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從1999年至今,北京大學300餘名教授先後在山東日照買房。調查發現,高校教師在外做兼職、或掛職做項目的非常多,這讓他們有了不菲的灰色收入。同時多數青年教師和學歷低的講師助教,每月只靠一兩千元的基本工資生活。近日,北京大學副教授阿憶在網上貼出了自己算出的平均月薪為4876元。 |
相關新聞:灰色收入致差距擴大 高校收入分配製度面臨改革
北大教授公布工資單叫窮 網友指責其無恥(組圖)
「日照海濱,教授花園」,在日前開幕的北京秋季房展上,來自山東省日照市的一家房地產開發公司瞄準北京各高校的教師這樣兜售海景房。
北京某媒體今年8月報導說,在海濱城市日照,目前有近400名北京人在當地的「教授花園」小區買了房,其中有九成為北大教授。
據悉,一家參展的來自某海濱城市的房地產公司還將於國慶節在北京大學開設班車,免費接送想看房的教師。
就在部分高校教師富裕到可以異地置業的時候,他們的一位同事阿憶卻在網上聲言,僅憑其工資收入,「入不敷出」。一時間,大學教師的薪酬問題成為媒體和公眾關注的焦點。
多數青年教師和學歷低的講師助教,每月只靠一兩千元的基本工資生活
今年6月,江西南昌大學新聞系的年輕教師劉易成(化名)帶課的第一屆學生就要畢業了,班上幾名很有心的班幹部想給老師一個驚喜,沒打招呼就帶著禮物敲開了劉易成的家門。劉易成尷尬地將學生讓進屋,家裡連椅子都找不齊。
一直在外租房的劉易成住得離學校很近,也喜歡跟學生相處,但他很少將住址告訴別人,因為房子條件挺差,沒什麼家具,來了人也不好招待。
劉易成碩士研究生畢業後,以外地人的身份到這個陌生城市求職,成為這所省屬高校的一名助教,教授新聞理論。當時趕上學校不分房,也沒有教職工宿舍,他只好到校外的學生租房區內租了一間農民的房子。此時,他的月收入平均只有2000出頭,去掉生活費,他還要向家裡寄一部分錢,一年下來攢下的錢很有限。
雖然教師工作比較穩定,但行業內的收入差距刺激了劉易成。為了儘快評到職稱,他省下錢準備考博,「沒房子,以後成家都是問題。」近30歲的劉易成並不滿意現在的收入。
該校講師馮塵(化名)去年接受了一份江西省內的「高校教師滿意度」調查,在工資報酬、補助購房、培訓機會和聘升職稱幾項都畫了「不滿意」。
「很多人認為高校教師工作輕鬆、收入高,其實只是看到了多數教授、副教授們的生活。」馮老師說,到了教授這個級別,教師的工資的確可以達到很高,他們還可以通過校外兼職等途徑賺錢。但大部分青年教師、學歷低的講師助教,構成了高校教師群體收入的金字塔底端,這些人每月只靠一兩千元的基本工資生活。
國家稅務總局將高校教師列為「高收入個人」後,華南理工大學原校長劉煥彬教授曾對媒體表示,如果說年收入10萬元以上才算是高收入者,那麼高校教師中真正的高收入者佔高校教師的比例不到5%。在中西部高校中,這個比例就更小了。
[1][2][下一頁]
|
·辯論話題:北大教授買海景豪宅惹誰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