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命的北洋政府:近代中國最強硬、最愛國、最人性的政權

2021-02-13 月光影音室

          所謂北洋政府,是指民國初年由袁世凱及其繼任者於1912年至1928年建都於北京的中華民國政府。

       翻開歷史教科書,可以發現,對北洋政府的評價,歷來都偏低,說它「黑暗」、「反動」、「賣國」的都有。應該說,我們對北洋政府的評價偏低是不正確的。

不僅如此,如果尊重客觀事實,從全面的而不是個別的方面去考察,還不得不承認:洋政府統治時期是最民主共和最資產階級化的時期。北洋政府對外是「硬」,與列強態度強硬,拼死抗爭,在外交和邊防上是於中華民族有大功的時期。北洋政府對內是「軟」,在各項施政措施上都相當寬容和人性,從而讓當時的社會波瀾壯闊,風起雲湧。這樣的「硬」和「軟」,是值得肯定的。

二、「硬」——北洋政府在外交上拼死抗爭

在北洋政府的主導下,中國加入協約國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1917年,北洋政府通過對德國及奧匈帝國宣戰,廢除了它們的治外法權,終止了向它們支付清朝籤署的庚子條約賠款,還贏得了暫停向協約國支付庚子賠款的5年期限。開了突破了不平等條約防線的先河。

1919年為保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徐樹錚將軍隊派駐外蒙各地,完成了對外蒙古的收復!尤其是唐努烏梁海,被沙俄滲透達多年,終於回到祖國懷抱!11月22日,北洋政府以《中國大總統公告》下令取消外蒙古自治,恢復舊制。同時廢除《中俄聲明》和《恰克圖協定》,北京政府在庫倫設立「中華民國西北籌邊使公署」,由徐樹錚部在外蒙古駐防。

「一戰」的勝利後,中國以戰勝國的身份參加1919年巴黎和會的榮譽,而且因此成為國際聯盟的會員國,後來還被選為國聯行政院六個非常任會員之一。首次進入就成為國際社會重要成員,極大地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地位!然而,巴黎和會最後達成的凡爾賽和約卻將德國在山東的權利轉交給了日本,北洋政府在全國人民的支持下,強硬地拒絕在和約上簽字。

中國拒籤和約是巴黎和會的首創,後來羅馬尼亞、塞爾維亞也仿效中國,拒籤和約。這多少顯示了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因巴黎和會引發的「國民外交」運動,使中國首次站了起來,再也不被當成殖民地國家一樣看待。它奠定了中國廢除不平等條約並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礎。蘇俄在十月革命後,於1919年7月25日和1920年9月27日兩次發表宣言,宣布廢除沙皇俄國與中國籤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放棄在中國的一切特權。

1924年5月31日,當時的中國中央政府即北洋政府和蘇聯籤訂《中俄解決懸案大綱協定》,也叫《中蘇協定》。 1921年8月,美國為了挽回巴黎和會遭挫折的世界目標,發起召開華盛頓會議。在答覆是否參加華埠會議時,中國便明確表示要在華埠會議堅持廢除不平等條約,並要求解除英日同盟,以利中國廢除不平等條約。11月,華盛頓會議召開,除租借地問題外,中國其他提案均以籤署條約或協議書形式形成文件,日本不得不吐出部分「戰利品」:中日民四條約(即「二十一條」)、對德和約關於山東的條款被推翻!這是晚清以來對日本的一次重大勝利。

1925年6月24日,北洋政府再向各國政府發出修改不平等條約的照會,要求召開華盛頓會議確定的關稅會議和法權會議。同年10月26日,關稅特別會議在北京召開,共13個西方國家參加。11月19日會議第二委員會通過決議,主要內容是:各國承認中國享受關稅自主之權利,允許解除各國與中國間現行各項條約中所包含之關稅束縛,並允許中國國定關稅率條例於1929年1月1日發生效力。是北洋政府的努力,讓1929年該條約生效時的蔣介石南京政府白白享受果實。

從以上事例完全可以認為,北洋政府在外交上的拼死抗爭,從而在堅定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在取消不平等條約和提高國家地位方面,是取得了巨大成就的,是終於讓世界知道中國已經不再是軟弱的國家了。

三、「軟」——北洋政府的管理最人性化

就政府管理的人性而言,在中國近代歷史中,最值得稱道的也就是北洋政府了。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北洋政府對內管理的寬容和「人性」,那麼,就沒有北京大學的「兼容並包」,沒有《新青年》和《湘江評論》,沒有新文化運動和中國歷史上唯一勝利的學生運動——五四運動;甚至也沒有孫中山的南方政權和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了。

北洋政府對於教育具有寬容的心態。教育是百年大計,北洋政府為辦好教育,是只認管理者的能力而不管他的思想和宗派。先是任命南京臨時政府外交部幹部周詒春為清華大學的校長,後來更是「出格」,把具有國民黨人身份、曾任南京臨時政府教育總長、已為敵對陣營骨幹成員的蔡元培請去做北京大學的校長,而且一做就是十餘年。

正是在蔡元培治理下,北大兼容並包,延攬了政治觀點、學術思想各異的人才,如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錢玄同、辜鴻銘、梁漱溟等,他們當中有的是激進黨人,有的是新派人物,有的是守舊分子。正是北洋政府的寬容和人性,北大、清華在上個世紀才為中華民族創造了輝煌的學術自由,培養和聚集了一大批民族精英;甚至可以說,近代歷史中絕大多數的科學家、文學家、哲學家.都是在這個時期崛起的。

北洋政府時期,對於媒體總的是持開放態度,使言論自由有平臺,有保障。1920年,全國的報刊雜誌有一千多種,甚至「沒隔兩三天就有一種新刊物問世」。在雜誌方面,著名的有胡適的《獨立評論》,魯迅的《語絲》,陳獨秀的《新青年》,伍聯德的《良友》畫報,戴季陶的《星期評論》,張東蓀的《時事新報》,毛澤東的《湘江評論》等等。在報紙方面,著名的有《申報》、《時報》、《晨報》、《晨鐘報》、《大公報》等當時比較著名的報紙,都是民辦的。那時的時評人很爽,對政府不滿,可以譴責政府,對領袖不滿,可以抨擊領袖,沒有任何人去指責你、糾纏你。這樣的報刊雜誌,當然就有眾多的讀者。

北洋政府時期,政治管理較松。「主義」是可以自由倡導的,無論是在大學講壇,還是在酒樓茶肆,只要你有興趣,什麼君主立憲主義、無政府主義、共產主義,都可以拿來作為談論、演講的話題。遊行集會更沒有限制,諸如「二十一」條、巴黎和會、「八國最後通牒」等國家利益受損的消息傳來時,憤怒的國民都可以自由地表達抗議,舉行集會或示威遊行,只要有人登高一呼,群情激奮,大家就上街了。

像中國歷史上唯一勝利的學生運動——五四運動,學生鬧得那麼兇,政府也沒有採取什麼強硬手段予以鎮壓。北洋政府的大總統徐世昌,一面頒令「依法逮辦,以遏亂萌」,一面又不得不肯定學生的愛國熱情,承認他們「純本天良」。雖然抓了幾個學生,但是以蔡元培為首的校長團一斡旋,被捕學生就立即釋放了。

 當然,北洋政府時期也發生了軍隊對示威群眾開槍,釀成劉和珍等人被殺害的「三一八」慘案這樣嚴重的流血事件。1926年的3月18日因此被魯迅稱為「民國以來最黑暗的一天」。對於這一天的黑暗,段祺瑞無疑是要負責任的。事實上,段祺瑞確實以行動承擔起了執政者應負的責任。他並沒有給學生戴上「暴徒」、「暴亂」的帽子,藉以強調軍隊是「忍無可忍,迫於自衛」。相反,當他得知學生罹難後,迅速趕到現場,面對死者長跪不起,之後兇手受到懲辦,死難者家屬得以撫恤。

面對學校舉行的各種悼念活動以及全市的「國民追悼大會」和各種報刊的廣泛而詳盡的報導,段琪瑞執政府也沒有進一步對受害者加以清算,更沒有對參加遊行的學生發配邊疆,而是默許了人民的各種抗議活動。「三一八」慘案,還讓「統治者一貫正確」的神話被打破。在政府不義行為發生之後,也只有在北洋政府時期才能伸張正義。能讓政權認錯,這在北洋政府時期是常有的事情,這種情況幾乎是空前絕後的。

相關焦點

  • 愛國教育家趙天麟與北洋大學的校風校訓
    與社會變革同步,這一時期中國的教育也發生了一系列變革。1902年清政府頒布了《欽定學堂章程》,這是清末頒發的第一個學校系統文件,1903年,又頒發了《奏定學堂章程》,這是「中國近代第一個施行了的學制,它標誌著中國封建傳統學校的結束,中國教育近代化的開始。」⑴從1895年北洋大學堂建立提出「興學救國」的主張,經過近20年的社會變革,這一主張終於為中國政府和社會所接受。
  • 北洋政府的黑暗統治
    那是一段亂世,外有各路列強虎視眈眈,尤其是新興列強日本不停向中國敲骨吸髓;內部,開山鼻祖袁大死後,由於缺乏一言九鼎的接班人,北洋集團分裂為直、奉、皖三大派係為主的軍事集團,大派系中又有小派系,各派係為了爭奪政權,攻戰不已。政壇更迭頻繁,1916年袁死後至1928年東北易幟的短短13年,就有38屆內閣,最短的兩屆只有六天。
  • 北洋政府和國民政府哪個是中華民國正統政權?
    北洋政府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和平的方式完整繼承前朝疆域的政權,也是中國繼清朝滅亡後第一個被國際承認的中國政府。由海陸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1925年至1928年與北洋政府相互對峙。北伐成功之後為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至1948年改組成中華民國政府為止)。1937年起帶領中國進行抗日戰爭,1948年5月20日蔣中正依《中華民國憲法》就任行憲後首任中華民國總統,國民政府改組為總統府,政府主席改中華民國總統,進入憲政時期。
  • 北洋水師墓竣工 清政府出資興建屬於中國政府飛地
    北洋水師墓竣工「這是一次中國政府、企業、民間機構以及海內外炎黃子孫通力合作,中英密切合作保護中國海外文物的成功實踐,具有重要意義。」紐卡斯爾保存的一百多年前中國政府出資購買墓地的檔案資料。戚勇強供圖當時購買三方墓地共花費15英鎊。按照當時的購買力,15英鎊可以買下半棟別墅。戚勇強說,紐卡斯爾出具的證明標明墓地屬於中國政府(Chinese Government)所有。竣工儀式上,英國北部華人企業家協會會長戚勇強代表委託方介紹項目背景及執行經過。
  • 紐卡斯爾北洋水兵墓 見證中國近代海軍夢
    1887年進行高速試航時的致遠艦。  這五座北洋水兵墓,正是一百多年來中國建立近代海軍的見證。壹赴外接艦團 受英女王維多利亞接見  1874年,在發生日本侵略臺灣事件後,大清為了克制日本,向英國訂購了兩艘撞擊巡洋艦。  這就是「超勇」和「揚威」。兩艘軍艦由位於紐卡斯爾泰恩河畔的米切爾船廠建造。
  • 西原借款與北洋政府的國家社會主義
    教科書上一般指出,北洋政府的腐敗無能,在愛國、民主青年當中,激起了作為一種反體制思潮的社會主義運動。當時學生受到俄國革命影響,思想紛紛左傾。而陳獨秀、李大釗等五四領導者在1921年成立中國共產黨,與由孫中山領導、實行民生主義的國民黨合作。中國從此走上社會主義革命和發展主義的道路。然而,在五四以前,東亞已經有近三十年的社會主義傳播史。
  • 石評梅:最悽美的革命愛情故事,最短命的民國四大才女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陶生)石評梅:最悽美的革命愛情故事,最短命的民國四大才女1902年9月20日,石評梅出生在山西平定縣一個書香門第。父親從小教她認字,讀四書五經,深受傳統文化薰陶。辛亥革命後,父親到省城太原任職,石評梅進入太原師範附屬小學就讀,畢業後升入太原女子師範學校。1919年(17歲),石評梅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
  • 東方的康奈爾」:國立北洋大學
    作為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李鴻章的得力助手,盛宣懷一生經歷傳奇,成就非凡。近代中國第一家自辦最大航運公司招商局,第一家自辦電報局,規模宏大的煤鐵鋼聯合企業漢冶萍煤鐵廠礦公司和最大的紡織廠華盛紡織廠,近代中國自辦的主要鐵路幹線和第一家銀行—一通商銀行,等等,都是由他創辦、主持和控制。
  • 東方康奈爾:國立北洋大學
    作為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李鴻章的得力助手,盛宣懷一生經歷傳奇,成就非凡。近代中國第一家自辦最大航運公司招商局,第一家自辦電報局,規模宏大的煤鐵鋼聯合企業漢冶萍煤鐵廠礦公司和最大的紡織廠華盛紡織廠,近代中國自辦的主要鐵路幹線和第一家銀行—一通商銀行,等等,都是由他創辦、主持和控制。
  • 誰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大學?
    由此可見,「北洋大學堂」這一名稱,在其建立的當年便已啟用,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所被政府當局正式冠以「大學堂」之名的高等學府。   北洋大學堂開辦之初,其頭等學堂設有律例、工程、礦務、機器四個學門。其中,律例門開中國法學高等教育之先河,其餘三門工科學科亦均為當時歐美發達國家工科大學中的前沿學科。
  • 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鬥爭
    四條線索:①外國資本主義侵略中國,使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侵華史②中國人民為改變屈辱地位,前赴後繼、不屈不撓的抗爭史③各個階層的中國人尋求救國救民之路的探索史④近代工業、近代科技和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史◎高中教材中國時段劃分
  • 「亞洲第一艦隊」的全軍覆沒:北洋水師的病根究竟在哪兒?
    本       文       約     6105  字閱       讀       需       要15min1888年12月17日,北洋水師於山東威海衛的劉公島正式成立。這支近代化海軍艦隊,是清朝建立的四支近代海軍中實力最強、規模最大的一支。但不到十年的時間,就在中日甲午戰爭中全軍覆沒。
  • 中國辦學歷史最悠久的6所高校,清華北大均未上榜,四川大學第六
    武漢大學辦學歷史:武漢大學溯源於1893年清末湖廣總督張之洞奏請清政府創辦的自強學堂,後歷經方言學堂、武昌高等師範學校、國立武昌師範大學、國立武昌大學、國立第二中山大學等時期,於1928年定名國立武漢大學,是近代中國第一批國立大學。
  • 同為「中國第一所大學」:北京大學與北洋大學的淵源
    北京大學作為近代中國正式設立的第一所大學,家喻戶曉,深入人心;而天津大學(前身為北洋大學)也自稱「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這是為什麼?北大以文理醫科見長,北洋以工科名世;北大自由博大,北洋嚴謹踏實。看似風格迥異的兩校有什麼歷史淵源?誰是第一?
  • 中國公民可自由出入斯瓦爾巴群島,須歸功北洋政府
    [摘要]北洋政府為何去籤訂這樣一個協約呢?據一份文書記錄:我國經法國之邀請並承認荒島主權本系國際間一種事實。如我國加入該約,則僑民前往該島經營各種事業即取得條約保障而享有均等權利。本次籤字的有中國、蘇聯、德國、芬蘭、西班牙等33個國家。這個條約於1920年2月9日,由英國、美國、丹麥、挪威、瑞典、法國、義大利、荷蘭及日本等18個國家在巴黎籤訂。該條約是迄今為止北極地區第一個、也是唯一的具有國際性的政府間的非軍事條約。
  • 唐啟華:北洋視角與近代史研究
    臺海兩岸的中國近代史研究,受革命黨視角影響很深,常以1911年辛亥革命、1925-1927年大革命及1949年作為重要分水嶺,著重革命的原因及影響,強調歷史發展中的斷裂與變化。近年來「革命史觀」或「革命史範式」遭到質疑,許多研究指出該史觀基本上反映前蘇聯的世界觀,在近代中國史事之詮釋上常不能自圓其說,處處露出破綻。
  • 天大故事丨北洋法科的霸氣事兒
    編者按:曾有「近代中國的第一個法律教育機構」之稱的北洋法科,是天津大學法學院師生乃至全校師生的驕傲所在。
  • 清朝滅亡後留給北洋政府多少錢?袁世凱打開國庫時,倒吸一口涼氣
    按常理說,清政府自近代以來,籤了這麼多不平等條約,賠了這麼多白銀,加上後期慈禧奢侈無度,紙醉金迷的個人生活,國庫應該相當空虛。之前,北洋政府還承諾,清朝滅亡後每年會給皇室撥300萬兩白銀,保證溥儀他們正常的貴族生活。而面對眼前這10個銀元,袁世凱實在是氣不打一處來。
  • 告訴你一個真實的「北洋政府」,別被網上的一些錯誤言論給騙了
    北洋政府本是一個腐朽、破敗的政府,這在我們的教科書中早有定論。都知道,北洋政府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和平的方式完整繼承前朝疆域的政權,也是中國繼清朝滅亡後的第一個被國際承認的中國政府。於1913年10月6日,袁世凱當選中華民國首任正式大總統後形成。
  • 北洋政府和國民政府哪個是中華民國正統?
    北洋政府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和平的方式完整繼承前朝疆域的政權,也是中國繼清朝滅亡後第一個被國際承認的中國政府。由海陸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1925年至1928年與北洋政府相互對峙。北伐成功之後為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至1948年改組成中華民國政府為止)。1937年起帶領中國進行抗日戰爭,1948年5月20日蔣中正依《中華民國憲法》就任行憲後首任中華民國總統,國民政府改組為總統府,政府主席改中華民國總統,進入憲政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