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能控制自己情緒?試試「元認知鍛鍊」:從第三角度審視自己

2020-12-25 鯨魚奶媽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閨蜜一直都有跟我說過她家孩子脾氣大這個問題,具體表現是孩子不能很好的控制自身的情緒,甚至陰晴不定的難以讓人捉摸。

而當情緒得不到很好控制的時候,孩子發起脾氣來,也是不講究時間地點的,可能在商場裡,因為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玩具,就大聲尖叫滿地打滾,真的每遇到這種時候,做家長的她都恨不得找個地洞鑽進去。

而問題最關鍵的是,每次孩子發完脾氣,她也會去哄去教育,讓孩子下一次學會向她表示想法,雖然孩子嘴上說著記住了,但依舊會固態重萌。

對於孩子不能很好地控制自身情緒的問題,應該家長們都在自家孩子身上發現過,只是情況嚴不嚴重的程度問題。

有的家長不以為意,認為只是孩子都這樣,只是耍耍小性子,長大了就好了,但判定是不對的。

孩子自我對情緒控制能力的強弱,以及如何幫助孩子提高情緒控制能,都是非常值得重點關注的問題,家長們需要看一看這篇文章,得到一個更加詳細的科普。

一:情緒控制對孩子成長發展的影響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容易發脾氣不是什麼大事兒,沒必要大動幹戈的去糾正,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會懂得收斂了。

但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太多這樣的實例,從小來說,一個孩子如果總是動不動發脾氣,給他人帶來的印象就是不太好的,也會給家長和老師的管理教育造成影響和阻礙。

往大的來說,我們不是沒有聽到過這樣的案例,說有的成年人因為情緒過激,而做出了傷害他人的舉動,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

有句話叫做"衝動是魔鬼",如果我們不能做自身情緒的主人,對情緒做到很好的控制,反而被情緒所控制,那麼勢必會因此受到不良的影響。

所以家長需要對孩子的情緒控制能力做出鍛鍊,這是為了孩子今後的發展,也是對孩子負責。

二:什麼是元認知?

說起為什麼孩子會出現情緒控制能力弱的問題,這也分主觀和客觀。

情緒控制也是一種能力,是需要後天的培養和鍛鍊的,所以一開始的時候,每個孩子的情緒控制能力都是薄弱的。

關鍵就是這後天所造成的影響,造成孩子情緒控制能力弱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大家熟知的:

· 家長的溺愛和縱容。

· 錯誤示範的學習和模仿。

· 判斷能力的薄弱,所導致的錯誤認知。

除了這三個比較常見,且容易推測出的原因外,還有一個被家長們忽視的因素,那就是孩子的——元認知能力。

什麼是元認知能力?

這個概念是由美國發展心理學家John Flavell於1976年提出的,他因發現關於兒童認知發展的研究和著作而聞名。

他提出的元認知概念:反映或調節認知的任何方面的知識或認知活動。

所謂"元認知能力"指的是對認知的認知,是個體對自己的認知加工過程的自我覺察、自我反省、自我評價與自我調節。

也就是我們審視自己思想的能力,可以幫助人們從困惑的問題中解脫出來,從旁觀者的角度重新審視事件本身,從而容易地解決問題。

而讓孩子掌握元認知能力可以使他在學習過程中更加自覺、善於反思、意識到自己的進步。

所以針對於情緒控制這一方面來說,元認知能力便可以幫助孩子對所遇到事件進行思考分析,並且對自身所採取的的行動進行斟酌,從而達到情緒控制的效果。

三:從第三角度審視自己

元認知能力其實就是讓孩子從第三角度對自我行為進行分析。

元認知是對自己思維過程的拆解和反思,也就是思考你是如何進行思考的。

兒童元認知在發展上具有兩次較大的飛躍,第一次大概發生在5歲左右,他們會開始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思維和策略。

元認知能力比較抽象,當孩子初次出現這個意識的時候,他們往往把握不住,進而導致元認知能力缺失。

這種能力和方法的學習也是需要首先由家長做出引導的,準確做法就是

· 在孩子發脾氣中的時候,先安撫孩子情緒穩定,可以先轉移注意力或者深呼吸。

· 情緒穩定下來後,家長要採用比較溫和的態度的去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 傾聽和了解孩子發脾氣的原因是非常重要的,家長一定不要直接對孩子進行判定式的批評。

· 引導孩子認知,自身行為可能或者已經對他人造成的影響和困擾。

· 站在事故緣由出發,引導孩子通過換位思考,在同理心的作用下,對第三方思想做出預測。

只有引導孩子進思考,才能產生對過程與結果的分析比較,孩子的元認知能力才會有所提高,才能更加謹慎的對自己的行為選擇做出判斷,情緒控制能力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

我是鯨魚奶媽,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成長!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認知覺醒》|審視自己,洞悉觸動點,開啟自我改變的原動力
    如大多數人一般,作者周嶺曾經也經歷過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渾渾噩噩過日子的狀態。不過就在36歲時,一次意外令他突然覺醒,此後便不斷摸索嘗試認識、改變自己。《認知覺醒》這本書即是他對自己多年經歷的學習反思總結。書中首先從人性內在的角度解析為什麼會焦慮,而後又深剖四大力,解構如何改變精進。讀完之後,醍醐灌頂。
  • 情緒ABC理論,學會它的人,基本都找到控制自己情緒的好方法了
    情緒衝動的時候,大家是否都想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是否常常會感覺自己小宇宙就要爆發卻無法控制呢?一定有很多時候,我們都想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但是卻常常感到無能為力,忍無可忍。但是,我們一定要做情緒的主人而決不做情緒的奴隸,情緒的鑰匙必須牢牢抓在我們自己的手裡而決不把它交給別人!那麼,解決這個問題的好辦法來了,是靠忍嗎?不是!百度百科對情緒是這樣解釋的:情緒,是對一系列主觀認知經驗的通稱,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體驗以及相應的行為反應,一般認為,情緒是以個體願望和需要為中介的一種心理活動。
  • 雙贏的親子溝通並不難,你需要升級自己的育兒元認知
    我們會更敏銳的察覺自己的情緒,觀察當下的情況,成為情緒的主人。育兒元認知,讓親子溝通更順暢,關係更和諧父母與孩子間的親子關係是否良好,親子溝通技巧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當我們能控制情緒,用非暴力的方式進行親子溝通,能讓家庭氣氛更和諧,教養子女也會變得更加如魚得水、倍感輕鬆。
  • 孩子生氣時打自己?掌握5步情緒管理法,教孩子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如果家長在孩子發情緒時情緒受到感染,沒等勸說孩子,自己的情緒首先被點燃,認為孩子「不懂事」、「作」、「和家長作對」,對孩子採取不理智、不正確的教育方法,動輒大吼大叫,那讓孩子控制情緒無疑就是天方夜譚。因此家長在面對孩子鬧情緒時首先要保證自身的冷靜,觀察孩子鬧情緒的原因,想好接下來的對策,將解決問題放到發洩對孩子的不滿前面,這樣才是一個合格的家長。
  • 孩子情緒波動大?家長學會認知重評,讓孩子做自己的情緒管理者
    為什麼自家孩子的情緒起伏總是如此之大呢?難道真是「人之初,性本惡」嗎?其實孩子的情緒也是可以被調節和訓練的,要想做到這一點,家長要先學會認知重評孩子的情緒。 面對情緒波動大的孩子,好的家長不會發脾氣埋怨孩子,而是會對孩子的情緒進行認知重評,幫助孩子學著去管理自己的情緒。
  • 《情緒控制方法》:了解情緒的力量,尋找自己的快樂鑰匙
    關於情緒的書有很多,融智老師的大作《情緒控制方法》就是一部系統講解情緒控制原理、方法和現實運用的權威讀本,內容包括了解情緒,影響情緒的因素,控制情緒等幾方面。1.情緒伴隨我們一生,了解情緒就是審視我們的內心東野圭吾說:世上有兩種東西不可直視,一是太陽,二是人心。但是,想要了解情緒,我們就要認真審視自己的內心。根據百度百科的解釋,情緒是對一系列主觀認知經驗的通稱,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體驗以及相應的行為反應。說白了,情緒就是我們對事物的主觀反應。
  • 朱康有教授:從知行合一的角度審視自己
    歷史一再地顯示出,反映客觀事物本質和規律層面的認知和科學理論,其產生是極為不易的,而有了科學的、普遍性的理論,也不等於一定能完全解決人類面臨的現實問題。從「行」產生「知」,從認知、理論再回到現實實踐,有利益的交織亦有價值的交鋒,涉及方方面面複雜環節。
  • 孩子情緒不穩定?「標準哄法」幫孩子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拿破崙將軍說:「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得下一座城池更偉大」。家長只有先冷靜下來,告訴自己孩子的吵鬧與情緒失控絕大多數的孩子都有的經歷,雖然有些「擾民」,但並不值得感到羞恥,家長首先要做的不是維護自己的面子,而是去處理孩子的情緒問題。
  • 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01重新集中你的思想和身體1.注意當你感覺情緒從你身邊溜走時。控制情緒的第一步是意識到什麼時候情緒失控。問問自己身體上和精神上的感受是什麼,然後努力去識別它。當你的情緒開始螺旋上升時,捕捉它們需要正念、有意識、理性的思考;僅僅是認知本身就會讓你在當下紮根。
  • 和孩子溝通並不難,提升育兒元認知,做情緒的主人
    溝通困難普遍存在與親子關係之間,一方面家長和孩子的年齡差距大,存在一定的年齡代溝,再者就是孩子的成長速度太快,用舊時的觀點看待孩子很容易被孩子的成長拉下。溝通問題不是在孩子青春期才出現的,其實從孩子的認知開始發展的時候起,家長就要有意識地跟上孩子成長的腳步,相對應的提升自己的育兒「元認知」。
  • 如何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緒?
    如何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從而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呢?這裡簡單地介紹幾種方法。它要求在適當的場合、用恰當的方式來解除心中消極的情緒。你可以找個合適的地方大哭一場,使自己極度悲痛的情緒得到釋放;也可以向親戚、朋友訴說自己的委屈;還可以高聲叫喊、放歌……方法不一而足,其目的只有一個:使鬱積已久的怒氣和其他不愉快的情緒得到充分的發洩,從而改變內心消極的情緒狀態。
  • 元認知是什麼?怎樣提高元認知能力?
    在這個時候就會發現自己的思考邏輯是有問題的:1.我的價值觀不是對方的價值觀,不能硬套上去;2.推演出來的結論並不一定符合事實,更不能用來作為論證依據。走神是必然的,但卻也是我們要控制的。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反覆調整注意力,讓自己重新聚焦到呼吸上面來。假設:「元認知能力」 = 「肌肉」那麼:「反覆調整注意力」 = 「不斷舉啞鈴」
  • 認識情緒的重要性,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人生有一種很重要的東西,卻一直被忽略,它就是情緒!我們常說的情商就是指情緒商數。情商和情緒雖不能劃上等號,卻也很相近。一般來說,越是情商高的人,越是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人生也是這樣,我們經常想著要如何快速賺錢、提高地位,卻忽略了要時刻緊握手中的「方向盤」,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職場上,我們因為控制不好情緒,可能會丟掉工作。婚姻中,我們因為控制不好情緒,可能會丟掉愛情。
  • 只知大腦分左右,不知大腦分上下,鍛鍊孩子的上下腦有效控制情緒
    導讀:只知大腦分左右,不知大腦分上下,鍛鍊孩子的上下腦有效控制情緒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只知大腦分左右,不知大腦分上下,鍛鍊孩子的上下腦有效控制情緒!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失戀後,我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
    為什麼那些負面情緒無法消滅,既然思想是我的,為什麼那些悲傷、憤怒和恐懼,連我自己都控制不了?人們常常誤以為只要足夠理性就可以通過認知控制情緒,例如我知道糾纏不行,會把前任越推越遠,那我就不糾纏了,釋然了,不再糾結了。現實的情況卻沒那麼簡單。
  • 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別人說要放鬆心態,個人經驗:經歷的重要性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情緒體驗,有歡喜,有憂愁,有痛苦,有悲傷。每一種情緒的背後都會因為我們認知的不同產生不同的情緒體驗。其實我們也想過,讓自己每天都活在開心快樂的狀態中,但是很難,因為開心快樂也是需要心力去維持的,持久的快樂對自己的身心也是不健康的。
  • 情緒心理丨如何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
    情緒會從生到死地陪伴在我們身邊,如何與情緒相處,變成了很多人關心的問題,有人會說,一個能成功的人,一個有涵養的人,都是可以把握自己情緒的,那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呢?大多數我們想控制的情緒,通常是帶給我們困擾和煩惱的,我們很少會去參加聚會的時候要控制自己的快樂,或者在休假的時候要控制自己的放鬆和愉悅。
  • 智慧100APP—培養元認知能力,改變大腦的頑固思維
    事實上,學習能力是以思維方式為基礎的,所以這兩種孩子的區別也可以理解為:在思維方式上存在差異。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元認知"能力。那麼什麼是"元認知"?如何影響孩子的學習能力?鍛鍊元認知的方法有哪些?讓我們往下看。
  • 別讓情緒左右你,學會控制情緒,才能控制好自己的人生!
    其實每個人都會有脾氣,而情緒也沒有好壞之分,關鍵在於你能不能控制住它,只有失控的脾氣才會導致不良的後果!又有多少人是因為情緒失控而做了極其危險的事情!情緒失控的人到底有多可怕?近幾年因為控制不住自身情緒,導致釀成慘案的例子越來越多。據報導,有一對夫妻發生了爭執,妻子一氣之下發動了車輛,丈夫見勢用身體阻攔,並猛烈捶打擋風玻璃。
  • 學會控制自己的大腦,構建你的元認知能力
    他應該算是歷史上第一個廣為人知的「用自己的精神戰勝了自己的精神病」的人。換言之,納什用他的傳奇一生向人們展示了,他是如何通過掙扎學會了控制自己的大腦,不再被自己大腦中的幻覺所控制。這非常地不容易,特別是對於身患精神分裂症的人來說,但是作為一般人,我們時常忽略自己擁有的這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