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揚名、魏坤琳講述育兒經,注意力不等於專注力,並非越專注越好

2020-12-18 騰訊網

- 上課不能專心聽講,小動作不斷

- 看起動畫片全然投入,根本聽不見爸媽叫ta

- 總是想要新玩具,但到手就三分鐘熱度

- 收拾東西總丟三落四,不是缺少這個就是忘記那個

- 晚上磨磨蹭蹭不肯睡,早上翻來覆去不肯起

……

相信每一位為人父母者或多或少都有過以上經歷,其實,從心理學角度來看,這些令萬千爸媽頭痛的問題,統統是「注意力」的問題。關於「注意力」,孩子的大腦中到底藏著什麼奧秘?家長又該怎麼做,才能科學系統地提升孩子的注意力呢?

8月26日下午,臺灣輔仁大學副教授 黃揚名攜新書《天才贏在注意力》現身中信書店·僑福芳草地店,與特邀嘉賓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 魏坤琳一起,為現場近200名家長朋友帶來了一堂生動有趣的科學育兒公開課,現場揭秘孩子大腦的發展規律,解讀腦科學,並通過案例故事和親子小遊戲,向家長傳述如何幫助孩子提升注意力。本次活動由中信出版集團、中信書店、愛貝睿聯合主辦。

什麼是注意力?注意力不等於專注力,孩子並非越專注越好

黃揚名是英國約克大學心理學博士,現任臺灣輔仁大學心理系副教授。

他可以稱得上是典型的「學術富二代」,博士師從認知領域奠基者級別的大師、工作記憶模型之父艾倫·巴德利;博士後師從麗莎·費爾德曼·巴雷特,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情緒研究方面的領軍人物。

博士期間,黃揚名的研究項目就包括「什麼樣的信息會吸引人的注意力」,同時,他在愛貝睿開設的兒童注意力、兒童大腦發育課程,也受到上萬家長的認可。當然最重要的是,他也是兩個孩子的爸爸,大寶 8 歲,二寶 4 歲,在和孩子「鬥智鬥勇」中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

活動一開始,黃揚名教授就為大家澄清了「注意力」的概念:注意力不等於專注力。在心理學上,「注意力」其實是一個專門的研究領域,有很多細緻的概念和分類,涉及大量的腦科學知識,雖然我們平時經常把「注意力」和「專注力」混用,但二者並不是一回事。注意力是一個廣義的心理學概念,而專注力則特指人們選擇性地專注於某些信息,同時忽略其他信息的控制能力。讓絕大多數家長焦慮的「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問題,其實是孩子的專注力不足或忽略周圍信息的能力不足。

黃揚名說:「很多家長都認為孩子越專注,就越好,其實錯了。實際上,注意力不僅包括專注力,還包括警覺能力、注意力的轉移能力、衝突排解能力。警覺是指我們要能夠及時察覺環境中的變化,比如孩子在抄寫作業的時候,沒有辦法發現自己有東西抄錯了,就屬於警覺能力的不足;注意力的轉移是指把注意力轉移到該注意的事情上面的能力,比如孩子可能很喜歡看動畫片,你怎麼叫他都不理你,其實就跟注意力轉出困難有關係;而衝突的排解,常常是父母最苦惱的事情。什麼意思呢?就是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常常會走神,一會兒要上廁所,一會兒要喝東西,一會兒又要吃東西,在學校不能認真聽講。衝突的排解就是指,當我們面對很多不是現在該做的事情的信息的時候,我們有沒有辦法不受影響,這件事情不僅對孩子來說很關鍵,對現代的成年人來講也十分重要。」

魏坤琳:注意力是智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魏坤琳在其新書《給孩子的未來腦計劃》中,將孩子大腦發育按照「五腦」劃分:智力腦、情緒腦、運動腦、創意腦、語言腦。而注意力,恰恰是智力腦中的一項重要能力,世界上幾乎沒有一個完全是多動症、不能力集中注意力的人最後獲得很高的成就。

魏坤琳補充到:「除了注意力之外,智力腦還包含幾個其他方面。第一個是工作記憶,工作記憶是智商的核心,它實際上是短時記憶一種,簡單來說就是你快速記住一個東西,並把這個東西在腦子裡進行一些處理的能力。比如你做一道新算題,12×13,我們用心算表,可以用兩種方法拆,12×12,再加一個12。這個加的過程就是工作記憶,144就是你臨時存儲信息。這項能力在個體智力中間是有差異的,而且這個差異是很關鍵的。第二個是執行控制,你是否總能對信息進行規劃,信息處理都有一個優先級。另外一個稍微複雜一點的是解決問題能力。我們要培養孩子一些能力,試圖給他玩機器人、編程、搭積木,造個東西出來,這個就是解決問題,中間需要用到多項能力。另外還有感知能力等,都是屬於智力層面的。」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正常現象,家長一定不可隨便「貼標籤」

注意力的發育有其規律,小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其實是正常現象。只要沒有過於異常的表現,家長就無需擔心。黃教授說:「我們之所以可以這樣說,是基於兩個原因。第一,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因為他的額葉發育還不完全。額葉是一個與注意力十分相關的腦部運作區域,額葉發育不完全的時候,當然注意力就容易受影響;第二,從原發觀點來看這件事,試想在遠古時期,孩子剛出生媽媽就出去獵物了,如果他不能一直留意外界的變化,就很可能被熊吃掉。所以對孩子來說分心其實是一件有利於生存的事情。」

近幾年來,媒體關於多動症的報導越來越多,使得不少家長十分焦慮,懷疑孩子是不是得了多動症。黃揚名教授介紹到,其實近幾十年以來,多動症的發生率並沒有明顯的變化,普遍認為在5%左右。而我們之所以覺得多動症的案例越來越多,其實是因為科普教育做得越來越好,「多動症」一詞逐漸被大家熟知,家長在發現孩子注意力問題的時候會及時就醫,所以有的調查才會認為多動症的孩子變多了。

作為家長,一定不要隨隨便便給孩子貼上多動的標籤。有的時候孩子可能本來沒事,可能一旦被家長貼上了多動的標籤,他可能就會覺得,反正我多動,所以我沒有辦法專心,這樣對孩子的發展非常不利。

如何科學地幫助孩子提升注意力?「三做三不做」

黃揚名建議,為了更好地培養孩子的注意力,作為家長,應該做到「三做三不做」:

三做:

1. 不打擾。爸爸媽媽很容易犯一個錯誤,就是喜歡告訴孩子你要做什麼事。比如孩子在寫作業,媽媽過來問他你要不要上一下廁所。一直打斷孩子,對他的注意力發展是非常不好的。

2. 善用孩子的偏好。孩子有時候會覺得無聊,所以家長要知道孩子喜歡什麼樣的東西,比如說我家孩子喜歡玻璃,我就會把玻璃安排在我要跟他玩的遊戲當中,他就會比較有興趣。

3. 適時給與鼓勵。如果孩子展現出了注意力良好行為,我們可以給他適度的獎賞,給他一個擁抱,或者口頭稱讚他,表揚他。

三不做:

1. 不要讓孩子暴露在強感官刺激下。很多手機視頻、遊戲其實都不適合孩子觀看,但是現在很多爸媽在餐廳用餐時為了好好吃飯,就會丟一個手機給孩子看,這其實是非常不好的。

4. 環境不可過多幹擾。這個幹擾不僅是指人的幹擾,還包括整個硬體方面的幹擾。比如你今天讓孩子在家裡好好讀繪本,可是你家裡非常亂,或者有一些玩具隨便碰一下就會發生聲音,這些都會影響孩子的注意力。

5. 不要輕易妥協。一旦跟孩子約定好了,請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要遵守原則,有時候老人帶孩子常常容易妥協,全家人要一起配合,原則一致。

相關焦點

  • 《天才贏在注意力》:越專注越好?恰到好處的專注才是成長的關鍵
    博士期間,黃揚名老師的研究課題就是注意力的運行機制,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我把注意力的運行研究得相當透徹,甚至有點兒走火入魔」。黃揚名老師不僅是注意力專家,還是兩個孩子的父親。書裡有關注意力的遊戲,都是他和孩子實踐過的,十分接地氣,一個遊戲提供各種演變方法和思路。法國生物學家喬治·居維葉曾說過,「天才,首先是注意力"。專注力就是注意力嗎?
  • 孩子的專注越持久越好嗎?錯!短期專注力才更符合大腦工作機制!
    你是否曾經告訴過孩子要集中注意力?要專心致志?尤其是在孩子學習的時候,有的孩子很容易分心,我們非常擔心他專注力不夠會影響學習效果。其實,不僅僅是孩子會分心,我們大人在長時間的工作和學習時,也會分心,會情不自禁地去想其他事情,比如:中午吃什麼?周末去哪玩?那是不是專注的時間應該越長越好?分心總是不好的嗎?
  • 《天才贏在注意力》告訴你不一樣的注意力
    我不想去質疑測評的有效性,但是注意力真的是必須引起重視的。號稱「學術富二代」的黃揚名的《天才贏在注意力》真的是一本接地氣的好書。可是,注意力是一個非常大的話題,並非我們通常理解的那麼簡單,而且並非越專注越好,恰到好處的專注力才是孩子成才的關鍵。書中講道:注意力包括警覺、注意力的轉移、衝突的排解三個方面。而我們常說的:集中注意力本身就是一個錯誤的句子。因為我們沒有區分清楚到底是注意力的哪個方面? 接下來我們就好好掰扯一下注意力的三個方面。
  • 專注力是一切學習的基礎:專注力越好,學習效率越高!
    專注力越好,學習效率越高,學習成績提高越快,反之,專注力越差,無論怎麼做,成績都很難有所提升。 前段時間,全國百強中學衡水中學的一位高級教師做了一個試驗。 其實,專注力是一種能力,如果孩子沒有大人督促只能專注5分鐘,5分鐘就是孩子目前的專注能力;如果孩子現在能專注20分鐘,20分鐘就是孩子目前的專注能力,而這種能力是可以通過訓練來提高的。 誤區二:孩子不專心是因為年齡小,貪玩。
  • 專注力並非天生,學會這三招,讓孩子從容地集中注意力
    文/小熊育兒日記專注力在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中極為重要,想讓孩子做事更有效率,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就成了家長必須重視的教育內容。畢竟專注力並非天生,主要依靠後天的環境影響和習慣培養。如果孩子的專注力差,不能集中注意力,很可能是由於家長教育方式上出現了不當。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與先天無關,掌握鍛鍊方法一樣可以變專注
    專注力分為選擇性專注力、持久性專注力、轉化型專注力、分散性專注力與視覺、聽覺專注力。對於不同事物,專注力使用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常用的專注力是選擇性專注力與持久性專注力。選擇性專注力是其它專注力的先決條件。
  • 孩子專注力差怎麼辦?每天堅持做這6個訓練,專注力一天一提升
    文 | 水兒媽媽育兒分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不知道你家的孩子有沒有這些現象:在幼兒園總是溜號……讀繪本、玩遊戲時總是動來動去,一會要玩這個,一會又要玩那個;做事3分鐘熱度,沒耐心、容易分心;看電視、玩手機時非常「專注」,叫都叫不聽;做事丟三落四、拖延。
  • 讓孩子不被幹擾,集中注意力的秘訣
    黃揚名老師攻讀博士時,師從工作記憶模型之父艾倫·巴德利(Alan Baddeley),博士後時師從全球情緒研究方面領軍人物,麗莎·菲爾德曼·巴雷特(Lisa Feldman Barret)。他在講述注意力的暢銷書《天才贏在注意力》中寫道:注意力影響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孩子成功的根本。
  • 專注海洋|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麼辦?
    注意力越容易集中的孩子,學習效率越高,成績也就越好。 注意力就是孩子的整個心理活動,持續集中在某一事物上,而此過程不被外界環境所幹擾的能力。孩子的心理活動在某一事物上的強度越大,緊張度越高,注意力也就越集中。
  • 專注力一覽表:告訴你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和對策
    1.孩子越小,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越短2歲以下:以無意注意為主2歲:約7分鐘3歲:9分鐘4歲:12分鐘5~6歲:15分鐘6歲以上家長不當做法,促使孩子注意力渙散絕大多數孩子都沒有注意力方面的問題。即便那些被認定為專注力很差的孩子,在某些情形,如玩電子遊戲時,也可以一玩幾個小時。為什麼孩子玩遊戲如此專注,做別的事情就會三分鐘熱度,注意力渙散呢?問題出在父母身上。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麼辦?4個方法可以提高孩子專注力,建議一讀
    相信有很多家長都發現自己家孩子專注力不好,注意力也差,但是就是不知道怎麼去提升孩子的專注力,沒關係,我有方法。今天在網上看見一個視頻,講述的是如何解決孩子專注力不好的問題,那位家長去諮詢了育兒專家,專家就用了一個方法來測試孩子,孩子的專注力一下就集中了,讓家長很是意外。
  • 3個專注力訓練小遊戲,提高孩子注意力
    專注力又稱注意力,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是存在於孩子中的一種普遍現象,年齡越小,控制注意力的時間越短。以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為例,一次集中注意力的時長為15分鐘,這是由於孩子的神經系統發育還不夠完善,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注意力也會隨之增長。
  • 孩子做事分心,注意力不集中?掌握這四個方法,提高孩子的專注力
    調查研究顯示,成功人士在童年時具備許多相似的特點,其中比較重要的一點便是擁有超高的專注力。可見,專注力對於孩子的一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保持專注,做事效率才能更高,才更有可能在事業上獲得成功。一、 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小孩子好玩的天性直接導致他們更容易分心,因此,為了讓孩子保持專注,家長們要及時幫孩子清除那些導致他們分心的障礙。首先,家長們要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儘量保持安靜,布置也要越簡單越好,並將可能影響孩子注意力的事物全都移走,以避免孩子分心。
  • 為什麼孩子會注意力不集中?「專注力」的兩大誤區,家長要知道
    >1、專注力≠注意力專注力指的是小範圍的注意凝聚,而注意力更多的是指大範圍的注意,二者的不同點在於,它們所應用的範圍不一樣,在孩子行為中的體現也就不同。也就是說,年齡越小的孩子專注能力越低,因為他們的大腦額葉發育程度,並不足以支撐其進行長時間的專注力投入。
  • 注意力不集中?三個提升專注力的小技巧,親測簡單有效
    生活既簡單又複雜,只是某一刻專注一件事,那麼可能你什麼進步都沒有!但當你全身心的投入之後,加上持久的恆心,就會創造出意想不到的成績!所謂的「專心」,不單是孩子坐在那裡一動不動這麼簡單,而是應該整個身體的協調統一,在專注的過程之中全身心地去觀察學習。
  • 專注力不是練習出來的,抱怨孩子專注力差,是這些地方沒做好
    好些家長抱怨孩子專注力差,有些是孩子年齡大了,專注力確實不行,有些是孩子還小,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本身比較短,所以家長在抱怨孩子時,應該先了解不同年齡兒童成長規律。
  • 當孩子玩得專注的時候,請不要打擾孩子,培養專注力的好時機
    」專注力」這個詞對於家長來說並不陌生,專注力好的孩子做什麼事情精力都比較集中,在課堂上吸收能力強,不走神,學習能力強,學習成績和各方面都比較優秀。父母都非常重視孩子專注力的培養。,重要的一點是當孩子玩得專注的時候,請不要打擾他。
  • 《最強大腦》「科學判官」魏坤琳教你用最新腦科學知識育兒
    市面上,關於家庭教育、早教機構、育兒書籍等教育類的產品不在少數。然而面對琳琅滿目的選擇,什麼樣的教育產品適合孩子、上萬塊的課程,又值不值得呢?其最近推出了首部育兒著作《給孩子的未來腦計劃》,講述如何把最新腦科學知識應用到育兒中,真正做到科學養育。《給孩子的未來腦計劃》他在新書《給孩子的未來腦計劃》中表示,基於認知科學、面向未來的教育,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投資,因為孩子需要的不是現在學校看重的技能,而是未來世界需要的能力。
  • 注意力和專注力的差別
    寫作業磨蹭拖沓慢吞吞,還沒寫兩個字小動作不斷,摳鼻子抓耳朵,一會喝水一會上廁所,熬到半夜還沒寫完,這都是注意力不集中在作怪!寶爸寶媽們每天陪寫作業是種懲罰,每天崩潰,心急如焚,叫苦不迭,紛紛找解決注意力不集中的辦法。幫助孩子解決注意力不集中是父母們最關心最迫切的需要。其實家長們關心的注意力是片面的,對孩子以後的學習成長只是起到一定的作用。
  • 過度專注,對孩子並沒有什麼好處,家長需要科學對待「專注力」
    專注力實際上又稱為注意力,其是指一個人專心做某一件事情,或者是活動時的一種心理狀態。在臺灣香港等一些地方對專注力有所研究,並且提前訓練兒童早期的專注力,以保證兒童在後期學習時的效率。的確誰都不願意被逼著練琴,而且鋼琴並非果果所愛,只是媽媽所愛。為了滿足媽媽的這個期望,果果每天都在逼著自己在練琴。看似是在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但實則卻在磨滅孩子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