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臺育兒專訪 | 在與孩子的「戰鬥」中,父母該如何取勝?

2021-01-19 春恬花花

一位媽媽自述,和孩子的老師約談孩子情況時,老師表示:「孩子各方面都挺好,唯一做得不夠的是父母,每天早上還推著車送孩子來上幼兒園,他完全可以自己走路上學。」老師說的道理大家都懂,可這位媽媽卻感到深深的無奈與尷尬:「我不想讓孩子自己走路嗎?我也想讓他獨立一點,乖乖自己走,可每次出門走兩步孩子就戲精上身說『寶寶好累,媽媽抱!』不抱就呼天喊地,下跪裝可憐,路過的人還以為我拐賣兒童,不用推車估計得明天才能到幼兒園吧……」

西華師範大學學前教育學士學位

持有幼兒園園長資格證

多次獲得各項國際幼教比賽一等獎

所撰寫的文章多次發表在各教育書刊

多次參與全國幼兒園教材編寫

致力於研究0-6歲兒童心理發展特點

擅長研發幼兒園專業系統課程與模塊

多次主導幼兒園教育專業性培訓工作


那些孩子讓父母感到深深的無奈,拿ta一點也沒辦法的瞬間:

1、 非要買玩具,不買就不走

2、 不管怎麼哄怎麼勸,就是不吃飯

3、 心愛的東西丟失了,不依不饒

4、 不想去幼兒園

……



1、當孩子不願走路時,父母的聰明做法和ta比賽、像解放軍或警察叔叔那樣走路、邊走邊玩數數遊戲、邊走邊觀察路邊的人事物並展開討論……鍛鍊孩子習慣自己走路,適當做一些簡單的運動。


2、《媽媽是超人》裡張歆藝做了個特別好的表率。張歆藝和包文婧母女一起吃飯,包文婧讓女兒喝口湯,女兒餃子一點都沒搭理。張歆藝不動聲色地來了句「乾杯」,餃子立馬舉起了盛著湯的碗喝下了幾口。之後儘管包文婧一直引逗女兒餃子吃飯,但餃子依舊不領情,動來動去就是不肯把食物送進嘴裡。這時,張歆藝說了一句話:試試像小豬佩奇那樣吃!結果神奇的事情發生了,餃子先是咧嘴一笑,然後愉快地拿過食物放進嘴裡,接下去的進餐也變成了三人模仿小豬佩奇的「遊戲」時間。這樣的表現讓媽媽包文婧都驚呆了,直呼原來我女兒情商這麼高,原來我以為她情商低不聽話都只是我以為。我們在帶娃的過程中,哄、吼、嚇、罵各種招數統統不要,只要巧妙利用遊戲,就能輕鬆搞定,這就是遊戲的魔力。



家長誤區:


1、 盲目地認為孩子必須服從自己

2、 未真正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與需求

3、 不會正確處理自己的情緒

4、「和稀泥」,只想快速解決當下問題,不從長遠考慮


 



巧妙利用「遊戲力」,能幫助父母在與孩子的「戰鬥」中輕鬆獲勝:


1、 遊戲力概念闡述遊戲力是一種基於玩耍的養育方式,通過遊戲把父母的關心、鼓勵、界限「翻譯」給孩子,用遊戲溝通,建立親子間深情聯結的橋梁。在歐美,「遊戲力」早已是一種非常成熟的育兒理論體系。


2、 剖析「遊戲力」的好處:

①:可以讓親子關係重新聯結,尤其是娃發脾氣、鬧情緒的時候,我們也很容易「上火」,通常娃讓我們覺得難纏的時候,親子關係是斷裂的「遊戲」在這個時候成為了我們和孩子之間的溝通方式,一切變得沒有那麼糟。馬伊琍在微博上就曾分享過自己很多育兒方式原先都比較「粗暴」,但後來得益於「遊戲力」,讓很多原本棘手的育兒問題變得十分輕鬆,自己也溫柔了很多。

②:遊戲力也可以讓孩子直接受益,他們會更活潑開朗、也會更大膽自信,在社交中越來越得心應手。


3、 針對不同場景討論如何巧妙利用「遊戲力」

①:不願意分床睡

②:每次上幼兒園都哭得撕心裂肺

③:不願起床

④:不願刷牙

⑤:不想收玩具


育兒路上,似乎每天都在面臨選擇,往左還是往右,我們時常陷入焦慮,既怕把孩子寵壞了、又擔心太嚴厲傷害了孩子,到底什麼才是最好的選擇?要知道這些時刻的選擇往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孩子的性格、社交、甚至於未來的人生軌跡。


繪本推薦:


1、 面具書《如果我是一隻獅子》、《小面具》

2、 軌道書《Wind up ladybird》


3、 視覺遊戲書《九隻小貓呼呼呼》、《誰藏起來了》

4、 手偶書《小熊泰迪手偶書》

5、 迷宮書《最動腦的迷宮書》、《巴巴爸爸的迷宮島》

6、 立體書:《冰冰與波波》(推拉書)、《湯瑪士小火車》(發條玩具書)、《愛麗絲夢遊仙境》(劇場書)、《紅髮安妮娃娃屋》


▲▲▲▲▲

相關焦點

  • 專訪|耶魯經濟學家齊利博蒂:經濟決定了我們如何育兒
    耶魯大學經濟學家Fabrizio Zilibotti(法布裡齊奧·齊利博蒂)接受澎湃新聞專訪。 澎湃新聞 權義圖6月15日,齊利博蒂受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與格致出版社之邀來到北京,與中國讀者分享了他的主要觀點,也對中國當下普遍存在的育兒焦慮問題展開了深入探討,澎湃新聞就育兒經濟學問題專訪了齊利博蒂。
  • 父母如何科學育兒
    1、讓孩子懂得可為與不可為讓孩子自小就要懂得,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可以做。很多孩子長大一些之後,父母覺得這個孩子難以調教,不該做的該做的統統分不清,父母會覺得孩子不懂事。其實這就和父母的教育有很大關係,沒有給孩子培養出一種可為與不可謂的概念,孩子自然會表現的「不懂事」。
  • 父母該如何培養孩子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獨立思考這種能力指的是,它不僅僅是現在看起來孩子明白自己要什麼,然後決定自己做什麼,而重要的就在於說他自己將來能夠知道要什麼,怎麼要,要得到和要不到會怎麼樣,他可以決定自己的人生。父母該如何培養孩子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 父母該不該讓孩子玩?如何防止孩子沉迷手機
    導讀:父母該不該讓孩子玩?如何防止孩子沉迷手機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父母該不該讓孩子玩?如何防止孩子沉迷手機!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您換過臉嗎?
  • 育兒先育己,父母就是孩子的鏡子
    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孩子身上的問題多半都來源於父母的影響!如果父母親每天有二十分鐘左右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連續四五年,他會自動形成一種閱讀習慣。如果你定好每天都去讀書半小時的規矩,孩子就會遠遠超過半小時,原因是他自己進入故事中後,是放不下來的。所以,父母讀書對孩子影響是非常重大的。央視紀錄片《鏡子》播出後,引起了教育界的強烈討論,它讓問題少年說出心聲:父母更需要改造。這部三集播完的紀錄片是一個關於心靈回家的故事。
  • 育兒電臺|《Sam wants to be strong》
    Hi~小朋友們歡迎來到每周的育兒電臺小朋友,你有沒有成長的煩惱呢?想快快長高?想快快長大?7/108/109/1010/10故事中我們遇到很多含有字母故事情節循序漸進,內容涉及季節、食物以及常用動詞等孩子熟悉的生活主題,不僅能讓孩子在閱讀中有強烈的代入感,而且包含了很多含有字母S的單詞,可以很好的鞏固字母S的發音。繪本設計合理、難度適中,建議父母陪伴孩子重複聽,並引導孩子跟讀模仿,慢慢培養孩子的英語閱讀興趣。
  • 上海一媽媽因輔導作業被女兒「飛剪」扎傷,父母該如何輔導孩子?
    導讀:上海一媽媽因輔導作業被女兒「飛剪」扎傷,父母該如何輔導孩子?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上海一媽媽因輔導作業被女兒「飛剪」扎傷,父母該如何輔導孩子?!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的壓歲錢到底該不該上交父母?
    每到春節,長輩給孩子壓歲錢已是一項傳統習俗,那麼問題來了,這筆錢到底由誰保管呢?這個問題其實是很爭議的。在調查中發現,不少家長都紛紛表示,現在的孩子和自己小時候不一樣了,以前自己小時候拿到壓歲錢都乖乖上交給家長,而現在不少孩子特別是6歲以上的孩子都有了經濟意識,而且還有了權利意識,孩子交壓歲錢給父母的時候也不那麼理所當然了,甚至會和家長強調:壓歲錢是自己的錢。對此,有7成家長表示,自己一定會幫忙「保管」這些壓歲錢,不會讓孩子小小年紀就拿著這麼多錢。
  • 智慧育兒,經典早教育樂遊戲玩起來【金寶電臺】
    玩是早教中最主要、有效的育兒方式,玩是孩子最容易接受的方式。當然,玩也要分年齡段,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玩法不同。
  • 這兩種育兒方式,讓父母較勁,孩子傷心,好育兒方法都講「尺度」
    閨蜜和女兒說好了只看30分鐘電視,可時間到了節目未演完,孩子仍然繼續的坐在電視機前面,閨蜜剛嘮叨了兩句,孩子爸爸就出來當起了和事佬,「她都上了一天學了,你就饒了她,讓她輕鬆一下吧。」閨蜜聽可不樂意了,&34;就這樣兩人就你一言我一語,音調也越來越高,直到女兒摔門的一陣悶響,二人才停止了「戰鬥」,嘴上雖停了,可心裡都憋著氣,互不理睬。
  • 《父母的覺醒》:顛覆育兒認知,讓父母重生,讓孩子新生
    親子衝突的根源是父母對孩子過度地控制與管教。作者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形容父母和孩子的關係。她說父母是電影製片人,孩子是演員。演員要按照製片人的劇本表演,父母也給孩子設定了劇本,孩子要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事。這一幕在生活中經常上演。
  • 孩子叛逆期,父母該怎麼辦?
    3.多陪孩子參加他們感興趣的活動,如:看籃球賽、欣賞演唱會等,鼓勵其多參加課外體育活動,在活動中展現自我價值,用知心朋友的態度與他們交流感受,潛移默化地引導孩子正確的待人接物觀念。讓孩子變得"聽話"的良策是尊重子女,反之也會使子女尊重自己。6.父母要正視孩子自我意識的增長和對世界認知能力的提高,不要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孩子,孩子想幹什麼,不要用自己的經驗去套,相信他能夠設計自己的未來。家長只需耐心地幫助他們克服自身尚存的幼稚性和認識上的片面性即可。
  • 孩子的情緒管理,父母該如何做
    ▽一篇研究中指出:絕大部分孩子在有了負面情緒之後,通常會有兩種表現:第一是,隨意發洩出來,傷害別人,最後導致別人對自己產生排斥,以犧牲人際關係為代價;第二是,用生命力來壓抑情緒,克制自己,把壞心情憋在心裡,直接導致自己的成長和學習受到幹擾。
  • 肖不斯說:如何養育好一個孩子?父母不能錯過的必讀育兒書單
    肖不斯說:父母不是那個要不斷給孩子遮風擋雨的人,而是要在風雨來臨時頂起他們,讓他們度過風雨的人;父母,也不是那個要持續給孩子的人生修枝剪葉的人,而是要在生命的源頭,培育一片肥沃土壤供小樹能夠日後參天的人。」
  • 孩子一頓飯引爆一場婚姻危機,「隔代育兒」的矛盾該如何規避?
    宮蓓蓓和家人因為孩子吃飯問題發生爭執的劇情,真實地再現了千萬家庭中隔代育兒的各種矛盾。老人的傳統育兒理念,再加上老公的喪偶式育兒,讓每個全職媽媽都倍感無奈,婚姻危機往往也因此產生。這些年,我國的離婚率一直居高不下,婆媳不和是主要原因,而隔代育兒又是影響婆媳關係的重要因素。孩子是全家人的關係紐帶,卻也成了家庭矛盾的導火索,那麼,因隔代育兒引發的各種矛盾,該如何規避?
  • 育兒專家:孩子房間再亂,也不容父母幹涉!我:請教我如何掃天下
    導讀:育兒專家:孩子房間再亂,也不容父母幹涉!我:請教我如何掃天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育兒專家:孩子房間再亂,也不容父母幹涉!我:請教我如何掃天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育兒研究所丨孩子問人為什麼會死?我該如何給他解釋……
    該如何面對死亡?這兩個問題,對於成人來說尚且難以回答,何況年幼的孩子?最近,有家長遇到了這樣的難題。任萍介紹,在育兒過程中,經常有父母吐槽,現在的孩子就像是一本「十萬個為什麼」,對凡事都充滿著好奇,但父母卻無法每次都給出孩子完美的答案。比如,家長提問家中老人去世,孩子一直處在傷心難過之中,自己無法給孩子解釋「死亡」的概念,更不知如何引導孩子走出悲傷。
  • 育兒問題多,解決很頭疼,方法同質化,父母如何突圍?
    可是,育兒的又問題很多。我覺得,在育兒的過程中,孩子就像是命題官,父母就像是考生。一年365天,孩子天天都在出題,父母天天都要答題。而作為閱卷老師的「社會」,總是一拖再拖,到最後也只是提供分數,卻不提供標準答案。育兒的問題又該如何解決呢?身為父母,我們只能自己去尋找答案,自己給自己提前閱卷。因為我們不能等到社會給出答案時,才體會到「後悔莫及」。所以,我們首先會到育兒的紅海裡去找答案。
  • 不僅「坑」了孩子自己也內疚,父母該如何避開這些育兒誤區
    你有沒有試過在帶娃過程中因為經驗不足,犯了錯誤,把孩子坑了?特別是網絡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各類育兒信息真真假假,加上老人家的傳統育兒方式,有時真的很容易相信而犯錯,把寶寶坑了,把自己也坑了。說起來也有些內疚,作為孩子的父母,我在帶娃的過程中把孩子坑了不少回
  • 高興給塊糖,不高興一巴掌,多少孩子在父母的情緒化育兒中煎熬?
    媽媽拍了拍他說:「該起床了,早飯已經準備好了,都是你喜歡吃的。」丁丁不情願地「哦」了一聲。,孩子會生活中恐怖的陰影中。很多時候,也不是父母故意這樣情緒化的對待孩子,父母情緒化的主要根源是他們自己在從小到大的成長中也是在不穩定的關係中成長中,他們從來沒有得到過自己父母的接納,當有了孩子後,會無意識重複早年自己與父母的關係模式,也會不穩定的對待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