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學教學中有關胺基酸的幾個問題

2021-03-01 囡波灣生物

摘要:對組成蛋白質的胺基酸的概念、側鏈基團上的氨基和羧基能否發生脫水縮合反應、胺基酸自身的氨基和羧基能否發生脫水縮合反應、必需胺基酸等問題進行分析和釋疑,旨在為一線教師答疑解惑。

關鍵詞:胺基酸;脫水縮合;側鏈基團;必需胺基酸

 

1 結構通式與胺基酸的關係

1.1 脯氨酸是不符合結構通式的組成蛋白質的胺基酸

組成蛋白質的胺基酸指的是在翻譯過程中作為原料參與蛋白質合成的胺基酸。在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將組成蛋白質的胺基酸認為是蛋白質水解得到的胺基酸,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除脯氨酸外,組成蛋白質的胺基酸都可以用圖1所示結構通式來表示。

圖1 組成蛋白質的胺基酸結構通式

這些胺基酸在結構上的共同點是與羧基相鄰的α-碳原子上都有一個氨基,因此稱為α-胺基酸。

連接在α-碳上的還有一個氫原子和一個側鏈基團,側鏈基因稱為R基。各種胺基酸之間的區別在於R基的不同。

脯氨酸與一般的α-胺基酸不同,它沒有自由的α-氨基,是一種α-亞胺基酸。脯氨酸的結構式見圖2。

圖2 脯氨酸的結構式

1.2 並不是符合結構通式的胺基酸都是組成蛋白質的胺基酸

例1:下列物質中,屬於構成蛋白質的胺基酸的是(  )

此題正確答案是A,A項是甘氨酸。B項不符合胺基酸的結構通式,可以確認B(P-丙氨酸)不是組成蛋白質的胺基酸。C項滿足胺基酸的結構通式,但它是鳥氨酸,在蛋白質組成中並不存在。D項是羥脯氨酸,它並不作為原料參與蛋白質的合成,所以也不屬於組成蛋白質的胺基酸。也就是說,組成蛋白質的胺基酸都符合胺基酸的結構通式(脯氨酸例外),但符合結構通式的物質並不一定是組成蛋白質的胺基酸。目前發現的組成蛋白質的胺基酸只有22種,它們的R基都是確定的。所以,要正確認識組成蛋白質的胺基酸,避免命題錯誤和教學失誤。

2 為什麼有的胺基酸能溶於水,而有的不能

各種組成蛋白質的胺基酸之間的區別在於R基的不同。有的胺基酸能溶於水,而有的不能,是因為它們的R基不同。例如,苯丙氨酸極難溶於水,是因為它的側鏈是非極性的,且其水溶過程伴隨著熵減少,因此不易進行。而絲氨酸則易溶於水,是因為它的側鏈含有極性的羥基,可以與水形成氫鍵,故極易溶於水。

3 側鏈基團上的氨基和羧基能否發生脫水縮合反應

胺基酸側鏈基團上的氨基和羧基能發生脫水縮合反應,但不常見。例如,還原型穀胱甘肽就是用穀氨酸的側鏈羧基與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縮合成的一種三肽。再如,生物素-賴氨酸(生物胞素)複合物就是生物素和賴氨酸側鏈氨基縮合成的化合物。但是,在核糖體進行蛋白質合成時,不會用側鏈縮合。這是由酶的專一性決定的。負責胺基酸活化的氨醯tRNA合成酶不會與側鏈反應,形成肽鍵的轉肽酶也不識別側鏈。

4 胺基酸自身的氨基和羧基會不會發生脫水縮合反應

一個胺基酸的α-羧基與另一胺基酸側鏈上的氨基,或者一個胺基酸側鏈上的羧基與另一胺基酸的α-氨基,能發生分子間的縮合,形成異肽鍵。異肽鍵就是胺基酸之間不是以α-氨基和α-羧基,而是以至少有一個非α-氨基或a-羧基參與形成的醯胺鍵。但同一胺基酸上的α-氨基和α-羧基一般不能發生分子內縮合,主要原因是它們連接在同一碳原子上,空間位阻大,並且也沒有相應的酶催化。

5 有關必需胺基酸的問題

5.1 必需胺基酸的概念是針對人體而言的嗎

不同生物合成胺基酸的能力不同。不同生物能夠合成胺基酸的種類也不完全相同。有的可以合成組成蛋白質的全部胺基酸,如高等植物、大腸桿菌等;有的則不能全部合成,如人、乳酸菌等。凡是機體不能自己合成,必須從外界環境中直接獲取的胺基酸,稱為必需胺基酸。這一名稱來源於用大白鼠所做的實驗,而人類和大白鼠的必需胺基酸是相同的。所以,必需胺基酸的概念不是針對人體而言的,但高中生物學中所說的8種必需胺基酸是針對人體而言的。

5.2 成人和嬰兒的必需胺基酸分別是多少種

由於吡咯賴氨酸不是組成人體蛋白質的胺基酸,所以21種組成人體蛋白質的胺基酸中,成人只有8種必需胺基酸,分別是賴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蘇氨酸、甲硫氨酸和纈氨酸。嬰兒的必需胺基酸還有組氨酸和精氨酸。這兩種胺基酸,嬰兒也能合成,但由於嬰兒生理機能不完善(肝酶發育不成熟),且生長發育快、需要量大,合成的量不能滿足機體需求,須有食物提供,所以組氨酸和精氨酸對嬰兒來說也是必需胺基酸。隨著嬰兒的生長發育,身體各項生理機能逐步完善,這兩種胺基酸的合成量能滿足機體需求,至成年就不屬於必需胺基酸了。

作者單位:安徽省臨泉田家炳實驗中學

相關焦點

  • 【教學參考】第22種胺基酸的發現
    1986年,科學家們終於在含硒蛋白中發現第二十一種標準胺基酸——含硒半胱氨酸。時隔16年之後,2012來自俄亥俄州立大學的兩個研究小組報導,他們識別出世界上第22種由遺傳基因編碼的胺基酸,這一生物學發現可與物理學家發現了一個新基本粒子或化學家發現了一種新新基本粒子或化學家發現了一種新元素相媲美。
  • 發展生物學核心素養的建模教學研究
    關鍵詞:模型;建模教學;生物學核心素養;批判性思維能力隨著中學生物學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建模教學日益受到重視。建模是建構模型的簡稱,是指在問題情境中形成實體、符號或抽象表徵的過程和產物。建模的科學實踐要素包括模型使用、模型建構、模型評價及模型修正。凡涉及模型使用、模型建構、模型評價及模型修正等過程的教學即為建模教學。
  • 生物學概念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1.3 上述名詞間的關係生物學概念是生物學課程內容的基本組成,概念教學是生物學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建立、理解和使用生物學概念是落實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指標之一。可以用術語來傳遞生物學概念,如光合作用,但前提是先要建立概念,清楚術語背後概念的含義。在用術語傳遞概念時,最好描述概念的內涵,它是一個命題,是陳述句。當知道術語指代的內容時,術語可以指代概念。
  • 生物學的一個基本大問題迎來重大突破!
    蛋白質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的三維結構。然而一直以來,「蛋白質摺疊問題」一直是生物學中的一個重大挑戰,並且已經困擾生物學家50多年。直到現在,終於有佳訊傳來:由DeepMind開發的人工智慧系統AlphaFold,在根據胺基酸序列確定蛋白質的三維形狀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 《生物學教學》最新擬錄用名單
    基於「旁欄思考」欄目滲透生物學科學思維的教學研究河北石家莊趙曉帆交叉學科知識結合演示實驗助力生物學難點突破——以「眼和視覺」三個問題為例山東淄博劉宗濤淺談基於新冠肺炎的教材修訂山東沂水王雲新舊浙科版高中生物教材比較研究
  • 解決生物學50年來的重大挑戰,AI能根據胺基酸序列精確預測蛋白結構?
    iNature(ID:Plant_ihuman)由 Google AI 開發的人工智慧(AI)網絡使DeepMind脫穎而出,在解決生物學最嚴峻的挑戰之一方面取得了巨大飛躍-從蛋白質的胺基酸序列確定蛋白質的
  • 生活中的生物學|從動漫中引出關於老面的三個問題
    是多年的生物學學習告訴我,這!不!科!學!那麼問題來了。老面和我們使用的活性酵母有什麼區別呢?老面的發酵效果究竟如何?人們為什麼更鍾愛老面饅頭(能發家致富嗎?)?老面饅頭營養更高嗎?首先,讓我們對老面的成分進行一個了解。老面中的優勢菌種主要是酵母菌和乳酸菌,同時還可能存在醋酸菌。
  • 系統生物學中的物理問題
    芽殖酵母(budding yeast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是生物學研究中廣泛應用的單細胞真核模式生物,酵母在細胞周期調控的研究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1996年作為第一個真核生物,芽殖酵母的全基因組測序工作完成並公布.近年來,芽殖酵母的蛋白質相互作用的數據迅速增加,這些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網絡的數據和相關的生物學研究進展,為進一步全面系統地研究蛋白質網絡的性質提供了可能
  • 《生化及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
    生化及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是研究生物體內物質的化學組成、結構、功能、性質,以及生命活動中各種物質代謝變化、調節控制的實驗技術和方法。該實驗技術是應用於整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領域中各種技術的總稱,通常是依據某些生物、物理、化學或數學基本理論建立起來的。
  • 「水分子跨膜運輸」在高中生物學教學中的認知誤區及教學建議
    當將這兩種細胞放在同一種水溶液中時,膜中含有AQP1蛋白的細胞能通過滲透作用吸收水分繼而體積不斷膨脹,而不含該蛋白的細胞在3.5min內無明顯變化。為進一步驗證,阿格雷還用脂質體(人工合成的脂雙層囊泡)做實驗,他將AQP1導入脂質體,結果發現:對比普通脂質體,導入AQP1的脂質體對水的轉運速率得到大幅提高。
  • 淺談兒童大提琴教學中的幾個問題(一)
    小編近期閱讀了瀋陽音樂學院管弦教育系關立紅老師的文章《淺談兒童大提琴教學中的幾個問題》。該文原文刊載在《藝術教育》雜誌2008年第7期上。文章結合兒童生理和心理兩個方面的成長規律和特徵,提出在兒童大提琴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並簡要論述在兒童的大提琴教學過程中,要按照兒童自身成長發育規律,科學地、合理地安排教琴教法。文章中有些內容對小編很有啟發,分享給朋友們,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 土壤中的胺基酸與胺基酸態氮
    土壤中的胺基酸主要來源於微生物、動植物及其代謝產物等。從土壤溶液中可以測出遊離胺基酸的存在,它們或者是土壤有機質的降解產物,或者是植物根細胞的溶解物或溢泌物,土壤中的微生物和動物也能分泌一些胺基酸到土壤溶液中。土壤有機質的分解是胺基酸的直接來源,這些有機質包括土壤中固有的有機質和外部加入的有機肥料(動植物殘體)。
  • AI解決生物學50年大挑戰,破解蛋白質分子摺疊問題
    「這些算法今天已經足夠成熟強大,足以被應用於真正具有挑戰性的科學問題上了。」蛋白質對於生命至關重要,它們是由胺基酸鏈組成的大型複雜分子,其作用取決於自身獨特的 3D 結構。弄清蛋白質摺疊成何種形狀被稱為「蛋白質摺疊問題」。在過去 50 年裡,蛋白質摺疊一直是生物學領域的重大挑戰。
  • 合肥市包河區生物學第二屆學術節暨包河區中學生物學教學專業委員
    劉昌福同志肯定了包河區生物學科教科研工作所取得的成績,勉勵包河生物學教師堅持理想信念和專業追求,繼續在基礎教育深化改革的徵途上努力前行。預祝本屆學術節取得圓滿成功。會上,包河區中學生物學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王啟雨作了題為「凝心聚力勤耕耘、教育科研百花開」的第四屆包河區中學生物學教學專業委員會工作報告。
  • 淺談長笛教學中的幾個問題
    ※以下內容信息均來自網絡※本平臺只為大家傳遞關於長笛信息和好文未滿18歲的學生請攜家長或老師判斷本平臺發出的內容以及比賽信息-在長笛教學過程中,有一部分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授課中,會遇到一些平時自己能掌握而學生不一定掌握的問題。
  • 合成生物學的倫理和治理問題
    內容提要:合成生物學的倫理問題包括:概念性倫理問題,這涉及合成生物學的正當性問題;物理性的倫理問題,主要涉及生物安全和安保問題;與對人的尊重和公正有關的非物理性倫理問題以及合成生物學中的不確定性問題。
  • 陳閱增普通生物學視頻課全套!
    呂俊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專業博士。假設你想知道所產生的CO2中的氧是來自於糖還是氧氣,試設計一個18o作為示蹤原子的實驗來回答你的問題。陳閱增普通生物學視頻課全套參考:自然界中的氧元素含有三種同位素,即16o、17o和18o。其中18o是一種穩定的同位素,常作為示蹤原子用於化學反應機理的研究。
  • 陳閱增普通生物學視頻全套!
    在教學方面,主要講授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等生物學專業課程,並多次進行自考、考研輔導等培訓,參與編寫生物類考研輔導書,具有豐富的講課經驗;在科研方面,參與教育部等多項國家重點項目或重大課題,具有紮實的理論基礎基礎和實踐經驗,發表數篇SCI論文。
  • 幾個與動作電位有關問題的辨析
    動作電位也可稱為神經衝動或者興奮,其產生、傳導與傳遞都牽涉到分子生物學、動物生理學等方面的機理,是高中生物學教學中的一大難點,同時也是近幾年高考的熱點
  • 如何在高中教學中落實教學評一致?「新教學」聯盟校優秀案例展示
    今年以來,現代課程網「新教學支持系統」聯盟校在實施新教學的實踐活動中,在「新教學支持系統」專家的指導下,不斷生成了一批更加適合本地學情的優秀的大單元教學設計,真正將「大單元、大情境、大任務」的教學理念落實到一線課堂教學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