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有病?不一定,可能是正常現象!
孩子上課坐不住,總走神,有的時候還影響別人;做作業的時候小動作特別多,還總是拖拖拉拉的,摸摸這,碰碰那,上上廁所、喝喝水,就是不好好寫作業;平時做事的時候,特別粗心大意,磨磨蹭蹭。
這些都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
如果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請不要焦慮,這可能是正常現象。
專注力又稱注意力,指一個人專心於某一事物或活動時的心理狀態。
要使注意持久地集中在一個對象上,是很困難的。短時間內注意周期性地不隨意跳躍現象稱為注意的起伏(或注意的動搖),它是由於人的感受性不能長時間地保持固定的狀態,而間歇性地加強和減弱造成的。注意的起伏周期一般為2、3秒至12秒。
所以人的注意是有一定時間限度的,超過一定時間限度,注意的穩定性就會變差,人的注意力就容易分散。
孩子學習
那注意力的持續時間又應該是多久呢?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腦神經學家羅伯特•戴斯蒙研究發現,大腦中控制注意力的區域,是額葉皮質區的神經元。大腦的發育需要一個過程,所以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在大腦發育成熟程度不同的情況下,其注意力的時間也是不一致的。
孩子專注力的發展標準:
注意力時間持續標準
每個人都存在個體差異性,每個孩子的大腦的發展水平和發展速度也都是不一樣的。所以不能用成人的標準來界定孩子的專注力情況,而在同齡孩子之間進行比較也是不可取的。
如果孩子的注意力持續時間能夠和標準時間差距不大,那孩子的專注力情況就相對正常。而若是孩子的注意力持續時間遠低於標準水平,那家長就應該引起重視了。家長可以回憶一下,日常生活中是否存在影響孩子專注力的因素。
1.學習、生活環境吵鬧、雜亂無章
孩子的年紀小,自控力差,容易被外物所吸引。
如果孩子在學習的時候,家長坐在旁邊或者在客廳刷某音、看電視。一旦發出什麼聲響,很容易引起孩子的無意注意。
無意注意是指沒有預定目的的、無需一直努力、不由自主地對一定事物所發生的注意。其中引起無意注意的的刺激就包括強烈的刺激、新奇的刺激等。而家長所發出來的娛樂的聲音,就是對孩子的一眾強烈而新奇的刺激。孩子會不由自主地被家長正在進行的娛樂吸引過去,從而造成注意力的分散。
孩子屋子亂
2.做事經常被有意無意打斷、幹擾
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家長一會兒給送個水、一會兒給送個水果,坐在旁邊看著孩子寫作業的時候,一看見錯題就要立馬指出。這對於注意力很集中、正在進行思考的孩子來說,是一種破壞行為,是對孩子構建的注意力的破壞。如果這類事情反覆發生,那麼孩子的注意力持續時間,就會因為反覆被打斷而被切割成碎片,注意力持續時間自然就減少了。
3.經常缺少父母陪伴
家長工作任務重、生活壓力大,常常沒有時間陪伴孩子。這也就造成了孩子的心理情感無處宣洩、沒有安全感。如此一來,孩子就需要一個情感的宣洩口,比如電子產品。再加上父母也沉溺於電子世界,孩子有樣學樣,更致使電子產品剝奪了孩子的注意力。
除此之外,還有孩子不會收拾東西、經常被否定、孩子選擇過多而導致不知道如何選擇等因素影響著孩子的注意力。
家長忙
1.給孩子一個相對封閉、安靜、整潔的環境
當孩子在學習的時候,應該儘可能排除外界對於孩子的幹擾。家裡最好有孩子的單獨空間,在這個空間內,物品擺放要有序,從小培養孩子的歸位意識及良好的生活習慣。同時,在家裡也要避免刷手機、看電視、打麻將的等所發出的巨大聲響,讓孩子能夠安靜學習。將這些幹擾項排除在孩子的注意力範圍之外,才能給孩子構建一個優質的環境。
2.不要以「為你好」的名義打斷孩子
當孩子在學習或娛樂的時候,請家長「管住自己的嘴」,不要孩子剛一動手,你就跑來打斷。家長如果要給孩子準備水果等物品,可以在孩子開始學習之前都準備好。如果是家長發現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做錯了什麼題,或者做事的時候犯了什麼錯誤,家長可以把這些錯誤都記錄下來,等到孩子完成之後,讓孩子自己反思,再將錯誤指給孩子。如此一來,孩子在做事的時候不會被打斷,還增加了一步反思的步驟,再加上家長的適度引導,孩子更能了解到錯誤的所在並改正。
家長陪孩子寫作業
3.適當遠離電子產品
(1)為什麼不是「杜絕」?
不可否認的是,電子產品在我們當今社會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使用電子產品,可以更方便快捷地進行查閱,也可以方便孩子和家長的聯繫。如果要杜絕電子產品,那麼需要太多物品來替代這一件,這並不可取。所以,對於孩子,只需要控制電子產品的使用,無需做到「杜絕」。
(2)沉迷電子產品是孤獨的一種體現
孩子們沉迷於電子產品,都是因為它「好玩」。而為什麼電子產品更好玩呢?那是因為現實生活中沒有其他的東西可以超過電子產品對於孩子的吸引力。沒有小朋友陪玩遊戲,沒有家長陪玩玩具,而電子產品恰好彌補了孩子的這一心理需求。所以,要孩子遠離電子產品,家長也應該從電子產品中抽離出來,把這些時間用來陪伴孩子。
(3)用閱讀代替電子產品
孩子對於某事物過度依賴,是因為內心的情感需要未被滿足,或缺乏親密關係,或缺乏安全感。而家長要做的,就是讓閱讀逐漸起到原先電子產品給孩子帶來的滿足感,讓閱讀逐漸代替電子產品。
對於大部分孩子來說,書的吸引力確實沒有電子產品的吸引力大,但是只要加入家長的陪伴,以滿足孩子心理上的情感需求,與孩子構建一種親密的親子關係,陪在孩子身邊,和孩子拿起書「共同閱讀」,那麼會大大增加書籍對孩子的吸引力。
家長陪孩子「共同閱讀」
4.鼓勵孩子,肯定孩子的進步
羅森塔爾效應: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克布森在智力測驗中發現,通過教師對學生心理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使學生取得教師原來所期望的進步現象。同樣的,家長對於孩子給予的希望,也是孩子努力的方向,家長越是鼓勵、肯定孩子,孩子越是願意朝著家長所期待的方向努力。家長說:「我覺得你這半小時肯定可以專心寫作業,而不去想別的」,那麼孩子這這半小時就會專心寫作業,以配得上家長的期盼。同時,在孩子完成之後,家長也要記得誇獎孩子,這樣孩子才會很開心,才會繼續努力。
5.一些訓練技巧
(1)一些小遊戲
嘗試走迷宮、找不同、在複雜的圖片中找特定的東西等,需要注意力十分集中才能夠完成的小遊戲。
(2)舒爾特訓練法
舒爾特方格是在一張方形卡片上畫上1CM × 1CM 方格,格子內任意填寫上阿拉伯數字 ,方格有2×2,3×3,4×4,5×5,6×6,7×7,8×8,9×9的。
以5x5格為例
舒爾特25格訓練表
將1—25打亂填在方格中,以最快的速度從一數到25(邊讀邊指)
7-8歲,平均40-42秒;
成年人,平均25-30秒
舒爾特方格不僅可用來測量兒童注意力的穩定性,而且用這套圖表堅持天天練習一遍,那麼孩子注意力水平就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包括注意的穩定性、轉移速度和廣度。
(3)數字訓練法
給孩子一串沒有規則的數字串,比如截取一部分圓周率中的數字,讓孩子在短時間內進行記憶並複述,一次訓練的數字量不得少於6個,並根據孩子的完成情況逐漸增加個數,能一次記憶15個數字,說明注意力訓練已經很不錯了。
(4)規定時間
番茄工作法是簡單易行的時間管理方法,就是要求使用者在25分鐘之內全身心去做某項任務,中間不可以做任何與該任務無關的事。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樣的方法也適用在孩子身上。給孩子一個規定的時間,讓孩子分階段完成學習任務。孩子為了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就會將更多的注意力用在目前進行的學習任務上。
孩子學習,以沙漏計時
在這紛繁的世界裡,有太多的因素幹擾者孩子的注意力。想要保護孩子的注意力,最重要的因素還是要有一個良好的親子關係,讓孩子的心理情感和安全感得到滿足,再加上家長的正確引導,孩子才會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有益的事情上。
【作者介紹:這裡是,關注我,共同守護孩子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