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精英都是時間控》,二維時間管理術,恢復大腦專注力,提高...

2020-12-22 騰訊網

如果你想要改變現在的人生,請先改變管理時間的方法。——史蒂芬·柯維

職場上什麼最不夠用?——時間

十五年職場經歷,我越來越發現每天的工作時間都不夠用,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感覺:

一個半年銷售分析報告,寫了一下午,卻只開了個頭;

中午和同事吃了個火鍋,下午工作效率直接逼近與零;

晚上準備要加班幹活的,精神總是集中不起來,白白在辦公室枯坐了一晚上;

以前工作不熟練,單位時間效率低,現在業務熟練了,但工作還是幹不完。

針對這些類似問題,日本腦神經科學家、心理學家樺澤紫苑,圍繞提高大腦專注力,更加高效率地利用時間進行工作和學習,寫出了《為什麼精英都是時間控》這本書。

書中提出了「二維時間管理術」這個概念,現在我們一塊學習一下。

什麼是二維時間管理術?

二維時間管理術是相對於一維時間管理術提出來的。

一維時間管理術本質是「時間置換」,比如,節約30分鐘,就可以把這30分鐘用於做其他工作。

可這忽略了一個根本問題,單位時間雖一樣,但是單位產出卻是不一樣的。

我們都有這種體驗,上午的30分鐘效率是明顯高於下午或者晚上的30分鐘,這也就是為什麼提倡重要工作放在上午幹的原因。

二維時間管理術的本質是處理好專注力和時間的關係,即任何時間內儘可能提高大腦的專注力。

如上圖所示,橫軸是「時間」,縱軸是「專注力」。在這裡,「專注力」就等同於「工作效率」。

因此,我們可以列一個等式:專注力(工作效率)×時間=工作完成量(斜線下方部分的面積)。

專注力是隨著工作時間的延長而逐漸降低的,上午大腦的專注力明顯高於下午或晚上。

所以,工作效率低的大部分原因都是因為從大腦專注力開始降低導致的。

在圖上也可以明顯看出,同樣的時間點,如果大腦的專注力高,那麼工作完成量也就大。

所以,如果我們能夠想辦法提高大腦的專注力,就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在相同時間內就可以輕鬆將工作完成量提高2倍或3倍。

這正是「二維時間管理術」的厲害之處。

職場上,怎麼才能保持大腦的專注力,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呢?

書中提出了四種方法:

第一:運用「15·45·90」時間法則,提高單位時間內大腦專注力的持續時間

15分鐘法則,高度專注力的時間

腦科學研究表明,人腦高度專注的狀態一般只能持續15分鐘,不會超過20分鐘。

也就是說,15分鐘可以看作大腦專注力的一個單位時間。

在工作中,那些用時不長,又需要一氣呵成完成的工作,就適合用15分鐘來完成。

45分鐘法則,一般專注力的時間

日本大學文理學院的森昭雄教授研究指出,人腦的專注力持續的極限是40分鐘。

他還勸誡上班族:「如果你的工作主要是面對電腦處理文件,最好每隔40~50分鐘就休息一下。」

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我們最好以15分鐘為基本時間單位,每隔15分鐘小休息一下。

以3個15分鐘為一個工作單元,45分鐘大休息一下。這樣可以讓大腦的專注力持續更長的時間。

90分鐘法則,成年人專注力持續時間的極限

科學家研究發現,人體內有一種周期性規律,叫作「亞晝夜節律」。

亞晝夜節律以90分鐘為周期,人的清醒度也會以90分鐘為周期發生變化。

史丹福大學睡眠機體節律研究所對人類的腦電波研究發現,人腦比較清醒的90分鐘和產生倦意的20分鐘會交替來到,形成一個循環。

90分鐘可以說是成年人專注力持續時間的極限。

如果能以45分鐘為一小節,中間穿插短暫的休息,那麼將更有利於專注力的持續。

有人會問:「一定是90分鐘嗎?80分鐘就不行嗎?」當然沒有「一定」「必須」的限制,也許有的人就適合80分鐘的專注時間。

重要的是要找到自己的專注力持續時間,把握好專注力的起伏。

在專注度高的時候努力工作,專注力下降的時候就休息,這樣才能更加高效地工作。

運用「15·45·90」時間法則要注意以下兩點:

以15分鐘為單位進行時間限制

克雷佩林測驗法表明,實驗者在測試之初作業效率很高的狀態被稱為「初始努力」,而測試結束之前最後一點時間作業效率再次提高的狀態被稱為「最終努力」。

也就是說,當確定了工作的時間限制後,在最初和最後的兩個時間段裡,人的專注力是最高的。

如果把45分鐘的工作時間分成3段,每段15分鐘,中間進行適當的休息。

那麼,每一段15分鐘都會獲得「初始努力」和「最終努力」兩個工作效率高峰。整個工作時間裡總共獲得了6個工作效率高峰。

而連續工作45分鐘不休息,最多只有最初和最後的兩個工作效率高峰。

所以,我們應該把大塊工作分割成小塊工作,再給每個小塊工作設定一個時間限制。

僅僅是這樣小小的改進,就可以讓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

不要低估手機對專注力的影響

在專注幹工作時,如果每隔一會就來一個電話或者信息,那我們的專注力也會被幹擾得支離破碎。

大家可能都有這種體會,在安靜的圖書館讀書時,如果突然聽到手機鈴聲,專注力就會被馬上打斷,再想進入讀書的沉浸狀態得等一段時間。

也就是說,手機鈴聲對我們的影響遠遠超出了想像。

在工作的時候,最好還是把手機調到靜音模式。

專心致志工作90分鐘後,利用休息的時間打開手機查看一下未接來電、信息,是比較合適的做法。

第二:高效利用大腦黃金時間,把一天中理論性或者創造性最強的「專注性工作」放在上午完成

早上起床後的2~3個小時,被稱為大腦的黃金時間。

腦科學家利用智能眼鏡內置的傳感器監測佩戴者眼球和眼皮的活動,從而判斷出佩戴者疲勞、睏倦等狀態。

5000名佩戴者的平均數據

5000名佩戴者的平均數據顯示,人在一天中專注度最高的時間段是早上6點到7點。

過了上午9點以後,人的專注力就開始慢慢下降,12點,人的專注力降到上午的最低值。

這也就是,為什麼到了中午12點,人通常會感覺非常疲倦的原因。

大腦在早上起床後的兩三個小時裡最清醒,也不會感到疲憊。因為經過一晚上的休息,處於一種非常有條理的狀態。

特別適合做理論性強的工作,比如創作理論性文章、學習外語以及需要高度專注的工作。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很多自媒體創作者都喜歡早上4點起來寫文章。

「專注性工作」就在大腦專注力高的時間段裡完成。「非專注性工作」應該放在大腦專注力下降的時間段裡做。

如果是這樣合理地分配時間,就可以把工作效率提高為原來的2倍,甚至4倍。

提高大腦的專注力還有兩個問題需要注意:

前一天晚上要睡好

如果人縮短睡眠時間的話,比如,前一晚上是睡不夠6個小時的時候,第二天的專注力就會顯著降低,工作效率就會急速下滑。

早上不要賴床

當我們早上剛醒來的時候,腦內的血清素濃度接近於零。

如果早上賴床不起的話,人體血清素就會持續分泌不足,心情就變得很鬱悶,導致工作效率降低。

所以,有時候人一覺睡到中午,反而越睡頭越昏。

第三:合理利用午休時間,對大腦專注力進行修復,提高下午工作效率

午休時間是恢復專注力的絕佳機會。

經過一上午的高強度工作,到了中午的時候人的專注力已經下降了40%~50%,但如果把午休時間利用好,下午就完全可以將專注力恢復到90%左右。

但不會利用午休時間的話,下午的專注力最多也就能恢復到上午的60%~70%。

午睡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最佳的午睡時間為20~30分鐘

科學機構對10000人的午睡習慣研究發現,20~30分鐘的小睡效果最好。

午睡如果超過30分鐘,恢復大腦機能的效果就會逐漸變差。

超過1個小時的話,人就會進入深度睡眠,醒來之後大腦也無法馬上發揮正常機能。

另外,午睡太久,會影響到晚上的入睡,是造成失眠的原因之一。

午睡前可以喝點咖啡

1個小時的午休時間,前半個小時用來外出吃午飯,剩餘的時間用來小睡,剛好能夠睡20~30分鐘。

在午睡前適當喝點咖啡,咖啡因會在30分鐘後發揮效力,所以小睡30分鐘後就會自然醒來。

午休時不要讓大腦興奮

午休的目的是恢復大腦的專注力。

如果午休時玩手機遊戲、打撲克牌等會讓大腦興奮,大腦根本得不到休息,下午上班反而會更加疲憊。

第四:傍晚前後進行適量有氧運動,創造夜晚大腦的第二個黃金時間

下午疲憊的時候,在傍晚前後如果能夠進行30分鐘~1個小時左右的有氧運動,頭腦又可以恢復到清醒、活躍的狀態。

這樣就會為開啟夜晚大腦的第二個黃金時間創造條件。

有氧運動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越是重腦力勞動者越要運動

有氧運動之後,人的學習能力、記憶力、積極性都會得到提高。

長期運動的習慣,可以促進神經元之間的聯繫,讓頭腦變得更聰明。

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每天跑步1個小時的習慣,已經堅持了20年以上。

他說自己如果一天不跑步的話,就感覺狀態不對,也沒法寫出滿意的文章來。

運動過度反而會降低專注力

適量的運動,是對身體和大腦的一種平衡調整。

但過度運動之後,由於我們十分疲憊,因此身體的恢復就會處於優先地位,於是也就沒有多餘的能量輸送給大腦了。

此時,大腦的機能就會十分低下,專注力無法集中,還會出現強烈的睏倦之感,晚上的工作效率就會急劇下滑。

每個人的身體條件不同,能承受的運動負荷自然不同,可以嘗試各種運動形式、各種運動時長,然後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今天,我們首先講解了「二維時間管理術」的內涵和本質,然後給出了運用「二維時間管理術」的四種方法:

第一:運用「15·45·90」時間法則,提高單位時間內大腦專注力的持續時間

第二:高效利用大腦黃金時間,把一天中理論性或者創造性最強的「專注性工作」放在上午完成

第三:合理利用午休時間,對大腦專注力進行修復,提高下午工作效率

第四:傍晚前後進行適量有氧運動,創造夜晚大腦的第二個黃金時間

二維時間管理術的核心就是要提高大腦的專注力。

經我平時工作和生活驗證,非常好使,強烈推薦。

希望對大家日常工作生活有所幫助。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精英們都是時間控 | 3個工作法則,讓你輕鬆實現分身有術
    >文 | 武靈遙 書語人間原創 · 轉載請聯繫作者這是書語人間為你解讀的第118本書《為什麼精英都是時間控結果,在發現了將大腦功能發揮到了極致的時間管理術後,他不僅能夠去醫院坐診,每天日更博客,每周去體育館鍛鍊,每月去參加聚餐,還能保持每晚7小時以上的睡眠,可謂是「在做到了別人
  • 事情很多,總感覺時間不夠用,那是因為不懂「時間管理術」
    究竟他們是如何利用時間的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為什麼精英都是時間控》這本書。作者樺澤紫苑與《為什麼精英都是時間控》這本書在日本上市就引起了極大的關注,各大媒體紛紛報導,40萬粉絲熱烈追捧,上市2周緊急加印3次,累計銷量達10萬冊,就連谷歌、臉書、思科這樣的知名企業都紛紛實踐這本書的時間管理術,把這本書奉為入職必讀書目,以此提升員工的工作效率。
  • 《為什麼精英都是時間控》速讀:讓工作和產出的收益才能翻倍
    一天只有24小時,為什麼對大部分人來說只能庸庸碌碌的過完一生,少部分人可以有傑出的成就並著作等身?我們與精英之間的差距是什麼?如果說《超級時間整理術》是讓我們通過精簡工作來擠出時間,那麼這本《為什麼精英都是時間控》就是告訴我們如何最大化的利用好時間。
  • 看了這個,你也能成為時間管理大師,一小時頂4個小時用
    我拿這個學霸閨蜜舉例,是因為上周看了一本書,叫《為什麼精英都是時間控》,我是因為一個博主的推薦而去看這本書而且,同時,每周要去體育館鍛鍊4~5次,每周還能去電影院看兩場電影,每月至少有15個晚上參加聚餐、派對或者出席活動,每年品嘗100種的威士忌,每年去海外旅行的時間都在30天以上嗎?這些都是這本書的作者通過他的時間管理術,已經近10年都在過這種充實又自由的日子,這就讓人更加好奇。
  • 《為什麼精英都有超強專注力》速讀:從此不再恍惚、拖延
    但是擁有超強專注力並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完全可以通過改變工作與生活習慣的方式來進行學習、實踐,最後融會貫通。通過本書《為什麼精英都有超強專注力》會給予我們相應的啟示。為什麼要讀這本書?人的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時,無論怎麼運用都無法挽留任何一秒的時間。
  • 為什麼一學習就拖拉,無法集中注意力?教你幾個小妙招提高效率!
    昨天,我向大家強烈推薦日本作家樺澤紫苑的《為什麼精英都是時間控》,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學習時間管理,不要僅僅感嘆時間都去哪兒了,或是老大徒傷悲的悔恨。上篇文章我主要介紹了作者的故事,他應該也算是一位大器晚成的作家,從忙碌的神經科醫生,39歲幡然醒悟,立志要成為作家,並自創了神奇的時間管理術。
  • 你到底是在管理時間,還是在管理精力?只會耗時間,不解決問題
    《為什麼精英都是時間控》的作者[日] 樺澤紫苑是一個神經學醫師,充分學習和了解了大腦的工作原理,他作為一個每年出版3本書、海外旅行30天以上,每月去醫院坐診6次,舉辦2-3次研討會,讀20本書,並發表書評,每周鍛鍊5次還能去看兩場電影的自由職業者,介紹了一些自己的專注力管理方法,以及小tips,幫大家一起調整自己的工作效率。
  • Midori Traveler's Notebook時間管理術
    Midori Traveler's Notebook時間管理術在最近幾年,時間管理成為了一個特別時髦的詞,越來越多人通過實踐時間管理來打理和創造更好的生活
  • 效率提高4倍,靈活運用大腦黃金時間
    其中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上午的時間是「大腦的黃金時間」。我們人類的大腦,在早上起床後的兩三個小時裡最清醒,也不會感到疲憊,而且經過一晚上的休息,處於一種非常有條理的狀態。所以,從早晨到上午的這段時間,是一天中頭腦機能最好的時間段。這段時間被稱為大腦的黃金時間,特別適合做理論性強的工作,比如創作理論性文章、學習外語以及需要高度專注的工作。
  • 想提高學習效率,為什麼要提高專注力?
    專注力是一個人智力發展的基石。沒有專注力,就無法思考;無法思考則無法學習。 隨著通信設備、娛樂和遊戲的出現,現代社會似乎從擠滿了密集事務的社會,進入了每個人都得同時處理多項事務的社會。一些任務的確可以打包處理,但總是想著節約時間而同時處理更多事務,這會對專注力產生阻礙。 02為什麼要提高專注力 當一個人意識到學習始於專注地閱讀或收聽信息時,就會清晰地理解同時處理多個任務的局限性。
  • 吳淡如教你的超實用時間管理術——《超從容時間管理術》
    我,默默鎖好車後,從書包裡拿出一本吳淡如的《超從容時間管理術》,開始默默的看書。有一位叫做達爾文的英國人說過:我從來不認為半小時是我微不足道的很小的一段時間。說這段話的時候英國職場還不盛行996。生活在網際網路時代的個人表示,十分鐘也是段不容浪費的時間呢。以事實為例,我在十分鐘裡看完了書中三篇文章,之後又在剪髮的時候看完了大半本書。
  • 提高專注力,試試15分鐘專注力訓練法
    提高孩子的專注力,你可以試試15分鐘原則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何為15分鐘原則?15分鐘效率法則是一套管理時間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就是讓自己專注15分鐘,拋開雜念,克服無法專注的習慣。在《為什麼精英都是時間控》中提到:人高度專注的狀態一般只能持續15分鐘,不會超過20分鐘。你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孩子的課程會設置45分鐘呢?
  • 超強專注力 | 告別分心,提高的績效的5個訣竅,都在這篇文章裡了!
    >文 | 武靈遙 書語人間原創 · 轉載請聯繫作者這是書語人間為你解讀的第116本書《為什麼精英都是清單控如果你的答案是「是」,那麼,你可千萬不要錯過這本來自日本著名醫學博士西多昌規的《為什麼精英都有超強專注力》。
  • 專注力,改變「積極廢人」現狀,提高專注力的閱讀方法
    就比如現在你讀的這篇文章(手動滑稽),你可以用這篇文章檢測你的專注力。小編不像那種資深的文案撰寫者,我的文章枯燥且無聊,還想讓人不斷吐槽,什麼檢測專注力,不就是想讓我們讀完你這篇文章嘛,都是套路。但由於眼睛的快速輸入,導致大腦為了跟上眼睛的速度,不得不去加快自己的理解速率,加快運轉。從而使專注力提高,更加便於加深記憶。為什麼總是走神,沒有專注力?在有限的時間裡,我們需要做的事情越多,越難以提高專注力。我們的注意被多件事情所分散,最後導致一樣事情也做不成。
  • 在職場上想發揮大腦機能,提升專注力?我給你3個方法
    一.為什麼在職場要懂得,發揮大腦機能提升你的專注力 1.可以縮短你完成一項工作的時間 當一個人持續專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他的效率一定是最高的。
  • 「人生の日曆簿」簡單好用的時間管理術(三):四象限法則
    人生の日曆簿:簡單好用的時間管理術(二)「論拖延症的本質」但實際工作中,我們可能有這樣的體會:我們繼續分析:為什麼人們不懂得將海量的任務進行排序呢? 答案是:人腦工作原理。解決辦法:不用大腦記憶,使用工具記憶。這樣就釋放了大腦資源,而且當用工具寫下來各項任務時,更容易看清楚事物之間的聯繫。
  • 輕微雜音環境可提高大腦專注力,幫助記憶,更適合背書
    安靜其實太過安靜的環境對人的專注力並沒有好處,有點雜音的背景反而能夠讓人集中注意力。因為少許的雜音可以刺激大腦設法排除幹擾,使大腦提高專注力。這裡一定要注意,少許適量的雜音有助於提高專注力,一定不是嘈雜的環境哦。如果是一邊聽音樂,一邊背書呢?背書的時候並不提倡這樣的方式,因為你在聽音樂的過程中,你的注意力會不自覺地被吸引過去,尤其是聽自己喜歡的歌曲。如果你是聽的外國歌曲要好一些,因為唱的是你不熟悉的語言,你所受的幹擾也會相對小一些。總的來說一邊聽音樂,一邊背書不是很理想的學習方法。
  • 用最科學的方法使用大腦,提高青少年學習效率的七種方法
    2、在考試前幾天學習如果資訊被重複記憶,就能更好地被記住,填鴨式的方法並不好,因為大腦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整理和消化。5、了解那些受用終生的技能少年的大腦比幼兒或成人大腦更能記住事情。科學家並不知道具體的原因是為什麼,但是他們知道人腦更容易接受和記憶新的事物。少年時期就是不斷接觸新東西的時間。威爾遜說,不管什麼原因,少年時期是最能學習新的語言和獲取其他終身技能的階段。
  • 如何提高孩子的專注力和專注力?
    文/好奇的萌娃控大部分的家長都對孩子抱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願望,希望他們可以在長大後繼承自己的理想,考上一個名牌大學,成為成功人士。 但聰明的孩子很少,大多是普通人,成績一般。 但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成為學霸,而且大多數孩子都有平均成績。
  • 人困馬乏的工作日下午,如何用時間管理喚醒你的大腦?
    下午的時間能否高效利用,很大程度取決於你能否修復專注力。下午的時間如果管理得當,不僅能讓疲勞的身體和精神得到恢復,同樣也能實現高效率的工作和產出。下午的時間可以分為三段。分別是12:00-13:00的午休,13:00-16:00的下午工作時間以及16:00-17:00的下班時間首先我們來聊聊中午12點到1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