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老族的3個表現,希望你的孩子沒中,不要再無條件容忍孩子了

2020-12-03 第一財商學派

啃老族的3個表現,希望你的孩子沒中,不要再無條件容忍孩子了

生活當中,我們有很多種身份。首先我們作為孩子,是我們父母的孩子。其次,我們還是別人的父母。在職場上,我們是公司的頂梁柱,是下屬的主心骨。人的一生中,會存在很多種身份。那麼這篇文章,主要來寫寫,作為父母的我們。

不知道為什麼,現在社會的啃老族越來越多了。很多網友會在網上攻擊、謾罵這些啃老族,因為他們明明四肢健全,卻不願意去工作,一直呆在家裡靠父母。甚至有些孩子會因此而自豪,我的父母可以養我。但是我們卻不應該一昧地責怪孩子,孩子能夠這樣,父母也有一定的原因。那麼啃老族都有哪些表現呢?我們作為父母的,應該好好觀察孩子是否有這些特徵,不要被啃老而不自知。

一、好吃懶做

第一個就是好吃懶做,其實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時候。特別是在自己一個人獨處的時候,可能就會懶得動手。而很多孩子和自己父母在一起的時候,也會表現得非常好吃懶做。會和自己的父母說:「我今天想吃燉雞,可以嗎?」那麼很多父母就會為了孩子忙碌起來,因為孩子想吃燉雞,我們當然要同意了。而好吃懶做,其實是很多啃老族的一個表現。

他們不是一時的好吃懶做,而是一世的好吃懶做。一直要父母為自己付出,父母還不覺得有問題,單方面一直向孩子付出。這其實是我們作為父母的問題,一直寵溺孩子,答應他的一些無理要求。因為父母的容忍,才讓孩子敢於這麼一直好吃懶做。

二、對父母有意見

第二個就是很多啃老族,甚至會對父母有意見,有什麼意見呢?這個月我零花錢不夠,為什麼別人的父母可以給他們的孩子買房,你卻不可以。這一種不僅僅是啃老族的表現了,他們甚至對父母都沒有感恩之心。這一類的啃老族,對父母的意見是最大的。如果你發現自己的孩子,經常對你有意見,對你沒有尊重,甚至沒有喜愛,只是一昧地索取。那麼你也需要思考一下,我的教育方式是否出了問題,才能教育出一個這樣的孩子。

你要讓孩子知道,沒有無條件的付出,只有無條件的愛。我們確實是愛孩子,才想給孩子最好的東西。很多中年人,知道自己的孩子啃老,卻還是願意為孩子付出。其實這就是一種錯誤的認知,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你不教會孩子獨立生活,不讓他們脫離父母去生存,那麼等孩子到了中年,還有誰能挽救他們呢?難道要年邁的父母繼續出去工作嗎。如果現在你的孩子不僅僅啃老,還表現得對你有很大的怨言,那麼你真的需要詰問自己了。

三、做事需要父母負責

第三個表現就是做事需要父母負責。很多人在外面犯了事,第一件事就是回家找父母,想要父母幫自己負責。即使這些人在外有工作,還是擺脫不了他們是啃老族的事實。身為一個成年人,自己沒有絲毫責任心,在這個社會上是無法結交到更多朋友,甚至是前進的。當然這也源於很多父母的無條件溺愛,他們甚至會為孩子說話:「他還是孩子呀!」真的還是孩子嗎?

總結:啃老族的這三大表現,是最讓人無法容忍的三種表現。孩子有問題,但是身為父母的我們,問題才是最大的。如果自己不好好反省、思考,那麼你的孩子再想改變就難了。如果你現在還是新手父母,更加應該學會,如何去教育孩子。

相關焦點

  • 給家長的忠告:有這3個習慣的孩子,長大可能成「啃老族」
    人類也開始喜歡給自己加上一些標籤,有的人是自己喜歡的,比如明星的「四千年美少女」,但是有一群人的稱號是被貼上的,而且是負面的,就像是「啃老族」。給家長的忠告:有這3個習慣的孩子,長大可能成「啃老族」那麼「啃老族」是怎樣練成的呢?有這3個小細節要告訴你,看完之後或許就能判斷出你的孩子將來是否會啃老了。
  • 如何避免孩子成為啃老族?這「3個方面」要重點培養
    例如當孩子提出要求時,不管這個要求合理與否,父母都會毫不猶豫地答應孩子。而當孩子在這樣無菌的溫室中長大時,他們就會習慣性地向父母提出要求,並且要求父母一定要按照他們的想法去做。在這種溺愛中長大的孩子,不管長到多少歲,他們仍然無法從父母的羽翼下獨立出去,成為一個事事依靠父母幫助的「啃老族」。其次,父母不注重培養孩子的能力。
  • 孩子,希望不要再做那個「懂事」的孩子了
    其實,我們的生活中有太多被「懂事」這個詞綁架的孩子。大人們總是一遍遍地說「懂事才是好孩子」,好像學會像成年人那樣去思考是一種好孩子必備的技能。成熟懂事固然是一件好事 ,只是很多大人忘了,這個世界上除了懂事和成熟,還有兩個詞叫做「委屈」和「不快樂」。懂事的孩子只是不會無理取鬧而已,只是適應了應該表現得成熟的環境,習慣了他人充滿誤解的視線罷了。
  • 有這3種「特徵」的孩子,長大後多半不孝,希望你家娃沒有
    很多人對這句話嗤之以鼻,認為沒有科學依據,但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卻發現好像還真是那麼回事。尤其是在孝不孝順這個問題上,往往會表現在孩子日常生活的一舉一動中。如果家長不能及時看出端倪並助孩子改正,將來可能會自食苦果。
  • 「啃小」已經成為流行,比啃老族還心安理得,孩子:求你做個人吧
    對於很多人來說,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是父母生命的傳承,對於父母來說,孩子小時候是自己的快樂源泉,是自己的希望,長大之後,就是自己後半輩子的依靠。而父母對孩子的愛也是無私又偉大的,對孩子都是無條件付出,無論還是要求什麼都儘可能的滿足孩子,這就是父母平凡有偉大的愛。
  • 你不會無條件的愛孩子,是因為你不曾被無條件的愛過:什麼時候該給孩子無條件的愛?
    直人你是爸爸媽媽的希望之星啊,我們在你身上寄予了厚望。 你說明日香的事是閒事,是別的事? 是的,與你直人沒有關係。爸爸也好,媽媽也好,對那孩子都死心了。 怎麼這麼說,你還是母親嗎?我們不是藤原裕治和靜代夫婦的寵物,你們要期待就期待,要死心就死心吧。孩子們忍受不了。
  • 新型「啃老族」出現,說不定就是你家孩子
    父母為了兒女窮其一生,辛苦地付出,希望老有所依老有所養,可不曾想養育大量的「白眼狼」,不僅不懂得感恩,反而變成為「啃老族」。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心安理得成為啃老一族呢?
  • 當代啃老族的3大特徵,希望你沒有
    當代啃老族的3大特徵,希望你沒有我的一個朋友,自從畢業之後,零零散散工作了一兩年吧,就再也沒有工作過了。有一次他約我出去玩,我正在說另外一個朋友買房的事情。我認為買房真的很辛苦,因為這需要付出自己大半輩子的積蓄,還要一直償還貸款。還需要負責房子的裝修,入住以後可能還會有各種麻煩。所以我覺得有能力買房的人,都非常厲害。
  • 給孩子無條件的愛VS溺愛孩子,3大區別,家長別混淆
    養父母不知道給養子添了多少坑,最後希望他通過結婚生子能收一收心,沒想到卻釀成大禍。慣子如殺子,在這個案例中表現得淋漓盡致。真正愛孩子的父母希望培養出的孩子是有足夠安全感、自信、有正確的是非觀、能夠接納自我不足的孩子。這樣的愛有明確的「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話能說,什麼話不能說」的規矩。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會告訴孩子:「我很愛你,但這不代表我會支持你做不守規矩的事情。」
  • 給孩子無條件的愛VS溺愛孩子,3大區別,家長別混淆
    男子從小到大都讀最貴的學校,高考不理想,又去讀大專,大專沒畢業,就想著要出國。每一個決定都需要大量的財力支撐,但養父母咬了牙都滿足他的需求。畢業回國後,養父母又託人幫他找了工作,結果這孩子竟然迷上賭博。養父母不知道給養子添了多少坑,最後希望他通過結婚生子能收一收心,沒想到卻釀成大禍。
  • 這3種父母養出來的孩子,長大後不僅沒出息,還易成為「啃老族」
    導讀:這3種父母養出來的孩子,長大後不僅沒出息,還易成為「啃老族」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這3種父母養出來的孩子,長大後不僅沒出息,還易成為「啃老族」!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啃老"的孩子,小時候往往有這3個"表現",不妨對照下自己娃
    雖不苛求有多麼大的成就,但都是不希望孩子變成啃老族一員的。而造成孩子墮落成啃老族一員的因素也有很多,或許是肢體或者智力缺陷所導致的無可奈何,也可能是在外受到過大打擊後的灰心喪氣…但從數據統計中可以明顯的看出,大多數啃老族,都是從小被&34;著長大的。
  • 「無條件的愛」與「愛的邊界」——孩子,這是媽媽給你最好的禮物
    等待了一個小時以後,終於能進去玩了,對他來說所有的職業都是新鮮的,三個小時(下午3-7點)下來,孩子體驗了很多職業:藥童、牧場工人、消防員、機長、警察、記者、電力工人、考古學家、麵點師,體驗了不一樣的職業也學習到很多知識,他的表現可圈可點,老母親感到很欣慰。
  • 《無條件養育》:你以為你是無條件愛孩子的,但有可能相差甚遠
    天底下絕大多數父母,對想要自己的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有著驚人相似的答案。獨立、自信、幸福……可想法歸想法,現實卻並非如此。希望他獨立,卻總想讓他服從自己?希望他自信,卻在成功和失敗時給予他高低不同的評價?希望他幸福,卻時常對他說:你那樣做,我就不愛你了。連父母的愛都隨時可能撤離,讓他何以感受幸福?
  • 不要無條件地滿足孩子
    孩子提出任性的要求,你一般怎麼回答他?很多家長尤其是家裡的老人,過於寵愛孩子,他們基本把「讓孩子高興,讓孩子不哭」作為養育的終極目標,對於孩子提出的各種無理需求都無條件地滿足,捨不得孩子吃一點苦,更別說受一點挫折了。
  • 啃老族是怎麼造成的?父母做好3點,幫助孩子長大後更有出息
    為什麼當代社會出現了很多成年之後還依賴父母生活的&34;啃老族&34;?幼兒教育專家認為,&34;啃老族&34;的行為與他們在6歲前受到的不當育兒方式有關。原因:啃老族的誕生多半是因為兒時父母過於溺愛的行為而導致的。
  • 無條件接納孩子,有條件接納孩子的行為
    這時,不接納孩子的家長會氣急敗壞地想:「丟死人了,還不快給我起來!這孩子真難管教!說了不能買就不能買!再哭鬧就揍你!」接納孩子的做法則是,理解孩子當下的情緒,明白孩子想要某東西但被拒絕是很大的挫折,孩子需要的是理解,而非二度懲罰。因此「共情」是第一步,抱抱他、拍拍他,告訴他你能明白他的感受。等他情緒稍微平復再跟他溝通。
  • 啃老族是被「慣」大的,孩子這3種行為父母不糾正,老了多半後悔
    但啃老族的形成並非一朝一夕,多半都是因為父母太過寵溺造成的,換句話說,啃老族都是被「慣大」的。否則等孩子長大後,很可能就會變成「啃老族」,那時候再後悔就晚了。第一個表現——不願意分擔家務說白了,這樣的小孩兒就比較懶惰和自私。很多家長從小就教育孩子一定要勤快,要為這個家庭貢獻力量。但也有一些父母就不會給孩子灌輸這種理念,不單單不讓孩子做家務,還在各方面都非常的寵溺。
  • 被父母無條件疼愛是種什麼體驗?70%的孩子說沒體會過
    「你對我好,還不是為了讓我以後給你養老,你供我讀書,也只是希望我以後有出息,等你老了能過上好日子!我的人生為什麼要背負著你的希望 !我離家出走你找我,不也就是怕我走了以後沒人理你嗎?!」無條件養育,意味著我們願意尊重孩子做出的決定,孩子有權利為他的人生做出選擇,他更感興趣於哪個部分的外在世界,在這個過程中,父母的放手,是孩子學會自我負責的最好方式。
  • 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做到無條件「愛」自己的孩子,你做到了嗎?
    「你再這樣,我就不喜歡你了?「你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你要是再這樣,我就把你送人了!」這個時候孩子的表現不是愛你,而是在討好你。討好和愛是兩回事,這樣的方法在孩子十四歲以後你再試試,在十歲以前你對他有多麼的簡單粗暴,在十四歲以後他的叛逆就會來得有多兇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