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裡之行始於足下:有行千裡的目標,敢於邁開第一步,方得成功

2020-12-13 讀書人吉霏兒

大家好,我是吉霏兒,今天講的是陳勝從小就有遠大志向,最後敢於邁開第一步,揭開反對暴秦的大局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老子《道德經》有言:千裡之行,始於足下。說的就是人要有遠走千裡的奮鬥目標,然後採取有效的行動,邁出第一步,直到到達成功的終點。這句非常具有哲學意義的話,蘊含了兩層意思:一是要有行千裡的目標,二是要敢於行動!

貧民陳勝的遠大志向

陳勝小時候很貧窮,被富戶僱傭耕田,可他不同於一般夫人僱傭夥伴,在田間休息的時候,總是唏噓感嘆。

有一天,陳勝趁著大傢伙休息的時候說到:「將來有一天飛黃騰達了,不要忘了我們之間的相互幫扶啊。」

旁邊的人都譏笑道:「你也不看看自己的樣子,現在都是受人擺布的僱農,還有希望談富貴,咱還是把手頭的活幹好吧!」

陳勝聽他們說完很失望,一聲嘆息,說到:「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在田間幹活的陳勝就與眾不同,心裡種下了一個遠大的理想。

秦二世的瘋狂

秦始皇統一六國,開創了統一中國之先河,但是周邊一些部落仍舊不斷騷擾。為了抵抗北方的匈奴,秦始皇派人修造長城,發兵三十萬,徵集了民夫幾十萬,使得他們背井離鄉,在荒山野嶺修築長城,造成很多人流離失所。

到了秦二世即位,也學習老爸的做法,先是從各地徵調了幾十萬囚犯和民夫,大規模修造秦始皇的陵墓。這座陵墓修建得很大很深,秦二世要求把大量的銅熔化了灌下去鑄地基,上面蓋了石室並修建墓道和墓穴。秦二世還叫工匠在大墳裡挖成江河湖海的樣子,灌上了水銀。最後把秦始皇葬在那裡。

安葬完畢,為了防備將來有人盜墳,在墓穴裡設計安裝了殺人的設備,最後竟殘酷地把所有造墳的工匠全都埋在墓道裡,不讓一個人出來。

陵墓還沒完工,秦二世為了自己的私慾,又繼續建造規模宏大的阿房宮。前前後後被徵發去築長城、修阿房宮、造大墳,耗費了大量人力財力,逼得百姓怨聲載道。

敢於邁開第一步

公元前209年秋,秦朝廷徵發閭左貧民屯戍漁陽,陳勝、吳廣等900餘名戍卒被徵發前往漁陽戍邊,途中在蘄縣大澤鄉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達目的地。

按照秦朝律法,逾期未到是死刑,既然橫豎是個死,情急之下,陳勝、吳廣領導戍卒殺死押解戍卒的軍官,發動了兵變。

雖然後來陳勝失敗了,但是此次起義沉重打擊了秦朝,揭開了秦末農民起義的序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平民起義,也算得上對抗暴秦的勝利。

成功,始於行動

從陳勝身上我們能受到以下幾點啟發,成功,始於心動,成於行動。心動說明有了目標和志向,行動了,才有向成功一步步逼近的可能,光有心動而不採取行動,那成功永遠是件遙不可及的事。

我們也應該學習陳勝那種不甘於渾渾噩噩度過一生,而是應該立下鴻鵠之志,有了遠大理想,才能激發更多潛能,並扎紮實實邁好每一步,就能達到成功的彼岸。

相關焦點

  •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
    古語有云「千裡之行,始於足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意思是說:走一千裡路也要從第一步開始,不積累每一步,永遠達不到千裡的地方。在今天,我們的千裡之行有汽車、飛機、高鐵等各類高科技的交通工具來實現,這句話仿佛已距離我們很遙遠。但是,我們的每一個成功,又無不包含著其中的深意。 一件事情的成功,絕不是偶然。必有一個開始,而這一個又一個的開始,則猶如我們千裡之行的「跬步」。
  • 深度好文: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大家好,我是幽幽帶你去閱讀,今天給大家分享一篇文章,千裡之行,始於足下。喜歡的朋友們,別忘了點讚哦!千裡之行,始於足下。老子《道德經》第六十四章【釋義】旅行千裡是從腳下第一步的跨出開始的。每個人小的時候,都會被老師或者家長問及:你長大了想當什麼?成為什麼?想從事哪類工作…同樣,每個孩子都會在童年夢想著自己長大了能夠成為白衣天使,祖國的園丁,科學家,記者,作家。
  • 【新人心語】千裡之行,始於足下(六)
    【新人心語】千裡之行,始於足下(六) 2020-12-03 14: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路途:千裡之行,始於足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
    同樣的人,在面對不同的道路時,也會有不同的表現:在面對旅行時,有些人喜歡做好詳細的攻略,有些人喜歡說走就走,一切路上說;在面對生活時,有些人喜歡簡單、隨意;有些人喜歡複雜,精緻;在面對工作時,有些人喜歡兢兢業業,有些人喜歡率性而為;路在腳下,是我們就應真真正正自己去走的人生道路,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路,路的終點、路的遠近,
  • 雙語閱讀:千裡之行始於足下,用英語怎麼說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直譯:A thousand mile trip begins with one step.A journey of a thousand miles begins with a single step.
  • 千裡之行 始於足下
    起始階段能否把握好,決定了一個學生在該門學科接下去的學習中是否順暢,能否走得相對輕鬆。新教材的首頁就引用了老子《道德經》中的「千裡之行始於足下」來告誡所有進入高中階段的學生。這句話啟示他們大事都有小事變化而來,量變終將引發質變。遠大的目標的實現都要從頭做起,既要仰望天空,也要腳踏實地。
  • 自媒體一段時間後,對「千裡之行,始於足下」有了更深的理解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是《老子》第六十四章的一句。全文:「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意思很好理解,就是千裡的遠行,是從腳下開始走起來的,是一種比喻。如果我們之前做的不夠好,也不必太自責,只要從現在,從正在踏出的這一步走起,一步一個腳印,最終是可以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達到千裡之遠的。為什麼,我一定要說是自媒體一段時間後,對這句話理解更深刻了呢?
  •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不是夢想,而是行動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都說「書中自有黃金屋」,今天給大家分享幾個從書上看到的小故事,拋個磚引個玉,至於能否獲得黃金,獲得多少黃金因人而異,靠自己。在剛加入藝術團的時候,她就有一個夢想:大學畢業後,先去歐洲旅遊一年,然後要在紐約的百老匯佔據一席之地。當她把這個夢想告訴自己的心理學老師時,老師問了一句:「你今天去百老匯跟畢業後去有什麼差別?」詹妮仔細一想,覺得很有道理。無論是大學生活還是去歐洲旅行,跟百老匯都沒有太大的聯繫。於是詹妮說:「您說的沒錯,我決定明年就去百老匯闖蕩。」聽到這句話,老師又問:「你現在去跟一年以後去有什麼不同?」
  • 《道德經》第六十四章,千裡之行始於足下,謹小慎微,善始善終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聖人慾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這段話的意思是,局面安定時容易維持,事情未出現變化的預兆時容易圖謀;事物脆弱時容易消解,事物微小時容易散失。
  •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大夢想,小目標。如果分成一個個的小目標,慢慢地把這些小目標實現,那麼離大目標也就不遠了。       胡姐跟我說過一句讓我記憶深刻的話「千裡之行,始於足下」她說「」為什麼自己可以去到處旅遊,她也不是大富婆,關鍵在於執行力,想到的事就立馬去做,不會猶豫,並不是說一定要環遊全世界,最起碼自己生活的周圍什麼好風景可以去欣賞去感受一下。
  • 遊安徽一定要知道的成語故事「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成語:千裡之行,始於足下故事概況:亳州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以「三朝古都」名揚海內外。老子存世作品有《道德經》(又稱《老子》),老子思想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老子曾入周王室任守藏室史,這是一個管理藏書的官職,因學問日深,聲名日響,人們皆稱其為「老子」。孔子聽聞後,專門拜訪過老子求教學問,請教周朝的禮儀,在返程時,老子贈言道:「吾聞之,富貴者送人以財,仁義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貴,無財以送汝;願以數言相送。
  • 勇氣和創新 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魯迅先生有句話,在現實生活中,被引用的次數最多。不光學生寫作文時引用,就連高考作文題的題幹,都在引用這句話。人,具有前行的勇氣,具有探索的精神,於是,就有了前進的道路。這樣的路,也許是自然界的道路,也許是人生的道路,也許是革命的道路。 尋著這個思路,深入一步考慮,我們還能得到新的啟示。那就是,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有一個開端,都有一個起點。如果我們,思想保守,因循守舊,那就永遠也不會,擁有新的開始。
  •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養護從「足」開始!
    俗話說千裡之行始於足下而輪胎更像是汽車的腳也正因為有了他你的愛車才能行千裡那麼作為愛車日常保養的重要零部件我們應該怎麼愛護輪胎呢?02經常清理胎紋內雜物如果胎紋內出現雜物在開車的時候就會有顛簸的感覺,而且對於輪胎的傷害也是很大的,尤其是在跑高速的時候更是要仔細清理乾淨再上路
  • 百家號萌新的初次亮相: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二、專屬暱稱+頭像百家號註冊成功後,我們就要給自己想個好聽的暱稱了。暱稱可以由名字+領域構成,比如教育類——小王談教育;旅遊類——小王帶你看世界;閱讀類——小王說書等等。改暱稱後得重新等待審核,且暱稱一個月只能修改一次,一年只能修改2次,所以大家慎重哈,這是我的前車之鑑。)搞定暱稱後,頭像也很關鍵。我的頭像是自己做的,找了網上的圖片稍微修改了一下,大家可以用ps自製一個頭像。
  •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堅持的重要性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聖人慾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讀完了「天地不仁」、「聖人不仁」、「不為不言」,不免對人生產生幾分豪邁之心。
  •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從公務員的學習能力說起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從公務員的學習能力說起  華圖教育 卞曉娣  俗話說:  例如:領導幹部讀書學習也應該有這三種境界:首先,要有「望盡天涯路」那樣志存高遠的追求,有耐得住「昨夜西風凋碧樹」的清冷和「獨上高樓」的寂寞,靜下心來通讀苦讀;其次,要勤奮努力,刻苦鑽研,捨得付出,百折不撓,下真功夫、苦功夫、細功夫,即使是「衣帶漸寬」也「終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願;再次,要堅持獨立思考,學用結合,學有所悟,用有所得,要在學習和實踐中「眾裡尋他千百度
  • 畢業季丨「千裡行獎」:中央美院首設優秀畢業生獎學金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中央美術學院首次面向應屆畢業生設立獎學金——「千裡行獎學金」,這一獎項是由青島千裡行進出口有限公司為我院捐資設立的
  •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聽陳鼓應老師的莊子研究
    昨日有幸在老子書院聽聞陳鼓應老師講他的莊子研究,讓我對《逍遙遊》有了多方位,更深刻的體悟。曾經認為莊子作《逍遙遊》是想擴開人們的心胸視野,見天地之間尚有更大者,更高者,從而突破物質形象的束縛,嚮往更高、更遠大的理想。
  • 每日一習話|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文章最後引用「千裡之行,始於足下」指出,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願同法方攜手再出發,以腳踏實地的精神,推動中法合作不斷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nbsp&nbsp&nbsp&nbsp「千裡之行,始於足下」出自《老子·第六十四章》,意思是說,千裡遠的行程須從腳下開始。這句經典告訴我們,大事都是由小事逐漸發展演變而來的,要從點滴小事做起,逐步進行。
  • 《道德經》:從小的地方做起,千裡之行,也是始於足下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老子所強調的做事的態度,應該是無為而治,用一種不幹預,不幹涉的心態去面對人和事。無論什麼樣的事情都能手到擒來,越做越簡單。老子提倡的就是用無為的態度去為人處事,但是很多人在做事的時候很難把控,有一些人不知道無為的度,無為的標準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