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如何培養學生在家自主學習?

2020-12-14 中國教育新聞網

今年的寒假和往年很不一樣,

同學們不能去親戚朋友家玩耍,

不能去博物館、藝術館參觀考察,

不能去社會實踐基地學習體驗,

甚至開學的時間也被延遲。

我們梳理了同學們在家可能面臨的一些

情緒、學習、生活、親子和生涯發展問題,並給出相應建議,

供各位同學自我學習,也供家長、教師參考。

01

懷疑自己有危險

情緒波動怎麼辦?

【情境】小丁是個初中生,疫情爆發期間大部分時間居家隔離,但每天看著和疫情有關注的數據,心情就像過山車一樣時憂時喜,總是擔心自己或者父母遭遇了「傳染源」,怎麼辦。

【建議】感到慌張很自然,正向思維有必要

擔憂和慌張反映了特殊時期對自己和家人健康的關心,是正常現象。但過分焦慮、疑病,則需要警惕。我們可以這麼做:

做好防護措施,增強自我保護的信心。了解新型冠狀病毒的有關科學知識和有效的防護措施,並且做好。關注官方發布的信息,減少未經證實的信息輸入,可以降低對疾病的過度擔心和焦慮。

嘗試積極思維,提高問題應對能力。當出現「嗓子痛、偶爾咳嗽」的現象時,除了擔心「我是不是感染了病毒」,還可以再問自己幾個問題,「我擔心的問題是實際存在的嗎?」「秋冬季節本來是感冒高發期,此時去醫院妥當嗎」;「如果真的發生了擔心的事情,我可以做什麼應對它?」,還可以查閱權威機構自檢指南,使用可靠的就診方式等。

列出「愉快清單」,並努力執行。做一些平時讓自己開心愉快的事情,或者想做去沒時間做的事情,例如玩一些不費腦子的小遊戲,刷一部平時因學業繁忙而沒空追的網紅劇、享受與爸爸媽媽一起宅在家的美好時光、幫她們做做家務等,不要讓自己太閒,適當轉移注意力。

如果真的焦慮情緒來襲,嘗試各種身心放鬆法。如腹式呼吸法、肌肉放鬆法、「蝴蝶擁抱」、正念冥想等,都可以有效緩解我們緊繃的肌肉、焦慮的情緒。

02

居家隔離信息多

心裡總是靜不下來怎麼辦?

【情境】這段時間明明居家隔離,父母準備好各種好吃好喝,學習、運動等各種居家活動多多,但是明明總是提不起勁,沒什麼精神,也不想幹其他的事情,白天想睡,晚上又睡不著,有點無聊、有點煩,心裡總是靜不下來。

【建議】正念練習來靜心,安安穩穩度假期

分析狀態找原因。日常生活內容的單調而程序化,擔心自己或家人被傳染的恐懼,因為身體不適而產生疑病,過度關心海量信息而感到精疲力竭等等……找到了原因,我們對自己的狀態就有一個較全面的認識,從而對症進行自我調節,安穩度假。

規律生活安身心。我們可以選擇如何度過自己的24小時,通過有規律、有計劃的生活可以幫助我們提升自己內在的掌控感。計劃中要包括必要的運動時間,聽音樂,和家人朋友聊天,繪畫,運動,寫作以及有限制地使用手機等。

正念練習來靜心。正念練習有4步驟:第1步,深呼吸:慢下來,把注意力帶到呼吸上。做幾次深長的腹式呼吸:第2步,感受當下:感覺一下雙腳跟地面的接觸,身體跟椅子的接觸。動動手指頭和腳趾頭。環顧一下四周,快速地命名一下你所看到的各種東西,或者哼唱你喜歡的童年歌曲第3步,改變:站起來,伸展一下身體,走動走動。給自己留幾分鐘,安靜地坐一會兒第4步,補充能量:如果你覺得情緒化、迷惘、疲憊或者脾氣有點急,你可能是餓了或者渴了。暫停一下,花五分鐘時間休息一下,喝一點溫水,或者吃一點健康的小吃。

03

疫情下的寒假

如何在家自主學習?

【情境】欣欣這幾天終於把學校布置的寒假作業完成了,她想開始自己主動學習,但又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每天除了被父母硬拉著上上網課,就是吃喝、睡覺、玩遊戲、發呆,一天下來感覺自己好像什麼也沒做,心裡很沒勁。

【建議】思考未來有時機,自主學習快樂多

這次疫情的發展,讓我們看到各行各業在抗擊疫情過程中的作為。比如:政府、新聞媒體、醫療、科研、企業、民間團體等,這些各行各業的專業人才,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抗擊疫情。體會一下,這些專業和行業帶給自己的思考是什麼。

拷問自己的興趣愛好。如果你對自己的興趣愛好有些懵懂的想法,正好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大量閱讀相關書籍,或者看相關的電影或紀錄片,或者做些手工、廚藝,也許從中可以拓展自己的興趣愛好。

制定計劃巧安排。先思考這段時間的學習目標,把它具體細化出來,安排好具體內容和相應的時間安排,並且按照自己所制定的具體安排去執行,每天晚上進行自我對照、自我評價和自我督促。

善用資源提能力。假期延長,各個公共文化平臺推出了免費在線課程,我們可以充分藉助這些平臺,開拓視野,整合學習,提高我們的綜合學習能力。譬如將閱讀與信息處理、繪畫表達相結合,製作圖文並茂的閱讀筆記;將理化知識學習和實驗相結合,動手做做科學實驗;也可以進行藝術體驗和創作,提高藝術修養和審美表現能力。

04

因疫情推遲開學

中高考學生如何在家安心學習?

【情境】青青馬上就要面臨高考了。因為一個人在家學習,缺少在學校學習的氛圍,青青寫一會作業然後看看新聞,或者做些別的事情,不知不覺一天的時間就過去了。高三複習階段,知識點繁多,習題冗雜,不知從何學起,眼看高考的日子一天天臨近,青青愈發焦慮。       

【建議】學會時間管理,提高學習效率

作息飲食規律,保持鎮定心態。保持規律的作息和飲食,會讓我們的每一天張弛有度的節奏裡,讓我們做事和思緒穩定;關於疫情,需要慎擇信息,明辨是非。可以設置關注疫情的時間,而且只從正式渠道了解疫情的進展。

制訂學習計劃,學會時間管理。制訂切實、可行、效的學習計劃,將知識點強化、細化、條理化,全面提升綜合實力、整體水平。利用「空中課堂」「網路在線課」等多媒體信息化手段實現教育局提倡的「停課不停學」。比如,最近某學校的高三學生一日家庭作息時間表,和學校的作息沒有任何不同。

遵循認知規律,提高學習效率。選擇在精神狀態最好的學習時段學習自己的弱勢學科,累積一段時間需要換一門學科「換換腦」,此外要及時複習,在每天睡覺之前,總結一天的學習效果和成果,鞏固一天的學習成果。

05

史上最長寒假

無聊空虛怎麼破?

【情境】自從過年遇到疫情開始,提早趕完作業的小錢就開啟瘋狂玩耍模式:睡個懶覺→吃個早午飯→看看新聞、陪家裡老人聊聊天→下午看看書→晚上打打遊戲上上分→夜深了再找幾部好劇刷一刷,每天如此循環。最初感覺很放鬆,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小錢感覺到無聊空虛了,怎麼辦呢?

【建議】生活作息有規律,全家活動趣味多

生活規律作息好。在最長寒假面前,如果一味放任自我、晝夜顛倒,不僅無益身心,更會得不償失。所以,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為自己制定一份規律、合理的作息時間表,保持規律合理的作息,是應對焦慮和無聊的良方。

課內學業不能放。休息好之後,我們也不能鬆懈學習,尤其是對即將面臨中考高考的同學們來說。我們可以跟隨學校即將開始的網絡教學,也可以私人定製自己的寒假學習計劃,讓自己保持一定的學習狀態。

課外拓展不能忘。趁這個時間,把壓箱底好久的愛看的書、紀錄片、豆瓣高分電影等拿出來好好品味,勞逸結合、增長見聞兩不誤。還可以進行適度的體育鍛鍊,如上海市教委發布推薦的在家鍛鍊方式,也可以下載KeepApp,持之以恆進行練習。

全家遊戲歡樂多。隨著科技與電子產業的不斷推陳出新,現在很多適合全家一起完成的遊戲都可以投屏到電視上,不妨和爸爸媽媽來一場親子挑戰賽!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傳統又不乏新意的室內遊戲值得我們嘗試哦。

06

電子產品太吸引我了

我該如何與他共處?

【情境】小羅已經居家十多天了。最初幾天小羅還想著學習,制定了一個嚴格的學習計劃,可才堅持了一天,小羅就把注意力轉移到了電子產品上,刷著刷著一周就過去了。小羅內心很愧疚,但電子產品真的很吸引他,放下它們,他就感到空虛沒勁。

【建議】電子產品雙刃劍,合理應用才是理

合理使用電子產品。評估自己對電子產品的真實需求,據此制定強度合理的電子產品使用計劃,給自己3天的適應期,在計劃試運行階段要做優化和調整。為了更好地履行計劃,也可以適當地增加一些獎懲。

善用電子產品功能進行自我監控。很多電子產品一般都有使用時間的統計功能,我們可以每天睡前關注一下自己的使用情況,評估一下自己的使用表現,做好自我監督。有些軟體具有定時和健康保護功能,也可以在使用前設定一下,讓軟體陪我們一起監督。還可以使用鬧鈴功能給自己做一些重要的提醒。

關注電子產品的學習功能。電子產品上有很多助學習和促成長的軟體,我們可以將注意力集中到這些軟體上。但要切記不要長時間忘我的使用。軟體植入廣告的時候,不妨閉眼或者眺望遠方。任務完成的時候,做些室內運動或者吃些東西調劑。還有很多學習網站值得去體驗一下,比如慕課、研究性學習自適應平臺等等。

親子溝通代替線上交流。很多中學生過度使用電子產品是出於在家感到孤獨感。藉此全家在家之際,正是親子溝通的良機。我們也可以發起一些有趣的家庭話題,讓親子溝通代替線上交流。比如召開家庭會議、打打撲克、一起做家務、一起看新聞、共讀一本書等等。

07

面對家長嘮叨

我該怎麼辦?

【情境】超長的寒假,小朱覺得最困擾的事情是和媽媽的相處。媽媽不僅是廚師、是老師,更是一個偵察員,「你怎麼又看手機了?」「你好去寫作業了!」「多洗手」「多吃水果」「早點睡覺」「好起床啦」……好煩呀,該怎麼辦呢?

【建議】嘮叨背後有溫情,嘗試表達巧應對

看一看,口罩下面那個她(他)。面對家長的「嘮叨」,相互理解是有效溝通的前提。近日,網上「疫情一線護士與9歲女兒隔空擁抱」的一幕,讓我們許多人忽然發現:在這非常時期,親子之間互相能看見、互相被看見也不失為一種幸福。

想一想,嘮叨背後有牽掛。「你怎麼又看手機了」可以解讀為:我擔心你視力下降;「你好去寫作業了」可以解讀為:我希望你自主學習;「早點睡覺」「好起床啦」可以解讀為:你的身體健康對我很重要……。你收到了嗎?

試一試,應對嘮叨有妙招。面對嘮叨,我們可以平緩一下情緒、轉移一下注意力,還可以給父母遞上一杯熱茶,幫忙做一些家務,嘗試著面帶微笑,真誠說明自己的行為目的,和父母進行心平氣和的溝通……當然,我們如果將父母的嘮叨中的心意轉化成自己學習、生活的動力,就更好了。

08

家人之間有爭吵

該怎麼辦?

【情境】今天天氣放晴,小楠的爺爺想下樓到小區裡散步,小楠的爸爸建議爺爺最好不要外出,如果要外出也要戴上口罩。爺爺覺得就在小區裡,又沒到人員密集的地方去,戴不戴口罩無所謂。兩個人為了出不出門、戴不戴口罩的事情爭執了起來。這已經是居家隔離期間,家中發生的第N次爭吵,小楠感到很煩惱。

【建議】積極視角看衝突,合理建議解矛盾

調整自我的情緒。當情緒發生時,學會捕捉情緒出現時冒出的自動想法,可以想想自己剛剛經歷了什麼,是因為什麼產生了這樣或那樣的情緒,它代表了什麼。也可以通過自我暗示、放鬆、轉移注意等方式調節自己的情緒。

為爭吵重新賦意。看似爭吵帶來了負面的影響,讓原本和諧的家庭氛圍蒙上了一層陰影,但我們也要看到爭吵的產生是因為對彼此的關心,爭吵是在乎對方的表達,是試圖解決問題的一種方式。既然爭吵已經發生,試著理解長輩、接納這一現象。

提出合理化建議。我們可以提議家人一起共同做一些事情,可以一起包包餃子、做些室內健身操,開啟宅在家裡的N種方式。家人的心情放鬆了,摩擦自然會減少。

09

疫情終會過去

我可以為未來思考什麼?

【情境】看著新聞和網絡上的各種信息,小張也熱血沸騰,時而嚷嚷著大學要報考醫學院當醫生救治病人,時而勵志長大要當科學家研究和攻克病毒,時而覺得當記者奔赴前線採訪也很有意義。再看看眼前的作業,小張就歇菜了,作業和習題都「攻克」不下了,未來之路在哪裡呢?

【建議】根據自我特點,進行生涯規劃

給自己定一個目標。想一想自己以後想上什麼樣的學校,從事什麼樣的職業,這個目標需要怎樣的積累;自己理想的職業要怎樣的學科優勢,可以為這個目標做些什麼樣的努力。

分析人生榜樣的生命故事。觀看人物紀錄片或者閱讀人物傳記,繪製他的「生命線」,探索我們人生榜樣的成長經歷。例如:當前大家都關注的鐘南山院士,我們可以關注他的出生背景、所學專業、工作經歷、業餘愛好、人生經歷、成功因素等等。找到自己喜歡的人物做以上分析,相信他們的成長經歷和生命故事能給我們以啟發和激勵。

進行SWOT(強勢、弱點、機遇和威脅)分析。可以通過自我反思,也可以通過採訪家長和同學,收集更為全面的信息,了解和審視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完成下面的SWOT分析,在分析之後,找到自己需要發展的能力和特長,督促自己朝著理想的人生邁進。

10

防疫期間

為開學做什麼準備?

【情境】疫情總是會過去的,迎來開學的時間不會太遠。茗茗每天沉浸於瀏覽各種關於疫情的新聞報導,完全沒有心思集中精力學習,導致她還有一些作業還沒有完成。一想到開學了,原本就比較焦慮的情緒變本加厲。她該從哪幾方面為新學期做準備呢?

【建議】開學準備一覽圖,認識行為齊跟上

讓認識「提」上去。這次疫情讓我們對健康、對醫學、對生命有了更多思考和認識。我們一方面厭惡、害怕疾病的同時,也要認識到人類的進化史本身就是不斷和疾病鬥爭、共存的歷史;認識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至關重要;認識到生命的脆弱和可貴。

讓情緒「靚」起來。這次疫情,也讓我們認識到人情溫暖、人間大愛,認識到自我成長與社會進步的密切關係;感受到公民的責任、國家的強大,感受到個體與集體的榮辱與共。學會讓積極的情緒流淌起來。

讓行為 「動」起來。在行為上可以做好如下準備:參照學校生活,調整生物鐘,作息有規律。寒假作業抓緊核清,進行查漏補缺,高質量完成;準備新用品、學習有保障。提前準備好學習用品,也可置辦一些新「裝備」,提升自己對新學期的期待。

來源:上海學校心理

本期編輯:楊文軼

相關焦點

  • 疫情下如何幫助在家學習的學生提高學習效率?
    一、學生在家學習老是想玩手機和遊戲,該怎麼辦? 小金是一名高中生。疫情期間,由於學校不開學,小金就一直通過網絡進行學習。可是,在學習過程中小明總是想玩手機和遊戲,難以控制自己,靜不下來,收不住心。
  • 線上教學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幾點思考!
    同時,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活動不僅僅是教會學生知識,而是在教師的引導、幫助下,提高學生的自主分析與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主動學習意識和探索精神。通過自主學習的方式,讓學生經歷自主構建的過程,才能真正地達到學習的目的。
  • 在線教育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非常時期,或許也是學生的快速成長期,靜下心來好好培養一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努力實現「居家成長」,這才是最具意義的「停課不停學」。
  • 疫情期間自主學習效果引擔憂,iEnglish助力學生英語能力提升
    隨著我國新冠防控工作持續推進,各地疫情形勢積極向好,在教育部相關政策指引下,多地教育廳部署學生有序返校,錯峰開學。按照指示,各校具備開學基本條件後,可分層、分類、分地區組織學校開學,逐漸恢復正常教學秩序。
  • 英語學習:如何找到合適的自主學習方式?
    隨著我國新冠防控工作持續推進,各地疫情形勢積極向好,在教育部相關政策指引下,多地教育廳部署學生有序返校,錯峰開學。按照指示,各校具備開學基本條件後,可分層、分類、分地區組織學校開學,逐漸恢復正常教學秩序。
  • 中高考即將來臨:面對升學壓力,學生在家如何做好自主學習呢
    由於本次疫情的影響,開學的時間對於很多家長、學生以及老師來說,還是一個待定的問題。尤其是初三和高三的學生和家長們,由於中高考越來越近,學校還沒有正式開學,這對他們的中高考考試的影響,這些學生的家長十分的擔憂。
  • 外語類專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構成與培養
    據此,外語類專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總體上可以遵循「意識(awareness)→行動(action)→能力(ability)」的路徑。4.1 培養自主學習意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培養是發展自主學習能力的前提。外語類專業應該全方位、多視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 怎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讓學生掌握從小自主學習的能力,對他們今後的學習非常有利。 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他們就可以積極主動的獲取知識。一、創造自主學習的空間學生自主學習,老師先營造自主學習的氣氛。這要求老師教導,尊重不同學生的感情、思考、興趣,允許學生對問題有不同的看法。 有些看法可能是錯誤的,但是荒唐、幼稚、可笑,也應該去鼓勵他們。二、是激發自主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注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對教科書感興趣的知識點,進行一些改編擴展,使學生在興趣中學習。
  • 自主學習那麼重要,作為父母,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習慣?
    其實答案很簡單,那就是培養孩子良好的自主學習的習慣。自主學習習慣在如今的孩子身上是稀缺品。無論是高中生,還是中小學生,基本上都缺乏自主學習的習慣。在如今班級授課的方式下,孩子們已經習慣了有老師的監督。當老師不約束孩子的時候,很少有孩子知道自主學習。
  •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英語篇)
    我們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始終認為「越民族,越國際」,同時,我們在努力培養世界公民,培養地球的孩子。「沒有人是一座孤島」,這句話適應所有的人類成員,在當今這個時代,也包括不遠的未來,人類命運共同體將接受更嚴峻的考驗,這次新冠疫情就是敲響了警鐘。
  • 【教育雜談】高中物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探究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高中物理教師需要對此予以高度重視。本文首先對影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主要因素進行分析,然後結合筆者實際教學經驗,提出幾點高中物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策略,希望可以藉此文和業內進行有效交流,以促進教學水平得到共同提升。
  • 閱讀摘引:「外語類專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構成與培養」
    該文主要圍繞「意識→行動→能力」討論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路徑。在討論了國內外自主學習概念的產生和發展後,作者解釋說:「自主學習的內涵隨著時代發展而不斷演變拓展,從強調自主學習的外部環境到注重學習者的內在心理,從強調個體的獨立學習到注重與他人的合作學習,從強調課堂環境下的自主學習能力到關注網絡環境下的信息素養能力。」自主學習因時代而異!
  •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這段話的中心意思是,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對知識的獲得有一個親身經歷的過程。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精心設計教學活動,給學生提供探究的空間,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給學生動手動腦的機會,讓學生領略探究後的體驗,從而有效地培養和提高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自主探究能力。   一、創設情境,提高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
  • 培養學生自主發展能力
    今年疫情期間,擔任高一年級學生自主管理委員會主席的姜帥,負責著全年級學生的出勤、打水、就餐等管理工作,雖然做了細緻的預案,但在具體實行時還是出現了下樓擁堵、排隊間距不夠等問題,他帶領委員會成員多次實地觀察、不斷改進方案,最後全年級1500多人下課分樓分批下樓,保持1.5米安全距離排隊打餐,飯後有序返回宿舍,整個過程只要半小時。
  • 在家學習,線上教育,家長老師學生的感受不完全記錄
    感悟:以前我們做家長,最大的任務是做好「後勤保障」,關注重視顯而易見的學習成績就夠了,而今我們要改變思維,以此次疫情為契機,以在家溝通交流時間更多為有利條件,一是要言傳身教,二是溝通交流多聊學習的意義、目的,三要思考如何激發孩子內心的學習驅動力,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自主管理、自我評估的能力
  • 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下內容值得一看
    記住老師的知識點後,學生可以騰出時間來學習中文,外語,數學和其他高價值課程。在這一觀念的影響下,家長們忽視了政治課程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中的指導作用。而且,父母的這種思維方式直接導致學生對政治學習的熱情低落。他們將政治作為學習的「考試課程」,談論政治課中提高獨立學習能力是不可能的。
  • 如何培養孩子自主學習英語習慣呢
    當孩子參與學習的時候,條件總是充足的,時機也是成熟的;所以學得會比較順利。但在孩子內心來說,有可利用的外界條件,自己就可以少為這些條件操心。因為外界的幫助,並不是時刻都有的,所以在學習中培養的是自主能力。
  • 家長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孩子的漫長學習生涯中,家長們不可能時時刻刻都監督孩子的學習,所以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呢?下面幾個方法來幫助你。>學習在很多學生眼中都是一件枯燥無味的事情,時間久了,大家都會對它產生厭倦感,所以,要讓孩子懂得學習是一件令人快樂的事情,比如,可以給孩子講一些關於學習的寓言故事,讓他們知道故事中的孩子是怎樣在學習中收穫快樂的。
  •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數學篇)
    森林湖學校要推進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目標的改革,這樣的改革會涉及到語文、數學、英語等諸學科,而在這些學科當中,數學學科最應該、也最有利於進行自主學習的。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 自主發展引領幸福人生——「疫情與教育」成果公報
    課題用自主發展管理模式構建研究框架,由課內外兩部分組成,找準切入點,一方面研究如何建構「活力課堂」,幫助學生實現課堂內外的自主發展,另一方面通過疫情期間網絡班會以及學生自主學習的管理研究如何幫助學生抓住發展的「紮腳」促成自主學習氛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之掌握自主學習的一般方法,實現自主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