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吵架背後隱藏著什麼?心理學解析:親密關係的敵人是「控制」

2020-12-18 深度成長心理

最近,「男生吵架VS女生吵架」這個主題上了熱搜排行榜。網友各抒己見,心中有說不完的苦,焦點集中在:吵架了誰先道歉?

夫妻吵架,生活中在所難免。小吵怡情,是非對錯通過吵吵嚷嚷表達出來,有時純屬圖個心裡痛快,夫妻之間沒有隔夜仇。

但是,經常對決到必須誰吵贏誰的地步,註定日子是過不好的,原因只有兩個字——「控制」。

夫妻吵架的真實狀態

在親密關係中,有的夫妻始終認為雙方是很相愛的,一旦遇到矛盾,試圖通過吵架爭取地位,讓對方成為心中想像的那個人。

雙方渴望良好夫妻關係,他們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標是,讓另一半與他成為精神上的共同體,但一方的行為卻給另一方帶來了極大的傷害。

有的夫妻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控制行為和真實動機。

也就是在吵架的過程中並沒有清醒的認知,不認為這是控制對方的行為,不承認他們之間的關係是控制與被控制的關係。吵架之後,甚至還可能覺得彼此之間的關係更加親密了。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卻完全忽視愛人的感受,甚至忽視對方的存在。夫妻之間沒有共同語言,沒有共同思想。

一旦一方表現出自己的個性,另一方就會氣不打一處來,用暴力行為來最大限度的維持關係。控制者害怕對方獨立,為了保持存在感,必須讓對方認為他是對的。

無論夫妻吵架的導火索是什麼,都可以斷定,過火的吵架行為不是無知的就是虛偽的,吵架行為的共同後果就是消減了親密關係。

激烈吵架的過程,夫妻雙方意識不到自己行為的危害性,同時,也不會在意對方的反應和反抗。夫妻雙方生活的並不快樂,甚至感覺無能為力。

夫妻吵架的本質

從心理學上講,親密關係中,吵架是無視對方的體現,我們總是想像虛構出一個完美的人依附在對方身上。

如果已經確定穩定的戀愛關係,或者結婚生子,無論男人還是女人,就處於一種極度安全的狀況。

吵架一旦演化成習慣性行為,不再收手,就會完全忽視對方的想法意見,甚至是這個人本身。慢慢的,處於弱勢的一方就失去了自我。

夫妻一方虛構出一個完美的人在自己的愛人身上,對自己的愛人永遠是不滿足的,通過「爭吵」這個手段,要愛人和自己具有相同的價值觀,相同的喜好,相同的一切。

只要愛人沒有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就是沒有成為想像的那個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因為一點小事大打出手。這種狀況周而復始,無法停止。

經常使用暴力解決問題的人,可能在成年後遇到過創傷,或者童年時有過被自我否定的經歷。比如,父母下定論或者外界環境,讓孩子失去了自我。這種童年經歷,使他形成了負面性格,失去了自我認知的能力。

這種人在別人眼裡也許很優秀,可能是一個很和藹有思想的人,甚至連自己都覺得自己很優秀,甚至了不起。

實際上他的判斷是根據別人的稱讚而來的,建立的自我認知是從外到內的,也就是從別人給他的評價中創造出了自我,心理學上叫「逆向創建自我」。

但實際情況並不樂觀,和最親近的人,表現出來的態度行為才是最真實的。

如何對待夫妻吵架?

誰先道歉不重要,重要的是親密關係如何越來越親密。

找出問題的根源,判斷夫妻吵架的嚴重程度,破壞力有多大。

每一對戀人或夫妻的親密關係具體情況都是不同的,但是我們可以根據爭吵的境況來分析。是遭受了變故給精神帶來了無法承受的打擊,完全處於失控狀態而做出的非日常行為,還是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暴力情況。

通過自己或外界的力量,喚醒另一半,讓他做回自己。

很多夫妻在爭吵時,不願意承認自己的不可控情緒與行為,有意識的抵制自己的認知。只有真正面對自己的行為,注意力被吸引到爭吵這件事本身上,才能喚醒他,讓他認識到嚴重的後果。

溝通理解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暴力問題產生的根源之一是夫妻雙方沒有真正做到有效溝通,直至理解對方的心思。一方不願意理解另一方,這是問題的重點。

在親密關係中,需要溝通,需要心靈的交流。忽視對方的存在,對另一半聽而不聞,視而不見,會讓事情更糟糕,最終可能達到燃點。愛她就正視她,愛她就客觀面對她。

身為一個男人,檢視自己;身為一個女人,愛護自己。

倘若夫妻一方不幸處於被控制且被無視的狀況,不要像溫水煮青蛙一樣,在尋求重視的鬥爭中精疲力竭,最後連逃脫都沒有了力量。

在人生的旅途中,夫妻兩人手牽手走過最美好的一生,是終身的幸事。但是如果控制關係出現,也就是出現經常性吵架行為,這種甜蜜的夥伴關係,最終會土崩瓦解,分崩離析。

重視另一半,保護另一半,疼愛另一半才是真正需要心力和勇氣的,珍惜身邊的那個他。(END)

相關焦點

  • 心理學研究:親密關係中的控制與摧毀,揭露人性最大的陰暗面
    《親密關係》這本書曾指出:「親密關係問題的真正根源往往像無解的謎,因為在看似單純的尋找和留住那個特定的人的過程背後,其實有著不為人知的目的。」這本書是我唯一讀過兩遍的心理學書籍,裡面揭露了幾乎所有親密關係都會遇到的難題,以及背後的根源。
  • 心理學:避免吵架的2個方法,學會終身受用,親密關係穩定長久
    大家好,歡迎來到一縷髮絲,原創文章,歡迎關注和閱讀,謝謝:)關於吵架,往往是因為控制不住我們自己的情緒,一般稱之為「避免吵架的2個方法,學會終身受用,親密關係穩定長久衝動」。在生理心理學上來說,原因是:我們大腦的結構決定的,理性是由大腦的皮層控制的,衝動(或者情緒化)是由大腦的杏仁核決定的。當一件事情發生,首先衝出來站在前面,佔據主導地位的是杏仁核,也就是說,衝動和情緒是我們的第一反應,所以理智(大腦皮層)還跟不上,在後面。因此,我們常常容易會想要先用本能的反應,也就是情緒化去面對事情,這個時候,就很容易引起爭吵。
  • 《整理家,整理親密關係》家庭破裂的原罪?竟是不會整理親密關係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親密關係,它是心理學流派當中的一個分支,也被稱作親密關係心理學,本意是指不限性別年齡的兩人和諧融洽的關係,現在大多數指夫妻。其實,在家庭中,親密關係涵蓋範圍很廣泛,包括夫妻,親子、父母。親密關係就像我們的影子,無論你在哪裡,總是能聽到、看到,或身處親密關係的漩渦。
  • 《親密關係》:深度解讀婚姻,構建親密關係
    《親密關係》這本書,同名的書籍還有幾本,但都是外國人寫的,個人認為會有水土不服之嫌,唯有這本,是一位中國的心理學家覃宇輝的作品,他的心理學研究應該說是學貫中西的,他是武漢大學心理學學士,賓夕法尼亞大學教育學碩士,是中國心理學學會會員,還發表了多篇英文學術論文,更為關鍵的是他是個人職業的心理諮詢師,有上千小時個案時數。
  • 為什麼你想擁有親密關係?《親密關係》這本書會告訴你答案
    最近有幸聽了樊登讀書的這本《親密關係》,我才深深地知道,原來一個人想擁有親密關係背後的需求是:1.獲得歸屬感2.確認自己的重要性。也就是說我們都希望在親密關係中滿足需求,當彼此都能滿足了以後,那就會感到幸福。可是現實生活中大部分的人卻沒有在親密關係中獲得持續的滿足,原因是什麼呢?
  • 《親密關係》:婚姻中我們如何才能不吵架?
    婚前想像的所有美好,都在婚後的一次次吵架和冷戰中化為一地雞毛。曾經相愛的兩個人如今卻形同陌路,甚至互生仇怨,似乎只有離婚才能讓彼此不再痛苦。如果你正在為婚姻苦惱,翻開這本《親密關係》或許能找到解決之道。《親密關係》的作者克裡斯多福·孟是世界知名領袖訓練師、心理治療師。
  • 心理學:夫妻關係再好,不注意這三個雷區,早晚會散夥
    所以夫妻關係一直被譽為是世間上最重要的一種親密關係。然而現實中,多少夫妻關係毀於一旦,就是在於沒有忌諱、沒有界限,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這是親密關係中最大的硬傷。好的關係始終源於愛, 在愛的滋潤下,夫妻感情才會越來越好;而若離開愛,慢慢夫妻之間緣分就會走到盡頭。
  • 看了《親密關係》這本書,原來吵架是犧牲對方來保護自己
    最近在聽樊登讀書講的《親密關係》這本書,這本書實在是講得太好了,太深入了。在聽樊登去講的時候,他說這個部分是本書的最關鍵的部分,大家需要好好聽一聽。我現在還有印象,也就是夫妻之間吵架,不單單是因為就這件事情吵架,很有可能是這件事情引發了你童年時期,不被父母好好愛的那種不舒服的體驗。你不想去體驗那種感受,所以你會通過吵架的方式,來讓對方不舒服。吵架是犧牲對方來保護自己。書裡還特別用了好幾個案例來說明這個情況。
  • 夫妻吵架也有「禁忌」,做錯一個,都容易傷了對方的心
    在人們的傳統認知當中,似乎夫妻之間的吵架總是在所難免的。的確,世界上沒有哪兩個人生來就是完美契合而從未生過嫌隙的,任何一段看上去和諧幸福的婚姻背後,都有兩個人在矛盾甚至對抗中不斷磨合的痕跡。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夫妻總能「床頭吵架床尾和」。
  • 夫妻吵架,彼此「針鋒相對」的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心理?
    導讀:夫妻之間為什麼要讓簡單的溝通變成吵架的悲劇,你是不是該反思自己的行為,多為孩子考慮考慮?01看到一則令人痛心的新聞:安徽肥東縣一小區,夫妻二人吵架拉扯之間,意外致4歲兒子從14樓墜下身亡。平常的生活裡,倆人你爭我鬥就這麼過來了,可自從小薇生了孩子後,她覺得夫妻倆人越來越不能一致,吵架佔據了夫妻倆相處的大多數時光。04小薇想過改變,她知道有了孩子要好好當一個母親,但她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忽好忽壞,旁人都懷疑她得了產後抑鬱症。
  • 夫妻之間的親密關係對孩子的個性有什麼影響?
    沒有人可以選擇自己出生在什麼樣的家庭,沒有人可以選擇父母是什麼樣的人,如果原來的家庭是和諧美麗的,父母是溫柔寬容的,孩子很容易健康快樂,如果父母之間的關係緊張,給孩子造成緊張、焦慮和不安,這是一般的規則。 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來談談這個話題,那麼父母的親密關係對孩子在家庭中的個性有什麼影響呢? 讓我們來看看以下三種關係模型。
  • 夫妻吵架,最好的處理方式是這3種!
    吵架也是一門學問,吵架適如其分能讓愛情越來越甜蜜、越吵越相愛;壓抑反而不利於親密。心理學博士Jhon Gottman曾創立「愛情實驗室」,結果發現:自稱從不吵架的夫妻,通常在短期間內對婚姻滿意度比一般人高。
  • 夢見吵架是什麼意思 夢見吵架離婚預示著什麼
    夢見吵架是什麼意思 夢見吵架離婚預示著什麼夢見自己生氣,預示著你最近的壓力很大,容易用極端的方式解脫,建議你最好和親密的朋友或家人說說,不但內心的壓力得以釋放,而且還促進你們之間的交談。懷有身孕的人夢見吵架生氣,預示生女,水火小心。
  • 夫妻吵架的背後,還有不為人知的秘密!
    夫妻矛盾不外乎家庭鎖事,好多夫妻吵架拌嘴是常有的事兒。居家過日子,那有馬勺不碰鍋沿兒的!可是這夫妻吵架除了日常生活問題,再往大擴展,就是婆媳關係,及其它成員之間關係不融洽的問題,子女教育問題,感情問題,外遇問題。
  • 田納西大學心理學家最新研究:夫妻吵架能促進婚姻幸福長久
    在實驗中,Amy Rauer教授針對夫妻吵架的相關問題做了深入研究,包括引起爭吵的主題,吵架內容及方式,對吵架的態度等。實驗結論1:婚姻問題的重要排序在實驗中,Amy Rauer教授發現:無論是婚齡9年還是長達42年的夫妻對婚姻問題的重要排序都大致相似;其中,親密關係、休閒、家務、溝通問題、金錢、親人是最重要的問題;嫉妒、宗教信仰和家庭問題是相對較為不重要的主題[1]。
  • 夫妻因為打遊戲鬧矛盾?會「吵架」的人,才最長久
    林語堂先生說:「假定婚姻中的你們不吵架,一點人味都沒有了,而如何吵則是一門藝術。」01、爭吵背後的根源是什麼?兩人在一起生活,總會爆發各種爭吵:「叫你倒的垃圾怎麼還在?」「你就不能看一下孩子寫作業麼」「別顧著打遊戲了」……美國有一項研究發現,絕大多數夫妻爭吵的原因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例如睡覺搶被子、菜做鹹了、某件家具如何擺放、打鼾等等,每年因為這些日常瑣事發生的爭吵次數約為167次。所以,爭吵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為什麼而爭吵。爭吵的根源只有一個,就是親密關係中的兩個人本來就不一樣。
  • 怎樣吵架,才能讓關係更親密?
    本來親密關係裡的問題就是要通過溝通來解決,大家也明白這個共識。可是真的溝通時,現實卻是越溝通,越出現問題,溝通最終發展成吵架。並且每一次溝通都會出現衝突,所以開始討厭和對方溝通,漸漸地就認為對方是一個不合適自己的人。其實你會發現,即使是兩個彼此非常熟悉的人,溝通的時候依然會存在信息傳達不準確的情況。
  • 什麼是親密關係?怎麼維持親密關係?
    在心理學中,親密關係實際上屬於一個分支,與其內容也被稱作「親密關係心理學」。這四個字囊括的關係其實很多,本意就是指不限年齡和性別的兩人之間和諧、融洽的關係。但目前來說,大多數情況下指的是情侶、夫妻間的愛情。所以在這裡,本篇文章也是著重講解以「愛情」為首的親密關係。
  • 被「假性親密關係」毀掉的中國式婚姻
    平時兩人之間沒有什麼交流,除了周末偶爾一起出去玩,更多時候,他們的關係像是合租的室友。莉莉的這些話,讓我想到了心理諮詢師史秀雄的《假性親密關係》。在親密關係中,語言本身是用來表達愛的,卻時常被用來相互攻擊。很多情侶、夫妻在吵架時,吵到最後,早就已經搞不清為什麼而吵架,只是為了將自己的內心發洩完,逼對方認錯。
  • 親密關係裡,最忌諱什麼?
    親密關係裡,雙方都成長在不同的家庭,接受著不同的家庭價值觀、有各自的生活習慣,總的來說,他們是獨特的個體,有很多的不同。這些不同,或許在初識的時候正是對方身上讓我們心動的亮點;慢慢相處以後,這些不同大多成了矛盾的來源。在親密關係中,減少衝突並有效的調節情緒,是關係幸福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