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證固收.信用」違約對信用市場的衝擊、後續化解與情緒修復...

2020-12-24 西部文明播報

投資要點

1. 復盤歷史上信用債違約對信用市場的衝擊

自2014年3月出現首隻信用債——「11超日債」違約以來,歷史上有過3次信用債違約對信用市場造成較大衝擊的階段:1)2016年3-5月的央企、國企集中違約的衝擊;2)2018年3-6月民企違約潮的衝擊;3)2020年10月底以來華晨、永煤違約形成的衝擊。

1)2016年3-5月央企、國企信用風險集中爆發,市場對低等級和過剩行業的信用風險擔憂抬升,信用利差持續走闊;2)2018年3-6月民企違約潮對信用債市場也造成極大衝擊,該階段信用風險尤其是民企風險的爆發源於16年8月以來持續緊信用環境的衝擊;3)本輪華晨和永煤違約對市場影響如此巨大,除屬於高等級(評級虛高)的國企外,還存在「逃廢債」嫌疑,引發了市場對地方國企及區域風險傳導的擔憂。

2. 違約衝擊之後:後續進展值得關注

2016年3-5月國企、央企集中違約衝擊後:1)債務主體:除東北特鋼申請破產重整尚未兌付外,諸如山西華昱等違約主體皆在違約後迅速籌措資金完成了兌付,尤其是對市場衝擊較大的鐵物資風險事件最終妥善解決;2)政策對衝:當時的宏觀流動性一直處於比較充裕狀態;包括國資委在鐵物資風險事件後,迅速開展對央企的風險排查,多舉措督促鐵物資積極籌集債券兌付資金,積極化解信用風險。

2018年3-6月民企違約潮後:1)債務主體:違約以民企為主,後續償付進展並不理想,市場情緒的緩和更多依賴政策和宏觀層面的呵護;2)政策對衝:18年7月國常會釋放寬信用信號,之後政府積極採取措施緩和市場情緒,呵護民企融資、支持民企發展(包括召開民企座談會、成立國家融資擔保基金、設立民企融資支持工具等)。

本輪華晨、永煤違約後:1)債務主體:永煤控股積極與債券持有人進行協商展期,籌集資金償還債務;2)政策對衝:11月21日金融委表態「嚴厲處罰各種』逃廢債』行為」、「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11月30日和12月15日央行大規模MLF操作呵護債市情緒。同時監管機構對華晨、永煤違約進行立案調查。

3. 違約衝擊後的情緒修復,看什麼?

結合歷史經驗,信用債市場情緒修復的標誌:如果後續二級市場各等級尤其是中低等級信用債利差結束走闊,出現趨勢性收窄,預示著信用債市場情緒開始趨於緩和;但一級市場信用債發行與淨融資的邊際變化更為值得關注,一般如果一級淨融資出現了趨勢性回暖,往往意味著市場情緒出現了實質性修復。從以上指標來看,本輪違約對信用市場的衝擊尚在持續,市場的實質性回暖仍有待觀察。

投資策略:本輪違約衝擊下,信用分層加劇、信用風險重定價是必然結果,疊加明年的緊信用環境下,信用風險暴露可能加速,投資者需要保持更多謹慎。1)強化基本面研究,弱化對「信仰」的依賴。投資者不要盲目迷信國企「信仰」和外部評級機構對發行主體賦予的高評級,尤其是產業債,無論股東背景強弱和外部評級高低,都需要做好基本面分析,特別是明年的信用債償付壓力依然較大,對於基本面較弱或是邊際弱化的企業需要保持謹慎;2)關注信用風險在區域間的傳導和惡性演化。

風險提示:貨幣政策放鬆不達預期;信用債違約超預期。

報告正文

10月23日以來,華晨汽車集團和永城煤電控股集團的相繼違約,造成信用市場巨震;以史為鑑,歷史上有哪些信用違約事件對信用市場造成衝擊的典型階段?其後續如何化解?違約衝擊後,信用市場情緒修復的標誌看什麼?

本文將從以上3個維度分別就2016年3-5月央企、國企集中違約的衝擊,2018年3-6月民企違約潮的衝擊,以及本次華晨、永煤違約的衝擊進行復盤和深入剖析。最後,本文將基於明年的信用環境和償債壓力,對信用債投資策略和如何防範信用風險提出看法。

1 復盤歷史上信用債違約對信用市場的衝擊

自2014年3月出現首隻信用債——「11超日債」違約以來,歷史上有過3次信用債違約對信用市場造成較大衝擊的典型階段:1)2016年3-5月央企、國企集中違約的衝擊;2)2018年3-6月民企違約潮的衝擊;3)2020年10月底以來華晨集團、永煤控股違約的衝擊。

2016年3-5月:國企、央企集中違約對信用債市場的衝擊。該期間利率債偏弱,10年國開債收益率上行20BP。該階段央企、國企信用風險集中爆發、市場對低等級和過剩行業的信用風險擔憂抬升,信用利差持續走闊,一級市場在4月中旬-5月初出現了大量取消/推遲發行現象,信用風險事件對信用市場的衝擊明顯。

1)2015年業績預告於16年3月密集發布,過剩行業企業盈利未見實質性好轉,虧損面積較大引發信用資質下沉,2016年1季度主體和債項評級下調數量均超過以往同期。

2)經營羸弱+評級下調,二級市場對過剩行業弱資質企業債券需求有限,其再融資渠道收窄。以採掘和建材為例,因短融滾動發行減少,兩大行業信用債淨融資規模於1季度持續下滑。外部融資對企業內部流動性支撐下滑,加劇信用資質惡化的可能。

3)違約事件發生頻率提高。2016年初山東山水及亞邦集團違約,到3月東特鋼違約,多涉及過剩行業企業,而該類企業多存在現金流周轉弊病。

4)2016年3-4月除有實質性違約的宏達礦業、雨潤和東北特鋼外,還疊加鐵物資[1] 、宣化北山、海南交投信用事件,國企、央企信仰的破滅使得信用利差大幅走闊。

[1]鐵物資事件:4 月 11 日,中國鐵路物資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該公司總規模 168 億元的 9 期債務融資工具 4 月 11 日起暫停交易。

2018年3-6月:民企爆發違約潮對信用市場造成極大衝擊,導致信用利差持續走闊。該階段信用風險尤其是民企風險的爆發源於16年8月以來持續緊信用環境的衝擊。

1)16年8月份開始央行鎖短放長,引導金融市場去槓桿;17年全年政策的發力點主要在於控制同業業務的擴張和資金的空轉行為,監管力度明顯加大。隨著政策層面推向緊信用和結構性去槓桿,信用風險壓力在持續積聚提升。

2)債務人融資收縮的壓力在上升,特別是在15年寬信用環境下大量舉債擴張的高槓桿民營企業,面臨到期兌付壓力和外部融資環境的惡化,流動性壓力陡增。

3)持續的緊信用環境下,信用風險爆發。2018年3月起,相繼爆發了神霧環保、富貴鳥、中安科、凱迪生態、永泰等一系列的違約事件,加上2018年整體屬於信用收縮的環境,民企違約潮對信用債市場造成了極大衝擊,中低等級信用債利差走闊非常明顯。

2020年10月底以來:華晨集團、永煤控股違約對信用市場的衝擊:10月23日以來,華晨集團和永煤控股的相繼違約,造成信用市場巨震,信用利差持續走闊。華晨和永煤違約對市場影響如此巨大,除屬於高等級(評級虛高)的國企外,還存在「逃廢債」嫌疑,引發了市場對地方國企及區域風險傳導的擔憂。

1)從一級市場來看,永煤控股違約後的兩周(11月9日-20日)信用債取消/推遲發行數量和規模急劇增加,涉及計劃發行規模超600億元,其中地方國企債佔比超7成。即便是發行成功的信用債,一級市場的認購情緒也極為低落。

2)從二級市場來看,信用利差在永煤發生違約後的兩周(11月9日-20日)明顯走闊,尤其是AA+和AA級中低等級信用債近兩周走闊幅度超20BP,同時出現了大量的「折價拋售」現象。不僅包括永煤的大股東豫能化的存量債受到投資者大額拋售,包括同為煤企的河北冀中能源,校企紫光集團、清華控股,以及民企山東宏橋、蘇寧等企業的存量債也遭到了大額的「打折甩賣」。

2 違約衝擊之後:後續進展值得關注

2016年3-5月的國企、央企集中違約衝擊之後:

相關信用主體:2016年3-5月國企、央企集中違約後,除了東北特鋼申請破產重整尚未兌付外,諸如山西華昱、雨潤食品等違約主體皆迅速籌措資金完成了兌付,包括4月28日宣化北山、海南交投也取消了提前償還。尤其是對市場衝擊較大的鐵物資事件最終得到妥善解決,發行人於5月10日發布了「15鐵物資SCP004」的兌付公告以及《關於中國鐵路物資股份有限公司債務融資工具兌付資金籌措安排的公告》,市場情緒有所緩和。

政府和宏觀層面的政策對衝:1)宏觀層面,15年8月-16年3月,央行3次降準,4次降息,並下調OMO操作利率,當時的宏觀流動性一直處於比較充裕狀態。2)政府層面上,特別是國資委在鐵物資風險事件之後,迅速開展對106家央企的風險排查,多舉措督促鐵物資積極籌集債券兌付資金;8月24日,國資委也在官網發文稱前期出現債券兌付風險的國機集團所屬中國二重、中煤集團所屬山西華昱通過集團承接方式已經妥善解決,中鋼集團和兵器裝備集團所屬天威集團正在妥善處理,其他可能出現債券兌付風險的中央企業通過多渠道多方式積極籌措資金。

2018年3-6月的民企違約潮的衝擊之後:

本輪信用債違約潮以民企為主,違約債務主體的後續償付進展並不理想。市場的情緒緩和更多依賴政策和宏觀層面的呵護。

政府積極採取措施緩解市場情緒,特別是在呵護民企融資、支持民企發展方面更是政策頻出:1)7月23日,國常會定調釋放寬信用信號;2)7月26日,國家融資擔保基金有限責任公司設立;3)10月19日,劉鶴副總理、易綱行長、郭樹清主席和劉士餘主席相繼就股市和支持民營企業進行表態;4)10月22日國常會提出引導設立民企融資支持工具(諸如CRMW等);5)11月1日,總書記主持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6)11月6日,易綱提出「三支箭」解決民企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宏觀層面,央行在6月和10月分別增加再貸款和再貼現額度1500億元,發揮其定向調控、精準滴灌功能,支持金融機構擴大對小微、民營企業的信貸投放。

各地方也積極成立紓困基金馳援上市公司。10月以來多地發行紓困專項債,融資用於設立紓困基金以幫助較優資質的上市公司化解因股票質押而出現的流動性困難問題。

本輪華晨、永煤違約事件衝擊後:

相關信用主體:1)華晨集團:11月20日,瀋陽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債權人對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重整申請,當晚證監會公告稱已依法對華晨汽車集團開展專項檢查;2)永煤控股就發生違約及即將到期的信用債,與債券持有人協商展期,展期方案也獲得了持有人同意,同時多措並舉積極籌集資金償還債務。

政府態度牽動市場情緒,11月21日金融委表態「嚴厲處罰各種』逃廢債』行為」,「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1)11月21日,劉鶴主持召開金融委第四十三次會議,會議提到「嚴厲處罰各種』逃廢債』行為」、「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市場情緒有望得到緩和。2)地方政府高度關注區域的債務壓力及化解措施(例如山西省),包括冀中能源的集團領導也在採訪中表態「確保公開市場債務不違約,請金融市場放心」。3)相關監管機構已經對華晨、永煤違約事件發起調查。

宏觀層面上,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投放維持貨幣市場流動性的穩定,呵護債市。11月30日,央行開展2000億元MLF操作和1500億元逆回購操作,這是19年12月以來,央行首次在非月中的時間操作MLF;12月15日央行開展9500億元MLF操作(含對12月7日和16日兩次MLF到期的續做)和100億元逆回購操作。央行操作有對衝信用違約衝擊,維穩資金面的跡象,以防止信用違約衝擊蔓延。

3 違約衝擊後的情緒修復,看什麼?

結合歷史經驗,違約衝擊後信用市場情緒修復的標誌:二級市場的反映往往較為敏感,信用債的違約衝擊後,如果後續二級市場各等級尤其是中低等級信用債利差結束走闊態勢,出現趨勢性收窄,預示著信用債市場情緒開始趨於緩和;但一級市場的信用債發行與淨融資的邊際變化更為值得關注,一般如果一級市場淨融資出現了趨勢性回暖,往往意味著市場情緒出現了實質性修復。

對於16年3-5月央企、國企集中違約的衝擊,自16年5月以來,中低等級(以3年期AA級中票為例)信用利差便已經開始收窄,5月底信用債一級淨融資開始出現持續回暖,意味著市場情緒實質性修復;

對於18年3-6月民企違約潮衝擊,18年7月國常會以後,中低等級(以3年期AA級中票為例)信用利差便開始掉頭收窄,而一級市場的信用債淨融資波動較大,直到10月諸多呵護、支持民企融資的政策頻出以後,信用債淨融資才出現趨勢性回暖。

從一、二級市場指標來看,本輪違約對信用市場的衝擊尚在持續,市場的實質性回暖仍有待觀察。

從二級市場來看,本輪信用債違約衝擊以來,各等級信用利差特別是中低等級信用債利差仍在持續走闊,不過走闊幅度已經逐漸趨於收斂;當前3年期AA及以上等級中票的信用利差已經處於09年以來歷史分位數的50%以上;

從一級市場來看,信用債的淨融資情況也尚未出現趨勢性改善,最近兩周的淨融資規模依然為負,信用市場何時實質性回暖仍有待觀察。

2021年經濟前高后低、社融增速回落,意味著對信用債的進一步利好非常有限。

本輪違約衝擊下,信用分層加劇、信用風險重定價是必然結果,疊加明年的緊信用環境下,信用風險暴露可能加速,投資者需要保持更多謹慎。

投資策略上:1)強化基本面研究,弱化對「信仰」的依賴。投資者不要盲目迷信國企「信仰」和外部評級機構對發行主體賦予的高評級,尤其是產業債,無論股東背景強弱和外部評級高低,都需要做好基本面分析,特別是明年的信用債償付壓力依然較大,對於基本面較弱或是邊際弱化的企業需要保持謹慎;2)關注信用風險在區域間的傳導和惡性演化,諸如東北三省、河南省內企業或會因此次違約事件衝擊而陷入再融資困境。

對於地方國企、央企債,在華晨、永煤違約事件發生後,要更加強化基本面研究,弱化對「信仰」和外部評級的依賴,更需要關注弱資質國企的償債壓力。

對於城投債,在明年城投政策寬鬆存在不確定性,地方財政收支壓力和債務累積的雙重壓力下,投資者需要保持更多警惕,尤其是地方財政實力偏弱、非標違約等風險事件頻發的高風險地區,建議投資者保持規避。

對於民企債,作為違約高發的領域,投資者對於弱資質、債務壓力較大的民企依然不能放鬆警惕。

風險提示:貨幣政策放鬆不達預期;信用債違約超預期。

分析師聲明

註:文中報告依據興業證券經濟與金融研究院已公開發布研究報告,具體報告內容及相關風險提示等詳見完整版報告。

證券研究報告:《【興證固收.信用】違約對信用市場的衝擊、後續化解與情緒修復 ——信用策略半月談》

對外發布時間:2020年12月21日

報告發布機構: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已獲中國證監會許可的證券投資諮詢業務資格)

本報告分析師:

黃偉平 SAC執業證書編號:S0190514080003

吳鵬 SAC執業證書編號:S0190520080009

(1)使用本研究報告的風險提示及法律聲明

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已具備證券投資諮詢業務資格。

本報告僅供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公司」)的客戶使用,本公司不會因接收人收到本報告而視其為客戶。本報告中的信息、意見等均僅供客戶參考,不構成所述證券買賣的出價或徵價邀請或要約。該等信息、意見並未考慮到獲取本報告人員的具體投資目的、財務狀況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時候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個人推薦。客戶應當對本報告中的信息和意見進行獨立評估,並應同時考量各自的投資目的、財務狀況和特定需求,必要時就法律、商業、財務、稅收等方面諮詢專家的意見。對依據或者使用本報告所造成的一切後果,本公司及/或其關聯人員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本報告所載資料的來源被認為是可靠的,但本公司不保證其準確性或完整性,也不保證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議不會發生任何變更。本公司並不對使用本報告所包含的材料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或與此相關的其他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本報告所載的資料、意見及推測僅反映本公司於發布本報告當日的判斷,本報告所指的證券或投資標的的價格、價值及投資收入可升可跌,過往表現不應作為日後的表現依據;在不同時期,本公司可發出與本報告所載資料、意見及推測不一致的報告;本公司不保證本報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狀態。同時,本公司對本報告所含信息可在不發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資者應當自行關注相應的更新或修改。

除非另行說明,本報告中所引用的關於業績的數據代表過往表現。過往的業績表現亦不應作為日後回報的預示。我們不承諾也不保證,任何所預示的回報會得以實現。分析中所做的回報預測可能是基於相應的假設。任何假設的變化可能會顯著地影響所預測的回報。

本公司的銷售人員、交易人員以及其他專業人士可能會依據不同假設和標準、採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頭或書面發表與本報告意見及建議不一致的市場評論和/或交易觀點。本公司沒有將此意見及建議向報告所有接收者進行更新的義務。本公司的資產管理部門、自營部門以及其他投資業務部門可能獨立做出與本報告中的意見或建議不一致的投資決策。

本報告的版權歸本公司所有。本公司對本報告保留一切權利。除非另有書面顯示,否則本報告中的所有材料的版權均屬本公司。未經本公司事先書面授權,本報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製作任何形式的拷貝、複印件或複製品,或再次分發給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權的其他方式使用。未經授權的轉載,本公司不承擔任何轉載責任。

在法律許可的情況下,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可能會持有本報告中提及公司所發行的證券頭寸並進行交易,也可能為這些公司提供或爭取提供投資銀行業務服務。因此,投資者應當考慮到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及/或其相關人員可能存在影響本報告觀點客觀性的潛在利益衝突。投資者請勿將本報告視為投資或其他決定的唯一信賴依據。

(2)投資評級說明

報告中投資建議所涉及的評級分為股票評級和行業評級(另有說明的除外)。評級標準為報告發布日後的12個月內公司股價(或行業指數)相對同期相關證券市場代表性指數的漲跌幅,A股市場以上證綜指或深圳成指為基準。

行業評級:推薦-相對表現優於同期相關證券市場代表性指數;中性-相對表現與同期相關證券市場代表性指數持平;迴避-相對表現弱於同期相關證券市場代表性指數。

股票評級:買入-相對同期相關證券市場代表性指數漲幅大於15%;審慎增持-相對同期相關證券市場代表性指數漲幅在5%~15%之間;中性-相對同期相關證券市場代表性指數漲幅在-5%~5%之間;減持-相對同期相關證券市場代表性指數漲幅小於-5%;無評級-由於我們無法獲取必要的資料,或者公司面臨無法預見結果的重大不確定性事件,或者其他原因,致使我們無法給出明確的投資評級。

(3)免責聲明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平臺所載內容和意見僅供參考,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專家、嘉賓或其他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人士的演講、交流或會議紀要等僅代表其本人或其所在機構之觀點),亦不構成任何保證,接收人不應單純依靠本資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獨立判斷,應自主做出投資決策並自行承擔風險。根據《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本平臺內容僅供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客戶中的專業投資者使用,若您並非專業投資者,為保證服務質量、控制投資風險,請勿訂閱或轉載本平臺中的信息,本資料難以設置訪問權限,若給您造成不便,還請見諒。在任何情況下,作者及作者所在團隊、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平臺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

本平臺旨在溝通研究信息,交流研究經驗,不是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報告的發布平臺,所發布觀點不代表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觀點。任何完整的研究觀點應以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發布的報告為準。本平臺所載內容僅反映作者於發出完整報告當日或發布本平臺內容當日的判斷,可隨時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平臺所載內容不構成對具體證券在具體價位、具體時點、具體市場表現的判斷或投資建議,不能夠等同於指導具體投資的操作性意見。

作者/來源:興證固收研究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

相關焦點

  • 夏春:《長安十二時辰》視角下的信用債連環違約與系統風險
    但是,深入思考才會發現這些年資本市場違約和危機不斷發生,不斷化解,不同重複現象後面,更本質的原因是經濟中的「系統風險(Systematic Risk)」在加深,我們稍後再論述這點。太陽底下的「新鮮事」太陽底下本無新鮮事,如果說本次信用違約玩出了新花樣,就是個別企業並非沒錢還而是不想還。
  • 信用風險事件波及股市?債基怎麼投?固收大廠張洋與中信餘經緯解密...
    「 債券違約事件對於市場的影響,從短期來看,大家不用去擔心,這幾天整個市場情緒有明顯的恢復;從明年來看,我相信違約還是會繼續的,大家不用期待整個信用風險一下降到零。」  「如果真的是信用風險的蔓延,從組合的角度也會面臨贖回,這個利率債還有最後一跌。 」  「 信用風險事件也影響股票市場。
  • 華創宏觀張瑜:國企違約衝擊就此結束了嗎?
    2、違約之外,還發生了更惡劣的「逃廢債」行為,導致後續債權人的追償之路更為曲折。波瀾效應的層層遞進1、違約後續的第一階段:觸發,地方國企信用債調整(11.10-11.13)。第一階段的影響主要波及在信用層面,一級發行大規模取消,二級市場地方國企價格調整。
  • 國企違約衝擊信用債市場 債基單周最大跌幅超10%
    信用債爆雷,債券市場上演「驚魂」一周。中長期來看,債券市場可以說是『危中有機』,這次的信用風險事件衝擊過後,基金通過精選個債,謹慎操作,仍然能夠爭取到債券品種的超額收益。」 一位債券投資人士說。招商基金固定收益投資部副總監馬龍表示,實質性違約事件導致信用債市場情緒較差,風險偏好進一步向其他具有相似點的信用債轉移,部分債基因持有違約債券,淨值下滑面臨贖回壓力,通過拋售高流動性債券或拆入資金應對贖回壓力。
  • 中信證券:國企信用風波不宜過分悲觀,或是民企債發力契機
    11月15日,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600030,以下簡稱「中信證券」)發布最新報告指出,近期國企信用風波由點及面迅速擴散,引發了市場恐慌情緒的蔓延。不過,雖然策略上可以保持謹慎,但不應過度悲觀,特別是對殭屍國企「逃廢債」噱頭和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擔憂,更是大可不必。
  • 【招商策略】信用債市場變化會衝擊股票市場嗎——A股投資策略周報...
    原標題:【招商策略】信用債市場變化會衝擊股票市場嗎——A股投資策略周報(1115) 在目前貨幣政策和信用環境尚好的情況下,此次信用債違約對股票市場的影響預計以風險偏好壓制和相關個股的影響為主,短期難以演化為大範圍的衝擊。
  • 高收益債策略月報|信用風險事件多發 市場風險偏好下行
    02 市場焦點: 信用負面事件多發,市場風險偏好下行 10月以來信用負面事件多發,11月永煤控股、紫光集團違約更是將市場情緒推升至高點,恐慌情緒升溫,風險偏好下行
  •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新增信用違約互換市場
    基金商城1折起購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宣布明日起升級本幣交易系統,新增信用違約互換市場,支持報價、成交及行情查詢。  2016年9月23日中國版CDS交易規則正式發布,中國銀行(行情601988,買入)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發布
  • 銀行、保險、學者、評級機構齊論信用債違約:不能簡單依靠財政信仰
    農業銀行投資銀行部副總裁楊軍在圓桌對話上開場便提出,最近信用債市場發生了多起突發性事件,大家對信用風險的關注非常熱烈。「我是保險投資,保險80%以上的資金都投固定收益類市場,固定收益類市場大部分又是信用類的投資,包括債券投資,所以對信用市場的發展都是比較關注的。」新華資管總裁助理、首席風險官彭立志說。
  • 2021年信用債市場年度策略展望:風起青萍末
    2020年市場回顧:波瀾不驚。2020年信用基本面整體平穩,信用債走勢整體跟隨利率,信用利差、評級利差多體現為被動走闊或收窄,年末的大國企集中違約打破這一均衡,信用利差、等級利差明顯上行。風起於青萍之末,大國企違約一方面預示信用環境正處惡化開端,另一方面引導風險偏好繼續下行,始於2018年下半年的評級下沉行情宣告終結。考慮到利率上行有頂(10年國債3.5),且2021年資金面仍偏寬鬆,信用策略建議適當拉久期買入3年AAA。城投:終極信仰,下沉優選。國企信仰破滅後,城投似乎成為市場終極信仰。
  • 產能過剩行業面面觀 | 信用新形勢下,如何修正鋼鐵企業信用分析邏輯?
    鋼鐵同屬傳統周期性行業,其受波及程度顯著,市場避險情緒陡增下,行業企業二級市場債券遭到拋售,一級市場增量債券取消發行,再融資受阻。基於鋼鐵行業信用風險模型、評級方法、行業及企業流動性評價、外部支持能力及意願等多個維度分析,中債資信認為2016年供給側改革以來鋼鐵行業經營情況穩定、財務報表逐漸修復、未來1~2年整體信用風險不會大幅上升。
  • 海航ABS竟也違約,ABS會成為信用債嗎(附違約案例全解)
    當然, 我們不排除「海航302」較第一期產品風格突變的可能性, 因此本文後續分析如有不準確之處, 條件所限, 還請各位見諒。ABS是否會成為下一個信用債的問題, 從最早黃河大橋ABS違約到今天海航ABS違約, 答案似乎已經有點眉目。從產品邏輯來看, 資產證券化是將缺乏流動性但能夠產生穩定現金流的資產, 轉變為可以在資本市場上轉讓和流通的證券的一種融資金融工具。
  • 信用債違約愈演愈烈:「國企信仰」被打破,最壞的情況是什麼
    近期國企、城投、上市公司等違約事件愈演愈烈,信用債市場受到了極大的衝擊。11月10日, 上海清算所發布了一則公告顯示:永煤控股2020年第三期超短期融資券應於今日兌付本息,截止到期兌付日日終,「20永煤SCP003」不能按期足額償付本息,已構成實質性違約。
  • 信用債違約對A股影響點評:低風險特徵復甦交易,推薦中國製造與可選...
    信用債違約對A股影響有多大?近期信用債市場突現兩個AAA國企違約,這對國企信仰的衝擊較大並引發了蝴蝶效應——弱資質主體出現了加速下跌。這對A股影響幾何?我們認為,核心有兩條影響路徑:其一,指向風險偏好,違約引發信用收縮預期,使得債券市場乃至權益市場風險溢價上行;其二,指向無風險利率,結構性的信用債剛兌打破,引發無風險利率下行的可能。 風險偏好:短期變量。
  • 國君策略點評信用債違約對A股影響:低風險特徵股票受益 推薦中國...
    信用債違約對A股影響有多大?3100-3500震蕩格局不變。近期信用債市場突現兩個AAA國企違約,這對國企信仰的衝擊較大並引發了蝴蝶效應——弱資質主體出現了加速下跌。這對A股影響幾何?我們認為,從DDM模型出發有風險偏好、無風險利率兩條路徑,但目前對市場的關鍵作用還在於風險偏好的影響。
  • 花1000元修復一條徵信記錄?「信用修復師」到底是什麼
    而即便花了錢,這款軟體生成的報告也並非央行版個人信用報告,對辦理信用卡、房貸等業務幾乎沒有實際意義。「沒有客服埠,充了錢沒有後續」「花一次錢不夠,裡面每個細節還得9.9」「什麼也查不到,很多都是錯的」……評論中,不少用戶紛紛表達了不滿。
  • 「網貸」支付寶芝麻信用分700多,為什麼申請網貸還是被秒拒?
    「」「」」一般來說,芝麻信用分越高,申請網貸的額度也相對應越多,但是前兩天在帖子上有人說:「為什麼自己的支付寶芝麻信用分700多,申請網貸還是被秒拒?」今天科技評論熱爆的話題是:「芝麻信用700分都用不了借唄?馬雲說別驚訝!這是真的是在保護你」。
  • 市場反應過度了?債市風波拖累利率市場,國債收益率創一年多新高...
    行業人士指出,在信用債違約衝擊下,信用風險已經傳導到利率市場,信用分層不可避免的加劇,短期內估計難見緩和。但是也有分析師指出,部分市場上交易的未違約的信用債價格已經低於過去6年內的債券違約回收價值,市場對於信用風險存在過度反應,長期看大概率將出現修正。
  • 債市調整基本結束 機構看好優質企業信用債
    私募認為,債券市場的調整已基本結束。但由於目前貨幣政策不具有反轉空間,預計短期仍以震蕩格局為主。具體到投資操作上,不少機構看好優質的企業信用債。未來,預計貨幣市場資金利率將維持在1.5%~2%;資金利率和短端債券利率之間的倒掛將修復;10年國債利率預計波動區間在2.5%~3.0%。瑞銀資產管理固定收益基金經理樓超認為,債券市場已經出現超跌企穩的局面。展望未來,考慮到經濟的不確定因素以及疫情在海外的二次發酵,市場對經濟修復預期仍存在預期差。
  • 信用債違約風險水平未明顯提升
    本刊特約作者 方斐/文 近期債市突發的的一系列違約事件已成為監管和市場關注的重點,甚至連金穩委都出面正式表態,這說明後續政策方向及流動性環境將總體偏向溫和,疊加年底財政支出高峰,預計2020年年底和2021年年初的信用風險繼續大範圍擴散的概率較低,後續將呈現漸進式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