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大避母"刻不容緩?這些「雷區」媽媽不要踩,對兒子影響很大

2020-09-05 家有二寶育兒經

導語:記得當年看過一個訪談節目,當時被訪談的事出演過《包青天》的狄鶯,她在節目裡說她每天要花七個小時以上盯著而兒子,而且還以此為豪,她還提起兒子每天睡覺必須要抱著自己,而且自己的兒子十二歲才斷奶,而且她從來都不會覺得自己的孩子已經長大,每天還像兒子在小時候那樣照顧他,直到她的孩子出現了身體反應,她才終於認識到孩子長大了。

在孩子三歲之前,他們是沒有性別意識的,基本上不論男孩女孩幾乎都和媽媽親近,但是在六歲之後,女孩子會偷用媽媽的化妝品,男孩子就會越來越崇拜自己的父親,注意父親的一舉一動。那麼母子之間相處的雷區有哪些呢?那那應該怎樣做呢?家長們一起來學習一下。

&34;刻不容緩?這些「雷區」媽媽不要踩,對兒子影響很大

一、母子相處的雷區

1、母子不要一同洗澡

其實好多媽媽都不放心孩子自己一個人洗澡,怕孩子被嗆到,怕耳朵進水等等,而且孩子都已經挺大了,去澡堂都會讓孩子跟著自己去女士澡堂,這樣的行為雖然是對孩子的愛,但是會讓孩子的性別意識出現偏差,孩子三歲之後就會有性別意識了,有的男孩子已經開始慢慢的排斥媽媽的一些行為了,而去更加親近爸爸,家長一定要給孩子從小就灌輸&34;的思想,所以為了孩子,以後兒子洗澡就交給家裡的男性家長吧,相反,家裡有女兒的也一樣,交給媽媽來做。

2、不要當著兒子的面換衣服

兒子還小的時候,母親是不想他們離開自己的視線的,所以,母親經常當著兒子的面換衣服,但是隨著兒子的慢慢長大,兒子的性別意識的覺悟,母親就要避一下了,在平時一定不要當著兒子的面換衣服,孩子在小時候好奇心都特別重,避免他們問一些自己無法回答的問題,避免自己尷尬回答不上來,所以儘量避免一下。

3、媽媽不要親吻兒子

在兒童時期,媽媽會經常的親自己的兒子,他們在那個時期不會有特別的表現,因為他們也會特別親近媽媽,但是隨著青春期的來臨,媽媽就不要親自己的兒子了,因為青春期是性別認識發育最快速的時期,他們的身體也會快速的發育,對女性為會有衝動了,所以媽媽就不要隨意的親自己的兒子了,不然就會影響兒子對女性的看法。

二、媽媽應該怎樣做?

1、 和兒子分床睡分房睡

孩子在三歲到六歲之間是分床睡最合適的時間段,在三歲的時候就可以慢慢的分床睡了,在四歲之後就可以慢慢的分房睡,因為只有這樣,雙方才會有界限,如果孩子都七八歲了還和父母一起睡,那麼,孩子就會對性別沒有深刻的認識,對性也不會有界限。

2、在兒子面前要穿得體

在生活中,媽媽一定要在兒子面前注意自己的穿著,不要太過於暴露,而且就像上面所說,不要兒子面前換衣服,要在孩子四歲之後就要注意了,如果不注意,孩子便會沒有健康的性觀念。

3、在適當的時間段停止給孩子穿衣服

要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儘早的讓他們自己學會穿衣服,一般在四五歲孩子幾乎都會自己穿衣服,媽媽就不要幫忙了,避免兒子在媽媽面前暴露自己的身體。

4、尊重兒子的隱私

兒子在上廁所的時候,媽媽應該就要相對的迴避一下了,要給予他們足夠的尊重,媽媽也不要太過於關心兒子了,容易讓他們形成依賴,要讓他們獨立一點,只有這樣,他們才會有被尊重的感覺。

結論:當孩子慢慢的長大,不論男孩子還是女孩子,都要慢慢的引導,父母要從小就讓他們有清晰的性別認識,不穿不符合孩子性別的衣服也是一種,不要給孩子從小就讓他們對自己的性別認識的不清晰,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有性別意識,隨著孩子的慢慢長大,父母就要學會迴避了,只有有這樣才能讓他們有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關焦點

  • 兒大避母,這3個「雷區」媽媽不要碰,否則對兒子將來影響很大
    昨日,在與鄰居的聊天中,我意外地得知,由於家中房間不多,自從公公婆婆搬來住以來,她一直和13歲的兒子睡一間房,丈夫卻自己睡客廳。聽到這個消息,我很吃驚,並建議鄰居們「兒大避母」。男孩已經青春期了,再跟媽媽睡一覺是不合適的。不料,鄰居卻覺得無關緊要,她說和兒子和自己有血緣關係,兒子什麼地方自己沒有看過?沒有什麼需要避諱的。為什麼鄰居們會這麼認為?她覺得自己對兒子了解得一清二楚,兒子從小就是自己在照顧,所以根本不在乎「兒大避母」這一說。
  • 兒大要避母,再怎麼疼兒子,這3個「雷池」媽媽也不要跨半步
    孩子都是媽媽身上的肉,女兒出生後一般都比較粘爸爸,兒子出生後往往都和媽媽比較親,或許就是「異性相吸」。可當孩子長大後,無論多麼疼愛,有些禁區媽媽都需要避開,才能幫孩子建立健康完整的性別意識。有些媽媽在孩子出生後就採取過於嬌慣的教育方式,兒子要什麼就給什麼,甚至在很多方面,就像一個沒有斷奶的孩子。
  • 「兒大避母」,母子相處的這些雷區一定要避開
    俗語說「兒大避母,女大避父」,我卻只認可前半句。男孩漸漸長大,渴望自由渴望獨立渴望成長,母親屬於女性的特性常常會在無意中限制男孩的發展。而女兒隨著年齡的增長,必然是需要父親站在異性的角度,提供一些媽媽可能想不到辦不到的幫助。
  • 「熱點」「兒大避母」,母子相處的這些雷區一定要避開
    俗語說「兒大避母,女大避父」,我卻只認可前半句。男孩漸漸長大,渴望自由、渴望獨立、渴望成長,母親屬於女性的特性常常會在無意中限制男孩的發展。而女兒隨著年齡的增長,必然是需要父親站在異性的角度,提供一些媽媽可能想不到、辦不到的幫助。
  • 「兒大避母」要記牢,有些界限媽媽一旦越界,母子關係難收場
    執筆:檸兒都說「兒大避母」,但是具體怎麼避,何時避?很多寶媽還是搞不清楚。就比如,有些媽媽孩子十幾歲了,還不知道分房睡。還有些媽媽,在兒子面前毫不避諱,摟抱親吻,還被人誤會像戀人。這些,看似是媽媽疼愛兒子,但是礙於性別不同,還是要有所避諱。不然,容易影響兒子性別認知,也會導致母子關係界線模糊。
  • 6歲兒子還要媽媽幫忙洗澡,網友:兒大避母,要不得
    很多時候,樂樂媽媽總會擔心孩子自己洗澡洗不乾淨,只能期待丈夫每月回家給樂樂來個大清洗。「兒大避母」說得一點也沒錯。習慣了看媽媽換衣服,就會誤認為看看別人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如果這種狀態長期持續下去,很有可能哪天孩子在不知不覺中犯了錯誤而不自知。去年發生在大連的一起13歲小夥子強暴同學的事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因此,兒大避母非常有必要。
  • 「兒大避母,女大避父」?避嫌沒有錯,但有些家長「避」錯了地方
    父母給孩子的愛都是不求回報的、無條件的,更不關乎是男孩還是女孩,在家長心裡都是一樣的寶貝,所有家長在對孩子表達愛意的時候都忘了「尺度」他們覺得孩子也會不在意這份親密,但他們真的不這麼想,都說「女大避父、兒大避母」有這種觀念是好事,避嫌也是很有必要的,但是有的家長卻避錯了地方。
  • 「兒大避母,女大避父」,不懂避諱的父母,毀掉的是孩子
    甜椒兒媽媽,一個時間相對自由的全職媽媽,喜歡分享,喜歡傾聽,希望把經歷過的、看到過的、聽到過的,用文字的方式表達出來,對觀者在育兒上、情感上有所啟發……文|家有小甜椒兒(專注優質原創,抄襲必究,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 董潔把親子照拍成「婚紗照」,舉動過於親密,兒大避母的道理要懂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兒大避母",當兒子慢慢長大的時候,媽媽和孩子之間一些行為舉止就要注意分寸,不要過於親密,兒大避母的道理要懂!比如換衣服要迴避兒子、在家裡穿著不要過於暴露、給兒子洗澡的事情,可以讓寶爸代勞。兒大避母,請把孩子當孩子!
  • 「兒大避母,女大避父」,沒有界限的親情,終將招致惡果
    可是自古就有「兒大避母,女大避父」,的說法,如果父母不在意,長此以往,定會導致孩子性格形成中出現問題,甚至影響一生。因為一開始生活的艱難,王女士和兒子就一直擠在一張小床上,長久以來也就習慣了,可是直到兒子十五歲還依然和媽媽擠在一起睡。
  • 「兒大避母,女大卻不避父」,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有依據的
    最近,趙女士發現兒子的某一些行為似乎有一點不太像男孩,比如說,拿東西的時候會習慣性的把小拇指給翹起來,還開始對媽媽的化妝品和香水很感興趣,平時說話也是細聲細氣的。趙女士見兒子一點陽剛之氣也沒有,內心很是焦急,趕緊向身邊的好朋友求助。好朋友對趙女士說道,兒子的爸爸長期不在他身邊,兒子的行為舉止就都是跟著媽媽模仿學習的。
  • 兒大需避母,女大卻「不用」避父,並非謠言,看完這些望家長自省
    在生活中絕大多數父母都像小芳一樣,對孩子的保護都是雙重保險,生怕孩子受了委屈,卻不知道自己的行為很有可能就是禍根,這也是「兒大避母養兒養女不一樣,所以教育方式也有所不同,老話說:「兒大避母」但女大不用「避父」不是謠傳,確實有一定的道理。
  • 「女大避父」是必須的,這些「雷區」爸爸可不能踩,對女兒影響大
    爸爸就算再寵女兒,也要遵守「女大避父」,別讓你的愛阻礙女兒成長。在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許多爸爸總是寵愛著女兒,在親子教育中時常會出現偏心的現象。認為女兒應該富養,對女兒百依百順,十分嬌慣,父女關係異常親密。然而,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家長需要意識到「女大避父」的重要性,不要讓自己的愛阻礙了孩子的健康成長。
  • 7歲兒子的話讓寶媽羞愧,兒大避母應趁早
    但有天,閨蜜兒子卻突然對閨蜜說:「媽媽,你能不能把衣服穿上!」孩子雖然只說了一句話,但是卻讓閨蜜感覺既羞愧又震驚。除了需要注意引導孩子之外,作為家長的我們,也一定要知道兒大避母的這個道理,不僅是要了解兒大避母,而且還應該要趁早。
  • 7歲兒子的話讓寶媽羞愧,兒大避母應趁早
    除了需要注意引導孩子之外,作為家長的我們,也一定要知道兒大避母的這個道理,不僅是要了解兒大避母,而且還應該要趁早。以下這幾件事情儘量要做好:「兒大避母」這兩個方面要重視一、讓孩子知道廁所不能隨便闖進去現如今有些人和自己伴侶相處的時候會比較隨意,覺得上廁所關不關門都無所謂,但如果說有了孩子,尤其是孩子年齡大了的話,我們還是應該要多注意一下平時的行為。
  • 兒大不避母,長大後只會害了兒子,媽寶男往往就是這樣「誕生」的
    相信很多父母都聽說過兒大不避母這樣的話,在現實生活中,媽媽自身具備女性的特質,因此在照顧兒子的時候可能非常無微不至,因此長大之後,有的媽媽對兒子有佔有欲以及控制欲;朋友的媽媽由於得不到老公的重視,因此就把個人感情全部放在自己兒子身上,總想著對兒子的生活進行全面控制。
  • 「女大不避父,兒大要避母」,字字在理,做父母的不妨多留意
    這不是說嬰兒出生時個子很大,而是對「啃老族」的一種諷刺。到了成家立業的年紀,每天卻不務正業,遊手好閒不說,連吃喝拉撒睡都要父母來操心。在家是霸王,出門啥也不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老祖宗用簡短的話語,總結了對孩子的教育問題,那就是這句俗語:「女大不避父,兒大要避母」,這究竟是什麼意思?
  • 董潔把親子照拍成「婚紗照」惹爭議,網友批評:不懂得兒大避母?
    為了避免親子照的千篇一律,許多爸媽也是腦洞大開,比著玩創意,這都無可厚非。不過董潔把自己和兒子的親子照曬出來後,卻引起了一波爭議,批評的聲音不絕於耳。01董潔把親子照拍成「婚紗照」惹網友批評:不懂得兒大避母嗎?
  • 「女大不避父」的後果是啥?爸爸再寵女兒,這些「雷區」也不能踩
    爸爸寵女兒並沒有錯,但是養女兒的這些「雷區」,寶爸堅決不能踩。都說「女兒是爸爸上輩子的小情人」,如果是爸爸遇到女兒,不管犯什麼天大的錯誤,都可以既往不咎、一笑而過,若是換成兒子,則會立刻演變成拳腳相加、硝煙滾滾的戰場。在爸爸面前,兒子心裡的苦恐怕只有自己知道,此刻心疼兒子三十秒。
  • 為什麼俗話說「兒大要避母,女大則不用避父」呢?
    俗話說「兒大要避母,女大則不用避父」的字面意思是說,兒子長大了,有些事情需要避開母親,而女兒大了以後,卻不必要避開父親。這是什麼原因呢?下面咱們詳細來聊聊這句俗語。1、兒大要避母兒子長到了一定年紀時就要保持一定的獨立性,不能過度依賴自己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