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引傳播用5C模型解讀如何在新零售環境下助力品牌持續增長?

2020-12-11 金融界

來源:中關村網

過去的幾年,市場是急功近利的。

2017年可口可樂下架了CMO崗位,轉而設立CGO(首席增長官),「不增長就出局」成為了營銷人面臨的最大挑戰。

人人要賣貨,事事做流量。想在天貓做場活動帶銷量,要請明星、投媒體、GMV達標去爭取平臺的流量支持。

那麼,

l 流量越來越貴,買了無數次流量,下一次還繼續買嗎?

l 被平臺和流量綁架,還需要「做品牌」嗎?

l 持續的品牌增長從哪裡來?

1. 新零售讓「品效合一」成為可能

我們先來看看整個營銷環境的變化。

首先,品牌傳播渠道和商品銷售渠道融合打通。過去,品牌在電視上投放TVC,只能單向地、一(品牌)對多(消費者)地溝通,一波投放過後才能評估效果;在銷售上,需要儘可能多地去渠道方鋪貨、鋪排面,「營」和「銷」相對獨立。而現在,品牌的溝通和商品的銷售都可以在手機中完成,天貓京東既是賣貨渠道、又是傳播媒體,品牌可以基於用戶行為進行1對1精準觸達、雙向溝通、實時評估調整。

其次,傳播和購買路徑通過數位化直接打通,每一環營銷的效果都可被追蹤。消費者在電商平臺(或O2O門店)的搜索、瀏覽、購買等行為,在社交媒體上的評論、互動等等,都能以數位化的形式被記錄,這直接改變了以往品牌傳播效果和渠道銷售業績分開評估的方式,哪個內容引流了店鋪,哪個互動轉化了銷售,都被記錄了。

所以現在做營銷,大家又要品牌傳播,又要銷售賣貨,「品效合一」不再是一個偽命題。

2. 流量稀釋,成本上升

在流量運營1.0時代,大家基本上是按照流量「獲取-激活-留存-變現-推薦」的AARRR模式來做運營和營銷——每做一次營銷,就要獲取和轉化一次流量。 

買了這麼多次流量,品牌積累下了什麼?

流量屬於平臺、屬於明星、屬於媒體,而不屬於品牌本身。當流量紅利消失,品牌必須找到可以不斷運營、持續轉化的品牌資產。

不會積累消費者資產的品牌,生意會越來越難做

品牌增長來自於品牌最重要的資產——消費者資產的增長。

根據消費者行為(或狀態),我們可以將消費者分為以下5個階段:

品牌運營的核心任務,就是要在每一次營銷和品牌運營中:

l 接觸並擴大每個階段消費者的人群數量

l 持續推動個階段消費者向下一階段轉化

l 建立與每個階段消費者的數位化連結和留存

簡而言之,品牌運營核心任務就是消費者資產的持續獲取、積累、轉化

基於此,眾引傳播提出了新零售環境下的品牌增長5C模型——以消費者(Consumer)為中心,通過營銷戰役(Campaign)、內容(Content)、渠道(Channel)、客戶關係管理(CRM)運營品牌,運營消費者資產,持續賦能品牌增長。

從流量運營到消費者資產運營

1. Consumer:以消費者為中心的運營思維

我們上面講了,消費者可以劃分為5種狀態:

l 目標客戶(Target consumer):這是由品牌定義的目標人群,TA存在品類(潛在)需求,品牌想把產品賣給TA。如,沁園淨水器的目標客戶是新媽媽、新裝修、和追求健康的三類人。

l 用戶(User):購買了品牌產品和服務的人,通常是初次購買。

l 忠實用戶(Loyalty User):重複購買品牌產品和服務。

l 口碑大使(Advocate):帶來正面口碑和推薦。

以消費者為中心的運營思維,是每一次品牌運營(包括營銷戰役、內容布局、渠道布局、CRM等等)都要明確核心對象和任務。

各項營銷任務前,我們可以先明確幾個問題:

l 針對哪(幾)個階段的消費者?具體要實現的獲取和轉化目標是什麼?

l 從哪裡來——從什麼平臺、渠道接觸和獲取?

l 到哪裡去——向哪裡轉化?在哪裡留存?

l 各項營銷任務之間的資源如何共享整合和轉化銜接?

需要注意的是,單純的「消費者數據」不等於「消費者資產」。以前品牌對消費者的認知可能是「20-25歲,一二線城市女性,消費水平高」,但是現在基於線上線下與消費者的接觸,我們可以建立「可數據化的消費者資產」

l TA具有怎樣的消費心理和行為特徵?

l TA在微博關注些什麼?在淘寶關注些什麼?

l 在哪裡能接觸到TA?TA的購物路徑如何?

藉助對消費者的數據化認知,品牌可以布局更精準的互動、產生消費者連結並進行評估優化。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推動消費者一步步從目標客戶成長為品牌的口碑大使,使得品牌不斷積累消費者資產,獲得持續增長。

2. Campaign:提升目標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積累品牌價值

一場好的Campaign可以抓住(潛在)目標消費者,也可以激活原有的用戶資產。隨著品牌傳播渠道和商品銷售渠道的融合,brand campaign正在向EC campaign靠攏,EC campaign也不能只關注優惠促銷或平臺流量了,而是要兼顧品牌傳播。

從消費者+品牌+平臺三個角度出發,產出與消費者溝通的創意玩法,才能增強品牌價值

首先,我們需要從消費者角度思考:  l 針對哪(幾)個階段的消費者?具體要實現的獲取和轉化目標是什麼?

l 針對TA有什麼洞察?如何獲取和轉化TA?

其次,我們結合品牌自身,思考:

l 品牌與競品有哪些關鍵差異?

l 哪些品牌信息能促使TA轉化?

最後 ,在平臺方面,我們需要切合不同平臺的玩法和側重點,置換平臺資源

沁園淨水器一度被一個問題困擾:很多人有淨水意識,並且在選擇淨水器時考慮過沁園,然而TA因為種種原因最終沒有購買沁園的產品。於是,在campaign推廣中,我們定義了有品類需求、接觸過品牌的「目標客戶」,從「關注下一代飲水健康」的洞察出發,打造 「守護母親河」的創意概念。同時根據平臺對於產出行業價值的需求,我們布局了一系列的公益行動,置換了天合計劃優勢資源。最終,活動總曝光逾1.98億,天貓店鋪瀏覽人數增長30%,總銷量超2500萬。

沁園「守護母親河」棒冰展

從2017年開始,眾引傳播為沁園策劃了世界水日、父親節、淨水季、幹吃挑戰等一系列的活動。當你持續打中消費者痛點,與消費者溝通的時候,資產積累的成果是明顯的:不僅獲取了更多參與者(粉絲)和新用戶,而且在短短一年時間,沁園完成了從聯合利華旗下本土品牌到天貓認可的「超級品牌」身份轉換。

短期有產出,長期有積累,品牌得以持續增長。

3. Content:影響消費者決策,帶來高價值潛在流量

通過內容,品牌可以針對性向消費者傳遞信息,影響消費決策。

內容營銷雖不簡單,但有套路可循。品牌可以用3W+1H來指導內容投放:

第一, 明確TA處於消費者資產的哪個層級(WHO)。比如,某包裝輔食品牌雖然市場佔有率位居第一,但在中國市場上遇到了品類滲透不足的情況。品牌將目標確定在兩件事情上:1、提升「目標客戶」到「參與者」的轉化——將自製輔食、缺乏購買包裝輔食意識的媽媽們轉化為對品牌感興趣、願意進一步了解品牌的人;2、提升「用戶」到「忠實用戶」的轉化——將購買過單一產品(如:米粉)的媽媽們轉化為多品種產品的購買者,增加對果泥、磨牙餅乾等產品的購買。   第二, 洞察不同層級TA的痛點和需求(WHAT)。依然拿上面的例子來說,針對「目標客戶」,我們可以根據媽媽們對月齡的關注、對寶寶餵養乾貨的需求,投放相應內容。而針對購買過品牌某一款產品的媽媽(用戶),我們可以通過產品關聯、營養功能等角度,轉化她們成為忠實用戶。

第三, 選擇投放平臺和KOL(WHERE)。我們可以藉助數據方式,分析人群畫像、互動活躍度、關鍵詞詞雲等,為品牌匹配合適的平臺和KOL。

第四, 投放時注意平臺規則(HOW)。例如,淘寶必買清單需要圍繞「怎麼辦、怎麼買」來撰寫,小紅書從2018年開始嚴抓社區規範,品牌在推廣時需要明確標註「#插播一條小廣告」等等。平臺的分發規則在不斷變化,需要緊跟平臺的步伐。   4. Channel:基於用戶行為,重構渠道

消費者決策路徑、行為習慣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品牌需要以消費者為中心布局渠道。

首先是基於用戶行為和渠道變化進行銷售渠道布局和拓展。社交分享對購物決策的影響力,帶來了新的渠道變化。天貓、京東在大力布局內容(微淘、品牌號、短視頻),社交電商例如雲集、環球捕手、網易推手等發展迅猛,KOL達人的淘寶C店、小程序商城也在賣貨。消費者的注意力在哪裡,銷售渠道就可以延伸到哪裡。根據目標消費者的觸媒習慣、購買習慣來規劃渠道布局,並借力渠道特性來獲客,將是品牌佔領市場先機的重點。

2018年初,達能首次入駐雲集平臺,希望藉助social EC(社交電商)開拓三四線城市母嬰人群。眾引傳播藉助雲集消費者信任熟人口碑的渠道特性,為達能策劃了超級品牌日賣家素材大賽,用社交分享撬動流量和銷量。奶粉賣家的410條原創內容和社交分享,使達能收穫了12小時千萬銷量的戰績。

達能x雲集超級品牌日   有一些非常火的產品(如MartiDerm安瓶),最初是由網紅博主和代購在社交網絡上引爆的。我們可以看到,消費者的社交分享與購物決策緊密結合在一起。聯合利華Verve霓裳洗衣液引入中國,在零聲量零銷量的情況下,品牌針對愛種草愛分享的年輕女性群體將KOL用作產品上市的新渠道,洗衣液與服裝在網紅店鋪捆綁上新,既種草又帶貨,新品首發當日銷量即突破10000件,微博關鍵詞曝光3000萬次。

Verve小紅書,微博大v內容種草   其次,從消費者場景出發,找到溝通和獲客的觸點。有生活場景便有需求產生,最貼近產品使用的場景也是最容易產生消費決策的場景。如今,得益於線上線下購物渠道、支付通道的打通,品牌可以從消費場景出發,通過跨界拓寬溝通渠道

眾引傳播在金紡竹萃系列的推廣活動中,為了切入消費者的衣服除味需求,我們精準定位到了消費者的需求場景——火鍋店,在火鍋店開設線下淨味SPA館。由此,金紡與高頻消費場景火鍋店跨界聯合,不僅拓寬了衣物護理品類的消費場景,更是將產品功能植入到消費者可感知的使用場景中,讓產品與消費者產生連結。

探索黑科技,打造淨味SPA館

金紡x火鍋店跨界合作   5. CRM:用戶資產的長期經營,提升貢獻

CRM從本質上就是企業與客戶之間關係的維護。隨著數據化消費者資產的積累,品牌可以藉助長期的CRM運營,延長用戶的生命周期。

以前品牌做CRM,可能是通過不同渠道收集客戶信息,可能是call center(呼叫中心)提供諮詢服務,也可能是Email遞送新品信息。總的來說,這些CRM都是相對獨立的。而現在,藉助不同平臺的打通,campaign、內容溝通等環節中我們都可以運用CRM。CRM不再是獨立的,它可以在每一次的營銷戰役、內容溝通中發揮作用。

品牌需要基於品類特徵、品牌現狀,確定CRM核心對象和目標任務。。舉例來說,奶粉品牌需要搶佔更多孕媽和新媽來獲得持續增長,那麼品牌CRM可以針對目標潛客,官微SCRM配合campaign,提供專業知識和諮詢服務,以便獲得新客轉化。家用淨水器是重購買決策、需要長期維護並且更換部件的品類,因此在規劃CRM時,則主要針對新用戶(已經購買的人群),提供定製淨水方案、更換濾芯提醒等售後服務。

根據目標人群在消費者資產中所處的階段,品牌可以布局相應的溝通信息和互動形式,從而完成營銷目標並不斷積累消費者資產。

消費者的變化給品牌營銷甚至商業模式帶來了挑戰,眾引播深耕品牌建營銷傳播,提出了Consumer+Campaign+Content+Channel+CRM5C模型,

助力品牌做好消費者資產運營,在新零售環境下達成品效合一。

l 如何打造品效合一的campaign?

l 如何布局既能種草又能拔草的內容營銷?

l 如何借力新渠道收割聲量和銷量?

l 如何藉助CRM持續積累消費者資產?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將持續探討5C模型在新零售浪潮下,為品牌運營帶來的解決方案。

相關焦點

  • 天貓大快消 X 貝恩探討品牌增長加速器, 「GROW 2.0」白皮書,眾引...
    30秒劃重點:品牌可以通過GROW 2.0指標,對標領先品牌,識別行業增長趨勢;「全託管服務商生態」幫助品牌構建數位化運營能力,眾引傳播成為阿里認證的首批全託管ISV;文末附正式報告下載連結。
  • 眾引傳播X嬌韻詩天貓超品日:大品牌如何玩透電商平臺「新花樣...
    CBNData發布的相關報告顯示,線上美妝個護品類均消費逐年增長,90後、95後成消費主力軍。而新一代消費者有著不同的消費觀念,成分黨佔比越來越多,細分品類也頗受青睞。2020年初的疫情影響下,美妝個護行業在3月就表現出快速恢復的趨勢,線上市場取得了20%~30%的增長。無論從消費者,還是從市場整體發展來看,美妝個護品牌都有著新的增長空間。
  • 眾引傳播營銷乾貨:KOL將被取代?
    過往品牌願意一擲千金,只為和金字塔頂端的KOL合作,提高品牌的知名度。但現在,成熟務實的品牌開始整合聯動小眾KOL,以此實現長尾效應的最大收益,這在國外已成為業界共識。在一次KOL Seeding腦暴會中,眾引傳播的裸尼大叔形象地將小眾KOL總結為KOS(即Key Opinion Spreader) 。
  • 眾引傳播電商乾貨:天貓超品日/歡聚日如何pitch?
    天貓歡聚日作為天貓聚划算平臺打造的營銷IP已經合作了超過100多個品牌,其中包含7個銷 售額破億的品牌,堪比一檔品牌全域營銷王牌IP。通過結合新零售和新技術,匯聚各品牌的力量,快速打造有影響力的熱門事件和熱門IP,提升天貓用戶尤其是年輕用戶的購物體驗。
  • 快手金投賞專場:打造AIAS品牌營銷模型 驅動品牌持續增長
    「破解複雜營銷環境,助力品牌主共贏增長市場在圓桌論壇環節,快手營銷副總裁陳志峰、湃動諮詢聯合創始人&CEO沈帥波、傳立媒體董事總經理張寧、喜茶媒體公關高級總監霍瑋、快手美妝帳號「綠毛怪何小姐」運營和內容製作人、網紅操盤手張國兵,圍繞品牌如何獲得真實的增長,展開精彩探討。
  • 15年陪伴,眾引傳播如何與聯合利華抓住每一次增長機會?
    2006年,眾引傳播成立,聯合利華是眾引傳播服務的第一位客戶,如今我們已經合作了15個年頭。15年間,我們服務了聯合利華旗下舒耐、家樂、立頓、UFS、金紡、奧妙、多芬、沁園、Blueair、Verve數十個品牌,見證了很多品牌的發展和突破。
  • TAS模型助力經典品牌抖出新形象
    在電商平臺的不斷發展下,線下購物的吸引力在逐漸變少。如何讓消費者再次走進超市?巨量引擎提出的TAS營銷模型,不僅能為品牌主提供更高效的營銷路徑,更能幫助品牌進行從激活到轉化的閉環,也促進品牌為消費者打造了從嘗鮮到購買的一站式體驗場。如何讓品牌藉助抖音商業化「抖」出品牌營銷新紀元,商超品牌家樂福和快消品牌界界樂分別打造了各自極佳的營銷案例。
  • 眾引4步精細種草——如何在社交平臺做內容種草
    這個準不是單純的選號準,而是從需求到產品,到創意到場景,每一個環節都力求精準,這就是我們一直在踐行和完善的「眾引4步精細種草模型」。眾引4步精細種草模型當我們用「4步精細種草模型」去思考一個種草項目時,會發現每一個種草項目都是一個微型的整合營銷傳播,種草營銷再也不是找幾個號發發筆記,或者找李佳琦帶帶貨那麼簡單
  • 如何復刻下個10億品牌?新消費品牌增長的五步模型
    在與100+消費品牌深入溝通後,我們女子刀法團隊總結出了新消費增長的底層框架——新消費品牌的增長五步法,這也是我近期在探索新消費品牌增長後的主要思考與收穫,和大家一起分享。然而對於消費品行業來說,過去一直是線下渠道驅動的。以前就算做線上化、電商化並不徹底,電商只是消費品的渠道之一。 聽說好多傳統公司的電商老大甚至是直到這次疫情才揚眉吐氣的——"線下都沒量了,只有我們電商還帶來收入"。 今天,電商已經不僅是消費品的一個新渠道或者新零售板塊,它本身就是一個業務核心。
  • 從母嬰新零售趨勢,看貝貝拉姆如何逆勢持續增長!
    作為母嬰行業連鎖巨頭之一的貝貝拉姆集團,今年被母嬰人諮詢最多的一句話是:2020,母嬰線下零售還能回到從前嗎?眾所周知,疫情對很多行業造成深遠影響,其中母嬰行業也不例外。雖然2019年的母嬰市場規模就逼近3萬億元,並以超過20%的增速增長,讓其他消費行業難以比肩。
  • 長線思維助力企業可持續增長
    放眼長期,思考用戶價值與企業經營  在這樣的宏觀環境下,企業需要一個更穩健的心態,來面對自己的商業角色。冷靜下來,少一些瘋狂、不理性的決策,會讓整個經濟的效率逐漸提高。去思考長期的用戶價值和企業經營,建立起可持續發展和增長的模型,重視為消費者提供長期價值(Lifetime Value)——以對消費者的洞察為起點,來重新設計產品,乃至重構整個商業模式,是當下這個以用戶價值為中心的時代企業的首要任務。  在這一背景下,在效率提升方面,騰訊做了很多戰略調整和部署。
  • 用組合創新模型發現餐飲的新增長機會
    用組合創新模型發現餐飲的新增長機會2020年7月20日,混沌大學創新學院2020新學季開學,第一課就是【組合創新】。用組合創新模型發現餐飲的新增長機會餐飲業在大多數人眼中屬於傳統行業,深受三高一低(高房租、高食材成本、高人工費用,低利潤率)的影響。
  • 品牌怎麼投KOL?眾引傳播營銷乾貨丨小紅書筆記限流
    品牌怎麼投KOL?眾引傳播營銷乾貨丨小紅書筆記限流 前言:小紅書流量下降,某些品牌卻在這時喜提關鍵詞首屏置頂位,旗艦店產品售罄斷貨,他們是如何做的?
  • 疫情背景下 長沙城市品牌國際傳播如何助力區域產業發展?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4月17日訊 據中國報導微信公眾號消息 新冠疫情的爆發給全球經濟帶來了極大衝擊,也為城市文化品牌傳播帶來了新的挑戰與機遇。疫情危機下,國際輿論場紛繁複雜。如何營造有利於城市產業發展、塑造良好城市品牌的輿論氛圍,推進城市全面恢復生產生活秩序,成為中國城市管理者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 「一起做大生意」,有贊如何助力商家新零售轉型?
    在疫情的倒逼之下,實體零售商家必須接受渠道的快速變革迭代,通過數位化轉型打贏這場生意保衛戰,向線上突圍。在這過程中,作為零售服務商的有贊,通過沉澱多年的營銷工具、多渠道接入能力,以及標準化的私域流量運營方法論,已經成為了大、中、小商家轉型突圍的生意標配,同樣在有贊的支持下,其合作的零售商家在2020年一季度的交易總額同比增長119%,成功實現逆勢增長。
  • 天貓發布GROW2.0白皮書 凱詰電商助力品牌重塑數位化增長力
    2020年的新冠疫情深刻地改變了人們的日常生活軌跡,也在無形中塑造培養了諸多新型消費習慣。這場疫情給數位化進程按下了「加速鍵」,如何擁抱數位化時代,重塑數位化增長力,成為品牌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 新零售新業態下的挑戰:如何設計一間實體店?
    馬雲曾在公開演講上喊話「未來的十年、二十年,將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只有新零售一說」;而一出生即受到萬眾矚目的微信小程序,也被張小龍以多個線下入口的例子進行再三解讀。線下零售行業被連續唱衰好幾年之後,2016 下半年兩件事引起了整個網際網路的關注:2016 年 9月,三隻松鼠第一家實體店在安徽蕪湖開業;雷軍宣布小米要在 3 至 4 年內辦 1000 家「小米之家」,要「做科技界的無印良品」。線上流量的人生贏家們已經悍然進軍線下,新零售、體驗式業態新詞頻生,以一種比我們以為的還要快的速度。
  • 新消費品牌爆發下,如何玩轉直播電商
    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直播電商行業的總規模達到了4338億元,同比增長226%,預計2020年中國直播電商行業或將迎來新一輪爆發,市場規模將會達到9160億元,接近萬億大關。一個消費品牌進入市場要先線下找資源、鋪渠道,而電商平臺最快能在幾個月內就完成線上開店、上新、出圈等傳統品牌需要幾年才能走完的路。
  • 蒙牛新零售持續發力 各主體業務均快速增長
    3)冰淇淋業務則藉助世界盃的線上互動與代言人的粉絲營銷,成功地達成雙位數增長。4)奶粉業務銷售收入實現超過60%的突破式增長,雅士利扭虧為盈,成功完成品牌升級,而且目前正致力於備戰嬰幼兒奶粉配方註冊制施行後的市場新格局。5)被稱為蒙牛增長新引擎的鮮奶、奶酪、植物基、海外四個新業務單元,也均表現出良好的成長態勢,為集團未來業績提供了可持續的發展空間。
  • 都市麗人開啟新零售試驗,打造新增長極
    服裝行業的新零售,會出現無縫式的跨渠道體驗,進而實現更短傳播路徑、更高傳播效率,帶來新增長極嗎?國內市佔率第一的內衣品牌都市麗人的新零售試驗,正在試圖解決這個問題。從三季度財報數據來看,都市麗人的新零售改革初見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