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口鼻異物、開放氣道、
胸外按壓、人工呼吸
……
今天上午
山東中醫藥大學
新生軍訓匯報表演現場
66名新生代表
展示了軍訓期間的「特殊一課」:
心肺復甦術
據悉,這是學校首次將心肺復甦術納入新生軍訓內容。作為「臨床技能實訓第一課」,2019級全體新生共4200餘人接受了培訓,而學生全部掌握急救技術技巧則用了整整兩天的時間!
心肺復甦術首次加入軍訓內容
山東中醫藥大學的新生軍訓內容和往年不同了。今天上午9:30,66名新生代表手持簡易模擬人跑步入場,在指揮員的指令下演示心肺復甦術分步驟操作。「災難現場醫療急救項目」作為今年新加入的內容首次亮相。
確認現場環境、判斷患者意識、檢查呼吸脈搏、清理口鼻異物、開放氣道、胸外按壓、人工呼吸……同學們動作熟練準確,獲得了師生們的一致稱讚。
該校實驗室管理處(實驗中心)副處長張宏萌告訴記者,心肺復甦術進入軍訓項目,一方面是國家政策層面有要求,這是貫徹落實「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還是國務院《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的具體體現。同時也是為了提高學生安全意識,普及急救知識,掌握突發情況下的自救與互救技能,提升學生社會責任感,於是實驗室管理處(實驗中心)與學生處決定聯合在2019級新生軍訓中開展了心肺復甦急救技能培訓,以此作為學生們進入醫學院校的「臨床技能實訓第一課」。
「此次培訓是首次納入新生軍訓,不僅是大學生軍事訓練教育內容的創新,也是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創新的重要舉措,更是助力學校一流人才培養的全新嘗試。」張宏萌說。
從醫學生「專享」到非醫學生全員參與
心肺復甦術,不應是醫學類院校學生一項必備的技能嗎?張宏萌給記者解了惑,「以前只有醫學生學這項急救技術,像藥學、計算機等非醫專業的學生是不學的。」
心肺復甦術是針對各種原因引起的呼吸和心跳突然停止所採取的一系列規範有序的搶救措施。我國目前每年心臟猝死超過50萬例,居全球首位。「由於國民普遍缺乏相關急救知識和基本技能,導致院前搶救成功率極低。為提高患者的存活率,這一技術應大力推廣普及。作為培養白衣天使的醫學院校,強化學生急救意識、普及急救知識、提高急救能力,是我們責無旁貸的責任。」
據了解,為保證心肺復甦術的培訓效果和質量,學校抽調了實驗中心臨床技能實訓中心、康復實訓中心等的骨幹老師,並特意聘請了濟南市中心醫院麻醉科、二附院急診科的11位優秀臨床醫生擔任培訓師資。同時選拔高年級60名志願者學生,共同協助培訓。
8月31日、9月1日兩天,該校2019級全體新生共4200餘人全部接受了培訓。
下一步
將去周邊學校、社區推廣心肺復甦術
看似簡單的操作,其實技術性很強,動作稍不到位就不能達到急救目的,而且時間長了體力消耗非常大,同學們切身體會到了醫護工作者的辛苦和責任擔當。
做為進入醫學院校的第一堂「臨床技能實訓課」,山中醫開啟了新生學習醫學急救知識、鍛鍊醫療實踐技能、增強自救互救本領的大門。
「從入校第一課開始,就讓學生對從醫有一個更為清晰的感知。」張宏萌告訴記者,學校目前已經建立起心肺復甦術的培訓團隊,下一步,學校將會深入到學校周邊其他高校、中小學、社區、企業單位等,進一步推廣這項急救技術。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記者 楊芳
圖/記者 趙天羿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編輯 馬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