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批作文像寫論文 教書育人需要匠心精神
浙江杭州市一名小學語文老師被學生評價為「神仙」,因為她「批作文像寫論文」,全班36名同學,每次批完作文本,評語都超過1萬字,平均一篇作文寫300字評語。這種做法已堅持了26年。
學生寫作文,老師批作文,雙方進行了一場無聲的符號互動;老師的評語是一種評價和反饋,有助於激勵和鞭策學生,讓他們更加清晰地認識和發現自己。老師批作文表面上看是一種簡單、重複的勞動,甚至是一種「痛苦的負擔」,實際上卻是教書育人鏈條上至關重要的環節,其價值和意義不容忽視。
通過批作文,老師和學生也能進行良性互動。作文裡有的學生說老師脾氣火爆,她便承諾「以後慢慢改」;有的學生發現她總是戴著閃亮亮的首飾,她便不好意思地回復,自己對閃亮亮的首飾「完全沒有抵抗力」……「批作文像寫論文」的背後,是更加平等、包容、健康的師生關係,教師形象不再是高高在上、臉譜化的,而是更加立體、豐富的,開得起玩笑,聽得進批評,給予了學生足夠的尊重和信任。
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一種幸運,一個人遇到壞老師是一種不幸。對教師職業充滿敬畏和認同,對教書育人充滿激情和感情,好老師猶如「燃燈者」,可以照亮和溫暖學生前進的道路,用教育點亮每個學生的希望。堅持了26年的「批作文像寫論文」,見證了一名教師對教書育人的熱愛,有了「匠心」,看似枯燥乏味的工作也變得有意思起來。
學生寫作文用不用心,一看作文就知道了;老師批作文走不走心,一看評語就明白了。對初心的堅守和對浮躁的拒絕,讓「批作文像寫論文」變得如此美麗動人。有著對教書育人的熱情與專注,努力將手裡的工作做到最好,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的「匠心精神」適用於各行各業。
「匠心」作為一個兼具歷史刻度和精神溫度的名詞,成了當下的熱門詞彙,雖然不同行業對知識和技能的要求不一樣,但匠心精神是一致的,那就是一絲不苟的態度和精益求精的追求。在一個浮躁、功利的時代裡,那股沉靜、堅韌的力量,顯得更加難能可貴。
知易行難,很多時候人們不是不知道「匠心」的重要性,而是自覺或不自覺地降低了標準和要求,學會了糊弄,習慣了湊合。26年的持之以恆,努力把一件事情做到最好、做到極致,「批作文像寫論文」就是對「匠心」的最好詮釋。說到底,立德樹人並非只是知識和技能的傳授,更是一個育人的過程;「批作文像寫論文」不僅會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也會讓他們受到「匠心」的感召。
(責編:郭揚、吳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