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不僅是一扇通向世界的窗,更是孩子的心靈成長的重要營養。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世界那麼大,充滿了未知和神秘:
我的屋頂上會不會住著一個神秘朋友?
玩具寶寶們是不是在我睡著的時候偷著吃糖?
彩色的洗手液怎麼洗出來的泡沫都是白的?
樹幹為什麼越長越細,而不是越粗?
……
閱讀正是引領孩子們探尋答案、發現新知、深度思考,連結美妙童話世界和未來科學大門的重要橋梁。所以,我們今天才會如此重視孩子的閱讀。
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無論是圖畫還是文字的理解能力都比較弱,因此親子閱讀是閱讀的不二法門。也正因為我們重視親子閱讀,因此就會特別在意親子閱讀方法。不過,電視、網絡、圖書、廣告,媒體信息魚貫湧入,一方面為家長們提供了新知,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思維混亂,這個「方法」這樣說,那個「策略」那樣講,到底怎樣進行親子閱讀呢?
筆者認為,親子閱讀「教無定法」,但有一些「坑」,是我們必須繞開的。
1 等孩子會說話了再一起讀書
親子閱讀不僅是讀書,同時也是提高親子之間語言信息量和語言質量的重要手段,倡由出生就開始的閱讀,可以有效地豐富環境中的語言刺激,為孩子的語言發展提供高質量的支持。
可以從出生就開始讓孩子接觸布書、觸摸書、洗澡書等玩具圖書,像玩玩具一樣,讓孩子親近閱讀。您不妨在孩子的玩具櫃旁邊增加一個小書架,在餐廳、沙發旁、床頭│等孩子隨手可及的地方擺上基本適合他讀的書,讓孩子隨時隨地與書為伴。
2 故事機講得更好,還能重複播放
親子共讀的作用是再高明的機械也無法替代的,不僅因為共讀過程蘊含著親子間的情感溫度,更是因為親子共讀的過程是聽成人語音、看圖畫和文字、感受紙張的觸覺等多通道感覺的輸入過程,是家長和孩子交流與對話的過程。這些都是機器絕無法企及的,所以別單純地讓孩子聽故事錄音、看視頻動畫,陪伴才是最重要的。
3 親子閱讀需要買很多圖畫書
孩子的圖書通常只有幾十頁,字數也很少,但價格動輒幾十基至上百元錢,而且很多書講一兩遍好像就沒什麼用處了,因此不少家長會覺得親子閱讀的成本很高。
其實,親子閱讀並不一定非要讀圖畫書,凡是圖文並茂的素材都可以成為親子共讀的好材料。比如,您和孩子外出就餐時的菜單、社區宣傳欄裡的消防安全小故│事、街邊的廣告牌、商品外包裝上的產品成分表、玩具說明書…..
此外,您還可以多帶孩子去公共圖書館看書,只要有心,親子閱讀無處不在。
4 閱讀是教孩子識字的好辦法
著名詩人祁智對閱讀有一段堪稱經典的論述,"我們種一棵樹的目的是什麼?我們需要一張桌子,可以種一棵樹。但是,如果種一棵樹只是為了製作一張桌子,就忽視、蔑視了一棵樹的價值。一棵樹,當然可以是一張桌子。但是,同時它可以不使水土流失,是一道好風景;是一片濃蔭,可以讓人遮陽避暑;可以讓孩子玩耍,可以拴一根長長的線,讓風箏在天上飛;可以讓鳥鳴唱、築巢;可以花團錦簇,果實纍纍; 可以幹秋傲立,成為滄海│桑田的見證……這就是種一棵樹的價值。閱讀就是種樹。閱讀的價值就是一棵樹的價值。"
以識字為目的的閱讀就像為了一張桌子而種樹,自然也是對閱讀的褻瀆和蔑視。
5 孩子識字後就可以獨立閱讀了
很多家長會希望孩子儘早識字,認為這樣孩子就可以獨立閱讀,不用 再給他講故事了。有很多孩子還會纏著父母翻來覆去地講—個故事,家長往往講得口乾舌燥、頭腦發脹。但其實,識字和閱讀並不是簡單的"等於"關係。這就好比我們做英語的閱讀理解題,可能所有的單詞都認識,但卻不一定能讀懂。
所以,識字和閱讀能力之間沒有必然聯繫,識字只是閱讀中極小的一部分,對於幼年兒童的閱讀來說,幫助他們掌握觀察、聯繫、預測、推理等高級的思維能力,感受閱讀帶來的愉悅和美感,才是閱讀的核心》意義和關鍵。
過早讓孩子獨立閱讀就像讓不熟練的外語學習者做閱讀理解,孩子需要把大量心理資源用在解碼字詞上,往往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對孩子的閱讀能力來說反而有害。
6 閱讀方法那麼多,我該怎樣讀?
這是一個信息全面爆炸的時代,各路"專家"的育兒信息、家教雞湯、閱讀方法像潮水一樣向家長們奔湧而來。A說"指讀"好,B說應該重視提問,C說要關注圖畫,D說要學科閱讀……各種聲音不停地在我們的耳邊嗡嗡嗡,反而會糾結於到底該怎樣讀。
其實,忘掉所有的專家、忘掉所有的方法,別把溫署的家庭當成學校,更不要將家長這個無可替代的角色變成專職教師,當然也就不能把親子共讀過程當成課堂教學。忘掉"大聲朗讀""分享閱讀""分級閱讀" 戲劇表演"這些或概念、或噱頭的東西吧,回歸日常,簡簡單單地和孩子讀讀書就好。
7 如果有一份適齡書單就好了
龍生九子各不相同。再高明的書單也無法符合所有孩子的需求和興趣。所以網上流傳的或是學校、專家推薦的書單只是個參考,千萬不要照抄照搬,不能因為孩子不喜歡某一本或者某幾本書而認為這份書單很爛,也不能因為某位大咖推薦而不假判斷地盲從。
一個經常乘坐飛機的孩子可能會對機場和飛機構造、運動特點充滿經驗和興趣,因而關於飛機的看似很難的書可能對他來說就很簡單,但對於一個從未有類似經歷的孩子來說則充滿挑戰;一個住在海邊的孩子極容易理解海洋故事的意義,而一個從未見過大海的孩子可能就很難想像並理解相關描述……最了解孩子的是您自己,所以一定要根據孩子的經驗、興趣、需求為其選擇閱讀材料,而不是輕信書單。
閱讀的坑看似不少,
但回歸簡單,
找回初心,
親子閱讀就可以變得很簡單、很自然。
來源|「深學」客戶端家教欄目
撰文|劉曉曄
編輯|陳曉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