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人》是拉美「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阿斯圖裡亞斯在1949年創作的長篇小說。它以強烈的地域色彩和豐富的文學描繪躋身於世界名著之林,和他的另一部「政治小說」《總統先生》一起為「魔幻現實主義」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玉米人》以神話傳說的虛幻意境描繪了印第安人與土生白人之間因為種植玉米而產生的矛盾和鬥爭:印第安人種植玉米是為了餬口和生存,在他們的宗教信仰中,玉米是由人變化而成的,同時人也是靠食用玉米而生存的;而土著白人卻並不這樣想。他們種植玉米是為了牟取暴利。為此,以加斯巴爾·伊龍為首的印第安人和白人勢力之間發生了你死我活的鬥爭,雖然這場戰鬥並沒有持續多久,卻給種玉米的白人留下了無窮無盡的恐懼。
本書的作者阿斯圖裡亞斯是拉丁美洲文學史上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小說家,比《百年孤獨》的作者馬爾克斯獲諾貝爾文學獎的時間還早了15年。
他父親是位有名的法官,由於不滿當時的獨裁統治而遭到迫害,不得不帶著全家遷往內地,這使阿斯圖裡亞斯從小就受到反獨裁思想的薰陶,並且有機會接觸到土生土長的印第安居民。早在「拉美文學爆炸」之前,他的代表作《瓜地馬拉傳說》就以詩一般的筆觸描繪出來印第安人的宗教信仰、世界觀和文化傳統,描繪出印第安人生活的神奇和魔幻的氣氛,被認為是拉丁美洲第一本帶有魔幻現實主義色彩的短篇小說集。
「加斯巴爾·伊龍,他們攪得伊龍大地沒法睡覺,你怎麼不管啊?」
「加斯巴爾·伊龍,他們用斧子砍掉伊龍大地的眼皮,你怎麼不管啊?」
「加斯巴爾·伊龍,他們用火燒毀伊龍大地密匝匝的睫毛,鬧得日月無光,你怎麼不管啊?……」
伊龍大地的指責聲在加斯巴爾·伊龍的耳邊迴蕩。他搖了搖頭,表示拒不接受伊龍大地的指責。他生在伊龍、長在伊龍,祖先的屍骨也埋在伊龍,他保衛著伊龍。
加斯巴爾躺在地上,抱著被子,睡得昏昏沉沉,仿佛有一條由泥土、月亮、森林、寶玉、山巒、飛鳥組成的、轟隆隆作響的巨蟒在死死地纏著他,讓他怎麼也擺脫不了。
伊龍大地是土著印第安人世世代代生活繁衍的地方,只是最近,山下的皮希古伊利託村住著的幾十戶西班牙人和印第安人的混血拉迪諾人,卻開始放火燒山,想要大量地種植玉米並出售給大老闆們,這完全違反了印第安人的傳統觀念。
因為在印第安人心裡,人是玉米做的,賣玉米就相當於出賣自己的子孫。為此,勇武的印第安人部落酋長加斯巴爾·伊龍在伊龍大地守護神黃毛兔子的保護下,率領大家奮力阻止。
第一天,他用獵槍打死了一個拉迪諾人,第二天又撂倒了一個,第三天又打倒了一個……加斯巴爾帶著大家把沒有逃走的拉迪諾人殺得七零八落,那些硬著頭皮留在村子裡的人貓在家裡不敢出門,他們一聲不吭、一動不動地躲在厚厚的陰影裡。
有一天,村裡的老人咕咕噥噥地說:「討伐隊又快來了。」開滿黃花的原野向黃毛兔子保護下的加斯巴爾發出了危險的信號。
於是,加斯巴爾換了個藏身的地方,他手裡拿著裝滿火藥的獵槍,腰間斜插著明晃晃的砍刀,別著酒葫蘆,還有菸草、辣椒、鹽巴和玉米餅。太陽穴上用唾液粘著兩片桂樹葉子,懷裡揣著一瓶杏仁油、一小盒獅油藥膏,兩隻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時刻盯著山林裡的動靜。
在隊長岡薩洛·戈多伊上校的帶領下,討伐隊開進了村子,準備消滅印第安人。只是,冒冒失失地行動可不行。他找到了綽號叫「狐狸精」的瓦卡·瑪努埃拉,並偷偷地給了她一瓶毒藥,希望她能找個機會下手。因為她的丈夫託馬斯先生是印第安人,和加斯巴爾·伊龍關係密切。只是後來結了婚,才搬到拉迪諾人村子裡的。
不久,加斯巴爾酋長在領地上舉行一次盛大的野宴,人們在燃起的一堆堆篝火旁東拉西扯地聊天;婦女們嘻嘻哈哈,一塊數著天上有多少顆星星;老人們在講古論今,孩子們在人群中穿來穿去,遊戲玩耍,一個個面色焦黃,活像沒塗顏色的幹葫蘆……
人們兩眼直瞪瞪地盯住烈焰騰騰的火堆,這是武士的火,也是戰火,在戰火中,連灌木刺也大聲地悲泣著。託馬斯夫婦這次前來,給加斯巴爾帶來了皮希古伊利託村的消息,也趁機把毒藥放到了加斯巴爾的酒裡。
加斯巴爾毫無防備,把手裡的酒喝了下去。不久,藥性發作,加斯巴爾的五臟六腑仿佛著了火般難受,他連忙跳進大河裡,痛飲河水,消解了毒藥在肚子裡引起的乾渴。把五臟、血液痛快地衝洗了一遍,加斯巴爾突然一頭扎入水底,在河底的亂石間遊來遊去;突然又把腦袋探出水面,大口大口地嘔吐,還嗚嗚地哭個不停。死,真叫人噁心,一股討厭的涼氣在周身亂竄,腸胃陣陣發木,腳、手腕、耳朵後門、鼻子兩側癢得不行,汗水、淚水順著鼻子留下來……
第二天,加斯巴爾從水裡出來了,他戰勝了死神,戰勝了毒藥,可是他的部下卻遭到騎警隊的突然襲擊,被消滅得一乾二淨。
加斯巴爾看著自己一敗塗地,絕望地一頭扎進大河裡去。河水洗滌了他的毒藥,拯救了他的性命,卻無法讓他面對荷槍實彈、到處鳴槍的騎警隊。
加斯巴爾死了,種玉米的人再次進入伊龍群山。鐵斧砍在樹幹上發出吭吭的響聲,烈火在伊龍群山中肆虐。部落的螢火法師被騎警隊帶上了伊龍群山,他誓死也要復仇,於是他留下了一個詛咒,沒有人知道那是什麼,只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卻讓大家都陷入了深深的恐懼中。
第一個復仇
時間一天天過去,託馬斯也漸漸老去,他已經沒有辦法幹活兒了,獨生子馬丘洪繼承了他的所有。
馬丘洪也到了該成婚的年紀,一天,馬丘洪決定告別父母外出求親。託馬斯同意了,但是託馬斯一整個下午都處在心神不寧中,他不停地吸著煙,螢火法師的咒語他突然躥進了他的腦子中,讓他不由地打了一個冷戰。
託馬斯的感覺是對的,他的兒子失蹤了,得知消息的託馬斯頓時像洩了氣的皮球,一聲不吭,心疼得喘不過來氣。在一旁的妻子瓦卡不停地用手帕擦鼻子,兩眼哭得又紅又腫。
就在他兒子失蹤後,種玉米的人他們為了多開一些荒地,欺騙託馬斯說看見馬丘洪騎著馬在大火裡跑來跑去,鼓動託馬斯燒毀山林尋找兒子。只是,不管燒毀了多少山林,託馬斯自己卻始終沒有看到過兒子,此時的託馬斯才意識到兒子回不來了,而他被欺騙了。
幾個月後,玉米快結棒子了。
這天夜裡,從馬丘洪的房間裡走出來一條黑影,腳上蹬著馬靴馬刺,頭上頂著大草帽,身穿一件短外套,個子比馬丘洪矮一些,但很像他,看見的人都會把他當成馬丘洪。
黑影走到馬廄,備上鞍子,翻身上了馬背。馬從院子裡走出來,沒有一點聲響,他騎著馬快速地穿過莊園,經過村莊,鑽進了乾燥的玉米地,他用火鐮往火石上猛敲了一下,火絨瞬間冒出火星。
大火迅速地蔓延開來,火星漸漸匯集成一小片一小片的火苗,以靈活機動的戰術和晨曦的露水進行著分散的搏鬥,最終這微薄的露水不敵這一簇簇的火苗,火苗變成了熾熱的火焰,映紅了整個天空。
火光中,那黑影的面孔逐漸清晰,這個人竟然是託馬斯!
託馬斯勒住坐騎,低頭看著自己被玉米染成的金黃色的雙手、金黃色的衣服,呆呆得任由坐下的馬帶著他在玉米地裡四處亂跑,烈火中一切都將化為灰燼。螢火法師的咒語應驗了。
騎警隊趕來時,大火已經無法撲滅,他們和村民因此打了起來,死傷無數。這些兇狠的人們一個個倒下去了,託馬斯的妻子,那個給加斯巴爾投毒的女人——瓦卡·瑪努埃拉也身陷火海。
然而,事情並沒有就此結束,第二次復仇緊接著開始了。
第二次復仇
在特朗希託斯村,住著十幾家姓特貢的人家。其中,婭卡大媽和幾個兒子住在一起。
最近婭卡大媽身染重病,試遍了知道的所有辦法,都沒有痊癒,反而越來越嚴重。巫師庫蘭德羅告訴幾個兒子,想要治好老太太的病,就只能砍掉藥店老闆薩卡通全家的腦袋。
幾個兄弟穿過河溝,走過橫在長滿綠草的原野上的羊腸小路,鑽進一片稀疏的樹林,來到薩卡通家,幾隻家狗似乎看到了死神的降臨,汪汪汪地一陣狂吠。接著,喊聲大作,眨眼間,幾把鋒利的刀刃就砍下了八顆人頭。在黑黢黢的房間裡,遇害者夢見死神硬要把他們從床上拖下來,他們伸出雙手,拼命掙脫死神的魔爪,想要擺脫噩夢的糾纏。
可是他們的頭顱已經被看下來了,角落裡,一雙驚恐的大眼睛看著這一切,在黑暗中瑟瑟發抖……那幾條狗步步後退,躲到黑暗中去了,嗷嗷地越叫越小聲,最後四下散開了。
當兄弟幾個提著八顆被砍得面目全非的人頭走進屋裡時,婭卡大媽的病奇蹟般好了。
原來,殺害加斯巴爾的毒藥就是薩卡通賣給戈多伊上校的,螢火法師通過婭卡大媽的兒子之手實現了第二次復仇。只是在這個過程中,誰都沒有注意到薩卡通家的床底下有一個瑟瑟發抖的小女孩,瞪著雙大大的眼睛,驚恐地看著這一切。
第三次復仇
就在第二次復仇之後,令人沒想到的是第三次復仇接踵而至。
在得知特朗希託斯村出了人命案後,戈多伊上校就連忙帶著人趕去處理。
而從特朗希託斯村返回時,需要路過陰森恐怖的騰夫拉德羅谷,天空布滿了繁星,黑壓壓的森林向遠處伸展開去山路在懸崖峭壁間蜿蜒而下。戈多伊上校抽著雪茄,想喝碗馬齒莧湯,他問:「能不能找到這種野菜。」有人回答說:「吃那個東西有危險,還是湊合著吃點乾糧吧,拿出來熱一熱就行了。」
上校一聽,馬上說:「要吃乾糧就吃冷的,無論如何不準點火。等明天再把野菜拿到特朗希託斯村去煮湯喝吧。」上校不讓點火,他害怕士兵們生火煮咖啡,熱鮮肉乾和玉米餅。螢火法師詛咒他會死在燒荒中,對此,他害怕一切的火。
正當上校和士兵為此而吵得不可開交的時候,身邊的戰馬一個勁兒地搖晃著腦袋,甩著尾巴,一隻蹄子亂踢著另一隻蹄子,好像做夢似的向遠處跑去。
突然間,山谷四周慢慢出現了三道包圍圈,像三頂死人頭上的王冠。
第一道包圍圈是夜貓子的眼睛,成千上萬隻冷冰冰、圓彪彪的夜貓子眼睛死死地盯著谷底的人;第二道包圍圈是沒有軀體的巫師的腦袋,成千上萬個腦袋懸掛在空中,沒有身體,也沒有支撐的東西,就像月亮一樣;第三道包圍圈是數不清的絲蘭花環,火焰中,絲蘭葉子活像鮮血淋淋的匕首,充滿了殺氣。
三道包圍圈緊緊地困住戈多伊上校和他的士兵,剎那間,火光一閃,騰夫拉德羅山谷裡升起一片大火,把他們活活燒死了。而僥倖逃出來的人被村子裡的特貢兄弟們開槍打死了,第三次復仇成功了。
尾聲
日子回復了平靜,印第安人和拉迪諾村的人又開始相安無事地過著自己的生活。
在藥店老闆薩卡通一家被殺時,躲在床底的小女孩被瞎子戈約救了,取名叫瑪麗婭·特貢。長大後的瑪麗婭嫁給了戈約,為他生下了兩個孩子。只是有一天,瑪麗婭突然帶著兩個孩子不辭而別,戈約為了尋找妻兒,沿街乞討,吃盡了苦頭。好人總有好報,他遇上了江湖醫生庫萊夫洛大夫。大夫用刀子為戈約刮眼,使他重見光明。
戈約扮成小販的樣子,走街串巷,繼續尋找妻兒,在一次喝醉後,被人當成私酒販子押送到靠近大西洋的一個孤島上服勞役。
日月流逝,戈約服刑期將滿的時候,瑪麗婭和兒子找到了戈約,他們回到了皮希古伊利託村,搭起了屋架,蓋了一座更加寬敞明亮的茅屋。兒子們成了家,生了很多孩子,全家人住在一起,每當收穫季節,他們就像螞蟻一樣往家裡搬玉米……