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現在被看來是一種十分稀缺的能力,專注的孩子,才更容易成功,因為他們把自己沉浸入到了一個自己想做的事情裡,認真的鑽研它們,這才是學習的起點。而注意力不夠集中的孩子,大腦中的分散知識太多了,雜念過於繁盛,以至於不能在一件重要的事情上深度鑽研,什麼都想要關注,結果自然是腦子裡什麼都沒有。
《阿甘正傳》這部電影就講述了注意力的重要性,影片中的阿甘,明明看起來是一個不太機靈的人,可是他卻非常成功,就是得益於他不同尋常的專注力。他一旦認準了這件事情,就十分努力的、不受任何人幹擾的做,這是十分難得的,還有他的母親,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因為他有缺陷就放棄他,反而很愛自己的孩子,給他鼓勵,讓他成長,才有了專注力一級棒的阿甘。
折射到現實生活,很多家長都十分頭疼「坐不住」的孩子,一節課45分鐘也坐不住,屁股上像是長了針眼子,回家也坐不來寫作業。這樣的孩子,很難體會到專注帶來的快樂,而且,他們也很難擁有好的學習效率,導致最後在追逐想要的生活的路上很費力。
愛默生說:專注、熱愛、 全心貫注於你所期望的事物上,必有收穫。可見專注可以給人生帶來驚喜,就像阿甘一樣,用平凡的生命,不抱怨,專注的做普通的事情,卻把它們做的不普通,最終,不負他的努力,他得到了很多很多。作為家長,我們也要及時認識到專注的重要作用,及時培養孩子的專注性,幫他們更輕鬆的取得成就。
如今,世界科技越來越發達,我們每天都浸泡在各種各樣的信息中,難免孩子也是如此,小小年紀,沉浸電子產品的孩子多的是。但是我們會發現,專注的孩子更容易取得成績,換句話說,就是專注力直接拉開了成績的距離。
就拿上課來舉例子,有的孩子一上課小動作就持續不斷,一會揪揪前排女孩子的辮子,一會捏捏橡皮,一會東看看西望望,這樣的孩子聽課的效率特別低,反映到平時的作業裡,出錯率賊高,是老師們最頭疼的一類學生。反觀另一些上課注意力集中的孩子們,他們不僅能夠體會到吸收知識的愉悅,還能獲得比較好的成績,老師也非常喜歡這類學生。
所以說,專注的孩子更容易取得成績,與其計劃著如何給孩子報更多的特長班和輔導班,不如去學習提高孩子注意力小技巧,專注力是發展其他一切的前提,讓孩子學會專注的做一件事,才是最省錢省力的,才是最事半功倍的。
專注力自打我們出生以來,就帶著了,我們看小孩子,很容易專注,比如他看到你在跟他說話,他就會一直盯著你的嘴巴看,小眼睛滴溜溜的轉,就是他在專注的關心一件事情。這是嬰兒時期的學習敏感期,也是為什麼孩子不要刻意教就會說話,能聽懂話的原因,敏感期裡表現出的專注力,符合人的自然成長規律,家長們要抓住這種規律,並好好利用它。
1、 遊戲鍛鍊孩子的專注力。
寓教於樂,古往今來都是最受歡迎的教學方法,培養專注力也是如此。家長們可以通過遊戲的方式,提高孩子的專注力,每個孩子都有很大的專注力提升空間,下面介紹兩種可以和孩子一起玩的遊戲。
動作模仿遊戲。有點像綜藝節目裡的一個比劃一個猜的遊戲,剛開始可以選擇一些簡單的動作來模仿,孩子模仿,讓爸爸媽媽來猜,後面熟悉一些之後,可以增加遊戲難度,模仿更加複雜的動作,也可以互換角色,遊戲就會更具趣味性。
講故事的遊戲。這個就比較適合喜歡聽故事的孩子們了,對於小一些的孩子,可以家長們講故事,之後詢問孩子故事人物,故事情節等,可以既培養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又培養他的專注力。大一點的孩子,可以自己看故事書,或者他選擇自己喜歡的書看,然後給爸爸媽媽講,這兩種方式對於培養孩子專注力的效果都是不錯的。
2、引導孩子疑問式的學習,在疑問中培養專注力。
孩子想要專心,就必須經過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準備期;第二階段是有具體目標的工作;第三階段是讓孩子的內心疑惑得到解決,進而滿足孩子的內在發展。
解決疑惑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一旦孩子們心裡有了想解決的問題,他們就會自己去用盡各種辦法去尋找答案,這個尋找答案的過程就是一個專注的過程,十分難得,最重要的是,這個過程,不管是家長還是孩子,都非常輕鬆。
家長們可以在平時就有意引導孩子提出問題,如果孩子暫時提不出問題的話,家長們可以先示範,然後跟孩子一起尋求解決辦法,慢慢的,孩子就會自己找問題,自己找解決方法了。
3、安靜的環境最能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想要培養專注力,安靜的環境也是必不可少的,很多家長們喜歡讓孩子做作業,自己在一邊玩手機,或者過一會就進一下孩子的房間,問問孩子想不想吃水果,想不想喝牛奶。
這種環境下,孩子想要進入專注的狀態是很難的,家長們最好給孩子提供一個專門學習的空間,書桌上盡力出現都是學習用品,而不要放置其他物品,這樣營造一個好的學習氛圍,家長們也不要經常性的打擾孩子學習。
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曾經說:
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專注於某一項事業,就一定會做出使自己感到吃驚的成績。
幼兒正處於思維的快速發展期,家長們可以抓住這個黃金時間段,培養孩子的專注度,好好運用與生俱來的專注力,讓了不起的思想在專注力的輔佐下,煥發出無限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