萵筍後期不宜留久,怎麼延長採收期?現花蕾早摘嫩尖,不留空心株

2020-12-18 鄉居小菜的悟空

萵筍是常見的蔬菜,種植萵筍來賣一般是萵筍主莖膨大到一定程度但還沒抽薹現花蕾就適時採收了,而像農家種植萵筍給自家吃,既摘葉吃也吃主莖,種植多的一下子也吃不完,加上是同一時間種植的,萵筍生長階段也一樣,生長到比較後面會現花蕾,而人們一般不自留種,萵筍現花蕾之後生長更快、莖節伸長明顯,容易出現主莖空心、肉質薄、肉質棉化等不好的情況,影響主莖食用,不能留在地裡生長久了;在不用拔走整棵萵筍不影響食用的情況下,怎麼做可以更好的延長萵筍的採收期呢?其實,巧用摘嫩尖就可以,下面就來說說萵筍怎麼確定摘嫩尖,以及摘嫩尖要注意些什麼問題,後續需要做好哪些管理:

一、萵筍生長到什麼時候摘嫩尖合適?

萵筍地上植株的生長就是主莖及主莖上的葉子在生長,沒有其他的分枝,水分養分朝上輸送供生長需要比較直接,隨著萵筍的膨大長熟,比較中下的主莖部分生長基本穩定了,變化很小,就是其中上部尤其是上部生長偏明顯,萵筍摘嫩尖就是把萵筍植株上比較嫩的上部莖葉摘了,抑制其生長,讓植株吸取的水分養分供剩下的主莖部分及葉子生長、側枝萌發需要。

那萵筍生長到什麼時候摘嫩尖合適呢?摘得太早,主莖膨大還不夠,主莖稍小點,白白浪費;摘得晚,萵筍現花蕾明顯、主莖莖葉竄長明顯,主莖肉質薄甚至出現空心,可食用肉質部分變少,沒必要,而且現花蕾太明顯的萵筍,摘嫩尖之後,從莖葉接合處萌髮長出來的側枝也很快就竄長現花蕾;最好的判斷是直接看萵筍的心葉那裡,一般來說若是心葉還都是嫩小葉,先不用摘,而若是心葉那裡開始現出小苞的花蕾即現花蕾早期,那可以考慮摘萵筍嫩尖了,兩三天內搞好。

二、萵筍植株摘嫩尖應該摘到哪裡?

萵筍植株不斷朝上生長,其下部最先生長,到後面基本不膨大了,肉質部分沒老,但沒葉子或有少部分老葉生長的外皮已木質化、明顯的硬;而越往上靠尖的部分葉子及外皮越嫩,但主莖膨大不像最下部的那麼大,中部主莖的莖葉生長介於兩者之間,越靠近上部的越嫩,要摘走的是上部即在主莖往上約2/3處摘斷;摘出來的上部嫩嫩的,主莖不用剝皮(嫌有苦味可以剝),洗乾淨煮吃就可以了。

沒有了上部嫩端的萵筍主莖上還有嫩葉,而且主莖中部還沒有膨大夠,人們也沒有急著拔去吃,摘走嫩尖正好可以更集中水分養分來生長;此外,之前朝上部直接輸送的水分養分因摘嫩尖被中斷,而主莖中部的外皮還沒有木質化,莖葉接合處原本就存在的側芽得到更好的水分養分供應,會逐漸萌發生長出來,到時候又可以摘來吃,明顯的延長採收期。

三、萵筍摘嫩尖延長採收期要注意些什麼?

第一、第二大點讓我們了解了萵筍生長到什麼時候可以摘嫩尖、摘走哪部分的嫩尖,但也不是說摘嫩尖就隨便地摘,有些問題還是要注意的,因為這會影響到萵筍斷口的自愈以及植株後續生長:

1、避開雨天摘嫩尖,晴天最利於萵筍斷口自愈

萵筍摘尖後主莖中部斷口那裡會冒出白色的液體來,那液體是促進斷口癒合的,不用我們再人為地去處理,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選擇在非雨天摘嫩葉,這樣斷口可以有充足的時間來自愈,當然了,非雨天就是陰天、晴天,可以選擇的話最好是晴天白天摘了,晴天太陽光照好,自然的殺菌消毒、加快水汽蒸發,萵筍斷口癒合得快;避開雨天是因為雨水是生水一類,斷口粘到雨水癒合慢甚至會出現腐壞,而一旦出現腐爛會從局部逐漸發展到整個主莖,影響大;這點講究跟我們人平時受傷了,傷口不要碰生水一樣的道理。

2、摘嫩尖發現空心株,拔走不留

萵筍莖葉生長需要的水分多,一般是種植在壟上,一壟可以種植多行,一行分三處種植三株,相對來說壟邊因為位置比較特別,採光好、透氣強、土壤流失水分稍快,所以若是平時管理上稍粗心,壟邊生長的一些萵筍在現花蕾前已經出現空心了,摘嫩尖時,斷口肉質部分中間那裡就能看到有空點,這樣的萵筍就不要留了,拔走,因為萵筍出現空心說明缺水比較明顯了已經影響到肉質部分,摘尖後雖然斷口會自愈,但那空點還是存在,也就是說主莖肉質部分跟外界是相通的,同樣的生長環境下相對來說空心會加快主莖進一步空心甚至肉質棉化,而且降雨會有雨水會滴入,平時可能還會有蚜蟲等小蟲子鑽入,腐壞主莖肉質部分,沒法拿來食用。

3、蔭處生長差的萵筍,不留繼續生長

萵筍生長有一定的耐蔭性,但太蔭的地方萵筍生長不夠好,主莖比較細小,摘尖了之後剩下的部分生長不夠明顯,側枝萌發也很慢甚至不萌發,摘嫩尖時可以考慮拔走這樣的萵筍植株,壟上空暢些利於水汽散發,壟上更透氣,利於其他萵筍的生長,尤其是在雨水多的陰雨時節,蔭處生長的萵筍更是沒有得到光照,摘嫩尖時順便拔了對壟上的其他萵筍生長更好。

四、延長採收期,萵筍摘嫩尖後的管理

摘嫩尖後的萵筍主莖上還有嫩葉生長、還沒有完全膨大的中部主莖還在膨大,而且莖葉接合處的側枝在萌發生長,延長萵筍的採收期,我們還要做好這幾個管理:

1、短時內不拔來吃的植株,要施肥促生長

生長到現花蕾早期的萵筍本身生長沒有之前那麼猛,而且正常管理之下在萵筍膨大期間也追肥了,土壤還有一定的養分,摘嫩尖後若是打算在一周內拔萵筍來吃,可以不用追肥了;而若是超過10天甚至半個月這樣才拔來吃,摘嫩尖後要考慮追肥,不然嫩葉容易長老,而新萌發出來的側枝因為養分不夠,生長比較細小,不夠壯大。

施肥上用腐熟的糞水或者尿水根施1-2次,像鄉居小菜家有尿水,就用尿水;萵筍摘嫩尖後植株還比較高,而且主莖下部的外皮已經木質化,沒有側枝萌發,可以萌發側枝的是在主莖中部外皮還沒有完全木質化的莖葉接合處,施肥是澆在根部,不怕弄到斷口、嫩小側芽,所以摘嫩尖後不用等待斷口癒合再施肥。

2、注意澆水以防主莖變空心

萵筍的莖葉本身含水多,雖然生長比較後面了,但不管是不是短時間內要拔來吃的萵筍,土壤不能過幹,要有一定的水分來維持平衡,不然萵筍容易逐漸變空心影響肉質部分的食用;澆水選擇根澆,不用噴灑葉面,像平時一樣該幾天澆水就幾天澆水,保持土壤一定的溼潤度;遇上陰雨天,澆水延遲,像現在是穀雨時節後幾天,也是常下雨的時段,泥土摸著粘溼,不用澆水。

3、撒草木灰、掛粘蟲板防治蚜蟲

不知道小夥伴們有沒有發現這樣的情況就是,現花蕾的蔬菜容易引來蚜蟲,萵筍本身蟲害少,但有些現花蕾早期的萵筍植株上也有蚜蟲,那些蚜蟲主要集中在花蕾及心葉那裡,一般來說摘嫩尖了也就順帶弄走了蚜蟲,然而還是有零散的蚜蟲在其他嫩葉上,為減少蚜蟲對剛摘嫩尖的萵筍斷口及側芽的萌發的影響,得防治蚜蟲。

新鮮的草木灰質地細膩、乾燥,像粉末,本身個頭非常小的蚜蟲怕這樣的草木灰,吸入器官裡會傷到自己,所以可以往摘嫩尖後的萵筍植株上(包括主莖斷口)撒新鮮的草木灰,草木灰粘到斷口上殺菌消毒、加快癒合,一舉兩得。

除了撒草木灰,建議在萵筍旁邊插一根根樹枝掛一些黃色的粘蟲板來捕抓蚜蟲、小黑蟲等蔬菜害蟲,讓萵筍在更好的環境下生長,提高莖葉品質。

4、摘葉可以不拔植株,但要留部分葉子

摘嫩尖後的萵筍主莖上還有葉子生長,那些嫩葉採摘來吃,而老葉採摘來餵雞鴨等家禽或者餵豬,採摘可以整棵拔走,若是不整棵拔走只摘葉的話不能摘光葉子,要留一部分,至少留4-5片葉子供植株正常生長光合作用需要,不然就沒葉的主莖在地裡,肉質部分會逐漸的空心,影響以後食用。

總結:以上就是關於通過摘嫩尖來延長處於生長後期的萵筍的採收期的相關內容,有需要的小夥伴可以通過這種簡單的方法來延長萵筍的莖葉採收期,在摘嫩尖後的一段時間內可以多次摘葉或者拔整株甚至摘新長出來的側枝來食用,很不錯呢。

相關焦點

  • 萵筍中心發紅且有空心現象,這樣的萵筍還能吃嗎?
    讀者來電購買的萵筍切開後發現有空心現象,且中心發紅,這樣的萵筍還能吃嗎?專家答疑喬勇進(上海市農業科學院農產品保鮮加工研究中心主任):萵筍空心是一種自然現象,是萵筍栽培過程中由於水肥供應不均勻或硼元素缺乏導致,萵筍採收期過晚或乾旱水分脅迫條件下也會導致空心現象,使萵筍的品質下降。可見,萵筍空心並不是蟲害、病害、藥物引起的,是可以吃的,但口感較差。
  • 萵筍種植中為什麼會出現空心現象?原因不外乎這4點!
    萵筍,在陌上花這一帶俗稱「萵苣筍」。雖說這些年,經測評,萵筍的葉子營養價值也是非常的高,所以早前大多被丟棄,或者是只用於餵豬的萵筍葉也堂而皇之的論斤銷售了,而且價格還不低。不過,說到底,吃萵筍吃的主要還是它的地上莖。
  • 麻醬鳳尾以嫩萵筍尖、芝麻醬製作而成,質地脆嫩,鮮美可口
    芝麻醬  鳳尾與鳳鳥毫無瓜葛,實則是萵筍尖。這樣命名,反映中國烹飪很注重文化底蘊。鳳尾  萵筍可生食、涼拌、炒食、幹制或醃漬,而萵筍尖則是萵筍的嫩莖,上面還有一些萵筍葉。萵筍尖是一款尋常的蔬菜,可燒湯可熗炒,在餐館的菜單上出鏡率頗高。
  • 農民種萵筍,萵筍出現空心是怎麼回事?防治措施教會你
    今天有農戶朋友留言,問到秋季萵筍容易空心是怎麼回事?關於這個問題,付老師給大家進行詳細的解答,希望能對菜農有所幫助。 萵筍空心是其種植過程種常見的一種生理現象,其發生空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與品種有關 不同萵筍品種抗性會不一樣
  • 合肥左店鄉十幾萬斤萵筍滯銷 再賣不掉就要「空心」
    昨日,記者趕赴長豐創業大學生陳飛的大棚蔬菜基地,看到數千斤萵筍在院子裡無人收購,4萬斤萵筍在地頭無人採摘。陳飛告訴記者,如果萵筍再滯銷下去,「怪天氣」將很快把他和周圍老鄉們的十幾萬斤萵筍「催空心」。  >>>現場  十幾萬斤萵筍賣不掉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陳飛的蔬菜基地,剛提起萵筍的事情,陳飛就急匆匆帶著記者一行來到他租的院子裡。只見院子裡一輛小貨車車廂內,堆滿了剛採摘回來的萵筍。  「今年我種了45棚的萵筍,每棚的產量都在7000斤以上。」
  • 蔬菜挑選之萵筍
    選萵筍 萵筍又叫萵苣,其肉質細嫩,生吃熱炒都有很好的口感與營養。常吃萵筍可增強胃液和消化液的分泌,而且其含有的水分可以很好地補充人體所需,維持水平衡。那麼,如何挑選到鮮嫩的萵筍呢?
  • 引起萵筍空心、開裂主要原因,找準病因並對症下藥才是關鍵
    然而據不少種植戶反應,萵筍在肉質莖膨大時期,時常會出現空心的現象,這在影響產量的前提下,也降低了食用價值,同時也嚴重影響種植戶的經濟效益,那麼對於萵筍空心現象,該如何進行防治呢?首先我們先來看下引起萵筍空心現象的主要原因,找準病因再對症下藥。
  • 萵筍出現空心,裂果,是缺什麼?用什麼肥料能解決?
    萵筍作為產量較高,好銷售的作物,受到種植戶朋友們的喜愛。但是卻有一個問題令種植戶們心煩,那就是萵筍管理不好,就會容易出現空心和裂果,影響萵筍的品質。這是缺少了什么元素?用什麼肥料能解決?下面我們簡單聊聊:關於萵筍施肥,由於根系少,吸肥能力有限,因此需要採取多次少量的施肥,由於萵筍在膨大期以後需肥量比較大,因此我們在栽植前,對於底肥的施入量一定要夠,一般正常情況需要15噸,根據品種產量去把握,關於複合肥,可以採用低磷中氮高鉀的複合肥或水溶肥,促進萵筍健壯生長。
  • 早熟耐儲的節瓜要達到採收期更長,管理是關鍵,5分鐘學會請收藏
    它的嫩果和成熟果是都可以食用的,但一般情況下還是以採收嫩果供食用是最佳的。節瓜的嫩果是短或長橢圓的筒形,果實上面有數條淺的縱溝或者是星狀的綠白點並密被茸毛通常情況下果重量在250~500克。如果是生理成熟的果實被白色的蠟粉或者是沒有,一般情況下果重是在5公斤左右。節瓜的種子是接近橢圓形的,種孔端稍微有點尖,顏色是淡黃白色,有突起的環狀紋,這個和冬瓜種子近似。每個果裡含種子有500~800粒。
  • 一年四季開花結果的草莓,疏除花果,宜早不宜遲
    在專用繁殖區,在保證繁殖子苗數量的基礎上,要隨時摘除生長後期又從母株上抽出的匍匐莖及幹早期產生的匍匐莖,以減少養分消耗。以生產果實為主的大果四季草莓,整個生長季必須隨時摘除匐莖,以生產狀質大果,增加經濟效益。
  • 第一茬果採收完,第二茬就斷茬或花不多,這個是怎麼回事?
    如果不及時摘除多餘的花和果實,就會影響草莓生長,造成植株早衰。生產上視植株生長情況,每個花序保留5-8個果,同時每株草莓留果個數還要考慮草莓品種、定植密度、土壤肥力等因素綜合進行考慮。在頂花序抽生後,選留2個方位好且粗壯的側芽,其餘摘除。過多的側芽還會抑制第二茬花枝抽出,從而引起斷茬。
  • 櫻桃番茄浙櫻粉 1 號與千禧早晚搭配種植,延長番茄供應期
    圖 1 千禧2017 年秋季,引進試種浙江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浙櫻粉 1 號(圖 2),2018 年春季採收上市,與原主栽品種千禧相比表現出優異的商品性和風味品質,彌補了千禧後期風味變差和果形不穩定的缺陷,受到經銷商及消費者的青睞。
  • 盆藝欣賞|提高觀賞價值與延長觀賞時間在摘葉!花卉盆景摘葉技術
    在花卉盆景栽培管理過程中,適時適度摘除葉片,有利於提高花卉盆景的觀賞價值,延長觀賞時間,促進抽枝發葉和開花結果。不同的花木種類,摘葉時期、摘葉量、摘葉目的,摘葉前後的養護推施不盡相同,因此,摘葉技術應正確使用。
  • 草莓花果盛期嫩葉、花蕾出現幹尖怎麼辦?
    當前正是草莓第一茬果膨大期,二茬花蕾也陸續出現,但很多網友反映,剛長出的嫩葉、花蕾出現幹尖、內卷的情況
  • 寧國女子買萵筍要切開看空心 被制止時砍傷自己手
    女子欲買萵筍又怕萵筍空心,拿刀切剁過程中,被賣方出手制止,不料竟將自己砍傷。近日,寧國市人民法院審結了該起健康權糾紛一案,一審判決被告汪某賠償原告高某各項損失共計人民幣6395.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