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很多孩子做事磨蹭,注意力無法集中,這些都是因為孩子在時間管理上出了問題。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孩子出現拖拉、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看看是因為哪些情況導致這樣結果的。
一、家長包辦型
有些家庭,孩子所有的事情都被父母做了,穿衣、餵飯、整理書包,面面俱到。孩子產生了很強的依賴性,導致學習能力被限制了,生活能力得不到提高。孩子上學後也很難遷移到學習能力,他們的聽講、作業、考試方面都容易出現問題。
對於這樣的孩子,家長們要學會放手,從生活習慣開始鍛鍊孩子,讓他從生活中獲得學習能力。
二、雜亂型
作業太多,許多孩子寫完作業就到了睡覺時間。孩子潛意識會認為,自己寫得越快,作業就會越多。孩子因為完全沒有自主時間,顯出消極抵抗和磨蹭。
對於這種情況,我們要注意分辨是作業量太大還是孩子效率太低,然後對症下藥。
三、天生慢半拍
有的孩子天生反應就比較慢,屬於安靜型、抑制型。他們天生做事就慢條斯理,不徐不疾。
對於這樣的孩子,家長們一方面要認可孩子天生的氣質,並且這個天性後天是可以有所改善的,家長們需要注意的是時常訓練孩子的反應速度。
四、缺乏時間觀念
這類孩子缺乏時間意識,做事情總是等父母催促才慢吞吞開始做。他們心裡沒有時間觀念,加上父母長期催促,會讓他適應這種模式,不能自主去安排自己的事情。
對於這樣的孩子,我們要通過訓練讓他們逐步形成時間觀念,讓他們學會管理時間,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
五、注意力容易分散
有的孩子容易被周圍的事件幹擾而分神,一發生點事情,就會放下自己手頭的工作,開始走神看熱鬧。
對於這樣的孩子,我們需要幫他們設定集中注意力的小目標,一開始以10分鐘為單位,習慣後再逐漸延長至15分鐘、20分鐘......幫助他逐步養成集中注意力的習慣。
六、吸引關注
有的孩子成績不錯,不怎麼需要操心。家長們也認為孩子沒什麼事,就忙自己的事情去了。偶然間,孩子因為玩橡皮,被父母責罵,讓他別玩了,快去寫作業。這時,孩子會誤認為,在學習中途開小差會受到關注,於是多次重複,最後養成了習慣。
對於這樣的孩子,父母要多表揚他好的行為,並且表揚要具體。當他有不好的行為時,暫時忽視掉,不要去理他,等待一段時間後再和孩子交流最近出現的這些問題,因為責罵也是獲得注意力的一種方式。
七、家長期望值過高
有些家長會在無意間給孩子施加過多的壓力。當孩子考試得了95分,家長會立刻指出剩餘5分是怎麼丟的,批評孩子不認真、不細心。
這樣的孩子,每次差一點點的時候,家長都會關注差的那部分。久而久之,會讓孩子誤認為自己不夠好,家長不喜歡自己,失去自信。從而導致任何事情都不敢開始,造成拖延。
對於這樣的孩子,家長們要多關注孩子做得好的部分,為孩子制定合理的目標,並且給孩子一個進步的空間,讓他更多地體驗努力後的成就感,逐步的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歡迎在留言區與我們分享,你教育孩子過程中的趣事!
關注「小小計劃APP」,你能看到更多專屬於孩子的時間管理、教育、育兒的相關內容!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