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各地暑假放假時間的公布,暑假來臨,小學生們個個歡天喜地,家長們就犯了愁,「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孩子放暑假」,因為疫情經歷了超長寒假的家長們因為開學剛剛喘勻一口氣,馬上又到了暑假,神獸們進籠又出籠,一想到要跟神獸們鬥智鬥勇、討價還價就直叫家長淚滿襟啊
可能很多家長都會發現這麼一種情況,一個超長寒假下來,自家孩子課文沒記住幾篇,電視廣告詞卻脫口而出,李白的詩句背不出幾句,李白的技能大招卻清楚地很,玩耍呼喊的時候嘴裡也是各種「奧利給」等短視頻流行語,讓孩子坐下學習,就像屁股底下裝個了陀螺,扭來扭去,動一動這個捅一捅那個,很難進入學習狀態,然後有的家長就開始苦口婆心說教,但最後往往是家長窩火,孩子也傷心,有的家長就寄希望於老師,總是想著開了學回到學校有老師管教著就好了,結果回到學校後,得到老師的反饋也是注意力不集中,好動,有小動作。
那麼什麼是專注力呢?專注力是能夠排除幹擾專心於某件事情或者活動的能力,也就是說,要能夠專心致志於一件事情,同時能夠抑制對其他無關事物的注意。孩子們在休息玩耍的時候可以散漫自在,一旦開始做某件事情,可以迅速集中注意力進入狀態
專注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化。由於大腦細胞神經元連接的特點,孩子的注意力隨著年齡的的增長也會變化。研究表明,2~3歲的孩子,集中精神在10分鐘左右;4~6歲的孩子能聚精會神地注意單一事物15分鐘左右;6~10歲的兒童能聚集到20分鐘。
專注力是可以訓練的。自制力並非天生的,孩子的天性活潑,好動,對任何事情都保持好奇心,這些種種的情緒導致孩子無法專注,但這並非是在自律機能天生薄弱,而是由於沒有受過適當的訓練。
要訓練孩子的專注力,首先要弄清楚孩子為什麼會專注力不足和如何改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孩子專注力的不足,往往是家長們覺得的不足,舉個例子,一個孩子在將一張紙不斷地撕成一條一條的玩的忘乎所以,而家長卻覺得這是在搞破壞,然後打斷了孩子,還要孩子不要這麼調皮,這樣就把孩子這種「專注於活動」的表現打斷了。又比如,孩子沉浸在書本的故事中,突然旁邊人手機中傳來「怪異的大笑」,立馬將孩子的注意力從故事中抽離出來,吸引到了手機上。所以,被打斷才是孩子初始專注力的天敵。
父母應該如何改善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呢?
父母當教練,提升專注力。現在科技發達,日新月異,外部環境各種刺激,像手機平板電視刺激太多,各種好玩新奇的事情也是非常容易讓孩子分心。父母一定要在生活中做好教練,從小幫助孩子練好專注能力。
1、避免或者控制孩子長時間的看電視、刷視頻玩電子遊戲
可能有的家長會問了,孩子在看電視或者玩遊戲的時候異常的專注,這種難道不能訓練孩子的專注力嘛?其實像電視,電子遊戲這種鮮豔的畫面刺激的音樂帶來的高感官刺激會更容易刺激大腦,讓大腦不需要過高的勞動消耗就能獲得愉悅,久而久之,大腦熟悉了這種刺激,當去做比較消耗大腦的活動時候,就會出現偷懶逃避的現象。因此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樣,在自己不要沉迷的同時也要儘量控制孩子適度規範的接觸手機、平板等數碼產品。特別是不能拿數碼產品代替實體玩具。
2、避免過度介入,不要讓關心變成幹擾
每個孩子都是家長的心頭肉,但有時候對孩子的過度關心,就變成了孩子專注力的「被打斷」。比如,孩子在吃飯時,喜歡將飯「擺弄」成喜歡的「形狀」再吃掉,而父母覺得這是不好好吃飯的表現,就要求孩子好好吃飯…;又或者,孩子在沙地上聚精會神地玩沙子,父母就在旁邊不停的擔心,不要弄到眼睛裡,不要弄髒了衣服等等。這樣孩子就會在專注於某一件事情時,不停地被打斷。
家長們一定要留給孩子足夠的空間,讓孩子全身心地投入進去,避免打斷孩子,家長可以在旁邊細心的觀察,如果有什麼做的不對的事情,可以記錄下來,等孩子結束或者下次活動開始前再進行提醒。
3、避免過於安靜。
有的家長可能會覺得,為了培養孩子的專注力,避免打擾到孩子學習,就會努力製造一個絕對安靜的環境,有時候呼吸大點聲都怕影響到孩子。其實,在孩子專注於某一件事情的同時,家長們按照自己的正常生活節奏就可以,只要保證不要有過於噪雜的聲音即可,甚至有研究表明,適當的環境音或者白噪音,更能讓人專注。反而,習慣了絕對安靜的人,遇到稍微噪雜一點的環境就容易走神、不能專注。
4、避免讓孩子大量消耗,超前學習
家長們往往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盲目的進行超前教育,有的會在暑假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或者興趣班,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大量的補習班過度的消耗孩子的腦力,甚至會讓孩子做什麼事情都提不起興趣。並且孩子超前學習了知識,當在正式課堂上學習時發現老師講的都是自己已經知道的知識時就容易走神,注意力不集中,容易錯過新的知識點。所以, 家長應該根據孩子愛好興趣,適量的給孩子加強一下教育,查漏補缺,避免過量的補習。
說完了培養孩子專注力應該避免的內容,接下來,講一講應該如何合理的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家長應該有意識的去培養和訓練孩子的專注力。
1、可以從孩子的興趣出發,把選擇權還給孩子。
每個孩子的性格不同,所以孩子感興趣的事物也不同,研究表明,孩子自己選擇進行的事情更能增加孩子的專注力時間。比如有的孩子喜歡安靜,喜歡看書,就領孩子挑選自己喜歡的書籍;有的孩子喜歡遊戲(非電子遊戲),那就從遊戲和活動入手。同時,遊戲也是很好的認知功能訓練,在遊戲中孩子也更容易拿到專注的主控權,更容易得到正向反饋,讓孩子在遊戲中得到勝利,得到成功,讓孩子玩出成就感,玩出專注力。
2、培養孩子的專注力還要根據孩子的年齡來挑選適合的方式
4-15歲,是專注力訓練的適齡期,也是大腦發育的關鍵期,因此根據大腦發育的不同時期在訓練和培養孩子專注力的同時,也要兼顧訓練培養孩子的其他能力。比如,4歲前的低齡階段,注重多感官的體驗,讓孩子觸摸各種不同質感、柔韌度的物品來刺激孩子對觸覺的專注;中齡段可以多一些視覺和聽覺方面的專注力訓練,玩一些連連看、拼圖等遊戲,這些遊戲的好處是可以調整遊戲難度來增加持續專注的時間;高年齡段的孩子可以在訓練專注力的同時與一些鍛鍊邏輯能力的遊戲相結合,比如桌遊、魔方等。
人民日報有篇文章講到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家長最重要的事業。孩子的教育需要家長的深度參與,與上面的各種方式相比,家長的陪伴才是培養孩子最重要的方式。
2020暑假來臨,家長們要與孩子好好利用假期,做好假期安排,合理安排暑假時間,前期以放鬆為主,可以帶孩子出門旅遊散心,親近大自然,帶孩子開拓眼界;中期以學習娛樂相結合,適當的做點運動,各種運動也是提高孩子專注力的非常好的方式;後期以調整為主,調整作息時間以適應假期後的開學,特別是升學的孩子,一定要調整好心理做好適應新環境的準備工作。
最後感謝大家的閱讀,希望家長和孩子度過一個愉快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