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更藍:上海去年優良天數比2013年多了55天 更準確:空氣品質預報將...

2020-12-12 東方網

>>>滾動: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壽子琪作客2019民生訪談

  東方網記者夏毓婕、曹磊、王佳妮、劉昊4月27日報導:良好生態環境是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的基本底色。今天上午,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壽子琪作客「2019上海廣播《民生訪談》」時表示,上海最新的環境治理目標是「2020年,基本消除劣V類水體;2022年,實現空氣品質達標。」

  汙染源頭治理定下新目標 AI助力空氣預報

  去年,上海全市環境空氣品質(AQI)優良率為81.1%,比2013年的66%上升了15.1個百分點,優良天數多了55天。上海PM2.5平均濃度為36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的62微克/立方米下降42%,已經很接近國家二級標準35微克/立方米。

  「為鞏固和確保上一輪清潔空氣行動計劃和去年大氣汙染防治的成果,上海計劃針對前期大氣治理成果開展多個專項執法行動,上半年重點聚焦VOCs排放企業,下半年重點聚焦燃油燃氣鍋爐和工業爐窯。」壽子琪在訪談中表示,2019年大氣汙染防治重點工作主要涉及在交通、能源、產業重汙染應領域。

  壽子琪介紹道,汙染防治重在源頭。今年將對車用柴油、普通柴油和部分船舶用油「三油並軌」,並基本完成中心城區燃油燃氣鍋爐低氮改造。同時,計劃提前實施輕型汽車國6b排放標準,劃定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區域,進一步擴大柴油貨車限行範圍,加大國三及以下老舊車淘汰和新能源汽車推廣力度。

  此外,去年《上海市空氣重汙染專項應急預案》降低啟動「門檻」後,公眾對空氣品質預報的準確性要求越來越高。2018年24小時(提前1天)預報準確率為85%,汙染時段預報準確率為60%,而48小時(提前2天)和72小時(提前3天)汙染預報準確率僅為45%和38%,與城市空氣品質精準及時預報預警需求存在較大的差距。

  由此,壽子琪表示,環境監測中心將拓展與上海超算中心的技術合作。預計今年6月底新一代超級計算機建成運行並提供服務後,可基本保障本市預測預報所需的200萬億次計算能力和足額存儲,屆時現有集合數值預報系統將全面升級,預報頻次將從現有的一天一次升級為一天兩次,預報時效將全面滿足10~15天預報預警能力的要求。

  從「黑臭」到「清澈」 劣V類河道佔比大幅下降

  「以前走過這條河,就有一陣陣臭味。現在真的好多了!」住在長寧區劍河路新漁路附近的居民告訴東方網記者,以前的新漁浦就是一條黑臭河道,如今確實煥然一新。記者在現場看到,新漁浦的水十分清澈,兩旁還配有不少綠植。在河道附近的親水平臺上,時有附近居民前來健身等。

  據長寧區河道管理所副所長李培芳介紹,新漁浦河道總長度2.4公裡,河道寬度約14米,「之前黑臭河段為淞虹路橋至協和路橋,長度約500米。整治前,該河道水質為劣Ⅴ類水,有零星滲漏排水口及少量違章建築,河道生態不健全,水質不穩定,河道間歇性黑臭」。

  根據上海市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要求,新漁浦黑臭河道整治納入2016年實施的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專項整治工程一期,總投資290萬元,治理河道總長2.4公裡。在施工期間,工作人員封堵老小區滲漏汙水口3處,種植沉水植物、浮葉植物、挺水植物約8000m2, 2017年下半年完成工程竣工驗收。治理後河道生態健全,水體自淨能力得到提高,水質改善明顯,2017年、2018年平均水質為Ⅳ類。

  新漁浦河道就是上海千萬條河道治理中的一條。目前,上海經過截汙納管攻堅戰、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中小河道整治、河長制、蘇四期整治等工作,全市全面消除黑臭河道,劣V類河道佔比從全市河湖本底調查時的32%大幅降至2018年底的18%。

  長三角高質量發展 好環境是基本底色

  2017年,區域江浙滬25個城市PM2.5濃度較2013年「大氣十條」考核基準年下降34.3%,超額完成國家明確的下降20%的目標。2018年,區域江浙滬皖41個城市PM2.5平均濃度為44微克/立方米,較2017年又下降10.2%;區域333條國考斷面中水質Ⅲ類及以上斷面佔比79.5%,較2015年提高了9.2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佔比僅為0.9%。

  據壽子琪介紹,2019年及今後幾年,上海將牢牢把握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重要契機,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指引,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加快改善區域生態環境質量為目標,努力做足「聯」字文章,完善提升協同治理水平,繼續深化大氣、水等重點領域協作。

  大氣方面重點完成秋冬季區域大氣汙染防治攻堅,全面推進新車國六排放標準和船舶排放控制區措施,實現7~10天區域空氣品質預報,加強區域重汙染天氣聯合應對。水方面重點實施區域重點跨界河流上下遊聯動治理,推進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信息共享。區域協同監管方面重點推進建立省級以下跨界地區生態環境協作機制,推進區域執法互督互學長效機制,探索推進區域排放標準統一對接,開展重大環境問題聯合研究。

相關焦點

  • 「長春藍」越來越多!去年長春306天空氣品質優良~
    「長春藍」越來越多!去年長春306天空氣品質優良~ 2020-06-05 21: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義烏220多天空氣品質優良 暫未能預報霧霾天
    昨天,記者請教了金華市環境監測站、義烏市環境監測站的專家,他們介紹,由於冷空氣南下帶來了汙染物,前幾天金華和義烏的空氣品質處於輕度汙染狀態,但目前已好轉。據悉,在一年當中,金華和義烏空氣品質指數優良的天數約佔63%,中度和重度汙染天氣約為5%。
  • 璧山區2020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突破300天
    中國網12月11日訊 12月9日,筆者從區生態環境局獲悉,截至12月8日,2020年璧山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取得歷史性突破,在距離年底還有23天的情況下,首次達到300天,同比增加了18天,其中PM2.5超標天數同比下降6天,臭氧超標天數同比下降11天,PM2.5年均濃度33微克/立方米
  • 北京去年四分之三的天數為優良天
    來源標題:去年四分之三的天數為優良天 全年「好天兒」多了36天2020年全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為276天,較上年增加36天,優良率達75.4%,增加9.6個百分點。也就是說,全年四分之三的天數為優良天,「好天兒」比上年多了一個多月。其中,一級優天數106天,較上年增加21天;二級良天數170天,較上年增加15天。
  • 北京藍天「含金量」持續提升 去年四分之三的天數為優良天
    同時,2020年北京藍天「含金量」持續提升,平均每周7天就有6.3天為PM2.5優良天,全年的「好天兒」比2019年多了36天。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2020年北京的空氣品質真是可圈可點。
  • 2016年長春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291天
    原標題:我市城區空氣品質持續改善   記者日前從市環保局獲悉,該局把環境空氣品質改善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堅持綠色發展、重點攻堅,全力開展大氣汙染防治工程,取得階段性成效。2016年,全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291天,優良率為79.7%,同比增加54天,提高14.8%。
  • 主城區空氣品質為優的天數突破100天
    &nbsp&nbsp&nbsp&nbsp重慶晨報訊 (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 王倩)昨日,記者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截至10月22日,主城區空氣品質為優的天數首次突破100天,同比增加19天,為2013年實施空氣品質新標準以來最好水平。據統計,截至目前,今年優良天數累計達到254天,達標率86.1%。
  • 1-11月全省空氣品質成績單出爐 平均優良天數同比增加22.5天
    平均優良天數269.3天 同比增加22.5天 2020年1~11月,全省PM2.5平均濃度4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1%;平均優良天數269.3天,同比增加22.5天。
  • AQI反映空氣品質 上線1個多月優良天數知多少
    那麼,AQI的實用性到底有多高呢?記者昨天從環保部門得知,自AQI上線後一個多月來,蘇城的優良天數比用API測出的要少整整1倍(6天)。  市環境監測中心站自動監測室主任鄒強告訴記者,老百姓需要的是內容細緻但看上去通俗易懂的空氣品質播報。他表示,PM2.5的主要來源之一為機動車尾氣,如果大家都能從我做起減少機動車的使用率,同樣能為蘇州的空氣品質起到積極作用。
  • 天更藍了,空氣更鮮甜了!三門被評為清新空氣示範區,進來看看美麗的...
    天更藍了,空氣更鮮甜了!據了解,「清新空氣示範區」評價分為市、縣兩級,自2018年開始每年評選1次,評價指標包括環境空氣品質、打贏藍天保衛戰年度工作任務、大氣汙染防治體制機制建設、重大大氣事件次數、清新空氣等級、涉氣環境問題被媒體曝光等六個方面。
  • 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丨湘潭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突破300天
    湘潭在線12月11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廖豔霞)12月10日,市生態環境局對外通報了11月份湘潭城市空氣品質情況:11月空氣品質優良率90%,同比上升了20個百分點。1-11月,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突破300天。11月份,湘潭城市空氣品質累計監測30天,優良天數為27天,空氣品質優良率為90%,與上年同期相比上升了20%。
  • 2020年松山城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343天,持續刷新生態顏值
    2020年松山城區空氣品質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為343天,比2019年多出11天,優良率達到94%。松山城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由2015年296天增加至2020年的343天,優良率較2015年增加12.9個百分點,實現空氣全質量達標。二氧化硫、細顆粒物(PM2.5)、可吸入顆粒物(PM10)濃度預計下降68.2%、36.8%、35%,空氣品質已經連續5年持續改善。
  • 2018年鄭州優良天數為 168天--大河網
    1月24日,鄭州市環境攻堅辦召開2018年環境汙染防治攻堅新聞通氣會,對2018年全年環境汙染防治攻堅戰空氣品質、環境違法案件查處及12369環保有獎舉報工作開展情況進行通報。    2018年,鄭州市空氣品質持續改善:綜合指數、6項指標、優良天數實現「七降一增」;PM10、PM2.5超額完成省定年度目標;7、8、9月份,連續三個月空氣品質達到二級標準,實現空氣品質新標準實施以來的歷史性突破。
  • 快訊|截至今年11月11日淄博市優良天數195天 為2013年以來最多
    「十三五」以來,淄博市通過高效治理舉措倒逼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以優良天數為例,2016年全市優良天數183天、2017年194天、2018年190天、2019年180天,今年截至11月11日,全市優良天數達到195天,是自2013年採用AQI標準評價空氣品質以來優良天數最多的一年。
  • 市生態環境局:今年295天的優良天數比去年同期增加31天
    市生態環境局:今年295天的優良天數比去年同期增加31天 2020-12-19 15: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成都藍天保衛戰取得階段性成果 今年空氣品質優良天已達270天
    今年截至12月14日,成都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為270天,優良比例達到77.19%。生態環境「十三五」目標基本完成「今年空氣品質的優良天數是多少?這一數字是否達到了『十三五』目標呢,進展到哪一個階段了?」面對市民代表的提問,成都市生態環境局明確回復,目前「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確定的主要任務目標已基本完成。
  • 鄭州去年環保成績出爐:優良天數「鄭」得177天 多項數據取得歷史突破
    大河報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2019年鄭州空氣品質為新的空氣品質標準評價考核以來最好的一年,6項汙染物除臭氧同比持平外,其他5項均同比下降,多項數據取得歷史性突破。去年鄭州的優良天比2018年多9天鄭州市生態環境局大氣處處長李孟舉在發布會上介紹,2019年鄭州優良天數共計177天,同比增加9天,優良天數達標率48.5%,重汙染24天,同比減少9天;重汙染天數減少,汙染程度明顯降低,人民群眾藍天白雲獲得感逐步增強。
  • 比去年多出42個「無錫藍」
    無錫人今年已經呼吸了286天的優良空氣,比去年同期多出42天,達到2013年以來的最好水平!昨天,市生態環境局傳出「喜報」:截至本月10日,無錫空氣品質年度優良天數比率已超省政府下達的年度指標77.8%,提前完成目標。「明顯感覺好空氣比往年多了、汙染天少了!」這是不少無錫市民今年對空氣品質的直觀感受。
  • 今年空氣優良天數已達300天 「江津藍·我來曬」活動上線了
    江津網訊(記者 黃婭秋)「與過去相比,現在霧霾天少多了。清晨跑步時空氣新鮮、鳥語花香,真是神清氣爽!」津城市民楊夢德是晨練「達人」,對戶外空氣品質的變化如是感慨。昨日,記者從區生態環境局獲悉,截至12月11日,江津已實現空氣品質優良300天!
  • 空氣品質預報背後的「玄機」
    掌握往期變化,就是以上一周、上個月乃至上年度同時期的空氣品質變化情況,作為預判空氣品質趨勢的參考標準。 判斷未來趨勢,則更複雜。 近日華北地區霧霾嚴重,網上流傳的一個段子調侃,化解霧霾的終極手段還是得「等風來」。然而,風從何處來?什麼時候來?來得強不強?這些可不是「掐指一算」就能算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