讓人撫掌嘆息,回味不絕。——蘇軾《水調歌頭》蘇軾與弟弟蘇轍七年未見,這一年中秋,他格外想念弟弟 ,於是寫下了這首詩。面對分別,他最終明白: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怎麼破解這一難題呢?
  • 蘇軾人生最後一首詩,僅28字,道盡人生三境界,不少人卡在第二界
    蘇軾的一輩子可以說是大起大落了,他有過很多的身份,做過很多在當時看來出格的事。蘇軾在人生得意時,他是皇帝佬兒的秘書,專門給皇帝唱反調,讓一國之君下不來臺。關於人生的意義到底是啥?我想沒有比蘇軾說得更加清楚的了,不信你看看蘇軾的臨終詩,僅僅28字,道盡人生三境界!《廬山煙雨》宋 蘇軾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 蘇軾臨死前頓悟,留給兒子一首詩,短短2句話,道盡生死哲學
    此時64歲的蘇軾已不再意氣風發,經過數次被貶,一生坎坷,此時的他已是風燭老人,多年參禪的他對於人生也有了更深的感悟。全詩的大意是:廬山的煙雨、錢塘江的潮汐,都是值得一去之景,要是此生不去,定是會遺憾終身的。
  • 蘇東坡臨終頓悟,為其子留詩一首,雖首尾句相同,卻道出人生真諦
    公元1082年,蘇軾謫居黃州,面對這種官場上的相互傾軋與爾虞我詐,他的滿腹憂愁無處可說,他迅速調整心情,來到赤壁磯,當站在峭壁巖石邊上,仰望著江水肆意奔騰,聽驚濤拍岸,一時間心胸變得無限開闊,在山川河流面前,心中的那點苦悶,變得不值得一提。
  • 蘇軾《如夢令》六韻七言,從泡澡搓背的小事中,卻參透人生三味
    《如夢令》這個詞牌多為抒情,但是蘇軾的這首卻表達的是人生感悟,可謂是別出心裁。我們一起賞析一下吧!水垢何曾相受。細看兩俱無有。寄語揩背人,盡日勞君揮肘。輕手,輕手,居士本來無垢。寫這首詞的時候,蘇軾正好被皇帝從湖北黃州調到河南汝州,一路上,拖家帶口,緩慢前行,旅途奔波,他很累,於是就給皇帝寫信說:「自離黃州,風濤驚恐,舉家重病,一子喪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