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用英語進行對話時腦中翻譯中文還是像外國人那樣英文思維?

2020-12-12 我就是我是不一樣的火

首先,我們得了解英語思維到底存在不?存在的話,什麼是英語思維?

先看一個中式思維的例子。馬雲曾在一次採訪中,在表達「為什麼人們不喜歡它(全球化)」時,說成了「Why people don’t like it」. 乍一聽超正常啊,可外國人糾正說是「Why wouldn’t people like it?」, 甚至還不是「Why don’t people like it?」。

所謂英語思維,就是用英語母語者的思維方式思考——碰到事物,第一反應直接理解成英文,會按照英語語言的組織方式進行表達,沒有語言之間轉換(翻譯)的過程。

如圖所示,所以再直白一點就是從背單詞開始就要培養語言和圖片的聯繫,想想小孩子的英語啟蒙是不是這樣的呢?為什麼到了初中高中就不堅持了呢?因為要應試,但是無論如何良藥不能停。

然後,如何鍛鍊英語思維?

我找了一些外國英語教師建議的方法:

1. 先從單詞開始,用英語進行描述:你周圍的事物,如衣櫃、花瓶、加溼器、電動牙刷等等;你出門坐車看到窗外的事物,如貴婦犬,賣早點的攤位,排隊的人,匆忙行走的上班族,悶熱的空氣,多雲的天氣;你的心情,如鬱悶,開心,無聊,等等。

2. 練習說簡單的英語句子:這個人衣著非常時髦;我中午打算吃川菜;這張凳子坐著感覺不舒服;那個地方的海景非常棒;這部電影太值得觀賞了,等等。

3. 將你一天的行程用英語描述出來:我起來會先刷牙,然後吃早餐,走路去地鐵站,搭乘地鐵去上班;我在車上會聽一些音樂,到公司後會先跟客戶打電話、開會;中午我跟同事午餐,我們會打包後,拿到公園裡坐在長凳上吃;下午我會去買杯咖啡,晚上約了好朋友吃飯。

4. 練習英語對話,可以自問自答:先選定一個主題,模擬你和某人談論該主題。假設你準備英文面試,就模擬你和面試官的對話;如果你在外國餐廳吃飯,可以模擬你和服務員的對話;如果你在酒吧遇到外國朋友,模擬你們如何打招呼、討論最流行的動漫遊戲,等等。

相關焦點

  • 中文PK英文 中國人緣何讓中文經歷被離棄的尷尬
    ,筆者指出:中國人在既有中國人又有美國人的場合,是說中文還是說英文呢?面對99%以上的聽眾都是中國人時,有些中國人卻喜歡用英文侃侃而談。而美國人,不管下面有多少中國人,臺上的人肯定說英文。面對中國人,面對喜歡中國文化的外國人,我們該如何愛護我們的中文,我們的文化呢?  中國人聽不懂中文?  前年,中國一所中學的民樂團赴美訪問,在新澤西州的一所中文學校為學生和家長表演。
  • 英文語音翻譯中文怎麼翻譯?與外國人進行交流的小妙招
    很多人都不知道在英文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如何才能正常地跟外國人進行交流?其實方法很簡單,與外國人進行口語交流還是有一些小妙招的!大家可以藉助一些能夠進行語音翻譯的工具,就可以語音翻譯操作了,不用擔心自己的口語差,因為藉助這種工具,大家只要說出中文,系統就會進行語音識別並翻譯,把中文翻譯成英文。我們以【錄音轉文字助手】為例子,跟大家簡單的介紹下,如何操作的!
  • 論單詞的英文思維
    作為非母語英語學習者,中文思維在我們腦海裡已經根深蒂固,我們不可能去按照所謂的「母語學習法」真正像小孩子一樣學習一門語言。我們能做的就是有意識的刻意轉換思維。中國人說英語經常會被說Chinglish, 這並不是中國特色,日式英語Japlish, 印度英語Hinglish,俄式英語Runglish, 西班牙英語Spanglish等等。歸根到底,都是在用母語思維在說英語。
  • 中文思維和英語思維的差異
    英語作文要拿高分,靠網絡上流傳的所謂「模板」是不可能的,只有從寫作思維模式上進行改變,用地道的詞、句、篇章結構才有可能寫出佳作。大部分同學在寫作文的時候是先在頭腦中想好中文,然後再翻譯成中文,但是有時會感覺沒有辦法用英文表達出來,有可能是語言水平不夠,也有可能是因為這個中國的概念在英文裡面根本就不存在。
  • 外國人的漢語教材,不會讀用諧音標記,網友:漢語比英語難學多了
    為了學好英語,記住單詞我們國家可以說是發明了各種學習記憶法,比如聯想記憶,諧音記憶,短語記憶等等。而外國人是怎麼學習漢語的呢?其實有一點還是和我相似的,那就是諧音記憶。在英國和美國用的中文教材就是採用諧音的方式協助學生記憶。比如:你好嗎?
  • 讀中國人翻譯的中國人的英文作品,為何沒人覺得彆扭或想罵人?
    寫下這個題目,就覺得非常彆扭,說是「中國人的英文作品」,豈是一般人能看懂的?中國人翻譯的英文作品,到底是英文的,還是中文的?如果一句話要把這件事情將清楚,豈是30個字能滿足的?真相應當是:讀中國人翻譯的中國人用英文寫成的文學作品的中文版本,為什麼沒有人會覺得彆扭,或者想罵娘?
  • 讓中國人尷尬,外國人驚訝的英語
    ,到了大學英語也需要考級,可是真的留學到了國外,英語卻依然說不利流。即使到國外上了一年半載的學,見到外國人也一樣「話不投機半句多」。 介紹一些中國人的習慣思維方式和中式英語的說法,同時對照老外的地道說法。想要英語流利和地道,往往體現在細節上,現在就一起來看看最基本的問候語。
  • 新聞眾評 | 中國人交流需要用英語嗎?
    在得知該提問者是中國人後柯潔表示:「如果你是中國人那你應該像中國人一樣提問。」隨後,對方對這一事件進行了說明,表示英語是他們的工作語言。對此聶衛平則表示對方不夠厚道。    @說不定2016:不管怎麼說:一個中國人用英語採訪另一個中國人,不是什麼值得炫耀的。你一個中國的英語電視頻道會有幾個身在國外的外國人看?我想這個英語電視頻道主要是為身在中國的外國人看到吧?既然如此,就應該用中文採訪播出時英語配音再配英語字母就好了。
  • 外國人學習漢語的樣子,像極了當年學外語的我們
    ,他們用膝蓋的發音「knee」來代替「你」,用「how」的發音來代替「好」,用」ma」的發音來代替「嗎」,因此外國人遇上不會讀的也用諧音標記,像極了我們記單詞在下面標漢語的樣子。二、 情景對話篇這是韓國的漢語教材。
  • 對話美國翻譯協會中文分會會長賈天璐:談談翻譯和英語學習
    因為我當時上的是珠海的一間實驗小學,所以我們從一年級開始就在用應該是深圳還是香港的小學英語教材。我媽媽也給我報了課外英語的興趣班。當時有一個曾經在國外生活過的老奶奶,回珠海開了一間英語學校。我印象中當時每周末都會去上。我在校內外的英語成績都很好,也比較喜歡回答問題。應該可以說,從那個時候起,英語就給了我很多自信,所以就越學越起勁。
  • 外國人:中國人不擅長英語,那在中國旅行困難嗎?網友表示沒問題
    其實沒有到過中國的老外會有這樣的想法也可以理解,中國人當然首先說的是漢語,但是目前咱們的教育水平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大部分年輕人即使不能流利地用英語與老外交流,但是簡單的對話和表達是沒有太大障礙的,遇到聽不懂的情況也隨時可以用手機翻譯軟體解決。▲外國人問:中國人不擅長英語,那在中國旅行困難嗎?
  • 口譯學長幫你培養英文思維!英語口語更地道!
    其實造成這種疑惑的就是中英思維間的差異。那麼,什麼是英文思維呢?所謂英文思維就是,我們作為英語學習者在使用英語的過程中,用英語母語者的方式去思考,也就是看見某種事物時,不會先想到它的中文名字後再翻譯成英文,而是直接想到了它的英文表達方式。
  • 如何培養英語思維
    那麼這就是中式英語了。而地道的點餐應該用「I will have...".再比如說你跟一個外國人說話,你覺得對方提的建議不是很好。你把腦海裡的」我認為這不是個好建議「直接用英文」I think it's not a good idea" 說出來,對方會覺得怪怪的,因為正確的表述方式是「I don't think it is a good idea".
  • 中國人看不懂,外國人覺得好笑,中式英語別再說了
    Long time no see,到底是對還是錯?語法上講是完全錯誤的,不過這樣表達卻很簡潔,說的人多了大家習慣了,也就流傳下來了。許多翻譯軟體都是直譯,然而文化是有差異的,軟體翻譯出來的東西非常生硬,甚至是錯誤的,讓外國人聽的一頭霧水。
  • 英語學了很多年,為什麼始終不能像中文一樣地道?缺乏英語思維
    英語與漢語思維的四個不同之處一、英文追求準確,表現細節;中文講求含蓄,傳達意境。二、英文的靈魂在於介詞的使用,習慣用長句表達;中文的靈魂在動詞,擅長使用分句,形散而神不散。三、英文習慣「開門見山」,用「右分支句」補充豐富信息;中文習慣「好戲在後頭」,在前面部分營造氛圍。四、英文表達貴在「獨特」;中文表達追求「中庸」。
  • 英語思維簡單入門法,擺脫中文翻譯步驟,流利講英文
    在聽到或者看到英文時,經過在腦海裡翻譯的過程,再講出來,難免會多花一些時間和精力。在下圖中大家可以看到,擁有英語思維之後,我們可以跳過翻譯和用中文思考的步驟,直接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想法。擺脫翻譯過程後,英文自然就流利了。
  • 聽英文、讀英文時,究竟要不要直接翻譯?
    最近凡凡在和一些朋友交流的時候,有不少朋友提到了這個問題:聽英文、讀英文時,總是不自覺地在腦袋裡翻譯,把英文翻譯成中文後再做理解;而要用英文表達一個觀點的時候,又在腦袋裡把中文翻成英文再開口說。  關於翻譯,在這裡多說兩句。思果老先生的觀點是,沒有讀完一段話不要翻譯,沒有讀完一句話不要翻譯。
  • 中國人不懂外國人不明白 街頭英文標誌亟待規範
    近來,本報陸續接到熱心讀者電話,反映北京有許多錯誤或不規範的英文標誌,分布在賓館、飯店、超市、銀行乃至大街小巷。這些原本應該帶來方便的指示牌,卻常常令外國人看不懂、中國人看不明白,與北京的大都市形象很不匹配。昨天,記者就此展開追蹤調查,果然發現許多英文標誌讓人暈。
  • 外國人用的中文教材,實在太過社會,中國小學生直言:看不下去!
    那麼,於他們而言,中國很大又人生地不熟,留學之前肯定要學一些基本漢語知識的,就像我們學英語一樣,也有相應的教材書。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組外國人用的中文教材,到底有多社會?一、英美用的中文教材我們中國的小學生,從三年級開始接觸英語,那個時候國內能標準發音的老師還不多,所以許多同學,記不住音標就會用中文漢字來代替。
  • 外國人衣服上的中文VS中國人衣服上的英文 笑不死你算我輸
    老外們紛紛表示自己的英語白學了。。不過在裝B失敗這條道路上,我們也不孤單,看看外國人的文化衫上寫了什麼。。▲妹子,我知道你也不是真心的。。▲痴漢注意,你確定??▲果真不懂中文。。▲自己嫌惡▲變態。。這些都是悲傷的故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