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打工子弟學校:僅5人能辦學籍 教師工資千餘元

2020-12-15 中國新聞網

  昨天上午,全市逾百萬名中小學生迎來新學期。除了傳統的升旗儀式、校長講話等環節外,不少學校都舉行了富有特色的開學典禮。神舟十號3位航天員出現在陳經綸中學的開學典禮上,曾參加過中國大洋35航次科考的張凱亮老師則給匯文一小的學生們帶來了「深海禮物」。在熱鬧的開學日,打工子弟小學同樣令人牽掛,海澱區行知實驗學校昨天迎來了218個「小豆包」,他們中僅有5人能夠辦理學籍。

  請大牌

  陳經綸中學

  神十航天員現身談心得

  昨天,在陳經綸中學的開學典禮上,獲得「英雄航天員」稱號的神舟十號的3位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出現在學生中間,他們用回答學生提問的方式,分享自己成為航天員過程中的心得感悟,勉勵同學們勇敢追求自己的夢想。

  「張曉光叔叔,您在眾多航天員中脫穎而出,遇到困難時如何克服它?」「王亞平阿姨,您如何理解太空授課的意義?」「聶海勝叔叔,想成為航天員應該做哪些準備?」上午9點,當3位身穿軍裝的航天員出現在陳經綸中學校園時,立即成為學生們關注的焦點。為了這次難得的見面,學校提前向同學們徵集問題,挑選出其中三個有代表性的向他們發問。

  講科技

  匯文一小

  教師送學生「深海禮物」

  昨天,在匯文一小的開學典禮上,曾參加中國大洋35航次科考的張凱亮老師為學生帶來了「深海禮物」。他將曾隨蛟龍號一起潛入深海5555米的泡沫塑料球等「深海禮物」呈現給同學,讓他們直觀地感受海洋的神秘。

  據張凱亮介紹,在隨蛟龍號「下海」之前,學生們在泡沫塑料球上寫滿諸如「祝你們科考順利」類的祝福話語。當蛟龍號沉入深海再浮出水面後,這些原本直徑為7釐米左右的泡沫塑料球大約縮小了很多,而那些祝福的話也隨即「縮水」需努力辨認。六年級(4)班的高婕拿著小球仔細辨認著上邊的字,驚奇地說,「原來的球上還寫了我的名字,現在縮小後都看不清了。」開學第一課上,除了展示禮物,張凱亮還讓學生一起做了「海水壓力有多大」的實驗。

  拼規模

  史家學區

  「組團」典禮「混搭」上課

  昨天,包括史家小學、史家實驗學校(原曙光小學)、遂安伯小學和史家七條小學4所史家學區校首度聯合舉行開學典禮。開學後,今年新加入史家學區的遂安伯小學一年級新生,將與史家新生實現混班上課。

  開學典禮通過高年級向低年級同學介紹校區特色文化的方式迎接新生。各校區的學生都有機會在開學典禮上展示自己。來自遂安伯小學的景禹芃說,「原來在遂安伯的時候,是表演快板的專業戶。來史家前還曾擔心自己的特長在新學校中沒有用武之地,沒想到在開學典禮上,就讓表演了快板!」

  史家小學校長王歡介紹,開學後遂安伯小學一年級新生與十佳新生實現混編上課。同時,史家小學105名科任教師全部參與到兩校的教學中。史家小學的近40門校本課程也全部向遂安伯的學生開放。

  求家長

  清華附小

  拜託家長別「折磨」孩子

  昨天上午,來自朝陽區、昌平區、石景山區合作校和清華附小本部的2000多名學生一起,一同相聚在清華園內舉行開學典禮,來自四、五、六年級的哥哥姐姐逐一將一年級的弟弟妹妹牽手帶入校園。

  昨天,清華附小家長委員會的家長們已經迎候在道路兩側,分校所有一年級的家長也列隊進入校園。微笑、大拇指、鞠躬禮是清華附小的三張名片,昨天,家長們特意舉著「微笑」「讚美」「感謝」的標牌,在路邊迎送學生。莊嚴的升國旗儀式後,清華附小

  校長竇桂梅向全校師生講了「開學第一課」。她希望孩子們能夠從小學開始就要努力做一個帶有清華烙印的中國人。

  竇桂梅提醒家長尊重教學規律,她特別對一年級的家長說,在教改的今天,最該改變的是家長。「請記住,社會無論怎麼變化,我們都不要以自己心願、功利之心聯手『折磨』我們的孩子,我拜託家長,不要以功利之心要求孩子成為你們認為那樣的人。」隨後,她還請學生向家長行鞠躬禮,並五度提到「拜託家長了」。

  □特寫·打工子弟學校

  沒有學籍仍然報滿

  昨天,218個一年級「小豆包」邁入海澱區行知實驗學校校門,開始他們的小學生活。這座由廟產改為校園、僅有十多間紅磚平房和後加蓋的簡易房的小學,迎來了十多年來的招生高峰。

  >>現場 昨天仍在招生考試

  昨天上午9點多,劃分給一年級新生的五個教室幾乎坐得滿滿當當,孩子們小手背後,聽著老師的入學教導。報名處內,仍陸續有家長帶著孩子報名交費。

  「哎呀,來了這麼多孩子,教室坐不下可怎麼辦?」辦公室內,退休後回校的執行校長劉書芳與老師溝通情況。由於多種原因,報名行知實驗學校的學生最終確認可比普通學校稍晚,昨天上午仍有學生在現場進行招生考試。劉校長介紹,往年該校招生僅可招滿三個班級,去年增至四個班,今年為新生準備的五個教室已近滿員。

  截至昨天上午開學儀式前,行知實驗學校共有218名一年級新生現場報到,並有50餘名轉校生。

  >>困境 僅5名學生能辦學籍

  「我們發現,一年級同學特別聽老師的話,在下面站得筆直,希望新學期能繼續保持」,開學典禮前,劉書芳校長特意對新生們提出了表揚。

  今年,北京市出臺嚴格政策,非京籍兒童在京借讀需要提供「五證」,並按期參加信息採集才能完成後續手續。「按教育部門的規定,這裡的孩子很多都只能回老家上學」,但如果將這些孩子拒之門外,行知實驗學校的責任校長易本耀認為,這又喪失了該校作為打工子弟學校的意義。為了兩全,易本耀與家長們進行溝通,告知他們在這裡就讀將不能得到學籍,不少孩子家長在老家為孩子辦理學籍後,讓孩子在行知實驗學校暫時就讀。

  「走一步看一步吧,實在沒有學籍,就只能讓孩子三四年級時回老家讀書了」,學生家長們也不知道孩子的小學生活將在哪裡安定下來。

  此外,如何能讓孩子們讀上書、更好地讀書?易本耀試圖在有限的資源中做著平衡。行知實驗小學目前有教師40餘名,工資普遍在1700元-1800元左右,僅有單身老師可以在學校內住宿、就餐。老師們稍有安慰的是,去年能夠上了「五險」,雖然「一金」還沒有著落。

  「在這種條件下,老師的流動性大,我們也能夠理解」,易本耀算帳,每名學生每年交納學費1600元,其他教學費用還沒有繼續交納,如果提高老師的工資,學生學費則要相應提高,這對打工子弟學校的家長而言,「負擔太重了」。

  昨天上午,在進校報到了218名學生中,僅有5名學生能夠辦理學籍。新學期順利開始了,校長易本耀的兩難境地卻並未結束。(京華時報記者 龔棉 李琦 張靈 郭瑩)

相關焦點

  • 疫情下「緊日子」雪上加霜,打工子弟學校快要守不住的最後一站
    這是一家位於北京昌平區的打工子弟學校,以一學期5000元的低價學費,招收周邊無法入讀北京公立學校的流動兒童。新冠暴發,開學一再延遲。沒有學費支撐,上百萬的校舍租金、教師工資等開銷難以負擔。不善經營的蔣其音在過去的幾年裡陸續投進了400多萬,可學校一直虧本。生存前景不明朗讓她不敢再「砸錢」。學校關門的消息發到家長群後,不少人希望校長再堅持一下。
  • 二百多學生剩四十多人,疫情中的打工子弟學校情懷撐不住現實
    二百多名學生只剩下四十多人——這是新冠疫情對北京一所打工子弟小學最直接的影響。對於北京其他公立學校家長來說,「神獸」剛有歸籠消息,還沒有來得及高興,就再次被北京新發地聚集性疫情攪亂了分寸。突如其來的新一波疫情,讓北京學生的開學前景更是沒了定數。而對於打工子弟學校而言,這可謂是雪上加霜。「下學期小學部2~6年級總共應該也就五六十人吧,實際秋季開學後可能會更少。」沈金花在7月16日告訴記者,又有一些家長耗不住了,計劃去浙江、江蘇一帶尋求發展。
  • 北京小學生年花費:打工子弟1萬元國際小學22萬元
    □打工子弟小學  ★東東(行知實驗學校)  支出清單  學費:1600元  定期保險:100元  校服:140元  報名費:40元  餐費:每月220元,全年約1800元  繪畫班:7200元  學年支出共計:約10880元
  • 北京打工子弟學校學生考上哈佛:不幸運的我們除了努力,別無選擇
    【原創】導語:近日一段視頻在網絡上熱搜榜,北京的一個打工子弟學生段孟宇在農民工子弟學校收到了哈佛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在女生的自述中,她講到了北京的一家打工子弟學校:蒲公英中學。在這裡,她實現了自己人生的飛躍,她是那中國起碼1億流動兒童中,最幸運的那個人。
  • 公辦教師打工民辦學校的秘密
    太原市教育局更祭出最嚴厲處罰手段:教師非公休和節假日有償補課,一經查實,即行開除;數名教師因此遭到清退。  山大附中教職工的編制、工資和獎金由省教育廳掌控。教師有償補課尚不被允許,掙著納稅人的錢,每天為民辦學校打工卻安然無恙,豈非應了「竊鉤者誅,竊國者侯」的古語?!
  • 開學一再推遲,這些學校撐不住了
    這是一家位於北京昌平區的打工子弟學校,以一學期5000元的低價學費,招收周邊無法入讀北京公立學校的流動兒童。新冠暴發,開學一再推遲。沒有學費支撐,上百萬的校舍租金、教師工資等開銷難以負擔。不善經營的蔣其音在過去的幾年裡陸續投進了400多萬,可學校一直虧本。生存前景不明朗讓她不敢再「砸錢」。
  • 溫州一民工子弟學校無證辦學 教師無資質設施簡陋
    網曝:東城民工子弟學校是「黑校」近日,一些網站曝光「黑校」的投訴帖引起大家關注。網帖稱,溫州龍灣區海濱街道城東村康建路49號,今年新辦一所非法「東城民工子弟學校」。該校設施簡陋,無活動場地,存在消防安全隱患。一位老師包教多門課程,且都無教師資格證書,簡直誤人子弟。
  • 北京一老牌國際學校欠薪停課 朝陽區教委接管並償還教師工資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10月1日報導,新加坡人開辦的北京BISS國際學校最近因財務危機,拖欠外籍教師工資300餘萬,引發教師罷工停課,面臨倒閉厄運。目前北京市教委已介入接管該校,並開始部分償還教師欠款。 9月28日,該校校長埃普林(Randal Eplin)會見北京市政府和朝陽區教育委員會相關人士後,隔天薪資匯入部分教師帳戶。
  • 打工12天工資僅111元,哪能「甩鍋」員工共擔虧損
    打工12天到手工資僅111元,這是來自山西太原一名大學生的投訴。便利店督導的解釋是,店面盤點虧損5000多元,按照規定要由員工來攤,扣了570元。甚至還說:「招聘的時候你們就該問清楚,現在公司就這樣一個制度,你們不知道,不代表不扣錢。」
  • 沒有電子學籍
    8歲男孩就讀的農民工子弟學校因為學校不達標,所以辦不了電子學籍 回老家上學可能要復讀   沒有政府財政支持,這些「黑戶」學校如何生存,歡迎撥打商報熱線或登錄商報QQ談談你的看法  河南商報記者 宋曉珊  小學生馬上要開學了,鄭州一所農民工子弟學校的校長卻憋著一口氣,他想把學校關了。
  • 有人問:小學男教師,僅靠工資,能養家嗎?
    吃穿不講究,解決溫飽就行;讀書,義務教育也花不了多少錢;買不起縣城的房,在農村建一個,再不行,就和父母擠一擠;至於生病,也都有醫保,再說,小病也花不了什麼錢,像感冒什麼的,上小診所就行;這樣的基本要求,小學男教師的工資還是能勉勉強強做到。如果想追求點高品質生活,就有點磕磣。
  • 中國美術館邀請打工子弟學校的學生參觀畫展
    中國美術館邀請打工子弟學校的學生參觀畫展一群沒有家長陪伴的打工子弟學校的小學生來到中國美術館參觀畫展「農民、農民」畫展,中國美術館不僅僅讓這些孩子免費參觀畫展,並且中午提供點心和全年免費的美術館門票
  • 打工子弟可在京升中職
    晨報訊(記者 施劍松)截至去年,已經有1萬農民工在北京各中職校就讀。昨天,記者從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教育部將鼓勵大中城市接收農民工就讀中職,並取消農民工子女入讀中職的限制。北京市教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打工子弟可在京參加中考,以借讀形式入讀中職學校。
  • 教育部門嚴格學籍管理 催生另類「上學難」
    梁軍告訴記者,過往,國際學校對學生是否有北京學籍並沒有嚴格限定,不論有無學籍,都不會影響錄取,以出國為目標的國際學校學生也可以選擇放棄國內學籍。「但今年學籍管理一下子嚴格起來,要求孩子必須有學籍,沒有學籍的不能收。」而北京的普通民辦校中,「人籍分離」的借讀形式曾是一種常態。
  • 兩辦要求切實提高教師待遇 盤點各國教師工資水平
    央廣網北京9月26日消息(記者沈靜文)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導,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要求切實提高教師待遇,重申要完善中小學教師績效工資制度,確保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於或者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
  • 打工子弟新校園承載力逼近極限 家長憂差別教育
    隨著分流方案的出臺,北京市關停的24所流動人口自辦學校的1.4萬餘名學生去向基本確定。隨著開學日的臨近,各接收學校的準備如何,是否有足夠的教師、校舍、桌椅、活動空間來接收這些被匆匆分流的打工子弟?他表示,如果9月1日建不完,也要保證按計劃開學,最可能就是騰出現有的會議室和教師辦公室,先讓孩子們臨時有地兒上課。 學校目前僅招收了一名安置過來的教師,還緊缺桌椅、老師等這些必需的教學資源。「我們都把報告打上去了。」方校長說,區教委說下午就過來裝飲水機,教師等其他資源,他們也都承諾給配備。
  • 北大教授日照買海景豪宅 講師助教月薪僅千餘元
    調查發現,高校教師在外做兼職、或掛職做項目的非常多,這讓他們有了不菲的灰色收入。同時多數青年教師和學歷低的講師助教,每月只靠一兩千元的基本工資生活。近日,北京大學副教授阿憶在網上貼出了自己算出的平均月薪為4876元。
  • 貴州:營養午餐有利打工子弟回歸
    在貴州實行一年多的營養改善計劃,開始收穫意外的成效:此前是打工子弟外流讀書,現在,他們則回流至家鄉的學校。2012年春季開始,貴州省在65個國家級貧困縣開始全面實行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國家試點(以下簡稱營養改善計劃),惠及1.3萬多所學校、380萬農村學生。
  • 清華MBA學生陽光愛心社向文華打工子弟學校捐贈體育器材
    5月29日上午,北京市海澱區韓家川文華打工子弟學校徐立新校長收到來自清華大學體育產業發展研究中心捐贈並由清華MBA學生陽光愛心社負責跟進捐贈事宜的體育運動器材時如是說。  清華大學體育產業發展研究中心和北京清控體育發展有限公司共同舉辦了為期兩天的第一屆清華大學體育產業創業營,並將創業營的報名費交由清華MBA學生陽光愛心社負責購買足球、籃球、排球、羽毛球、桌球、跳繩等體育器材,捐獻給了北京市海澱區韓家川文華打工子弟學校的小學生和幼兒園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