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昨天,我向大家強烈推薦日本作家樺澤紫苑的《為什麼精英都是時間控》,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學習時間管理,不要僅僅感嘆時間都去哪兒了,或是老大徒傷悲的悔恨。
上篇文章我主要介紹了作者的故事,他應該也算是一位大器晚成的作家,從忙碌的神經科醫生,39歲幡然醒悟,立志要成為作家,並自創了神奇的時間管理術。
另外上次我也簡單聊了聊我讀了這本書的最大變化,並暗下決心要成為二八原則裡的少部分人,而不是讀完這本好書就拋諸腦後。
今天拋開大腦黃金時間的高效率,假設我們工作時精神還不錯,沒有疲憊,神清氣爽,我來聊聊書中寫到的提高專注力的三個基本方法。
01時間的15/45/90法則
一個人的專注力能持續多長時間呢?答案是15分鐘、45分鐘、90分鐘。
生活中應用15/45/90法則的地方很多,比如電影鏡頭轉換,運動員比賽場次時間,學生上課時間等。
人高度專注狀態時間一般只能持續15分鐘,學生的上課時間基本上是45分鐘一節課。
記得我上初中時,有位數學老師幾乎每節數學課都會講些題外話或笑話,而所有的同學們都興致很高,常常下午犯困的時間裡上數學課也不困了,上課效率自然不在話下。
現在想起來這位老師真是睿智,因為孩子們的高專注力最多也就能持續15分鐘。
所以我們最好以15分鐘為基本單位,在專注力即將渙散的時候,每隔15分鐘小休一下,45分鐘大休一下。
工作內容不同,所需要的專注力也不一樣,存在個人差異。找到自己的專注力持續時間,是什麼樣的工作,適合多長時間休息,是15分鐘,還是45分鐘,或者90分鐘?
02雜念排除法
我們常常工作或學習時,總是注意力容易分散,專注的最大敵人是雜念,那怎樣消除雜念呢?
清理工作環境。對工作環境中和電腦桌面進行徹底的整理,保持整潔有序,要把需要的東西隨手就能找到,比如辦公文具需要時幾秒內要能找到,這樣專注力就不會打斷,不容易產生雜念。
這裡聊一下我家小孩啊,剛開始寫作業發現鉛筆太鈍,便找刨筆刀,發現寫字桌上沒有,便四處尋找,等找到後時間往往過去五分鐘了。
有時找著找著,發現一個好玩的小玩意,注意力又被吸引了過去,完全忘了寫作業這事。
所以呢,想減少這種狀況,最好就是讓桌面和寫作業的空間裡整潔有序,找一件文具幾秒內能找到。
思考中的雜念。工作環境的雜念容易排除,那大腦裡思考的雜念怎樣排除呢?
辦法很簡單,親測有效哈!我們可以把它們寫進日程表清單裡,建議不要用手機的電子軟體記錄,最好用筆寫到紙上,放到辦公桌上一眼能看到的地方。這樣會有效地排除雜念。
可能大家不相信,其實這是有科學依據的,稱為蔡戈尼克效應,就是正在進行的事情會佔據大腦的存儲空間,一旦完成後,就被從大腦中清空,不再佔據存儲空間。
這種效應是蘇聯心理學家蔡戈尼克,在一家他經常光顧的咖啡館中發現,服務員不用做記錄就能同時準確地記住好幾位客人點的餐點,而當服務員把客人需要的餐點端上桌後,他很快就把剛才那幾位客人點的都忘了。
那麼如果用筆記錄待辦的事情後,這些雜念就從未完成變成已完成狀態,讓頭腦緊張的雜念就會消除。
所以,我們在專注工作的時候,如果腦海裡出現雜念,想到快遞沒取,或者中午吃什麼飯,或者給孩子買物品等,就趕快拿出日程本記錄下來,放在桌上醒目的位置。
寫下來後,你會發現心安了很多,也忘了這事,漸漸養成習慣後,雜念沒有了,你的專注力會更加集中。我就是這樣改掉了寫作或看書時間裡頻繁看手機信息的壞毛病。
但也有人把雜念寫在紙上,還是會反覆在頭腦中出現,那怎麼辦呢?其實這是大腦的前額皮質低,也就是疲勞過度或精神壓力太大了。
想提高前額皮質,就要想辦法提高前額皮質中的血清素,除了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還可以多曬太陽多運動改善。
他人造成的雜念。還有一種情況,雜念是他人造成的怎麼辦?
也就是被電話鈴聲或者別人的幹擾打斷了高度的專注力,如果再恢復之前的狀態至少需要15分鐘,如果被打斷幾次,那可是浪費了大量的時間。
這時的解決辦法是罐頭工作術,就是說找到適合自己的專注空間。如果養成在專注空間高效工作的習慣後,大腦會形成記憶,以後只要來到這裡,大腦會條件反射地自覺排除雜念,專心工作。
日本的知名作家村上春樹在創作小說時,喜歡到外國的咖啡館裡創作,因為沒有熟人不會被打擾,還可以欣賞美麗的街景。
我的兩個孩子每次寫作業,我也總是讓他們去書房,不允許在客廳寫,而且會讓兩個孩子分開。
當然,對於那些不需要高度專注力的工作,即使受到一些幹擾也不會影響工作。
此外,在罐頭工作術工作時,要把手機和網絡關掉或者設成靜音,這樣注意力會更加集中。可以利用工作中45分鐘或90分鐘休息的時間,打開手機查看一下信息,有未接來電再回個電話。
03時間限制工作術
很多人可能深有體會,暑假時總是先玩個夠,等到開學前一天,才一口氣把作業在一天內完成,那為什麼不在放假的第一天完成呢?
類似的場景很多。
我大學每次期末考時,為了不掛科,總是用最後幾天突擊所有科目,效率奇高,平時迷迷糊糊的學科一下子就通了。
我孩子每次放學作業,像數學口算啦,還有數學習題冊,老師要求要計時,並且把時間在上面標註。這真的是親測有效的哈,孩子為了讓計時時間看上去好看些,常常竭盡所能地儘快完成,拖拉的毛病收斂很多。
如果不計時,我孩子可能抄個計算題目,數字會出現幾次抄錯的情況,真的能令家長發瘋。歸根結底不是笨,是注意力渙散,一天的學習下來已經身心疲倦了。如果不調整重啟專注力,寫作業的效率是非常低的。
從腦科學的角度上來說,人在緊急的情況下能發揮超強的能力,腦內會分泌去甲腎上腺素,可以使人注意力高度集中。
制定計劃並計時。所以給工作時間限制後,可以提高專注力。我們每天在制定時間計劃時,要給工作完成限制時間,可以有效督促自己。
怎麼給自己設時間,這本書的作者樺澤紫苑建議用秒表計時。
很多人對秒表有些排斥,喜歡用鬧鐘定時。但是到了時間沒完成,鬧鐘會響起,會打斷專注力,剩下的工作可能要花好幾倍時間才能拖拖拉拉地完成。
而用秒表計時,可以看到時間的流逝,會有緊張感,當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時會像玩遊戲通關,會有成就感。
很多知名人士都是秒表愛好者,甚至會隨身攜帶秒表。
計時工作時要注意,把大塊工作分割成小塊工作,再給每個小塊工作設定時間限制,並用秒表計時,可以很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當然,給工作時間限制的前提是我們要守時,如果常常延遲,抱著晚些也沒事的心理,就不會有緊迫感,也不會有高度專注力。
但是如果患上拖延症的人來說,想守時非常困難怎麼辦呢?
後有約定術。我們可以在工作截止時間之後約定下一項任務,就是後有約定工作術。
只有把眼前工作做好,才不會影響下一個時間段的工作。比如完成工作後,下一個時間安排自己一個小獎勵,否則會影響到自己享受完成任務獲得的獎勵。像晚上看電影啦,朋友聚餐,健身啦等。
今天就寫到這裡。太長的話估計你也沒耐心閱讀了吧!時間管理,除了15/45/90法則,雜念排除和時間限制外,還有很多其他的辦法,我覺得其他辦法是想方設法讓大腦從迷糊或疲憊,重啟到神清氣爽的狀態。
怎麼分配一天的工作呢?什麼樣的工作安排在什麼樣的時間段呢?早上怎樣高效工作?明天繼續分享吧!
如果你覺得寫得不錯,那就點個讚或者分享收藏吧,多謝閱讀。
如果轉載本文,文末務必註明:轉自百家號:十裡桂花讀書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