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近日,由新聞工作者組成的「綠籃子」食品安全科普團隊表示,對市場上的一些品牌蜂蜜送檢,在遞交的8個樣本中3個不合格樣本被證明其中摻入大米糖漿,是「假蜂蜜」。這三個樣本中不乏冠生園蜂蜜、中糧悅活枸杞蜂蜜這樣的知名品牌。
今年10月開始,新國家蜂蜜標準「GB14963-2011」將正式實施,然而蜂蜜造假事件卻並未停止。調查發現,市場上蜂蜜中摻入的物質不僅是大米糖漿,在標籤標註上也是讓人眼花繚亂。
造假方式五花八門
蜂蜜中摻入大米糖漿,業內人士表示並不陌生。北京友誼醫院營養科營養師顧中一表示,在蜂蜜中摻入大米糖漿、蔗糖、飴糖、甜蜜素等,是為了降低成本,代替天然蜂蜜,給人以甜味和類似的感官感受。「摻假」蜂蜜自然與天然蜂蜜有區別,大米糖漿等營養價值不高。
一般說來,加入蔗糖是最簡單的方法,不過性狀和口感都和蜂蜜不太一樣。果葡糖漿與蜂蜜成分則都是含大約55%的果糖和40%左右的葡萄糖,因此很難分別。更先進的造假方式則是大米和甜菜。還有的造假者直接用β-呋喃果糖苷酶把甜菜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
標籤辨真假存難度
在諸多大型超市或蜂蜜專賣店中,很多品牌蜂蜜都熱衷於標榜「純正」、「天然」。然而,仔細閱讀標籤,卻發現有「經現代科學工藝加工而成」的小字說明。而根據國家頒布的蜂蜜標準,蜂蜜是天然物質,經過化學工藝加工的,只能稱為「蜂蜜製品」。
此外,閱讀各類蜂蜜的配料表發現,很多蜂蜜包裝上都僅標註了「蜂蜜」字眼,意在表明自己是100%的純蜂蜜,僅有少數品牌蜂蜜會在配料表中標明含「果糖」、「葡萄糖」等。不少正在選購蜂蜜的消費者表示,即使仔細看標籤,也很難判斷哪些蜂蜜是純蜂蜜。
另外,還有些市民熱衷在郊區或市場上購買簡易包裝的蜂蜜。通常售賣這類蜂蜜的人會自稱是100%純天然野生蜂蜜,但是既無成分標明,也無配料標明的產品,甚至連生產日期也沒有,存在安全隱患。
神奇效果或被誇大
潤腸、排毒、養顏、美容……一直以來蜂蜜被宣稱為一種神奇的食品,然而營養專家認為,蜂蜜不過只是一種糖漿而已。
顧中一表示,食用蜂蜜對增加食物多樣性是有必要的。蜂蜜的營養價值在於含有一些酚類的抗氧化物質,不過整體效果還是比不上多吃蔬菜水果。至於蜂蜜中所含的「胺基酸、礦物質」等,完全可通過其他食物獲得,而且就那麼一點點的量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新國標未提及大米糖漿
將實施的蜂蜜新國標規定,蜂蜜不得添加或混入任何蜂蜜以外的物質,如澱粉類、糖類、代糖類物質及防腐劑、增稠劑等,對故意在蜂蜜中添加葡萄糖漿、蔗糖等工業生產物質,卻仍標「蜂蜜」或者「蜜」的產品,將視為假冒產品。不過,對近年來造假甚囂塵上的「大米糖漿蜂蜜」的相關檢測項目,新國標卻未提及。 (據《京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