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三個抑鬱症患者的樣本報告

2020-12-22 三秦網

核心提示: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記者走進西安市精神衛生中心,與抑鬱症患者面對面,試圖尋找「城裡」「城外」的溝通之道。

新聞提示:

20年,磨盡了李娜的盼頭。

發病時,她用拳頭狠勁砸自己的頭,想看看裡面有怎樣的怪獸。「想過各種花樣的死法,這種痛苦,你想不到。」

痛苦,從失眠開始。前一晚,睜著眼熬到天亮。到第二天,她又要為下一場睡眠而擔憂,長期以往,反覆無常。

公開報導顯示,在中國,抑鬱症患者高達9000萬,不論貧富、老幼,平均15人中就有一人患病。

更多人則給抑鬱症貼上「精神病」標籤--就像是一座圍城,裡面的人經受著迷茫、絕望、逃避,外面的人表現出誤解、不屑、歧視。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記者走進西安市精神衛生中心,與抑鬱症患者面對面,試圖尋找「城裡」「城外」的溝通之道。

來自三個抑鬱症患者的樣本報告

「世界精神衛生日」 本報直擊抑鬱症治療

從鹹陽來西安的路上,李娜的丈夫絮絮叨叨,埋怨了一路。

他穿著整套藍色西服,款式陳舊,手裡拎著塑膠袋,裝在四顆蘋果,一卷衛生紙。

「你才40歲,別人是忙著掙錢,你是忙著給自己找病,丟人不?」一直走到醫院門口,丈夫都認為,妻子的抑鬱症,是性格內向、不和人溝通所致。

李娜不這麼認為,「你不懂,」走出門診大廳,她站在花壇旁吸了口冷氣,看著很疲憊,「我想死一萬次。」花壇裡,有兩株凋謝了的月季,枯敗的葉子,灑落一地。

「就像是惡魔一樣,我害怕極了」

事實上,打從上網尋找醫院起,李娜都是偷著進行的。

在傳統價值觀裡,即便到今天,聽說過再多因抑鬱症而產生的悲劇,人們仍容易將抑鬱症誤解為是精神不正常,甚至是瘋子,談虎色變。

20年前,因為失眠、厭食,李娜去西京醫院檢查,醫生診斷為抑鬱症,開了一大堆藥。

吃了兩天,不管用,李娜乾脆把藥扔了。「當時,我不懂啥叫抑鬱症」,有次,她向朋友講起自己的病,朋友反問她,「是精神病嗎?」

李娜是鹹陽人,小時候,父母感情不好,天天吵架,家庭的影響,讓她從小就內向自閉。她朋友很少,也討厭社交,很少會主動交朋友,「我覺得別人都不懂我,把心事告訴他們,說了也白說。」

婚後,她試著將心事講給丈夫聽。丈夫是個樂天派,開朗熱情,每次談話,都會拿出一大堆道理勸她,給她寬心。

李娜似乎並不買帳。「說實話,我也想找人說說話,但是身邊沒有你能和我說到一起去,」夫妻倆每次聊天,都不歡而散,起初,李娜還有精力辯解幾句,後來完全所謂了,「你愛說你說去吧。」

這種狀況,伴隨著兒子的出生,一度得到緩和。李娜的兒子今年12歲,在兒子身上,她看到了久違了的希望,「過去吧,我覺得生活沒有意義,但是新生命的降臨還是會讓你知道,作為母親,你有了盼頭。」

去年夏天,兒子突然問了她一句,媽,為什麼好久沒看你笑了?敏感的李娜發現,「過去的那個我又回來了,就像是惡魔一樣,我害怕極了,提醒自己不能犯病,甚至多次想過自殺,只是覺得對不起父母,沒勇氣去做。」

極端案例比比皆是,多位抑鬱症患者告訴記者,都曾琢磨過怎麼自殺。有位中年大叔,兩次自殺未遂。他的手腕上,至今能看到橫七豎八的刀疤。

「連抑鬱症患者都不懂抑鬱症是怎麼回事,更何況他們的家人,很少人會把『不高興』當成是一種病,」西安精神衛生中心重症精神醫學科主任、主任醫師李貴斌說,懷疑自己有抑鬱症的人,多數會選擇去綜合性醫院的神經內科、心血管科、中醫科看病,「所有的檢查都做了,就是查不出毛病,最後簡單的歸結為性格內向、內心不強大等等。」

有人將抑鬱症比喻為「心靈的感冒」,這個比喻兩重意思,一是感冒人人會得,誰都有可能得抑鬱症;二是感冒好治,抑鬱症可以被治癒。

李貴斌說,抑鬱症識別率低,治療率低,發病因素多元。他介紹了一種簡單而有效的辦法,「如果持續兩周以上的情緒不高,且沒有任何客觀原因,無自知力,在排除了其他疾病,比如吸毒、精神分裂症等後,就得考慮是不是抑鬱症了。」他特別強調,抑鬱症屬於精神疾病,而不是神經疾病。

「晚上怎麼都睡不著,快憋瘋了」

李貴斌同時兼任睡眠醫學科主任,這是個開放病區,初期抑鬱症患者在這裡接受藥物治療和物理治療,並輔助心理疏導,住院周期約15天。為了防止病人自傷,帶入病房的物品都經過嚴密的檢查。

「所謂『想不開』,是一種病,僅靠心理疏導是沒有用的,」 當然,李貴斌也提醒,醫學上已經有了針對抑鬱症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治療辦法,有解決情緒劇變和創傷的認知療法,還有能快速緩解重症病人症狀的電痙攣療法。

19歲的大三男生劉軍,正在接受的經顱磁刺激治療法。

即便是全身蓋著藍色的被子,頭上戴著腦電圖定位帽,也掩蓋不住這張俊朗的臉,他皮膚白皙,高鼻梁,五官很精緻。

磁信號從治療板中傳出,治療板的一頭,貼著劉軍的頭部右額葉背外側區,磁信號發出來的振動波,發出不同頻率的震動--這是通過磁信號刺激大腦神經,對腦電波進行幹擾。

「我不知道啥是抑鬱症,反正一直心情不好,晚上怎麼都睡不著,快憋瘋了,」做完治療,劉軍和母親坐在了記者對面。

劉軍在西安某知名大學讀管理專業,一上大學,他就開始睡不著。起初,他以為自己是神經衰弱,沒太在意。

「可能高考前整夜看書,睡得遲導致的,好吃好喝的,有啥愁的?你把要求降低點,別太要強,」坐在一忙的母親插話。

劉軍沒有理會,「有時,一天都說不了幾句話,除了上課,其餘時間都在宿舍,睡覺、玩手機,宿舍的人一起出去逛街吃飯,我很少參與,反正就不想說話。」

沒人注意到劉軍的痛苦,大家只覺得他靦腆內向,有人甚至鼓勵他找個女朋友。「並不是找女朋友能解決的,」劉軍露出一絲苦笑,「就是感覺壓力好大,前途渺茫,快窒息了。」

後來,他聽說了抑鬱症,他上網去查,將網上的臨床表現,一條條與自己對比,「每一條都像在說我。」他偷偷去買阿普唑侖片,這是一種鎮靜催眠藥物,藥物的副作用讓他嗜睡、乏力。

今年國慶節,劉軍回到老家,母親發現了不對勁,打電話問遠在北京的親戚。親戚說,快去看看醫生,會不會是抑鬱症。這個沒有文化、沒有工作的農村婦女,第一次聽說這個名字。

國慶收假,劉軍以「家中有事」為由,給學校請了半個月假,第一次接受專業治療。

有多少抑鬱症患者會去主動接受治療呢?尚無公開的統計數字,但多位專家給出的判斷,一致認為在5%左右。

「舊的恐懼走了,新的恐懼來了」

不到一個月,王昕瘦了20斤。

從白天到夜晚,除了睡就是吃,他甚至連穿衣服、洗臉的心情都沒有。他吃藥,但拒絕去醫院治療。妻子勸他,兒子勸他,誰勸他,他罵誰。

他說自己「中邪」了,專門從山西老家請來風水先生,將臥室的家具調整了方位,將瓷磚地板換成木地板。

「我爸雖文化程度不高,但經營鋼材生意多年,走東闖西,見過世面,應該是西安最早一批下海的商人,」在王昕兒子眼中,父親曾是很多人羨慕的成功商人,在圈子裡呼風喚雨,如魚得水,似乎不應該這麼消極。

大約三年前,王昕去醫院看病,說他睡不著覺、頭疼、眼睛發花,有時甚至感到煩躁。醫院給他做了磁共振,沒有發現任何問題。

王昕以為是壓力大,帶著妻子去法國度假。「所有人都玩的很開心,就我一個人感覺鬱悶,每次坐飛機,想從飛機上跳下來,這樣就解脫了。」王昕將抑鬱症比喻為一種「說不出來、摸不到、莫名其妙的疼痛」,可是具體哪裡疼?他說不出來。

第一次自殺,並不是因為被醫院診斷為抑鬱症,而是抑鬱症所帶來的無限循環的、久治不愈的絕望。就像是一個看不到底的黑洞,一個解不開的死結,「繞啊繞,舊的恐懼走了,新的恐懼來了,活生生把你吸進去。」

去年,經過三個多月的治療,王昕的病情一度得到控制。出院後,他嘗試著鍛鍊身體,學習釣魚,家人每天有選擇的告訴他一些可以開心的消息,但堅持了沒多久,他又絕望了。

類似王昕這樣的病人,李貴斌接觸過很多。他坦言,抑鬱症的治療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復發率極高,醫生能做的,只是幫助患者消除臨床症狀,讓初期患者有效恢復,讓重症患者穩定病情。

「抑鬱症的治癒率約在70%-80%,並不可怕,但是必須得配合藥物治療,即便出院後,短時期內也不能停藥,這樣才能像正常人一樣回歸社會,擁有正常的社會功能,」在李貴斌看來,焦慮、抑鬱是人性的必然的成分,不可能清除掉。因為只要人類存在,一定會有抑鬱的情緒。

對抑鬱症患者來說,在經歷過正常人不必經歷的痛苦之後,徹底康復後的他們,對幸福的敏感度更高,也比較容易知足。

「相比過去,很多人開始重視『抑鬱症』,但是對這種病的病理本質還是停在原地。」李貴斌認為,更多的應該是全社會對抑鬱症患者的寬容、接納和關愛。全社會應該形成對抑鬱症患者的公共救助體系,科學的、標準的進行幹預,重視心理健康,普及心理常識,「請你輕鬆面對這份痛苦,而不是逃避和否定。」

(應求訪者要求,文中抑鬱症患者系化名)

本報記者 宋雨

相關焦點

  • 《2020抑鬱症患者群體調查報告》——抑鬱研究所
    去年底,我們發布了一篇關於抑鬱症現狀的數據報告《 2019 中國抑鬱症領域藍皮書》,詳細討論了抑鬱症的症狀、患者處境、精神心理健康領域的服務現狀等問題。在這份報告的調研數據裡,我們發現,抑鬱症患者依然面臨著疾病教育缺失,病恥感強,治病難等困難。
  • 養寵物與抑鬱症的悲傷真相:30項研究揭示了寵物對抑鬱症的影響
    赫爾佐格博士利用谷歌學術搜索找到了30篇文章,這些文章評估了「養寵物的人」與「不養寵物的人」的抑鬱症患病率。其中有15項研究是在美國進行的,其它大部分研究來自歐洲。但遺憾的是,這些高樣本容量的研究中,沒有一項表示養寵物可以降低人們患抑鬱症的機率。那麼養寵物對年長的人來說,是否有減緩抑鬱症的作用呢?
  • 韓國抑鬱症患者十年來翻番:每100人中5人患上抑鬱症
    據韓聯社,首爾峨山醫院研究小組30日表示,對2002年至2013年全國各級醫院101萬餘名患者的臨床數據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2002年抑鬱症患者佔全體樣本的2.8%,2013年這一比例提高至5.3%。研究結果顯示,每100人中5人患上抑鬱症。按性別來看,約3.9%男性、約6.8%女性患有抑鬱症。抑鬱症患者自殺率高達正常人的約3.8倍。
  • 韓國抑鬱症患者十年來翻番:韓國每100人中5人患抑鬱症
    【韓國抑鬱症患者十年來翻番 :韓國每100人中5人患抑鬱症】據韓聯社,首爾峨山醫院研究小組30日表示,對2002年至2013年全國各級醫院101萬餘名患者的臨床數據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2002年抑鬱症患者佔全體樣本的2.8%,2013年這一比例提高至5.3%。研究結果顯示,每100人中5人患上抑鬱症。按性別來看,約3.9%男性、約6.8%女性患有抑鬱症。
  • 包含100多萬人的研究:每100個韓國人中,就有5名抑鬱症患者
    最近,韓國阿桑醫療中心的一項研究顯示,2013年,每100個韓國人中,就有5個人患有抑鬱症。並且近10年來,這種疾病的患病率在韓國迅速上升,幾乎已經翻倍。 100多萬人的大容量樣本研究。
  • 抑鬱症患者的重生,是來自患者家人的正確陪伴
    在照顧抑鬱症患者時,應該要有「耐心的心理準備和長期的陪伴」。這是幫助他們走出困境的兩種重要的心理意識。如果家屬已經做好了這些準備,那麼他們就不會盲目地詢問患者,因為他們真的需要時間來度過這段艱難的時期。
  • 讓抑鬱症患者恢復動力
    其中缺乏動力是抑鬱症的一個標誌性症狀:患者缺乏做事的意願和動力,並深陷自己的抑鬱情緒不能自拔。那麼在積極藥物治療抑鬱的同時,我們還可以做哪些事情幫助抑鬱症患者重新過上鬥志昂揚的人生呢?一、安排規律的生活避免抑鬱的最有效方法,是使生活起居規律化,養成定時入寢與定時起床的習慣,從而建立自己的生理時鐘。規律生活應該做個計劃,計劃可以分短期計劃和長期計劃。
  • 中國有多少抑鬱症患者?結果令人深思
    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在報告中指出:如果保持這一趨勢,不考慮社會經濟水平、國家信仰文化等因素的影響,2030年抑鬱症患者人數將超過所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總和,成為致殘的第一大誘因。那麼到底什麼是抑鬱症?
  • 僅在中國就有5636萬抑鬱症患者,誰又在為他們的健康而努力?
    抑鬱症數字療法市場現狀美國國家精神疾病聯盟(NAMI)稱抑鬱症為「全球致殘首因」和「造成疾病負擔的主要因素」。2016年4月,WHO發布報告稱,抑鬱症和焦慮症每年使全球經濟損失約1萬億美元,而NAMI數據顯示,僅美國一地,這一數字就高達1930億美元。
  • 世衛組織報告:抑鬱症未來將成致殘最大誘因
    世界衛生組織在最新報告中指出,心理問題在全世界導致了12%的疾病。此外,報告強調,46%的疾病都與抑鬱症直接相關。 此外,專家還指出,一般情況下,抑鬱症可能導致酗酒等成癮症,還可能與暴力虐待行為相關。此外,抑鬱症還會導致患者拒絕與外界接觸。 然而,成癮症並非導致抑鬱症的誘因,而是抑鬱症造成的後果。社會、家庭和環境因素都可能誘發抑鬱症。
  • 抑鬱症患者的世界:從7個方面來看抑鬱症患者的世界是什麼樣的
    那麼,抑鬱症患者眼中的世界,大概是什麼樣的呢?情緒方面抑鬱症患者常常用一些無效的或自我攻擊的方式來處理情緒。一些人好像對所有的情緒都感到恐懼,並給人一種冷漠、理智和逃避與人接觸的感覺。憤怒的情緒對於很多抑鬱症患者來說特別成問題,我們覺得自己永遠都不應該生氣,因此我們壓抑它,直至不能承受,然後爆發。而身邊的人當然不能理解我們為什麼會突然發怒,因為他們並不知道之前的種種細節。抑鬱的人會因為感覺失去控制而更加抑鬱。
  • 關注抑鬱症患者:給他們陽光、自由和一點花的芬芳
    5月21日,2016國際神經精神疾病高峰論壇於北京舉行,來自全球300多位神經精神疾病專家以及以研發神經精神藥物知名的丹麥靈北(中國)總裁柯嵩涵(Søren Kjeld Kristensen)先生出席會議,共同關注中國精神疾病的問題。
  • 網抑雲=無病呻吟,但真正的抑鬱症患者又將何去何從
    那些帶些負面情緒,或者是表達傷感的句子,被做成一個個搞笑視頻,在網絡上激起一陣群嘲。「無病呻吟」這個詞成為了人人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但是,那些真正的抑鬱症患者呢?那些連負面情緒的話都不能說出口的人們,正在承受著怎樣的煎熬??
  • 原來還真有抑鬱症這麼個東西
    終身患病率的意思,就是病好了也算,只要一生中得過病的都算在內,這樣的人在樣本中的比例是6.8%。也就是說,一生中至少會遭遇到一次抑鬱症的中國人,差不多16個人當中就有一個。所以絕非是什麼罕見疾病了。019年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黃悅勤教授在《柳葉刀·精神病學》發表研究文章,中國的抑鬱症12個月的患病率為3.6%,而終身患病率則達到6.9%——依據這個數據,可以推算出中國約有9500萬的抑鬱症患者。
  • 研究發現,抑鬱症患者對積極、消極情緒刺激的處理過程都比較遲鈍
    這項研究的樣本較小,一共包含40名受試者,其中20人為抑鬱症患者,另外20人沒有患抑鬱症。這40個人被要求在計算機上完成一項認知匹配的任務。許多人認為抑鬱症患者傾向於體驗負面情緒。而這項研究則很好地反駁了這一觀點。研究的結果顯示,抑鬱症患者對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沒有任何特定的偏見,並且相比中性情緒而言,他們對積極、消極情緒刺激的處理速度更遲緩。
  • 真正的抑鬱症是怎麼樣的?我們可以幫助抑鬱症患者什麼?
    抑鬱症是一種隱蔽性比較強的精神疾病,在患者的早期發作階段很難被患者意識到,當我們深陷其中無法自拔的時候,才有可能意識到自己患有抑鬱症。世界衛生組織在最新的報告中指出,心理問題在全世界導致了12%的疾病,46%的疾病都與抑鬱症有密切關係。
  • 抑鬱症患者怎麼進行自我治療?
    有心理學家認為,患者應該把每日發生的事情記在這本日記中:誰都幹了什麼?事情是在什麼情況下發生的?我這一天有過什麼思考和會議?對於一些抑鬱症患者來說,記錄這些事情,一開始是很困難的,但只要他們能夠堅持下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就可能發現事件和抑鬱之間的關聯。
  • 抑鬱症患者「殺人事件」
    究竟是兩人結仇已久,還是抑鬱症殺人,我們都無從得知。 不過,抑鬱症患者的確具有一定攻擊行為。 抑鬱症患者的攻擊行為主要指的是對自我或者他人、他物身體上或者心理上,通過言語、行為或者情感等方式進行攻擊或者傷害,並造成非本人意願的具有很大傷害性的結果,一般分為兩種形式:指向內(自我)和指向外(他人,他事以及他物)。
  • 了解抑鬱症,關愛抑鬱症患者
    後經記者多方核實了解到墜樓的男子30多歲,生前曾患有抑鬱症。但是社會上大多數人對「抑鬱症」的認知還不夠深刻,僅僅停留在「想太多」的階段,認為「你只要多休息就會好」。然而他卻肆無忌憚的傷害著全球超三億人的生命,全世界每40秒就有一個人自殺,預計到2020年, 抑鬱症將成為僅次於心血管病的第二大疾病。
  • 抑鬱症患者全球累計超3.5億人 大多人都有這3個誤解
    原標題:抑鬱症患者全球累計超3.5億人,大多人都有這三個誤解當前,我國正處於經濟社會快速轉型期,人們生活節奏明顯加快,競爭壓力不斷加劇,職場人士已成為心理、精神問題的高發人群,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