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發現的「第二地球」,有水和大氣層,去到那卻比登天還難

2020-12-17 科技奇蹟發掘者

筆者-小文

人類探索宇宙的目的無非有三個,其一是尋找地外生命,證明自己不是孤獨的存在,其二則是解開宇宙誕生以及生命起源之謎,最後則是尋找下一個合適居住的星球了。

近年來,隨著人口的增長,無論是資源還是環境都相繼出現了問題,而最困擾人類的,莫過於日益減少的能源了,雖然清潔能源,比如太陽能、水能、潮汐能等可以減輕人類的負擔,但可再生能源始終無法取代不可再生能源的地位,於是,有人提出了星際旅行尋找人類的「第二家園」。

在科幻電影中,尋找第二地球是常見的橋段,當一顆星球發生戰爭、環境惡劣無法再居住時,人類就會拋棄自己的家園去尋找下一顆星球,但在現實中,尋找第二地球的夢想或許有些不切實際了,因為人類並不知道宇宙究竟有多浩瀚、多危險,貿然乘坐飛船去尋找宜居星球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面對太陽系內可選擇的星球,許多人都認為火星上是最好的選擇,但是火星的晝夜溫差達100度,沒有氧氣和大氣層,除非人類搬遷到火星的地下,否則不可能適應火星的惡劣氣候。

還有人認為克卜勒452B這顆星球比火星環境更好,這顆距離地球約1400光年的星球,是一顆系外行星,而讓人好奇的是,這顆星球所在的星系竟然和太陽系有著驚人的相似。

2015年7月24日,美國宇航局宣布在天鵝座方向發現了一顆與地球相似指數高達0.98的星球,由於則是克卜勒望計劃中的第452顆行星,由此它獲得了克卜勒452B的稱號。

克卜勒452B的軌道半徑為1.046個天文單位,和地球相差無幾,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年的時間是365天,而克卜勒452B則是385天。

這顆星球的直徑比地球大百分之60,引力確實地球的兩倍以上,由於克卜勒452B位於宜居帶內,因此這顆星球極有可能擁有液態水和大氣層。

很多人將克卜勒452B稱之為「地球2.0」,並希望在未來可以移民到這顆星球居住,但克卜勒452B只能說是和地球極為相似的星球,也就是地球的「表兄」,並且,克卜勒452B距離地球1400光年,即使人類以光速飛行,也需要1400年才能到達,因此,以目前的技術而言星際移民是完全不可能的。

相關焦點

  • 系外行星克卜勒452B,有水和大氣層,距離地球1400光年
    在科幻電影中,尋找第二地球是常見的橋段,當一顆星球發生戰爭、環境惡劣無法再居住時,人類就會拋棄自己的家園區尋找下一顆星球,但在現實中,尋找第二地球的夢想或許有些不切實際了,因為人類並不知道宇宙究竟有多浩瀚
  • 木星上沒有水?科學家發現光木星大氣層中的水就是地球海洋的32倍
    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質量是地球的318倍,體積是地球的1300倍,它是一顆氣態巨行星,有著厚達幾千公裡的大氣層,大氣層的下面是金屬氫的海洋,但那裡面並不是水,而是氫元素在壓力極大之下的狀態,一般認為木星上的水是比較少的,不過最近美國科學家在朱諾號探測器傳回的數據上發現並非如此。
  • 土衛六上有水和大氣層,上面是否存在生命?
    土衛六上有水和大氣層,上面是否存在生命?「天空中布滿了烏雲,一會電閃雷鳴,大顆的雨滴從天空中落下,掉落到的地面的湖泊當中。」烏雲、閃電、雨滴和湖泊看到這些標籤我們會不假思索的認為這是地球上最為常見的下雨的情景。
  • TESS望遠鏡發現首顆地球大小系外行星 或有大氣層
    它圍繞恆星公轉的周期大約是36天,使其成為TESS迄今發現的所有系外行星中公轉周期最長的一顆,而其質量則大約是地球的23倍。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4月24日消息,去年美國宇航局發射了一臺新的空間望遠鏡,用於接替退役的「克卜勒」空間望遠鏡,繼續承擔起搜尋太陽系外行星的重任。它的目標是想找到和地球差不多大小的系外巖石星球。
  • 同樣跟地球有大氣層的木星,它的地表是什麼樣?科學家給你答案!
    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是無窮大的,沒有邊際,而我們所生存的這個地球只是這宇宙中毫不起眼的一個微小的星球,宇宙中包含的星球有上億個,所以我們對於它來說連顆塵埃都不算,其實宇宙是非常神奇,因為它廣大無邊,還孕育了很多的生命,造就了一個非常美麗的星球,而這個空間,創造出了我們,也許不止是人類
  • NASA探測器在小行星上發現水跡象 或蘊藏地球生命起源線索
    「貝努」 新華社資料圖據路透社12月10日報導,小行星「貝努」距離地球大約225萬公裡,「奧西裡斯—REx」上周飛到距離「貝努」不足19公裡的地方,目前已經發現小行星的巖石外表下暗藏著氫元素和氧元素的蹤跡,而氫和氧可以成為水的組成部分,因此具有孕育生命的潛力。
  • 第二地球在哪裡?天文學家的這些發現讓人振奮!
    在太陽系中,除了地球之外,人類再也找不到第二個宜居的星球。儘管一些太陽系天體上可能存在生命,例如,土衛六,但那裡的環境根本不適合人類生存。如果那些星球上有生命,它們必然會我們有很大的差異。為了尋找第二個地球,只能去太陽系外。
  • 比月球還小,液態水卻是地球的兩倍,最有可能發現地外生命的星球
    伽利略和木衛二 在1609年,伽利略發明了人類第一臺天文望遠鏡,也被稱為「伽利略望遠鏡」,其實望遠鏡的製造原理並不複雜,早在伽利略之前望遠鏡就已經被荷蘭人發明,但是沒有人想到望遠鏡可以被用在天文觀測上,伽利略首次使用天文望遠鏡觀察太陽系,並且在宇宙中發現了大量的恆星,還觀察到了月球上的環形山以及太陽黑子
  • 地球引力增加到多少就能夠將空氣壓縮到和水的密度一樣?
    標準狀況下空氣的密度是1.293千克每立方米,大約是水的密度的773分之一。如果壓縮空氣將其體積減小到之前的773分之一,氣體的密度就變得和水的密度一樣。也許你擔心壓縮空氣的時候能將其液化,其實只要溫度在132.45K以上,無論怎麼壓縮空氣都不能使其液化。
  • 地球大氣層中有十多萬億噸水,都降下來會怎樣?答案萬萬想不到!
    我們都知道今年的地球格外的炎熱,但是有一點也不容忽視,那就是降雨量也比往年豐沛,我國多地都出現了暴雨模式,導致洪澇災害,也許這要歸功於比往年多得多的颱風,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假如有一天,天上的雨都落到了地面,那麼海平面會升高多少呢?
  • 天文學如何最終擊敗最大的敵人:地球大氣層
    太陽下山後,當我們舉目仰望天空時,一幅由行星、恆星、星系和星雲組成的絢麗織錦照亮了天空。如果我們想看它,我們所要做的就是用合適的工具去看。但我們對地球上存在的事物的看法是有限的。即使在無雲的夜晚,任何來自太空的光線都必須穿過100公裡(60多英裡)以上的大氣層,而大氣層本身在密度、溫度和分子組成上都有連續的變化。任何進來的光線都必須與大氣相抗衡,即使大氣是透明的,光也不可避免地會被扭曲。
  • 科學家終於找到「第二地球」,和地球十分相似,距離也很近!
    人類雖然是地球上的高級生物,人類的出現推動了地球文明的進步,但是人類在發展的過程中,對地球環境也造成了極大地影響,如今的地球環境是越來越惡劣的,在2020年地球就已經發生了很多極端氣候,已經嚴重影響到了人類的生命安全。
  • 大氣層中是否有生命可以生存的空間?有哪些恆星有此類大氣層?
    人類能否在恆星大氣層中生存?如果不能,那有其他生命形態可能存在於恆星大氣層嗎?自太空 – 2012年6月6日:NASA向我們展示了這張由SDO(太陽動力學天文臺)的衛星自太空捕捉到的金星凌日的超高解析度圖像。
  • 「第二家園」被找到了?科學家發現第二地球,真的適合人類嗎?
    現代科學 研究認為,大約10億年之後,地球將再也不適合人類居住,因為伴隨著太陽的逐漸老去,太陽的內部核聚變會越來越劇烈,太陽發射的亮度和能量也會越來越強烈,這個時候,地球的溫度就會直線上升,大約是現在平均溫度的2-3倍左右,這是什麼概念呢?
  • 宇宙中存在比地球上大得多的海洋!充滿水的宇宙為何還沒有發現其他...
    為生命引擎提供燃料的化學反應需要液體溶解並在細胞內運輸分子,而水是已知的最佳溶劑之一;它可以在廣泛的溫度範圍內保持液態,幾乎比其他任何物質保持液態的溫度範圍都要廣。也許其他液體也有可能在某些非常奇異的外星生物化學中扮演水的角色——例如,在土衛六上就發現了液態甲烷湖。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發現生命需要水這個規律存在有什麼例外。
  • 有含氧大氣層、水,如今又發現鹽,這顆星球能否成為人類宜居地?
    木衛二的鹽水層,類似於地球的海洋,它保持著有規律的周期性運動。由於木衛二的冰下海洋遠比地球大得多,同時在北極區域佔據絕大部分的比例,所以造成了木衛二磁場的北極點隨著海洋周期性運動而不斷改變。 正是這次發現,為後來科學家藉助各種空間探測器在木衛二上找「鹽」播下了「好奇的種子」。
  • 嫦娥五號返回器如何回到地球?專家揭秘:要先在大氣層上打個水漂
    中國發射的「嫦娥五號」探測器實現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採樣返回,已經完成了大部分使命,即將帶著2千克月巖和月壤樣品返回地球。「嫦娥五號」被稱為是中國航天史上難度最大任務之一,該探測器返回地球的過程也相當複雜。
  • 這顆小行星掠過了地球大氣層,一天後我們才發現,就差一點
    世界標準時11月14日,天文學家分析了夏威夷小行星撞擊警報系統的數據,發現了一顆新的近地小行星。在對它的軌道進行分析之後,他們發現早在一天之前它就已經飛掠地球了。現在,這顆小行星被編號為2020 VT4。
  • 小明問嫦娥丨半彈道式跳躍回 大氣層上「打水漂」
    目前,嫦娥五號正在等待第二次月地轉移入射,之後就將從月球上空返回地球。而當嫦娥五號軌返組合體進入到距地球表面5000公裡左右位置時,承擔地月往返運輸任務的軌道器將結束自己的任務,並和返回器分離,最終,返回器將獨自攜帶月壤樣品回到地面。那麼返回器會按什麼線路、怎樣的速度飛回地球、最終又會降落在哪裡?小明問嫦娥,來看嫦娥五號怎麼回答。
  • 火箭只有達到第一宇宙速度才能出地球大氣層嗎?能否慢慢飛出去?
    大家在看到這些火箭發射時噴出的雄雄火焰,在感到無比的震撼之外,有時不免心生一個問題,那就是火箭通過燃料加速,達到第一宇宙速度後是否才可以脫離地球大氣層?宇宙第一速度和脫離大氣層的關係說白了,這兩者並沒有直接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